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电站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供电站是通过设置光伏板将太阳辐射至光伏供电站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场所,光伏供电站相比其他供电站来说,光伏供电站更加的节能环保,具有其他供电站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现有的光伏供电站结构都是在顶部夹设若干块光伏板,以保证光伏板可以受到充足的日照;但是现有的光伏板之间存在间隙,雨水会通过光伏板之间的缝隙渗漏,提高了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由于雨水渗漏导致后期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发电站的排水系统。
一种发电站的排水系统,包括:
光伏平台,所述光伏平台设置有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所述光伏平台包括光伏板,各所述光伏板分别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横梁,与所述光伏平台连接,所述横梁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梁对应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光伏板之间;所述横梁包括主体、分别连接所述主体与光伏板的安装架、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排水槽道、及设置在所述主体背向所述安装架一侧的连接座;所述排水槽道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与光伏板的连接处;及
导水槽道,与所述光伏平台连接,所述导水槽道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水槽道对应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光伏板之间,所述导水槽道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排水槽道连通。
上述发电站的排水系统,通过在主体的两侧设置排水槽道,保证将光伏板之间渗漏的水流经安装架后对应流入排水槽道内;同时通过设置两端分别对应与排水槽道相连通的导水槽道,保证将光伏平台沿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间隙流下的雨水进行收集,有效防止雨水的渗漏进而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道与主体之间设置有托座;所述托座对应与所述主体连接固定,所述排水槽道对应嵌设在所述托座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道包括底板、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压板与延伸板;所述底板对应与所述托座抵接,所述压板自所述底板向所述导水槽道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压板的端部与所述导水槽道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板自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向所述安装架向主体方向呈倾斜状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座包括固定部及嵌置部;所述固定部对应与所述主体连接固定,所述嵌置部呈u状结构支撑所述排水槽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拉勾,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对应嵌设在所述拉钩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道的横截面呈u状结构设置,所述导水槽道的两侧分别对应勾设相邻的两所述光伏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与所述主体连接的立板、与所述立板连接的支撑板、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主体一端的引流板;所述支撑板对应与所述光伏板连接,所述引流板自所述支撑板向所述排水槽道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呈凸块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背向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光伏板对应与所述挡块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板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支撑板的设置方向相垂直,所述安装架呈t状结构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排水槽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托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00-发电站的排水系统;
10-光伏平台、15-光伏板;
20-横梁、30-主体、31-开孔、35-拉钩、40-安装架、41-立板、42-支撑板、45-挡块、43-引流板、50-排水槽道、51-底板、52-压板、53-延伸板、60-托座、61-固定部、65-嵌置部、70-连接座、75-嵌置槽;
80-导水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100,包括光伏平台10、连接光伏平台10的横梁20、及连接光伏平台10的导水槽道80;该发电站的排水系统100对应架设在外界的支架(图未示)上进行固定,以保证充足的日照。
该光伏平台10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光伏平台10对应设置在整体装置的顶部,光伏平台10用于将太阳辐射至光伏平台10表面的光能转化为电能,进而实现对外界的供电;该光伏平台10设置有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该光伏平台10呈矩形状结构设置,该第一延伸方向为光伏平台10的长边的设置方向,该第二延伸方向为光伏平台10的宽边的设置方向。该光伏平台10包括光伏板15,该光伏板15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各光伏板15分别对应沿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排列设置,各光伏板15呈矩形阵列状设置。
该横梁20对应设置在光伏平台10的底部,该横梁20用于将各光伏板15连接固定,该横梁20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横梁20对应设置在相邻两光伏板15之间,各光伏板15呈并列状间隔设置,该横梁20的底部对应与外界的支架连接固定,进而将光伏板15安装在支架上;该横梁20包括主体30、分别连接主体30与光伏板15的安装架40、与主体30连接的排水槽道50、及设置在主体30背向安装架40一侧的连接座70。在本实施例中,该横梁20对应设置在光伏平台10的两侧,以及沿第二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各光伏板15的连接处。
该主体30呈矩形长条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主体30的设置方向与第一延伸方向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30上设置有开孔31;所述开孔31呈矩形通孔状结构连通主体30的两端,进而降低主体30的质量,减轻外界支架的承载重量以提高发电站的排水系统100的可靠性,同时降低制作材料减少生产成本。更进一步地,该主体30上设置有拉勾;该拉钩35对应设置在主体30的两侧,拉钩35设置在主体30靠近安装架40的一端,该拉钩35自主体30向外向连接座70方向勾起设置,该拉钩35用于安装排水槽道50。
该安装架40对应设置在主体30的顶端,该安装架40用于连接光伏板15;该安装架40包括与主体30连接的立板41、与立板41连接的支撑板42、及设置在支撑板42远离主体30一端的引流板43。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架40呈相对状设置在主体30的两侧,两侧的安装架40分别对应与相邻的两光伏板15连接。
