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7-09  117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配电网络中,涉及到众多的用电单元,随着电力系统的壮大,用户的不断增加,配电网络中的故障也频繁出现,在边远地区,环境恶劣,使得修复工作难以进行,所以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应时而生,然而在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使用的过程中,电压过高而产生的故障容易引起附生灾害,为此需要一种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用来对其进行故障处理装置,现有技术的故障处理装置通过将配电网络线路同一个螺栓固定在障处理装置两端的端口内,由于需要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固定,需要通过螺丝刀将螺栓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压紧固定,操作繁琐,对对配电网络线路固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解决了解决现有技术由于需要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固定,需要通过螺丝刀将螺栓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压紧固定,操作繁琐,对对配电网络线路固定不便的问题,达到无需使用工具即可快速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固定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包括箱壳、检测盒、观察窗口、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导线、保险丝、抽屉、握把和滑轨,所述箱壳内部顶端安装有检测盒,所述检测盒顶端设置有一观察窗口,且观察窗口内嵌入有防护玻璃,所述检测盒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所述抽屉前端安装有握把,所述抽屉通过滑轨沿箱壳内壁进行滑动,所述保险丝左右两侧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结构相同,且对立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由防护罩、连接板、固定孔、螺纹孔、固定罩、固定板、螺杆和方形槽组成,所述连接板横向贯穿防护罩,所述连接板右端设置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罩套接在连接板右侧,所述固定罩左端设置有固定板,且螺杆贯穿固定板与防护罩前后两侧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防护罩和连接板左侧均与检测盒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板左端通过导线与保险丝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由旋钮、支杆、螺纹、限位板和固定螺栓组成,所述旋钮中部横向设置有一通孔,且支杆右端贯穿固定板插入该旋钮的通孔内,所述固定螺栓通过旋钮的通孔右端进行伸入与支杆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支杆中部焊接有一限位板,所述支杆左端设置有螺纹,且通过该螺纹与防护罩右端前后两侧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重量小于5kg,避免重量过大造成携带不便。

    其中,所述箱壳内的工作环境的相对湿度为5%~95%,适合多种湿度环境进行使用。

    其中,所述螺纹孔和螺杆均设置有两个,有利于对防护罩和固定罩进行稳固连接。

    其中,所述箱壳内的工作环境的环境温度为-25~55℃,避免温度较过高或过低造成零件无法运作。

    其中,所述箱壳的防护等级为ip44,使箱壳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支杆右端呈方形状,且旋钮内壁与支杆吻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罩的内侧宽度大于连接板厚度0.2cm。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固定罩和旋钮的材质均采用pvc塑料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和连接板均采用金属铜。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由于需要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固定,需要通过螺丝刀将螺栓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压紧固定,操作繁琐,对配电网络线路固定不便的问题,通过在检测盒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通过在需要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固定时,只需要将配电网络线路穿过连接板上的固定孔,然后将固定罩向内挤压,使配电网络线路弯折,且通过旋钮旋转将固定罩固定在防护罩上,即可完成对配电网络线路的固定,达到无需使用工具即可快速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固定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盒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抽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罩结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箱壳-1、检测盒-2、观察窗口-3、第一连接装置-4、第二连接装置-5、导线-6、保险丝-7、抽屉-8、握把-9、滑轨-10、防护罩-41、连接板-42、固定孔-43、螺纹孔-44、固定罩-45、固定板-46、螺杆-47、方形槽-48、旋钮-471、支杆-472、螺纹-473、限位板-474、固定螺栓-47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包括箱壳1、检测盒2、观察窗口3、第一连接装置4、第二连接装置5、导线6、保险丝7、抽屉8、握把9和滑轨10,箱壳1内部顶端安装有检测盒2,检测盒2顶端设置有一观察窗口3,且观察窗口3内嵌入有防护玻璃,检测盒2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装置4和第二连接装置5,抽屉8前端安装有握把9,抽屉8通过滑轨10沿箱壳1内壁进行滑动,保险丝7左右两侧通过导线6分别与第一连接装置4和第二连接装置5进行连接,第一连接装置4和第二连接装置5结构相同,且对立设置,第一连接装置4由防护罩41、连接板42、固定孔43、螺纹孔44、固定罩45、固定板46、螺杆47和方形槽48组成,连接板42横向贯穿防护罩41,连接板42右端设置有一固定孔43,固定罩45套接在连接板42右侧,固定罩45左端设置有固定板46,且螺杆47贯穿固定板46与防护罩41前后两侧的螺纹孔44进行螺纹连接,防护罩41和连接板42左侧均与检测盒2进行固定,连接板42左端通过导线6与保险丝7进行连接。

    其中,所述螺杆47由旋钮471、支杆472、螺纹473、限位板474和固定螺栓475组成,所述旋钮471中部横向设置有一通孔,且支杆472右端贯穿固定板46插入该旋钮471的通孔内,所述固定螺栓475通过旋钮471的通孔右端进行伸入与支杆472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支杆472中部焊接有一限位板474,所述支杆472左端设置有螺纹473,且通过该螺纹473与防护罩41右端前后两侧的螺纹孔44进行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和第二连接装置5的重量小于5kg,避免重量过大造成携带不便。

