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7-23  121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饮水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直饮水站是指放置在城市社区或农村、企事业单位的一种水质净化、供水一体化净水设备,可24小时为用户提供矿物质直饮水。单个水站可满足2000-5000人直接饮水。区别于传统的送水站,直饮水站一般是由用户刷卡或投币自取。

    由于直饮水站一般放置于户外,受到阳光直射,而直饮水站内部的产水装置会发生复杂的物理或者化学反应,高温会对其运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设置遮阳棚。为了改善隔热性能,需要将遮阳棚与直饮水站隔开,中间采用支撑件连接。另一方面,根据功能性需求,遮阳棚上需要架设天线、摄像头或者照明灯箱,这些用电设备线束暴露在外容易老化,因此理想的方案是将其穿过支撑件,但是如此一来,支撑件和遮阳棚与直饮水站的连接部位容易渗水,雨水顺着支撑件中间开设的穿线孔流入直饮水站内,容易引发短路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其包括直饮水站本体(1)、遮阳棚(2)和多个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直饮水站本体(1)和遮阳棚(2),遮阳棚(2)与支撑件(3)连接处设置有穿线孔(20),直饮水站本体(1)与支撑件(3)连接处设置有进线孔(10),还包括两垫圈(4),所述支撑件(3)包括承重管(31)、穿线管(32)和两端板(33),穿线管(32)嵌套在承重管(31)内,两端板(33)嵌套在承重管(31)和穿线管(32)之间且密封固定,承重管(31)上下两端面分别抵持遮阳棚(2)与直饮水站本体(1),其中一垫圈(4)嵌套在承重管(31)外侧且上下两面分别抵持遮阳棚(2)与上侧的端板(33),另一垫圈(4)嵌套在承重管(31)外侧且上下两面分别抵持下侧的端板(33)与直饮水站本体(1)。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承重管(31)为方管,穿线管(32)为圆管,二者相互嵌套且中心轴相互重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垫圈(4)横截面外方内圆,与端板(33)形状相适应,上下两表面相互平行。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直饮水站本体(1)包括底座(11)、至少四根立柱(12)和至少四根横梁(13),立柱(12)垂直固定在底座(11)上并固定连接横梁(13),横梁(13)之间首尾相连成环,所述横梁(13)为中空结构且上表面与支撑件(3)连接,横梁(13)与支撑件(3)连接处设置进线孔(10)。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转接座(5),所述转接座(5)上开设有贯穿孔(50),所述转接座(5)固定在横梁(13)内,贯穿孔(50)与进线孔(10)相互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直饮水站本体(1)还包括若干纵梁(14)和电控箱(6),纵梁(1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横梁(13),电控箱(6)顶部与纵梁(14)固定。

    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产水设备(7),所述产水设备(7)设置于直饮水站本体(1)内部且固定于底座(11)上,电控箱(6)位于产水设备(7)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特定形状的支撑件,配合垫圈,防止雨水渗入直饮水站内,防止引发短路等安全事故;

    (2)所述垫圈横截面外方内圆,与端板形状相适应,上下两表面相互平行,密封性能好,防止压缩变形后失去密封性;

    (3)设置中空的横梁,可以作为走线槽,线束不外露,更加美观,便于故障排查;

    (4)通过设置转接座,防止线束破损或者隔断;

    (5)电控箱位于产水设备上方,防止湿气侵入电控箱,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直饮水站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直饮水站的遮阳棚部分开盖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直饮水站的支撑件部分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直饮水站去掉柜门和外层防护板后的立体图;

    图5为图4圆圈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直饮水站出的横梁部分的仰视立体图;

    图7为图6圆圈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图7,本实用新型的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其包括直饮水站本体1、遮阳棚2、支撑件3、垫圈4、转接座5、电控箱6和产水设备7。

    如图1所示,结合图4直饮水站本体1,内部设置产水设备7和电控箱6,其中,产水设备7分别提供碱性还原电位水、弱碱性电离水、中性水、弱酸性电离水和酸性氧化电位水,五种水分别通过五个水嘴流出。电控箱6一方面给直饮水站的电器分配供电,另一方面进行信号交互和处理。具体的,所述直饮水站本体1包括底座11、至少四根立柱12、至少四根横梁13和若干纵梁14,作为承重部分,立柱12垂直固定在底座11上并固定连接横梁13,横梁13之间首尾相连成环。具体的,纵梁1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横梁13,电控箱6顶部与纵梁14固定。所述产水设备7设置于直饮水站本体1内部且固定于底座11上,电控箱6位于产水设备7上方。如此一来,产水设备7湿气重,设置于下方,而电控箱6位于产水设备7上方,防止湿气损坏电控箱6。

