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lem互感器供电以及通信的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互感器的电源装置携带不方便,而且需要对多个传感器进行分立供电;通常在使用通信电源时,电源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会影响电源产品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lem互感器供电以及通信的电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lem互感器供电以及通信的电源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内的主板,在所述的主板上集成有交流电输入单元、ac-dc电源转换器单元和供电单元,该交流电输入单元的输出端接入ac-dc电源转换器单元的输入端,该ac-dc电源转换器单元的输出端接入供电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的供电单元包括至少三个电源输出端口,每一电源输出端口接入一信号输入单元的电源输入端,所述信号输入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接入信号输出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的信号输出单元的输出端接入功率分析仪。
所述的外壳上设置有散热孔,外壳内安装有通风机构。
所述的通风机构包括l型安装板、左散热风扇和右散热风扇,所述的l型安装板为两个,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外壳内,两个l型安装板在外壳内相对设置,其中一l型安装板上安装有左散热风扇,另一l型安装板上安装有右散热风扇,其中,左散热风扇与右散热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一体化、方便携带,安装方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使用功率分析仪,解决了原有多个传感器需要分立供电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框图。
图2是图1中通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lem互感器供电以及通信的电源装置,包括外壳1以及安装在外壳1内的主板,在所述的主板上集成有交流电输入单元2、ac-dc电源转换器单元3和供电单元4,该交流电输入单元2的输出端接入ac-dc电源转换器单元3的输入端,该ac-dc电源转换器单元3的输出端接入供电单元4的输入端,所述的供电单元4包括至少三个电源输出端口7(图中以三个为例),每一电源输出端口接入一信号输入单元5的电源输入端,所述信号输入单元5的信号输出端接入信号输出单元6的输入端,所述的信号输出单元6的输出端接入功率分析仪。所述的信号输入单元为lem电流互感器。
所述的外壳1上设置有散热孔8,外壳内安装有通风机构。
所述的通风机构包括l型安装板10、左散热风扇9和右散热风扇,所述的l型安装板10为两个,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外壳1内,两个l型安装板10在外壳内相对设置,其中一l型安装板10上安装有左散热风扇9,另一l型安装板10上安装有右散热风扇,其中,左散热风扇与右散热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加速外壳内的热量进行及时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可以为数个lem电流互感器同时提供电力供应,并且提供信号传输通道,将lem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信号输出单元提供给功率分析仪。
1.一种用于lem互感器供电以及通信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内的主板,在所述的主板上集成有交流电输入单元、ac-dc电源转换器单元和供电单元,该交流电输入单元的输出端接入ac-dc电源转换器单元的输入端,该ac-dc电源转换器单元的输出端接入供电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的供电单元包括至少三个电源输出端口,每一电源输出端口接入一信号输入单元的电源输入端,所述信号输入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接入信号输出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的信号输出单元的输出端接入功率分析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em互感器供电以及通信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上设置有散热孔,外壳内安装有通风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em互感器供电以及通信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机构包括l型安装板、左散热风扇和右散热风扇,所述的l型安装板为两个,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外壳内,两个l型安装板在外壳内相对设置,其中一l型安装板上安装有左散热风扇,另一l型安装板上安装有右散热风扇,其中,左散热风扇与右散热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