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合一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7-07  12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合一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便携式电子设备通常都具有可充电功能,不同的电子设备都配备了对应的充电器,这种情况下尤其在外出时需要携带多个充电器,存在一定的麻烦。此外,随着用电设备对供电质量、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即时性,以及特殊场合、特殊地理环境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目前,市场上的无线充电器仅支持单一的用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可自动识别用电设备的规格、型号,根据自动识别结果输出不同的功率,以实现对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摆脱了线缆的束缚,从而使空间利用率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体、以及安装在外壳体的电源输入模块、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降压输出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分别为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降压输出模块供电;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均可用于对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或airpods的无线充电盒进行无线充电;所述降压输出模块用于降压后连接外部的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为applewatch进行无线充电。

    较佳地,所述降压输出模块包括dc/dc降压单元、usb输出接口;所述dc/dc降压单元一端电连接电源输入模块,另一端经usb输出接口连接外部的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

    较佳地,所述外壳体顶部还设有容纳凹槽,该容纳凹槽的侧壁设有通向外壳体内部的线孔,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的磁力线圈座收纳于该容纳凹槽内,且其数据线穿过线孔经usb输出接口电性连接至dc/dc降压单元。

    较佳地,所述容纳凹槽内侧壁上设有防滑纹。

    较佳地,所述外壳体包括卡合连接的上壳体、下壳体;所述容纳凹槽开设在上壳体,上壳体的内部周侧还设有线槽,用于收纳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的数据线。

    较佳地,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单元、第一发射线圈;所述第一发射线圈镶嵌于外壳体的顶部,并经第一无线充电单元电性连接至电源输入模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用于识别用电设备,并自动调整输出功率输出至第一发射线圈。

    较佳地,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第二发射线圈;所述第二发射线圈镶嵌于外壳体的顶部,并经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电性连接至电源输入模块;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用于识别用电设备,并自动调整输出功率输出至第二发射线圈。

    较佳地,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包括电源输入单元、电源输入接口;所述电源输入单元经电源输入接口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降压输出模块。

    较佳地,所述下壳体底部周侧设有若干散热孔。

    较佳地,所述下壳体底部两端各设有一防滑垫。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节省空间的同时减少线缆的束缚,提高充电效率,也解决了充电器不足的情况,使用户能用一个充电器为三个用电设备同时或分开充电;

    2)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可自动识别用电设备并调整输出功率,充电灵活性强。

    3)在外壳体顶部设置容纳凹槽,并在容纳凹槽的侧壁设有通向外壳体内部的线孔,可很好地与现有的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结合使用,整体外观紧凑,易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性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角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不含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含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输入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无线充电模块的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降压输出模块的电路图;

    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1—外壳体,2—电源输入模块,

    3—第一无线充电模块,4—第二无线充电模块,

    5—降压输出模块,6—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

    11—上壳体,12—下壳体,

    21—电源输入单元,22—电源输入接口,

    31—第一无线充电单元,32—第一发射线圈,

    41—第二无线充电单元,42—第二发射线圈,

    51—dc/dc降压单元,52—usb输出接口,

    61—磁力线圈座,62—数据线,

    111—容纳凹槽,112—线孔,

    113—线槽,121—散热孔,

    122—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体1、以及安装在外壳体1的电源输入模块2、第一无线充电模块3、第二无线充电模块4、降压输出模块5;所述电源输入模块2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分别为第一无线充电模块3、第二无线充电模块4、降压输出模块5供电;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3、第二无线充电模块4均可用于对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或airpods的无线充电盒进行无线充电;所述降压输出模块5用于降压后连接外部的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为applewatch进行无线充电。

    其中,所述降压输出模块5包括dc/dc降压单元51、usb输出接口52;所述dc/dc降压单元51一端电连接电源输入模块2,另一端经usb输出接口52连接外部的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所述外壳体1顶部还设有容纳凹槽111,该容纳凹槽111的侧壁设有通向外壳体1内部的线孔112,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的磁力线圈座61收纳于该容纳凹槽111内,且其数据线62穿过线孔112经usb输出接口52电性连接至dc/dc降压单元51。所述容纳凹槽111内侧壁上设有防滑纹。所述外壳体1包括卡合连接的上壳体11、下壳体12;所述容纳凹槽111开设在上壳体11,上壳体11的内部周侧还设有线槽113,用于收纳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的数据线62。

    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3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单元31、第一发射线圈32;所述第一发射线圈32镶嵌于外壳体1的顶部,并经第一无线充电单元31电性连接至电源输入模块2;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31用于识别用电设备,并自动调整输出功率输出至第一发射线圈32。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块4包括第二无线充电单元41、第二发射线圈42;所述第二发射线圈42镶嵌于外壳体1的顶部,并经第二无线充电单元41电性连接至电源输入模块2;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41用于识别用电设备,并自动调整输出功率输出至第二发射线圈42。

