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控制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7-13  118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充电设备的普及,各式各样的适配器也越来越多,现有的充电设备通常仅能满足单个用电设备的充电需求,而难以满足多个用电设备的充电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系统,以改善难以满足多个用电设备的充电需求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控电路,以及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的充电模块;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适配器单元,以及与所述适配器单元连接的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还与所述主控电路和锂电池连接,用于在所述适配器单元接入外接电源时对所述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主控电路包括多个控制输出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多个控制输入端,一个所述控制输出端对应一个所述控制输入端;

    所述主控电路用于在所述锂电池充电时,通过多个所述控制输出端向多个所述控制输入端发送控制信号,以对所述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所述充电管理芯片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

    其中,所述输入端与所述适配器单元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

    多个所述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端连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改变所述控制端对应的电流,以控制所述锂电池的充电电流。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适配器单元包括适配器输入电路以及与所述适配器输入电路连接的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还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所述适配器输入电路用于对所述外接电源输入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以对所述锂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采集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并将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输送至所述主控电路,以使所述主控电路对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检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分压电路和采集支路;

    所述采集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分压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所述分压电路用于对采集的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分压处理,生成分压信号,并将所述分压信号通过所述采集支路传输至所述主控电路,以使所述主控电路根据所述分压信号对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检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源转换供电电路;所述电源转换供电电路用于给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充电模块进行供电;

    所述电源转换供电电路包括稳压电路,以及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一供电支路;

    所述第一供电支路用于获取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将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稳压电路;

    所述稳压电路用于对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稳压处理,以对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充电模块进行供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源转换供电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二供电支路;

    所述第二供电支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用于在所述锂电池放电时获取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电信号,并将所述输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稳压电路;

    所述稳压电路用于对所述输出电信号进行稳压处理,以对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充电模块进行供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放电管理电路,所述放电管理电路包括放电管理芯片;

    所述放电管理电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放电管理芯片用于在所述锂电池放电时获取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电信号,并在所述输出电信号低于预设的放电阈值时停止所述锂电池的放电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控制电路,所述显示控制电路包括多个并连接的显示支路,每个所述显示支路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每个所述显示支路均包括指示灯,用于在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下显示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设置有adc模块和多个i/o口;

    每个所述控制输出端均对应一个所述i/o口,以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包括锂电池,还包括上述充电控制装置;

    所述充电控制装置与所述锂电池连接,用于对所述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管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系统,其充电管理电路与主控电路和锂电池连接,用于在适配器单元接入外接电源时对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其主控电路包括多个控制输出端,与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的多个控制输入端一一对应;使得主控电路在锂电池充电时,通过多个控制输出端向多个控制输入端发送控制信号,以对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进而使锂电池的充电电流进行自适应调节,以满足多种用电设备的充电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控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管理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单元的适配器输入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单元的电压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管理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usb充电设备的普及,各式各样的适配器也越来越多,当usb充电设备的锂电池在恒流模式(锂电池在充电时分为三种模式:涓流充电模式、恒流充电模式、恒压充电模式)下充电时,由于锂电池的充电电流恒定不变,仅是通过硬件限定usb充电设备的额定充电电流,这样会导致一些充电设备难以满足多个用电设备的充电需求,从而将影响其他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系统,以缓解上述问题。

    为了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充电控制装置包括:主控电路101,以及与主控电路101连接的充电模块102;

    充电模块102包括适配器单元103,以及与适配器单元103连接的充电管理电路104,充电管理电路104还与主控电路101和锂电池(图1中未示出)连接,用于在适配器单元103接入外接电源时对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管理;

    其中,主控电路101包括多个控制输出端105,充电管理电路104包括多个控制输入端106,一个控制输出端105对应一个控制输入端106;

    主控电路101用于在锂电池充电时,通过多个控制输出端105向多个控制输入端106发送控制信号,以对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其充电管理电路与主控电路和锂电池连接,用于在适配器单元接入外接电源时对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其主控电路包括多个控制输出端,与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的多个控制输入端一一对应;使得主控电路在锂电池充电时,通过多个控制输出端向多个控制输入端发送控制信号,以对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进而使锂电池的充电电流进行自适应调节,以满足多种用电设备的充电需求。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多用于家用带usb充电设备,通过该充电控制装置的控制,以避免由于锂电池的充电电流不可自适应调节而导致的一些充电设备不能适应不同输出功率的适配器或有多路输出的适配器,从而导致工作系统不稳定。

