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优化光伏组件用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7-03  89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盒,尤其是一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组件用接线盒,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载流铜片面积分配不合理以及盒体内部存在空间浪费的情况。

    当接线盒内通过电流较大时,载流铜片升温较高;载流铜片在较高温度下可能发生曲翘,甚至导致焊点脱焊,影响接线盒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优化光伏组件用接线盒,能够增加载流铜片面积,降低接线盒内温度。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温度优化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包括:盒体、第一载流铜片、第二载流铜片、第三载流铜片、第四载流铜片、第一旁路二极管、第二旁路二极管、第三旁路二极管、第一导线夹、第二导线夹、支撑条;

    所述支撑条横向设置在盒体内部空间的后部;支撑条两端分别与盒体左右侧壁连接;

    第一导线夹、第二导线夹分别安装在盒体前侧壁上的左右两端;第一导线夹、第二导线夹分别用于夹住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第一载流铜片和第四载流铜片均为直角形;分别位于盒体内左后部与右后部;

    在盒体内部,第一载流铜片、第二载流铜片后端、第三载流铜片后端、第四载流铜片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支撑条上;第一载流铜片与第二载流铜片之间、第二载流铜片与第三载流铜片之间、第三载流铜片与第四载流铜片之间均留有间隙;第二载流铜片前端和第三载流铜片前端安装在盒体前侧壁的内台阶上;

    第一载流铜片和第四载流铜片的纵向部分别对准第一导线夹、第二导线夹;第一载流铜片和第四载流铜片的横向部分别朝向第二载流铜片后部、第三载流铜片后部;

    第二载流铜片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缺口,用于容纳旁路二极管;第二载流铜片左侧缺口与第一载流铜片的纵向部相对;

    第三载流铜片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缺口,用于容纳旁路二极管;第三载流铜片的右侧缺口与第四载流铜片的纵向部相对;

    第二载流铜片右侧缺口与第三载流铜片的左侧缺口相对;

    第一旁路二极管设在第一载流铜片与第二载流铜片之间的缺口,阳极与阴极分别接第一载流铜片、第二载流铜片;

    第二旁路二极管设在第二载流铜片与第三载流铜片之间的缺口,阳极与阴极分别接第二载流铜片、第三载流铜片;

    第三旁路二极管设在第三载流铜片与第四载流铜片之间的缺口,阳极与阴极分别接第三载流铜片、第四载流铜片。

    进一步地,第一载流铜片和第四载流铜片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载流铜片和第三载流铜片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载流铜片左侧缺口前部的铜片向第一载流铜片与第一导线夹之间的空隙延伸,但不接触第一导线的导电体。

    进一步地,第三载流铜片右侧缺口前部的铜片向第四载流铜片与第二导线夹之间的空隙延伸,但不接触第二导线的导电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尽可能地利用了接线盒内部空间,增大了载流铜片的面积。

    2)散热性好,载流铜片温度相较于现有接线盒明显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温度优化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包括:盒体1、第一载流铜片2、第二载流铜片3、第三载流铜片4、第四载流铜片5、第一旁路二极管6、第二旁路二极管7、第三旁路二极管8、第一导线夹9、第二导线夹10、支撑条11;

    所述支撑条11横向设置在盒体1内部空间的后部;支撑条11两端分别与盒体1左右侧壁连接;

    第一导线夹9、第二导线夹10分别安装在盒体1前侧壁上的左右两端;第一导线夹9、第二导线夹10分别用于夹住第一导线12和第二导线13;

    第一载流铜片2和第四载流铜片5均为直角形;分别位于盒体1内左后部与右后部;

    在盒体1内部,第一载流铜片2、第二载流铜片3后端、第三载流铜片4后端、第四载流铜片5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支撑条11上;第一载流铜片2与第二载流铜片3之间、第二载流铜片3与第三载流铜片4之间、第三载流铜片4与第四载流铜片5之间均留有间隙;第二载流铜片3前端和第三载流铜片4前端安装在盒体1前侧壁的内台阶上;第一载流铜片2和第四载流铜片5面积较第二载流铜片3、第三载流铜片4小,因此仅安装在支撑条11上即可;

    第一载流铜片2和第四载流铜片5可左右对称设置;第一载流铜片2和第四载流铜片5的纵向部分别对准第一导线夹9、第二导线夹10;这样,当第一导线12夹在第一导线夹9上,其导电体可以方便焊接在第一载流铜片2的纵向部;当第二导线13夹在第二导线夹10上,其导电体可以方便焊接在第四载流铜片5的纵向部;第一载流铜片2和第四载流铜片5的横向部分别朝向第二载流铜片3后部、第三载流铜片4后部;

    第二载流铜片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缺口,用于容纳旁路二极管;第二载流铜片3左侧缺口与第一载流铜片2的纵向部相对;

    第三载流铜片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缺口,用于容纳旁路二极管;第三载流铜片4的右侧缺口与第四载流铜片5的纵向部相对;

    第二载流铜片3右侧缺口与第三载流铜片4的左侧缺口相对;

    第二载流铜片3和第三载流铜片4也可以左右对称设置;

    更优地,第二载流铜片3左侧缺口前部的铜片向第一载流铜片2与第一导线夹9之间的空隙延伸,但不接触第一导线12的导电体;可进一步扩大载流铜片面积;

