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一体化热水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7-19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一体化热水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采集太阳热量,在阳光的照射下使太阳的光能充分转化为热能,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循环泵或电磁阀等功能部件将系统采集到的热量传输到大型储水保温水箱中,在匹配当量的电力、燃气、燃油等能源,把储水保温水箱中的水加热并成为比较稳定的定量能源设备。

    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热水系统一般包括用于吸收太阳能热量并将太阳能的热量转化为热能的集热板以及用于存储热水的保温水箱,目前大多数的集热板都为板状结构,使用时还需要另外使用与其配套的安装架进行安装,安装较为麻烦,且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且占地面积小的智能一体化热水系统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一体化热水系统装置,包括热水系统本体,所述热水系统本体包括圆柱形的储水箱和集热系统,所述储水箱的外侧壁上设有沿着储水箱的周向设置的安装槽,所述集热系统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于储水箱外侧壁的安装槽内的保温层、换热层、吸热板层和透明盖板层,所述换热层包括呈蛇形沿着储水箱外侧周向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上设有加热入水口,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上设有加热出水口,所述加热入水口和加热出水口均延伸出安装槽外部,且所述加热入水口和加热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储水箱内部之间呈水循环回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水入口和储水箱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所述水泵和储水箱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止回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水箱的底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将集热系统直接设置于储水箱的外侧壁上,使得储水箱与集热系统呈一体式结构,从而大大减少了其占地面积,并且安装方便快,无需对集热系统进行另外的安装,大大节省了其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水系统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储水箱1,保温层2,换热层3,吸热板层4,透明盖板层5,加热入水口6,加热出水口7,水泵8,固定底座9。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一体化热水系统装置,包括热水系统本体,所述热水系统本体包括圆柱形的储水箱1和集热系统,所述储水箱1的外侧壁上设有沿着储水箱1的周向设置的安装槽,具体的,在本实施中为在储水箱1外侧壁的顶部固定设有一个环形的上固定板,在储水箱1外侧壁的底部固定设有一个环形的下固定板,从而储水箱的外侧壁、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便形成了安装槽,所述上固定板与储水箱1的外侧壁之间以及下固定板与储水箱1的外侧壁之间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或者是无缝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1的底端还设有用于与外部水源连接的冷水入口以及用于将加热后的热水排出的热水排出口;

    所述集热系统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于储水箱1外侧壁的安装槽内的保温层2、换热层3、吸热板层4和透明盖板层5,所述保温层2直接贴合于储水箱1的外侧壁上,所述换热层3包括呈蛇形沿着储水箱1外侧周向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上设有加热入水口6,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上设有加热出水口7,所述加热入水口6和加热出水口7均延伸出安装槽外部,且所述加热入水口6和加热出水口7分别通过管道与储水箱1内部之间呈水循环回路连接;具体为,所述加热入水口6贯穿于下固定板并通过管道与储水箱1的底端相连通;所述加热出水口7贯穿于上固定板与储水箱1的顶端相连通,且所述加热入水口6、加热出水口7与下固定板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圈;所述吸热板层4的顶端与上固定板固定焊接于一起,所述吸热板层4的下端与下固定板固定焊接于一起,所述透明盖板层5的顶端和上固定板的外边缘之间设有用于将透明盖板层5的顶端与上固定板固定于一起的环形结构的上固定边框,所述上固定边框的截面为直角形结构,所述上固定边框的一边与透明盖板层5的外侧壁固定贴合,所述上固定边框的另一边与上固定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透明盖板层5的底端和下固定板的外边缘之间设有用于将透明盖板层5的底端与下固定板固定于一起的环形结构的下固定边框,所述下固定边框的截面为直角形结构,所述下固定边框的一边与透明盖板层5的外侧壁固定贴合,所述下固定边框的另一边与下固定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加热水入口6和储水箱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8,所述水泵8和储水箱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止回阀(图中未示出);所述储水箱1的底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底座9。

    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一体化热水系统装置,包括热水系统本体,所述热水系统本体包括圆柱形的储水箱(1)和集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的外侧壁上设有沿着储水箱(1)的周向设置的安装槽,所述集热系统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于储水箱(1)外侧壁的安装槽内的保温层(2)、换热层(3)、吸热板层(4)和透明盖板层(5),所述换热层(3)包括呈蛇形沿着储水箱(1)外侧周向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上设有加热入水口(6),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上设有加热出水口(7),所述加热入水口(6)和加热出水口(7)均延伸出安装槽外部,且所述加热入水口(6)和加热出水口(7)分别通过管道与储水箱(1)内部之间呈水循环回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一体化热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入水口(6)和储水箱(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8),所述水泵(8)和储水箱(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止回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一体化热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的底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底座(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一体化热水系统装置,包括热水系统本体,所述热水系统本体包括圆柱形的储水箱和集热系统,所述储水箱的外侧壁上设有沿着储水箱的周向设置的安装槽,所述集热系统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于储水箱外侧壁的安装槽内的保温层、换热层、吸热板层和透明盖板层,所述换热层包括呈蛇形沿着储水箱外侧周向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上设有加热入水口,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上设有加热出水口,所述加热入水口和加热出水口均延伸出安装槽外部,且所述加热入水口和加热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储水箱内部之间呈水循环回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且占地面积小,有利于市场化的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佳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83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