该立板41矩形直板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主体30的顶部,该立板41的底端与主体30连接,立板41自主体30向上向远离主体30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各横梁20上设置有两个立板41,两个立板41呈并列状设置在主体30的两侧。该支撑板42呈矩形直板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支撑板42设置在立板41背向主体30的一端,该支撑板42的设置方向与立板41的设置方向相垂直,该支撑板42的顶部用于与外界的光伏板15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板42与立板41呈t状结构设置,该支撑板42自立板41背向所述主体30的一端向两侧延伸设置;进一步地,该支撑板42的设置数量与立板41的设置数量相对应,各横梁20上对应设置有两个支撑板42,两个支撑板42分别对应与两个立板41连接。更进一步地,该支撑板42上设置有挡块45;该挡块45呈凸块状设置在支撑板42背向主体30的一侧,该挡块45对应设置在支撑板42的顶部,挡块45自支撑板42向上延伸设置,该挡块45的设置方向与主体30的设置方向相同,该挡块45对应与光伏板15相抵接,该挡块45用于对光伏板15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进而提高安装效率。
该引流板43呈长条状设置在支撑板42上,该引流板43自支撑板42向主体30方向延伸设置,该引流板43的设置方向与支撑板42的设置方向相垂直,该引流板43自支撑板42向主体30方向勾起,以保证利用雨水的表面张力,使雨水流经支撑板42的顶部后沿引流板43的外壁向下滴落,进而起到导流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该引流板43的设置数量与支撑板42的设置数量相对应,各横梁20上对应设置有两个引流板43,两个引流板43对应设置在两个支撑板42相互背离的一侧。
该排水槽道50对应设置在安装架40与光伏板15的连接处,该排水槽道50用于容置安装架40输送过来的雨水,并将雨水导出至外界,该排水槽道50呈长条状设置在主体30的外侧,该排水槽道50设置在安装架40的下方,该引流板43对应相排水槽道50内延伸设置,该排水槽道50包括底板51、及分别设置在底板51两侧的压板52与延伸板53。该底板51呈矩形直板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压板52呈矩形直板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压板52自底板51向光伏板15方向延伸设置,该压板52设置在底板51背向主体30的一侧,该延伸板53自底板51靠近主体30的一侧向安装架40向主体30方向呈倾斜状延伸设置,该延伸板53用于提高排水槽道50顶部开口的尺寸,进而使雨水更好的进入排水槽道50内,同时防止雨水溅落至排水槽道50外部。在本实施例中,该排水槽道50与主体30之间设置有托座60;该托座60对应与主体30连接固定,排水槽道50对应嵌设在托座60内,该托座60用于将排水槽道50固定在主体30上;该托座60包括固定部61及嵌置部65。该固定部61对应与主体30连接固定,该固定部61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固定部61的顶端对应嵌设在拉钩35内;该嵌置部65设置在固定部61背向主体30的一侧,该嵌置部65呈u状结构设置在排水槽道50的外侧,该底板51对应与托座60的嵌置部65相抵接,该嵌置部65对应支撑在排水槽道50的底部,该嵌置部65环绕设置在排水槽道50的外侧。
该连接座70对应设置在主体30的底部,该连接座70设置在主体30背向安装架40的一侧,该连接座70呈矩形方块状自主体30向远离安装架40方向延伸设置,该连接座70用于与外界的支架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座70上设置有嵌置槽75;该嵌置槽75呈凹槽状设置,嵌置槽75的设置方向与引流板43的设置方向相同,该嵌置槽75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更进一步地,各横梁20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两个嵌置槽75,两个嵌置槽75呈并列状分别对应设置在连接座70的两侧,该嵌置槽75用于与外界的支架连接,外界支架的端部对应滑设在该嵌置槽75内,提高横梁20的安装适应性。
该导水槽道80呈长条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导水槽道80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设置,该导水槽道80对应设置在相邻两光伏板15之间,该导水槽道80设置在光伏板15靠近排水槽道50的一侧,该导水槽道80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排水槽道50相连通,该压板52的顶端对应与导水槽道80底部相抵接,使该导水槽道80对应插入排水槽道50内,该导水槽道80用于将各光伏板15之间沿第二延伸方向设置的间隙流下的雨水导入排水槽道50内进行统一收集。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水槽道80的横截面呈u状结构设置,该导水槽道80的两侧分别对应勾设相邻的两光伏板15,以提高光伏平台100的连接强度。
上述发电站的排水系统100,通过在主体30的两侧设置排水槽道50,保证将光伏板15之间渗漏的水流经安装架40后对应流入排水槽道50内;同时通过设置两端分别对应与排水槽道50相连通的导水槽道80,保证将光伏平台10沿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间隙流下的雨水进行收集,有效防止雨水的渗漏进而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发电站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平台,所述光伏平台设置有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所述光伏平台包括光伏板,各所述光伏板分别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横梁,与所述光伏平台连接,所述横梁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梁对应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光伏板之间;所述横梁包括主体、分别连接所述主体与光伏板的安装架、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排水槽道、及设置在所述主体背向所述安装架一侧的连接座;所述排水槽道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与光伏板的连接处;及
导水槽道,与所述光伏平台连接,所述导水槽道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水槽道对应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光伏板之间,所述导水槽道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排水槽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道与主体之间设置有托座;所述托座对应与所述主体连接固定,所述排水槽道对应嵌设在所述托座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道包括底板、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压板与延伸板;所述底板对应与所述托座抵接,所述压板自所述底板向所述导水槽道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压板的端部与所述导水槽道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自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向所述安装架向主体方向呈倾斜状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包括固定部及嵌置部;所述固定部对应与所述主体连接固定,所述嵌置部呈u状结构支撑所述排水槽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拉钩,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对应嵌设在所述拉钩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道的横截面呈u状结构设置,所述导水槽道的两侧分别对应勾设相邻的两所述光伏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与所述主体连接的立板、与所述立板连接的支撑板、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主体一端的引流板;所述支撑板对应与所述光伏板连接,所述引流板自所述支撑板向所述排水槽道方向延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呈凸块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背向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光伏板对应与所述挡块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电站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支撑板的设置方向相垂直,所述安装架呈t状结构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