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渣浆反应釜的防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7-23  143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渣浆反应釜的防堵装置。



    背景技术:

    煤催化气化是指煤和水蒸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富含甲烷的煤气与高附加值油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是促进水煤气反应和甲烷化反应,以在单位时间内,提高碳转化率和甲烷收率;反应后的灰渣中含有大量的催化剂,由于催化剂的价格昂贵,因此需要对灰渣中的催化剂进行回收并重复利用,目前采用水洗和消解的方法进行回收,采用消解方式时,需要将灰渣送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再给反应釜通入新鲜水、蒸汽以及反应药剂,打开搅拌电机,搅拌器搅动,使反应药剂、新鲜水和灰渣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充分反应,反应1h~2h之后,打开放空阀,使反应釜内泄至常压,接着启动渣浆泵,将反应釜中的渣浆从其底部的排渣管泵到后续脱水装置中进行脱水处理,排完渣浆后关闭搅拌电机,采用上述方式排放渣浆存在以下问题:1、渣浆极易沉积到反应釜底部,进而堵塞反应釜底部的排渣口;进而造成后续装置无法正常运行,导致回收催化剂的工作效率低;2、在反应釜需要排放渣浆时才会启动渣浆泵,排完之后就将渣浆泵关闭,然后在反应釜中进行下一釜反应,反应完后再启动渣浆泵排放渣浆,从渣浆泵停止到下一次启动间隔在2小时左右,频繁的启停渣浆泵不仅耗费电能,而且降低了渣浆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免了排渣口堵塞,且节省了电能的渣浆反应釜的防堵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渣浆反应釜的防堵装置,其包括反应釜、氮气源、溢流管、缓存罐、水源和渣浆泵;在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分别开设有灰渣入口、药剂入口和放空口;在所述反应釜的侧壁上方分别开设有蒸汽入口和入水口;在所述放空口上连通固定有放空管,在所述放空管上设置有放空阀;在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轴端穿过所述反应釜顶部与置于所述反应釜顶部的搅拌电机连接;所述氮气源与所述反应釜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反应釜侧壁上方固定贯穿有所述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反应釜内的底部,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存罐的进液口连通,在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源与所述缓存罐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水源与所述缓存罐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关断阀;所述缓存罐的出液口与所述渣浆泵的进液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渣浆泵的出液口与脱水装置的进液口连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反应釜底部设置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连通,所述排渣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存罐连通,在所述排渣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反应釜底部开设有第一冲洗口,在所述排渣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冲洗口,所述水源分别与所述第一冲洗口和所述第二冲洗口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水源与所述第一冲洗口和所述第二冲洗口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实现;在排放渣浆的时候,给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压力增大,渣浆从溢流管溢流到缓存罐中,同时给缓存罐中通入水,增大渣浆的流动性,利于渣浆排出,渣浆无需再从反应釜底部的排渣口排出,避免堵塞排渣口,保证后续装置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回收催化剂的效率;2、反应釜排完渣浆后,进行下一釜灰渣混合反应时,水源一直给缓存罐补充水保证渣浆泵的连续运转,渣浆泵无需停止,避免了频繁启停,节省了电能,同时提高了渣浆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备连接示意图。

    反应釜1,灰渣入口1.1,药剂入口1.2,放空口1.3,蒸汽入口1.4,入水口1.5,第一冲洗口1.6,放空管2,放空阀3,搅拌器4,搅拌电机5,氮气源6,溢流管7,缓存罐8,水源9,渣浆泵10,阀门11,关断阀12,脱水装置13,排渣管14,第二冲洗口14.1,控制阀15,截止阀1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渣浆反应釜的防堵装置,其包括反应釜1、氮气源6、溢流管7、缓存罐8、水源9和渣浆泵10;在反应釜1的顶部分别开设有灰渣入口1.1、药剂入口1.2和放空口1.3;在反应釜1的侧壁上方分别开设有蒸汽入口1.4和入水口1.5;在放空口1.3上连通固定有放空管2,在放空管2上设置有放空阀3;在反应釜1内设置有搅拌器4,搅拌器4的轴端穿过反应釜1顶部与置于反应釜1顶部的搅拌电机5连接;氮气源6与反应釜1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在反应釜1侧壁上方固定贯穿有溢流管7,溢流管7的一端位于反应釜1内的底部,溢流管7的另一端与缓存罐8的进液口连通,在溢流管7上设置有阀门11;水源9与缓存罐8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在水源9与缓存罐8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关断阀12;缓存罐8的出液口与渣浆泵10的进液口通过管道连通;渣浆泵10的出液口与脱水装置13的进液口连通。