    其中,所述箱壳1内的工作环境的相对湿度为5%~95%,适合多种湿度环境进行使用。

    其中,所述螺纹孔44和螺杆47均设置有两个,有利于对防护罩41和固定罩45进行稳固连接。

    其中,所述箱壳1内的工作环境的环境温度为-25~55℃,避免温度较过高或过低造成零件无法运作。

    其中,所述箱壳1的防护等级为ip44,使箱壳1不易损坏。

    其中,所述支杆472右端呈方形状,且旋钮471内壁与支杆472吻合,有利于对支杆472的转动进行限制,避免支杆472无法跟随旋钮471进行旋转。

    其中,所述固定罩45的内侧宽度大于连接板42厚度0.2cm,有利于使固定罩45带动配电网络线路对连接板42之间进行夹紧。

    其中,所述防护罩41、固定罩45和旋钮471的材质均采用pvc塑料材质制成,质量轻,不易损坏,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

    其中,所述导线6和连接板42均采用金属铜,硬度高且导电效果好。

    根据上表得知本实用新型导线6和连接板42均采用金属铜,具有导电效果好的优点。

    本专利所述的保险丝7也被称为电流保险丝,iec127标准将它定义为"熔断体",其主要是起过载保护作用,电路中正确安置保险丝,保险丝就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热度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保护了电路安全运行。

    工作原理:在使用前,首先在抽屉8内放入配电网络线路所需的工具,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连接,将配电网络线路外部的防护橡胶进行拨开,然后将配电网络线路从连接板42底端伸入固定孔43内,且进行延展,然后将固定罩45向内挤压,通过固定罩45将配电网络线路顶端进行弯折,且固定罩45底部设置有方形槽48,避免配电网络线路底部弯折,造成容易断折,然后旋转旋钮471,由于支杆472右端呈方形状,且旋钮471内壁与支杆472吻合,使旋钮471旋转带动支杆472进行旋转,支杆472通过螺纹473与防护罩41的螺纹孔44进行螺纹锁紧,将固定罩45左端的固定板46与防护罩41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对配电网络线路的固定,然后通过握把9打开抽屉9,对检测工具进行配电网络进行故障检测,当电路发生电压过高类故障时,电压高会使保险丝7温度升高,而保险丝7熔点低,达到一定的温度后,会自动熔断,进行初步的故障自动处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包括箱壳(1)、检测盒(2)、观察窗口(3)、导线(6)、保险丝(7)、抽屉(8)、握把(9)和滑轨(10),所述箱壳(1)内部顶端安装有检测盒(2),所述检测盒(2)顶端设置有一观察窗口(3),且观察窗口(3)内嵌入有防护玻璃,所述检测盒(2)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装置(4)和第二连接装置(5),所述抽屉(8)前端安装有握把(9),所述抽屉(8)通过滑轨(10)沿箱壳(1)内壁进行滑动,所述保险丝(7)左右两侧通过导线(6)分别与第一连接装置(4)和第二连接装置(5)进行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装置(4)和第二连接装置(5),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和第二连接装置(5)结构相同且对立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由防护罩(41)、连接板(42)、固定孔(43)、螺纹孔(44)、固定罩(45)、固定板(46)、螺杆(47)和方形槽(48)组成,所述连接板(42)横向贯穿防护罩(41),所述连接板(42)右端设置有一固定孔(43),所述固定罩(45)套接在连接板(42)右侧,所述固定罩(45)左端设置有固定板(46),且螺杆(47)贯穿固定板(46)与防护罩(41)前后两侧的螺纹孔(44)进行螺纹连接,所述防护罩(41)和连接板(42)左侧均与检测盒(2)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板(42)左端通过导线(6)与保险丝(7)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7)由旋钮(471)、支杆(472)、螺纹(473)、限位板(474)和固定螺栓(475)组成,所述旋钮(471)中部横向设置有一通孔,且支杆(472)右端贯穿固定板(46)插入该旋钮(471)的通孔内,所述固定螺栓(475)通过旋钮(471)的通孔右端进行伸入与支杆(472)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支杆(472)中部焊接有一限位板(474),所述支杆(472)左端设置有螺纹(473),且通过该螺纹(473)与防护罩(41)右端前后两侧的螺纹孔(44)进行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和第二连接装置(5)的重量小于5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1)内的工作环境的相对湿度为5%~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44)和螺杆(47)均设置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1)内的工作环境的环境温度为-25~5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1)的防护等级为ip4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472)右端呈方形状,且旋钮(471)内壁与支杆(472)吻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罩(45)的内侧宽度大于连接板(42)厚度0.2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箱壳、检测盒、观察窗口、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导线、保险丝、抽屉、握把和滑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检测盒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通过在需要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固定时,只需要将配电网络线路穿过连接板上的固定孔,然后将固定罩向内挤压,使配电网络线路弯折,且通过旋钮旋转将固定罩固定在防护罩上,即可完成对配电网络线路的固定,达到无需使用工具即可快速对配电网络线路进行固定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胡信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北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6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82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