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6-23  94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放大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在功率放大器中,往往还有数字电路等低频信号存在。由于功放信号的功率较大,且电磁波具有辐射性,就会对低频信号产生干扰,从而影响产品的稳定性。

    功率放大器采用隔条的方式还是存在缝隙,未形成完全封闭体,当功放信号功率很大时,数字电路又有传感器等敏感器件时,可能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提供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具备可以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放信号功率很大时,数字电路又有传感器等敏感器件时,可能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可以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通孔架,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对接插座,所述对接插座的底部贯穿第一壳体与第一隔板并延伸至第一隔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对接插销,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对接插销的顶部贯穿第二隔板并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外部,所述对接插销的顶部插接入对接插座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部壳体形状相等,所述第一壳体通过多组固定螺栓与第二壳体铆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通过多组螺钉拼接。

    优选的,所述通孔架内插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端固定板,所述通孔架上设置有多组螺纹孔,所述通孔架通过多组螺纹孔与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底端固定板的顶部与第一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贯穿第一壳体与通孔架并延伸至通孔架的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通过设置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采取高频和低频部分各自做成一个腔体,腔体中间采用螺钉连接拼接在一起。信号部分采用接头,用导线连接的方式。这样每个部件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体,可以完全避免信号辐射,通过设置有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形成了对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两个腔体的型号屏蔽,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部进一步的形成了两个互不影响的腔体,通过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互配合的对接插销和对接插座,可以两个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独立的情况下,部分导线与电源能够相互建立联系,形成了一个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通道,整个装置解决了采用隔条的方式因为还是存在缝隙,未形成完全封闭体,当功放信号功率很大时,数字电路又有传感器等敏感器件时,可能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通过上述装置将每个部件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体,可以完全避免信号辐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该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通过设置有多组固定螺栓与第二壳体铆接,请参阅图1,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固定螺栓均均匀分布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四条边上形成了固定,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固定结构能够在不影响整个腔体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还能做出有效的固定效果,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3、该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通过使两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拼接,并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是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上的两个隔离结构,将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进行固定连接的同时,既不会影响信号辐射性,也能够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拼接在一起,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4、该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通过在第一壳体上安装有通孔架,使通孔架与连接管之间能够通过更加稳定的固定结构,在加上底端固定板与通孔架之间的固定,使得整个结构能够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与底端固定架的正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通孔架;4、对接插销;5、第一隔板;6、对接插座;7、连接管;8、底端固定板;9、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通孔架3,第一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5,第一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对接插座6,对接插座6的底部贯穿第一壳体1与第一隔板5并延伸至第一隔板5的底部,第一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对接插销4,第二壳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9,对接插销4的顶部贯穿第二壳体2与第二隔板9并延伸至第二壳体2的外部,对接插销4的顶部插接入对接插座6的内部,通过设置有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采取高频和低频部分各自做成一个腔体,腔体中间采用螺钉连接拼接在一起。信号部分采用接头,用导线连接的方式。这样每个部件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体,可以完全避免信号辐射,通过设置有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9,形成了对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两个腔体的型号屏蔽,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内部进一步的形成了两个互不影响的腔体,通过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互配合的对接插销4和对接插座6,可以两个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互独立的情况下,部分导线与电源能够相互建立联系,形成了一个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通道,整个装置解决了采用隔条的方式因为还是存在缝隙,未形成完全封闭体,当功放信号功率很大时,数字电路又有传感器等敏感器件时,可能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通过上述装置将每个部件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体,可以完全避免信号辐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外部壳体形状相等,第一壳体1通过多组固定螺栓与第二壳体2铆接,通过设置有多组固定螺栓与第二壳体2铆接,请参阅图1,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固定螺栓均均匀分布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四条边上形成了固定,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固定结构能够在不影响整个腔体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还能做出有效的固定效果,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9之间通过多组螺钉拼接,通过使两组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9的拼接,并且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9是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上的两个隔离结构,将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9进行固定连接的同时,既不会影响信号辐射性,也能够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能够拼接在一起,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通孔架3内插设有连接管7,连接管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端固定板8,通孔架3上设置有多组螺纹孔,通孔架3通过多组螺纹孔与连接管7固定连接,底端固定板8的顶部与第一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管7贯穿第一壳体1与通孔架3并延伸至通孔架3的外部通过在第一壳体1上安装有通孔架3,使通孔架3与连接管7之间能够通过更加稳定的固定结构,在加上底端固定板8与通孔架3之间的固定,使得整个结构能够更加稳定。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安装时,首先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内部元件进行连接,在将连接管7与底端固定板8从通孔架3的底部伸出并进行固定,在将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9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底部和第二壳体2的顶部,在将对接插销4与对接插座6对准后,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对接的原件接上,在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进行组装后进行多个螺栓螺钉的固定,即可完成。

    整个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采取高频和低频部分各自做成一个腔体,腔体中间采用螺钉连接拼接在一起。信号部分采用接头,用导线连接的方式。这样每个部件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体,可以完全避免信号辐射,通过设置有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9,形成了对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两个腔体的型号屏蔽,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内部进一步的形成了两个互不影响的腔体,通过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互配合的对接插销4和对接插座6,可以两个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互独立的情况下,部分导线与电源能够相互建立联系,形成了一个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通道,整个装置解决了采用隔条的方式因为还是存在缝隙,未形成完全封闭体,当功放信号功率很大时,数字电路又有传感器等敏感器件时,可能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通过上述装置将每个部件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体,可以完全避免信号辐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通孔架(3),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5),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对接插座(6),所述对接插座(6)的底部贯穿第一壳体(1)与第一隔板(5)并延伸至第一隔板(5)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对接插销(4),所述第二壳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9),所述对接插销(4)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第二隔板(9)的顶部,所述对接插销(4)的顶部插接入对接插座(6)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外部壳体形状相等,所述第一壳体(1)通过多组固定螺栓与第二壳体(2)铆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9)之间通过多组螺钉拼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架(3)内插设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端固定板(8),所述通孔架(3)上设置有多组螺纹孔,所述通孔架(3)通过多组螺纹孔与连接管(7)固定连接,所述底端固定板(8)的顶部与第一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7)贯穿第一壳体(1)与通孔架(3)并延伸至通孔架(3)的外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涉及功率放大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屏蔽腔体内信号的干扰功率放大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通孔架,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对接插座,所述对接插座的底部贯穿第一壳体与第一隔板并延伸至第一隔板的底部。该实用新型,解决了采用隔条的方式因为还是存在缝隙,未形成完全封闭体,当功放信号功率很大时,数字电路又有传感器等敏感器件时,可能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通过上述装置将每个部件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体,可以完全避免信号辐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林;江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鸿宇成电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5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79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