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储能变流器的快速发展,变流器单机容量不断提高,对变流器的功率密度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必须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储能变流器柜体,充分利用柜内空间,提高功率密度。
现有储能变流器柜一般设计为并网柜、配电柜、功率柜、控制盒(或控制柜)等多个柜体组合而成,存在的问题是体积大、功率密度低、成本高,在现场应用过程中由于布置空间小,经常会遇到运输不方便,安装困难且不好维护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以解决现有储能变流器柜存在的体积大、功率密度低、成本高,运输不方便,安装困难且不好维护的问题。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储能变流器柜体,设置在所述储能变流器柜体内的配电腔室和功率腔室;
所述功率腔室内包括整流模块和滤波电容;所述整流模块内包括电容、电阻以及散热组件;
所述配电腔室内包括进线接线端子、出线接线端子、出线断路器、进线隔离开关、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滤波电感、交流接触器以及控制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线隔离开关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底部;
所述进线隔离开关的一端与所述进线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与所述交流接触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包括互感器和熔丝;
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的正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雷器组件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的右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交流接触器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防雷器组件的正上方;
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一端通过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感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波电感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的后方;
所述滤波电感的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ps和所述控制盒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中部,且所述控制盒布置在所述ups的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电板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中部;
所述配电板的内部集成了端子排和电源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波电容布置在所述功率腔室的底部;
所述滤波电容与所述滤波电感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整流模块布置在所述功率腔室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滤波电容的上方;
所述整流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滤波电感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线断路器连接;所述出线断路器与所述出线接线端子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变流器,储能变流器的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整机体积相对较小,功率密度高,有利于整机厂家集成;成本也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变流器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储能变流器柜体,设置在所述储能变流器柜体内的配电腔室a和功率腔室b;
所述配电腔室a内包括进线接线端子2、出线接线端子1、出线断路器3、防雷器组件4、进线隔离开关5、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6、滤波电感7、交流接触器8、ups9、配电板10、控制盒11以及散热风扇12;
所述功率腔室b内包括整流模块13和滤波电容14;所述整流模块13内包括电容、电阻及散热组件(附图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线隔离开关5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a的底部;
所述进线隔离开关5的一端与所述进线接线端子2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6与所述交流接触器8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6包括互感器和熔丝(附图未示出);
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6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a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5的正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雷器组件4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a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5的右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交流接触器8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a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防雷器组件4的正上方;
所述交流接触器8的一端通过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6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感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感7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a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5的后方;
所述滤波电感7的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1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ps9和所述控制盒11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a的中部,且所述控制盒11布置在所述ups9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电板10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a的中部;
所述配电板10的内部集成了端子排和电源盒(附图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容14布置在所述功率腔室b的底部;
所述滤波电容14与所述滤波电感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模块13布置在所述功率腔室b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滤波电容14的上方;
所述整流模块13的一端与所述滤波电感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线断路器3连接;所述出线断路器3与所述出线接线端子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12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a的上部。
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变流器,储能变流器的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整机体积相对较小,功率密度高,有利于整机厂家集成;成本也较低。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申请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申请的权利范围之内。
1.一种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储能变流器柜体,设置在所述储能变流器柜体内的配电腔室和功率腔室;
所述功率腔室内包括整流模块和滤波电容;所述整流模块内包括电容、电阻以及散热组件;
所述配电腔室内包括进线接线端子、出线接线端子、出线断路器、进线隔离开关、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滤波电感、交流接触器以及控制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底部;
所述进线隔离开关的一端与所述进线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与所述交流接触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包括互感器和熔丝;
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腔室内还包括防雷器组件,所述防雷器组件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的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接触器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防雷器组件的正上方;
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一端通过所述电路检测及保护元件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感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进线隔离开关的后方;
所述滤波电感的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腔室内还包括ups,所述ups和所述控制盒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中部,且所述控制盒布置在所述ups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腔室内还包括配电板,所述配电板布置在所述配电腔室的中部;
所述配电板的内部集成了端子排和电源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容布置在所述功率腔室的底部;
所述滤波电容与所述滤波电感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布置在所述功率腔室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滤波电容的上方;
所述整流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滤波电感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线断路器连接;所述出线断路器与所述出线接线端子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