    在反应釜1底部设置有排渣管14;排渣管14的一端与反应釜1连通,排渣管14的另一端与缓存罐8连通,在排渣管14上设置有控制阀15;在反应釜1底部开设有第一冲洗口1.6,在排渣管14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冲洗口14.1,水源9分别与第一冲洗口1.6和第二冲洗口14.1通过管道连通,在水源9与第一冲洗口1.6和第二冲洗口14.1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16。

    工作原理:先从灰渣入口1.1、药剂入口1.2和入水口1.5向反应釜1内通入灰渣、反应药剂和水,接着开始从蒸汽入口1.4给反应釜1内通入蒸汽加温加压,同时启动搅拌电机5,搅拌器4在反应釜1内搅拌,使反应药剂、水和灰渣充分混合并反应;反应50min之后打开放空阀3,将反应釜1内泄至常温常压,然后关闭放空阀3,打开阀门11、关断阀12和渣浆泵10,并向反应釜1中通入低压氮气,通过压力将反应釜1中反应后的渣浆从溢流管7中溢流到缓存罐8中,并且向缓存罐8中通入水,增大渣浆的流动性,利于渣浆排出,缓存罐8底部的渣浆则被渣浆泵10泵到脱水装置13中,反应釜1内的渣浆无需再从反应釜1底部的排渣口排出,避免堵塞排渣口,保证后续装置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回收催化剂的效率;反应釜1内的渣浆排完之后,关闭搅拌电机5和阀门11,并且停止通入低压氮气,打开控制阀15,将反应釜1底部未排出去的渣浆通过排渣管14排到缓存罐8中,排完之后关闭控制阀15;接着再从灰渣入口1.1、药剂入口1.2和入水口1.5向反应釜1内通入灰渣、反应药剂和水,进行下一釜的反应;在反应釜1内进行反应的同时,水源9一直给缓存罐8内补充水保证渣浆泵10的连续运转,渣浆泵10无需停止,避免了频繁启停,节省了电能,同时提高了渣浆泵10的使用寿命。

    当反应釜1检修时或者排完一釜渣浆后,可以打开截止阀16和控制阀15,对反应釜1底部以及排渣管14内进行冲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渣浆反应釜的防堵装置,其包括反应釜;在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分别开设有灰渣入口、药剂入口和放空口;在所述反应釜的侧壁上方开设有蒸汽入口和入水口;在所述放空口上连通固定有放空管,在所述放空管上设置有放空阀;在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轴端穿过所述反应釜顶部与置于所述反应釜顶部的搅拌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氮气源、溢流管、缓存罐、水源和渣浆泵;所述氮气源与所述反应釜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反应釜侧壁上方固定贯穿有所述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反应釜内的底部,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存罐的进液口连通,在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源与所述缓存罐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水源与所述缓存罐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关断阀;所述缓存罐的出液口与所述渣浆泵的进液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渣浆泵的出液口与脱水装置的进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渣浆反应釜的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底部设置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连通,所述排渣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存罐连通,在所述排渣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渣浆反应釜的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底部开设有第一冲洗口,在所述排渣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冲洗口,所述水源分别与所述第一冲洗口和所述第二冲洗口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水源与所述第一冲洗口和所述第二冲洗口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渣浆反应釜的防堵装置,其包括反应釜、氮气源、溢流管、缓存罐、水源和渣浆泵;氮气源与反应釜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在反应釜侧壁上方固定贯穿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一端位于反应釜内的底部,溢流管的另一端与缓存罐的进液口连通,在溢流管上设置有阀门;水源与缓存罐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在水源与缓存罐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关断阀;缓存罐的出液口与渣浆泵的进液口通过管道连通;渣浆泵的出液口与脱水装置的进液口连通。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实现,避免堵塞排渣口,保证后续装置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回收催化剂的效率;渣浆泵无需停止,避免了频繁启停,节省了电能,同时提高了渣浆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史丽娟;吴小军;刘海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能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4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84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