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半导体生产的精确控温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热交换器的过温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造行业中,工艺反应腔体(即晶片卡盘)控温通常采用直冷机;而现有的直冷机通常采用常规的压缩机,不仅能耗较大,且温控的精度很差,不能满足高精度的半导体生产要求。
cn201320656711.5号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半导体温控储存装置,包括一箱体,箱体中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系统,包括一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一端与水冷头连接,与水冷头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另一端与一散热片连接,与箱体的外部进行热交换;水循环系统,与半导体制冷片实现热交换,向箱体内提供冷风或热风;控制芯片,包括一单片机,驱动水循环系统和半导体制系统,制造成本低,适合于较小体积的物品的恒温密封保存。
在热交换器的使用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如果超过所设定的正常工作问题,则需要一种能够及时提醒的装置来避免温度失控,进而保护产品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过温保护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设于直冷机的热交换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开关和加热电路,所述温度开关固定在热交换器的外表面上;所述温度开关设于加热电路总线上;温度开关可依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而断开、连通加热电路。
其中,带有过温保护装置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若干个电性并联的制冷芯片,所述相邻的制冷芯片之间共用一个热交换板,即所述热交换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两个散热块的散热面;而制冷芯片的另一端分别接通反应腔体。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若干个电性串联的制冷芯片,即一个热交换板设若干个制冷芯片,其一端表面连接散热块的一侧,散热块的散热面分别接通热交换板内部的冷却液体;而制冷芯片的另一端接通反应腔体。
其中,所述热交换板内部设有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浸没所述散热块的散热面。
其中,液体通道在热交换板侧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之间设有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浸没散热快的四周和散热面之间的空间。
其中,还包括密封圈,所述热交换板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一侧接通冷却液体,安装口的另一侧连接散热块,散热块的散热面浸没于冷却液体中,而安装口和散热块的底座的连接面上设有密封圈。
其中,所述制冷芯片的冷端、热端表面分别设有防潮、防腐蚀和防静电的ptfe层。
其中,所述制冷芯片的另一端通过散热块连接另一热交换板,另一热交换板接通反应腔体。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的温度开关,设置于热交换器上,通过热传导进而及时地报警,保护了设备的安全;半导体控温芯片对反应腔体进行温控,使得控温精度以及能耗有一个明显的改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价换器制冷效果好、冷却迅速,且可以根据需要便捷地调整数量和连接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过温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直冷机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液冷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1,图1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其中,还包括过温保护装置,所述过温保护装置包括温度开关2和加热电路3,所述温度开关2固定在热交换器1的外表面上;所述温度开关2设于加热电路3总线上;温度开关2可依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而断开、连通加热电路3,且固定在热交换器1表面。当热交换器1温度过高时,温度开关2会断开加热电路3;而当热交换器1温度恢复正常后电路才会联通。
作为优选,温度开关2连接信号控制板4,所述信号控制板4位于加热电路3总线上。信号控制板4接收温度开关2型号,并作出是否断路的判断。而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电路3,选用常规直流通路即可完成上述操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半导体设备反应腔体控温的直冷机,包括箱体5、热交换器1、冷却液罐6、泵7和若干管道8。其中,冷却液罐6中的冷却液经泵7加压并通过管道8输送到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板中,热交换器1通过支架9固定在箱体5内;在带走热量后回流到冷却液罐6,以此形成液体循环;而另一热交换板接通反应腔体。
使用中,控制器接受传感从工艺反应腔体(晶片卡盘)返回的工艺流体的温度,并通过te芯片组改变供应给工艺反应腔体的工艺流体的温度,以补偿工艺条件的变化。
泵7是提供工艺冷却液体进行循环的动力装置,使冷却液能在热交换器1、冷却液罐6和工艺反应腔之间进行循环流动。
其中,参见图2,还包括单向阀10,所述单向阀10设于用于液体循环的任一管道8上。单向阀10内的冷却液体只能沿进水口11方向流动,出水口12处介质无法回流。它用于液压系统中防止液体反向流动。当在冷却液罐6里液体加满时,单向阀10处会形成液体的循环,同时也会阻止多余的液体进入冷却液罐6。
作为优选,单个单元的热交换器1,包括制冷芯片、散热块和热交换板,其中:制冷芯片包括若干制冷模块,所述制冷模块包括p型、n型材料,所述p型、n型材料两端分别由金属导体连接。在所述制冷芯片的热端表面连接散热块的底座,散热块的散热面接通热交换板内部的冷却液体;制冷芯片的冷端接通反应腔体。
制冷芯片在通电后(接通制冷芯片的两个引脚)工作,施加到n型材料的正电压将电子从p型驱动到n型材料并且回到电压源。冷端的温度随着吸热而降低。然后热量传导到热端以通过散热器耗散。若电压反向,上述亦反向。制冷芯片对反应腔体进行温控的控温精度、能耗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作为优选,参见图3,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热交换板内部设有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浸没所述散热块的散热面。本实施例的散热面为若干并排且平行的散热板。在热交换板侧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所述进水口11、出水口12之间为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浸没散热快的四周和散热面之间的空间。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可以快速地带走从散热面处出来的热量,热交换板设有安装口,安装口的一侧接通冷却液体,安装口的另一侧连接散热块,散热块的散热面浸没于冷却液体中,安装口和散热块的底座的连接面上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将冷却液体和制冷芯片隔开,保证了水密性。
作为优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芯片的冷端、热端表面还可以别设有防潮、防腐蚀和防静电的ptfe层。ptfe即聚四氟乙烯,对金属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后,进行喷涂加工起到保护金属的效果,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抗化学品腐蚀等性能。
上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给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内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依据需要做出调整,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在保护范围内。
1.一种热交换器的过温保护装置,设于直冷机的热交换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开关和加热电路,所述温度开关固定在热交换器的外表面上;所述温度开关设于加热电路总线上;温度开关可依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而断开、连通加热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若干个电性并联的制冷芯片,所述相邻的制冷芯片之间共用一个热交换板,即所述热交换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两个散热块的散热面;而制冷芯片的另一端分别接通反应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若干个电性串联的制冷芯片,即一个热交换板设若干个制冷芯片,其一端表面连接散热块的一侧,散热块的散热面分别接通热交换板内部的冷却液体;而制冷芯片的另一端接通反应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板内部设有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浸没所述散热块的散热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通道在热交换板侧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之间设有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浸没散热快的四周和散热面之间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所述热交换板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一侧接通冷却液体,安装口的另一侧连接散热块,散热块的散热面浸没于冷却液体中,而安装口和散热块的底座的连接面上设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芯片的冷端、热端表面分别设有防潮、防腐蚀和防静电的ptfe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过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芯片的另一端通过散热块连接另一热交换板,另一热交换板接通反应腔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