    更优地,第三载流铜片4右侧缺口前部的铜片向第四载流铜片5与第二导线夹10之间的空隙延伸,但不接触第二导线13的导电体;可进一步扩大载流铜片面积;

    第一旁路二极管6设在第一载流铜片2与第二载流铜片3之间的缺口,阳极与阴极分别接第一载流铜片2、第二载流铜片3;

    第二旁路二极管7设在第二载流铜片3与第三载流铜片4之间的缺口,阳极与阴极分别接第二载流铜片3、第三载流铜片4;

    第三旁路二极管8设在第三载流铜片4与第四载流铜片5之间的缺口,阳极与阴极分别接第三载流铜片4、第四载流铜片5;

    该接线盒的应用如图2所示,对于一光伏板,四个组串接出的汇流线分别接在接线盒中四个载流铜片的背面,具体可通过焊接连接;

    第一导线12夹在第一导线夹9上,其导电体焊接在第一载流铜片2上;第二导线13夹在第二导线夹10上,其导电体焊接在第四载流铜片5上;第一导线12和第二导线13可以起到光伏板串联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合理分配了接线盒内部空间,拥有极大的载流铜片面积,利于散热;可以有效降低光伏组件接线盒二极管导通时的温度,相比常规分体式接线盒,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可有效降低铜片表面平均温度20度,同时降低热应力,提高接线盒可靠性与稳定性。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温度优化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第一载流铜片(2)、第二载流铜片(3)、第三载流铜片(4)、第四载流铜片(5)、第一旁路二极管(6)、第二旁路二极管(7)、第三旁路二极管(8)、第一导线夹(9)、第二导线夹(10)、支撑条(11);

    所述支撑条(11)横向设置在盒体(1)内部空间的后部;支撑条(11)两端分别与盒体(1)左右侧壁连接;

    第一导线夹(9)、第二导线夹(10)分别安装在盒体(1)前侧壁上的左右两端;第一导线夹(9)、第二导线夹(10)分别用于夹住第一导线(12)和第二导线(13);

    第一载流铜片(2)和第四载流铜片(5)均为直角形;分别位于盒体(1)内左后部与右后部;

    在盒体(1)内部,第一载流铜片(2)、第二载流铜片(3)后端、第三载流铜片(4)后端、第四载流铜片(5)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支撑条(11)上;第一载流铜片(2)与第二载流铜片(3)之间、第二载流铜片(3)与第三载流铜片(4)之间、第三载流铜片(4)与第四载流铜片(5)之间均留有间隙;第二载流铜片(3)前端和第三载流铜片(4)前端安装在盒体(1)前侧壁的内台阶上;

    第一载流铜片(2)和第四载流铜片(5)的纵向部分别对准第一导线夹(9)、第二导线夹(10);第一载流铜片(2)和第四载流铜片(5)的横向部分别朝向第二载流铜片(3)后部、第三载流铜片(4)后部;

    第二载流铜片(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缺口,用于容纳旁路二极管;第二载流铜片(3)左侧缺口与第一载流铜片(2)的纵向部相对;

    第三载流铜片(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缺口,用于容纳旁路二极管;第三载流铜片(4)的右侧缺口与第四载流铜片(5)的纵向部相对;

    第二载流铜片(3)右侧缺口与第三载流铜片(4)的左侧缺口相对;

    第一旁路二极管(6)设在第一载流铜片(2)与第二载流铜片(3)之间的缺口,阳极与阴极分别接第一载流铜片(2)、第二载流铜片(3);

    第二旁路二极管(7)设在第二载流铜片(3)与第三载流铜片(4)之间的缺口,阳极与阴极分别接第二载流铜片(3)、第三载流铜片(4);

    第三旁路二极管(8)设在第三载流铜片(4)与第四载流铜片(5)之间的缺口,阳极与阴极分别接第三载流铜片(4)、第四载流铜片(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优化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第一载流铜片(2)和第四载流铜片(5)左右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优化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第二载流铜片(3)和第三载流铜片(4)左右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优化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第二载流铜片(3)左侧缺口前部的铜片向第一载流铜片(2)与第一导线夹(9)之间的空隙延伸,但不接触第一导线(12)的导电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优化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第三载流铜片(4)右侧缺口前部的铜片向第四载流铜片(5)与第二导线夹(10)之间的空隙延伸,但不接触第二导线(13)的导电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优化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包括:盒体、第一载流铜片、第二载流铜片、第三载流铜片、第四载流铜片、第一旁路二极管、第二旁路二极管、第三旁路二极管、第一导线夹、第二导线夹、支撑条;支撑条横向设置在盒体内部空间的后部;第一载流铜片和第四载流铜片均为直角形;分别位于盒体内左后部与右后部;在盒体内部,第一载流铜片、第二载流铜片后端、第三载流铜片后端、第四载流铜片依次安装在支撑条上;第一载流铜片和第四载流铜片的纵向部分别对准第一导线夹、第二导线夹;第一载流铜片和第四载流铜片的横向部分别朝向第二载流铜片后部、第三载流铜片后部;各旁路二极管设在载流铜片之间的缺口中。该接线盒可增大载流铜片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恽旻;袁凯杰;张栋兵;吴晓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技术研发日:2019.09.04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81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