    在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主控电路101采用单片机(微控制器),其自带adc(analog-to-digitalconverter,模数转换器)模块,并具有多路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口。

    为了便于理解,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控电路101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4,主控芯片设置有adc模块和多个i/o口;每个控制输出端均对应一个i/o口,以输出控制信号。其中,图2中,引脚7~10对应的i/o口为控制输出端,主控芯片u4的其他引脚连接情况如图2所示。

    进一步,上述充电管理电路104包括充电管理芯片,充电管理芯片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输入端与适配器单元103连接,输出端与锂电池连接;多个控制输入端106与控制端连接,根据控制信号改变控制端对应的电流,以控制锂电池的充电电流。

    为了便于理解,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管理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该电路示意图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2、电阻r6、r7、r8、r9、r10、r11、r14、r15和电容c8、c9等器件,其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其中,图3中的引脚4为与适配器连接的输入端,电阻r15和电容c9串联设置在该输入端,且,通过vout与适配器连接;图3中的引脚3为与锂电池连接的输出端,电阻r14和电容c8串联设置在该输入端,且通过bat+与锂电池连接;图3中的引脚5对应的prog引脚为控制端,多个控制输入端,即图3所示的电流1、电流2、电流3和电流4,均与该控制端连接,且每个控制输入端均设置有一个电阻,即电阻r8、r9、r10和r11。

    进一步地,引脚1为chrg(charge,充电)引脚:该引脚与主控电路101的充电i/o口4连接,用于在进行充电或者不充电时输出不同的逻辑电平给主控电路。在充电中时,该引脚输出逻辑电平0;在充满电或者不充电时,其输出呈现高阻状态,外部端口电压被r6上拉到系统工作电压3.3v,即该引脚输出逻辑电平1。

    引脚5为prog(program,编程)引脚:其内有编程芯片,在编程芯片编程期间,经由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通过控制流过该引脚的电流来控制对应流进锂电池的充电电流:流过该引脚的电流越大,则对应流进锂电池的充电电流也越大;流过该引脚的电流越小,则对应流进锂电池的充电电流也越小。该引脚与主控电路101的电流i/o口7-10连接,通过主控电路101来对该引脚的输出状态进行控制。由于从该充电管理芯片输出的电压是固定的,通过主控电路101来控制r8、r9、r10、r11以不同组合对地短接,控制该引脚对地电阻,从而实现改变流过该引脚的电流的效果。

    其中,该充电管理电路104通过充电管理芯片来对锂电池的充电电流进行管理与保护,充电管理芯片种类繁多,目前常用的型号是国产芯片ce3154。

    为了进一步对图1中的适配器单元103进行说明,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单元103的适配器输入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该电路图由交流电源、芯片u0、电阻r4、电容c1、c3等器件构成。其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单元103的电压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该电路图由电阻r2、r3、r5、电容c4等器件构成。其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

    其中,适配器单元103包括适配器输入电路以及与适配器输入电路连接的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还与主控电路101连接;

    适配器输入电路用于对所述外接电源输入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以对所述锂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采集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并将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输送至所述主控电路101,以使所述主控电路101对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在该电路原理示意图中,该电压检测电路包括分压电路和采集支路。其中,采集支路的一端与分压电路连接,另一端与主控电路101连接;其中,图5中,电阻r2和电阻r5串联组成分压电路,电阻r3和电容c4组成采集支路,且,电阻r3和电容c4还具有一定的滤波作用,具体地,分压电路用于对采集的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分压信号,并将分压信号通过采集支路传输至主控电路101,以使主控电路101根据所述信号对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检测。

    具体地,该采集支路用于采集由适配器输入电路转换后的电信号,该电压检测电路通过电阻r2和r5对上述所采集的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分压处理,并将分压后的电压v1通过主控电路101的电压v1输入i/o口3输入至主控电路101的adc模块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分压后的电压v1是否发生变化而反推得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变化(两者的变化是同步的,即均增大或均减小),及时通过主控电路101进行反馈。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压电路为串联分压电路,串联分压电路的分压原理为: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小于电路总电压,故串联电阻分压。

