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6-24  123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普及,户用光伏逐渐出现,太阳能阳光房、太阳能屋顶也逐渐出现,太阳能屋顶和阳光房对屋顶的密封性要求比较高,现有的组件边框无法满足其密封性的要求。目前行业内的双玻组件主要以无边框为主,机械性能强度低、安装过程易碎,并且光伏组件与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较大,容易造成屋顶漏水的情况,无法达到密封屋顶的目的,从而发生滴雨或漏雨等现象。而现有部分采用边框的光伏组件主要是保证光伏组件的完整性,避免光伏组件发生损坏,但依旧没有考虑到光伏组件安装后容易漏水的情况,从而使太阳能屋顶和阳光房的漏水情况成了业内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类似瓦片重叠设置的方式,保证安装后的太阳能屋顶或阳光房的屋顶密封性达到不发生漏雨现象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包括有立柱、叠合件、固定件与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立柱的一侧,所述叠合件设置在所述立柱相对于所述安装件另一侧的顶端并高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立柱底端并位于所述叠合件的下方,所述叠合件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相互吻合。

    具体的,所述叠合件远离所述立柱的端部设有倾斜向下的延体。

    具体的,所述安装件包括上夹柱与下夹柱,所述上夹柱与所述下夹柱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立柱上并形成组件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组件安装槽内装载有硅胶。

    具体的,所述上夹柱和/或所述下夹柱上设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组件安装槽内。

    具体的,所述下夹柱的底面与所述固定件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具体的,所述上夹柱远离所述立柱的端部处呈倾斜朝下的弧形结构。

    具体的,所述立柱、所述叠合件、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固定件为一体成型的型材。

    具体的,所述叠合件成圆弧型或倒“u”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类似瓦片设计的叠合件,使两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重叠相扣拼接起来,减少组件与组件之间的边框缝隙,满足阳光屋顶的密封需求,而组件与边框的连接处采用硅胶密封,保证组件的密封效果,从而使组装完成后的阳光屋顶满足密封的需求,不会出现漏雨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叠合效果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表示的意义如下:

    1立柱,2叠合件,3延体,4固定件,5上夹柱,6下夹柱,7组件安装槽,8溢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如图1所示,包括有立柱1、叠合件2、固定件4与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立柱1的一侧,所述叠合件2设置在所述立柱1相对于所述安装件另一侧的顶端并高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固定件4设置在所述立柱1底端并位于所述叠合件2的下方,所述叠合件2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相互吻合。两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的叠合方式如图2所示,边框相互叠合,而光伏组件的边缘则固定在安装件中,从而实现密封的安装需求。具体的,所述叠合件2成圆弧型或倒“u”型,其实际使用如瓦片的叠合放置形成屋顶的方式类似,均是将缝隙盖住,使外界的水从其上方留出,避免水从缝隙中流出。

    具体的,所述叠合件2远离所述立柱1的端部设有倾斜向下的延体3。延体3与另外一个边框的叠合件2的立柱1顶端基本相互匹配,从而使水流从叠合件2顶端流下时,是直接落到较低的立柱1上,保证水不会回流渗透到叠合件2叠合处的缝隙中。

    具体的,所述安装件包括上夹柱5与下夹柱6,所述上夹柱5与所述下夹柱6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立柱1上并形成组件安装槽7。优选的,所述组件安装槽7内装载有硅胶。安装槽用于安装光伏组件,该槽体高度为6.5毫米,同时适用于单、双玻组件,其区别仅为硅胶的多与少,通过用硅胶将安装槽与光伏组件完全填充,保证安装槽与光伏组件之间的密封性,同时还可以密封光伏组件的内部材料,防止光伏组件内部材料氧化。

    具体的,所述上夹柱5和/或所述下夹柱6上设有溢胶槽8,所述溢胶槽8的开口朝向所述组件安装槽7内。溢胶槽8用于对多余的硅胶进行收纳并且使其从侧面溢出,保证当光伏组件的厚度与安装槽相一致时,硅胶从安装槽处往光伏组件渗透,污染光伏组件表面。

    具体的,所述下夹柱6的底面与所述固定件4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即使整个边框的底面成卡片的形状,从而使安装时更方便快速,外观也更为简洁。

    具体的,所述上夹柱5远离所述立柱1的端部处呈倾斜朝下的弧形结构。该弧形机构的设计主要用于疏导从叠合件2留下的水流,保证水流的快速流失。

    具体的,所述立柱1、所述叠合件2、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固定件4为一体成型的型材。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使整体一致性更强,强度更大,能够有效的对光伏组件形成保护。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立柱(1)、叠合件(2)、固定件(4)与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立柱(1)的一侧,所述叠合件(2)设置在所述立柱(1)相对于所述安装件另一侧的顶端并高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固定件(4)设置在所述立柱(1)底端并位于所述叠合件(2)的下方,所述叠合件(2)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相互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件(2)远离所述立柱(1)的端部设有倾斜向下的延体(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上夹柱(5)与下夹柱(6),所述上夹柱(5)与所述下夹柱(6)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立柱(1)上并形成组件安装槽(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安装槽(7)内装载有硅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柱(5)和/或所述下夹柱(6)上设有溢胶槽(8),所述溢胶槽(8)的开口朝向所述组件安装槽(7)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柱(6)的底面与所述固定件(4)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柱(5)远离所述立柱(1)的端部处呈倾斜朝下的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所述叠合件(2)、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固定件(4)为一体成型的型材。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件(2)成圆弧型或倒“u”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包括有立柱、叠合件、固定件与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立柱的一侧,所述叠合件设置在所述立柱相对于所述安装件另一侧的顶端并高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立柱底端并位于所述叠合件的下方,所述叠合件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相互吻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采用类似瓦片设计的叠合件,使两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重叠相扣拼接起来,减少组件与组件之间的边框缝隙,满足阳光屋顶的密封需求,而组件与边框的连接处采用硅胶密封,保证组件的密封效果,从而使组装完成后的阳光屋顶满足密封的需求,不会出现漏雨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勉;李立群;余新杰;张全林;罗冰;陈育;黄梓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金源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9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79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