    遮阳棚2,提供遮阳和隔热。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遮阳棚2为中空结构。中空的遮阳棚2一方面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供电线和信号线穿过,防止线束外露。

    支撑件3,如图3所示,固定遮阳棚2,同时供电线和信号线穿过。支撑件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直饮水站本体1和遮阳棚2。为了方便电线和信号线穿过,遮阳棚2与支撑件3连接处设置有穿线孔20,直饮水站本体1与支撑件3连接处设置有进线孔10。具体的,所述支撑件3包括承重管31、穿线管32和两端板33,穿线管32嵌套在承重管31内,两端板33嵌套在承重管31和穿线管32之间且密封固定,承重管31上下两端面分别抵持遮阳棚2与直饮水站本体1。线束经遮阳棚2中间穿过,再依次经穿线孔20、穿线管32和进线孔10后进入直饮水站本体1内,并连接电控箱6。具体的,所述承重管31为方管,穿线管32为圆管,二者相互嵌套且中心轴相互重合。方管材料易得便于加工,圆管便于与垫圈4密封。

    垫圈4,防止支撑件3上下两端与直饮水站本体1和遮阳棚2连接处进水,设置有两个。其中一垫圈4嵌套在承重管31外侧且上下两面分别抵持遮阳棚2与上侧的端板33,另一垫圈4嵌套在承重管31外侧且上下两面分别抵持下侧的端板33与直饮水站本体1。具体的,所述垫圈4横截面外方内圆,与端板33形状相适应,上下两表面相互平行。如此,垫圈4受到轴向的压力后,充满承重管31、穿线管32和两端板33围合成的空腔,密封性能更好。

    为了方便固定线束,所述横梁13为中空结构且上表面与支撑件3连接,横梁13与支撑件3连接处设置进线孔10。如此,线束可从横梁13中间穿过并固定,不再暴露在外,更加美观,便于故障排查。

    在线束与进线孔10连接处,由于横梁13比较薄,其与线束反复摩擦,容易损伤或者隔断线束。因此,还包括转接座5,所述转接座5上开设有贯穿孔50,所述转接座5固定在横梁13内,贯穿孔50与进线孔10相互连通。具体的,转接座5可采用软质的塑胶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其包括直饮水站本体(1)、遮阳棚(2)和多个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直饮水站本体(1)和遮阳棚(2),遮阳棚(2)与支撑件(3)连接处设置有穿线孔(20),直饮水站本体(1)与支撑件(3)连接处设置有进线孔(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垫圈(4),所述支撑件(3)包括承重管(31)、穿线管(32)和两端板(33),穿线管(32)嵌套在承重管(31)内,两端板(33)嵌套在承重管(31)和穿线管(32)之间且密封固定,承重管(31)上下两端面分别抵持遮阳棚(2)与直饮水站本体(1),其中一垫圈(4)嵌套在承重管(31)外侧且上下两面分别抵持遮阳棚(2)与上侧的端板(33),另一垫圈(4)嵌套在承重管(31)外侧且上下两面分别抵持下侧的端板(33)与直饮水站本体(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管(31)为方管,穿线管(32)为圆管,二者相互嵌套且中心轴相互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4)横截面外方内圆,与端板(33)形状相适应,上下两表面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饮水站本体(1)包括底座(11)、至少四根立柱(12)和至少四根横梁(13),立柱(12)垂直固定在底座(11)上并固定连接横梁(13),横梁(13)之间首尾相连成环,所述横梁(13)为中空结构且上表面与支撑件(3)连接,横梁(13)与支撑件(3)连接处设置进线孔(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座(5),所述转接座(5)上开设有贯穿孔(50),所述转接座(5)固定在横梁(13)内,贯穿孔(50)与进线孔(10)相互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饮水站本体(1)还包括若干纵梁(14)和电控箱(6),纵梁(1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横梁(13),电控箱(6)顶部与纵梁(14)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饮水站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产水设备(7),所述产水设备(7)设置于直饮水站本体(1)内部且固定于底座(11)上,电控箱(6)位于产水设备(7)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通过设置特定形状的支撑件,配合垫圈,防止雨水渗入直饮水站内,防止引发短路等安全事故;所述垫圈横截面外方内圆,与端板形状相适应,上下两表面相互平行,密封性能好,防止压缩变形后失去密封性;设置中空的横梁,可以作为走线槽,线束不外露,更加美观,便于故障排查;通过设置转接座,防止线束破损或者隔断;电控箱位于产水设备上方,防止湿气侵入电控箱,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研发人员:张奇;夏金华;皮明远;刘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海而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3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84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