    为了进一步对图1中的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该电路图由芯片u3、u5、电阻r12、r13、电容c5、c6、c7、c10、c11、c12、二极管d2、d3等器件构成。其连接方式如图6所示。

    其中,该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源转换供电电路,该电源转换供电电路用于给主控电路101和充电模块102进行供电。

    电源转换供电电路包括稳压电路,以及与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一供电支路;第一供电支路用于获取转换后的电信号,将转换后的电信号输入至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用于对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稳压处理,以对主控电路101和充电模块102进行供电。

    同时,该电源转换供电电路还包括与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二供电支路;第二供电支路与锂电池连接,用于在锂电池放电时获取锂电池的输出电信号,并将输出电信号传输至稳压电路;

    其中,u3是直流升压芯片;u5是直流稳压芯片;锂电池的电压在放电过程中是从4.2v逐渐降低,直至降低到2.75v便不放电,提醒消费者电量已用完,需要充电;由于工作系统需要稳定的工作电压3.3v,所以需要对电池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即输入电压2.75v-4.2v,经u3控制转换输出5v,再经过u5降压输出稳定的3.3v。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源转换供电电路利用稳压电路的直流稳压芯片来对第一供电支路和第二供电支路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该输出电压稳定,为对主控电路101和充电模块102进行平稳供电提供了基础。

    稳压电路在输入电压、负载、环境温度、电路参数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能够使得输出电压稳定。稳压电路能够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为各种电子设备所采用。

    为了对锂电池的输出电信号进行管理和保护,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管理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该电路图由芯片u1、电阻r1、电容c2、电池bat1等器件构成。其连接方式如图7所示。

    其中,该放电管理电路包括放电管理芯片u1;所述放电管理电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放电管理芯片u1用于在所述锂电池放电时获取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电信号,并在所述输出电信号低于预设的放电阈值时停止所述锂电池的放电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放电管理芯片u1目前通常采用的是国产芯片xb5353a,其具有管理功能强大、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为了进一步对图1中的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进行说明,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该电路图由电阻r16、r17、发光二极管led1、ed2等器件构成。其连接方式如图8所示。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显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包括多个并连接的显示支路,每个显示支路均与主控电路101连接;每个显示支路均包括指示灯,用于在主控电路101的控制下显示充电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

    该指示灯通常采用led灯。该显示控制装置的发光二极管led1、led2的输出电路与主控电路101的led灯i/o口1、2连接,通过主控电路101控制led灯i/o口1、2来对整个充电控制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指示:

    发光二极管led1进行电量指示:有电时长亮,没电时闪烁。

    发光二极管led2进行模式指示:暂停时闪烁;运行时对应模式灯长亮。

    当主控电路101反馈所采集的转换后的电信号变低时,发光二极管led1、led2闪烁,当主控电路101反馈所采集的转换后的电信号恢复正常时,发光二极管led1、led2恢复长亮。

    此外,主控电路101包括主控芯片u4,主控芯片u4设置有adc模块和多个i/o口;每个控制输出端105均对应一个i/o口,以输出控制信号。

    其中,adc模块用于对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检测,来监测该输出信号的变化,通过主控电路101及时进行反馈并对锂电池充电电路进行自适应调整;多个i/o口用于与该充电控制装置的各个其他部分连接,以对其进行控制。

    为了对该充电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有进一步的认识,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框图。

    如图9所示,该充电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1)接入适配器电源作为电源输入(能够对外接设备1、2等多个外界设备同时进行充电),经过电源转换供电电路给整个装置供电,同步通过主控电路101的i/o口对所采集的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所采集的转换后的电信号是否发生变化而反推得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并通过i/o口输入至主控电路101及时进行反馈。

    (2)主控电路101首先控制充电管理电路的电阻对地短接,允许prog引脚小电流流过,这样整个充电控制装置便开启充电功能。适配器电源的电源输入进入充电管理电路进行充电管理(例如,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充电模式控制、充电指示等),根据该主控电路101的反馈来控制流入锂电池的充电电流。