    所述电源输入模块2包括电源输入单元21、电源输入接口22;所述电源输入单元21经电源输入接口22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无线充电模块3、第二无线充电模块4、降压输出模块5。所述下壳体12底部周侧设有若干散热孔121。所述下壳体12底部两端各设有一防滑垫122。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本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可用于对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支持所有支持无线充的手机,包括但不限于iphone、三星、谷歌、htc、lg、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华为、小米等)、airpods的无线充电盒(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苹果无线耳机的充电盒)、applewatch(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苹果智能手表)进行无线充电,其中第一无线充电模块3、第二无线充电模块4均可用于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或airpods的无线充电盒进行无线充电,降压输出模块5用于降压后连接外部的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为applewatch进行无线充电。故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同时对两台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一台applewatch充电,或者同时对两台airpods的无线充电盒、一台applewatch充电,或者同时对一台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一台airpods的无线充电盒、一台applewatch充电。第一无线充电模块3、第二无线充电模块4、降压输出模块5(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三者可用时使用,也可以在同一时间使用其中一个或者两个。第一发射线圈32、第二发射线圈42、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的线圈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源输入接口22设于外壳体1的一侧,其通过电源输入单元21连接至外部电源(市电),其中外部电源经过电源输入单元21后将电源转换为9v的直流电压,其中一路经dc/dc降压单元51降为5v的直流电压供给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另外两路分别经第一无线充电单元31、第二无线充电单元41转换为5v的直流电压供给第一发射线圈32或第二发射线圈42。

    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采用市面上现有的充电器,该充电器包括磁力线圈座61,以及一端与磁力线圈座61连接的usb数据线62,如hoco浩酷公司出品的cw16iwatch手表无线充,外壳体1的容纳凹槽111用于容纳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的磁力线圈座61,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的usb数据线62从容纳凹槽111侧壁的线孔112穿出,延伸至外壳体1的内部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usb输出接口52,本实用新型的usb输出接口52采用usbtype-a接口。

    一具体实施例中,外壳体1呈扁平状,底部设有散热孔121和防滑垫122,整体结构紧凑,可同时放置三台用电设备于其顶部,结构简单实用。容纳凹槽111、第一发射线圈31、第二发射线圈41间隔布置在外壳体1的顶部,容纳凹槽111设于外壳体1顶部中间位置,第一发射线圈31、第二发射线圈41分别镶嵌在外壳体1的顶部两端。容纳凹槽111的侧壁设有线孔112,上壳体11的内部周侧设有线槽113,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6的usb数据线62布置在该线槽113内,使外壳体1内部的布线整齐。

    当外部将用电设备放至第一发射线圈32或第二发射线圈42顶部时,第一无线充电单元31、第二无线充电单元41的主控自动识别用电设备所需功率,并根据用电设备自动控制调整输出功率,第一发射线圈32或第二发射线圈42产生磁场给用电设备充电;即自动识别用电设备的规格、型号,根据自动识别结果输出不同的功率,以实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31、第二无线充电单元41能够给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对应输出相应的功率以实现无线充电。通过降压输出模块5能够为applewatch磁力无线充电器6进行供电,从而为applewatch充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以及安装在外壳体的电源输入模块、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降压输出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分别为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降压输出模块供电;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均可用于对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或airpods的无线充电盒进行无线充电;所述降压输出模块用于降压后连接外部的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为applewatch进行无线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输出模块包括dc/dc降压单元、usb输出接口;所述dc/dc降压单元一端电连接电源输入模块,另一端经usb输出接口连接外部的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顶部还设有容纳凹槽,该容纳凹槽的侧壁设有通向外壳体内部的线孔,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的磁力线圈座收纳于该容纳凹槽内,且其数据线穿过线孔经usb输出接口电性连接至dc/dc降压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凹槽内侧壁上设有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卡合连接的上壳体、下壳体;所述容纳凹槽开设在上壳体,上壳体的内部周侧还设有线槽,用于收纳apple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的数据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单元、第一发射线圈;所述第一发射线圈镶嵌于外壳体的顶部,并经第一无线充电单元电性连接至电源输入模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用于识别用电设备,并自动调整输出功率输出至第一发射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第二发射线圈;所述第二发射线圈镶嵌于外壳体的顶部,并经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电性连接至电源输入模块;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用于识别用电设备,并自动调整输出功率输出至第二发射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包括电源输入单元、电源输入接口;所述电源输入单元经电源输入接口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降压输出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底部周侧设有若干散热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底部两端各设有一防滑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合一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体、以及安装在外壳体的电源输入模块,电性连接至电源输入模块的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降压输出模块;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均可用于对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或Air pods的无线充电盒进行无线充电,自动识别用电设备的规格、型号,根据自动识别结果输出不同的功率,以实现对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降压输出模块用于降压后连接外部的Apple watch无线磁力充电器为Apple watch进行无线充电。本实用新型摆脱了线缆的束缚,从而使空间利用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孙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孙蓓
    技术研发日:2019.08.16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81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