    (3)在锂电池放电时,放电管理电路的放电管理芯片对该放电进行管理(例如,欠压保护、过流保护)并获取锂电池的输出电信号,并在输出电信号低于预设的放电阈值时停止所述锂电池的放电过程。

    (4)主控电路101通过显示控制电路的多个显示支路的发光二极管led1、led2对充电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在实时监测所采集的转换后的电信号时,控制充电管理电路的电阻以不同组合对地短接,改变prog引脚对地电阻以改变流过prog引脚的电流,从而改变流进锂电池的充电电流;当发现所采集的转换后的电信号正在改变,主控制器应用内部逻辑处理单元来进行逻辑处理,改变流过prog引脚的电流,从而改变流进锂电池的充电电流;若主控电路101反馈所采集的转换后的电信号变低,通过进行逻辑处理及时降低充电电流,防止充电控制装置工作异常,此时,发光二极管led1、led2闪烁;反之,若主控电路101反馈所采集的转换后的电信号恢复正常,通过进行逻辑处理及时提高充电电流,使充电控制装置的工作效率最大化,此时,发光二极管led1、led2恢复长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应于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该系统包括:锂电池1002,还包括上述充电控制装置1001;

    充电控制装置1001与锂电池1002连接,用于对锂电池1002的充放电过程进行管理。

    其中,锂电池1002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利用可再充电原理设计的电池。通常情况下,锂电池1002分为铅酸锂电池、磷酸铁锂锂电池、梅兰日锂电池等,其中铅酸锂电池最为常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装置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主控电路,以及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的充电模块;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适配器单元,以及与所述适配器单元连接的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还与所述主控电路和锂电池连接,用于在所述适配器单元接入外接电源时对所述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主控电路包括多个控制输出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多个控制输入端,一个所述控制输出端对应一个所述控制输入端;

    所述主控电路用于在所述锂电池充电时,通过多个所述控制输出端向多个所述控制输入端发送控制信号,以对所述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所述充电管理芯片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

    其中,所述输入端与所述适配器单元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

    多个所述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端连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改变所述控制端对应的电流,以控制所述锂电池的充电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单元包括适配器输入电路以及与所述适配器输入电路连接的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还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所述适配器输入电路用于对所述外接电源输入的电信号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以对所述锂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采集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并将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输送至所述主控电路,以使所述主控电路对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分压电路和采集支路;

    所述采集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分压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所述分压电路用于对采集的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分压处理,生成分压信号,并将所述分压信号通过所述采集支路传输至所述主控电路,以使所述主控电路根据所述分压信号对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源转换供电电路;所述电源转换供电电路用于给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充电模块进行供电;

    所述电源转换供电电路包括稳压电路,以及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一供电支路;

    所述第一供电支路用于获取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将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稳压电路;

    所述稳压电路用于对所述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稳压处理,以对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充电模块进行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供电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二供电支路;

    所述第二供电支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用于在所述锂电池放电时获取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电信号,并将所述输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稳压电路;

    所述稳压电路用于对所述输出电信号进行稳压处理,以对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充电模块进行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放电管理电路,所述放电管理电路包括放电管理芯片;

    所述放电管理电路与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放电管理芯片用于在所述锂电池放电时获取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电信号,并在所述输出电信号低于预设的放电阈值时停止所述锂电池的放电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控制电路,所述显示控制电路包括多个并连接的显示支路,每个所述显示支路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每个所述显示支路均包括指示灯,用于在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下显示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设置有adc模块和多个i/o口;

    每个所述控制输出端均对应一个所述i/o口,以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10.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系统包括锂电池,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

    所述充电控制装置与所述锂电池连接,用于对所述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管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系统,涉及充电领域。该装置包括:主控电路,以及与主控电路连接的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适配器单元,以及与适配器单元连接的充电管理电路,充电管理电路还与主控电路和锂电池连接,用于在适配器单元接入外接电源时对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管理;其中,主控电路包括多个控制输出端,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多个控制输入端,一个控制输出端对应一个控制输入端;主控电路用于在锂电池充电时,通过多个控制输出端向多个控制输入端发送控制信号,以对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控制装置及系统能够对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以使锂电池的充电电流进行自适应调节,以满足多种用电设备的充电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吴福飞;刘继瑞;冯艳;林成;李丐腾;赵广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8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82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