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6-17  76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会议系统是现代化会议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在大型的会议系统中,由于涉及的设备较多且线路复杂,如何对会议系统中的设备进行供电是系统稳定的前提。传统的手拉手连接方式主要通过一个主机集中控制所有设备的电力分配,这种方案虽然能够实现供电,但是出现一个点的故障后,位于该点后面的设备均无法正常工作,并且手拉手连接的数量过多时,环路上的网线供电能力有限,距离主机较远的设备可能出现无法启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分线器进行供电的分配,而一般的分线器的负载内存在较大的充电电容,启动瞬间容易导致输出电流过大而不能正常开启,因此现有的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不高,从而使得会议系统的连接数量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能够实现逐级供电,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cu和用于将220v的输入电压转换成24v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控制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220v输入电源相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mcu的启动信号进行电压转换;还包括用于检测电压稳定性的电压检测模块和用于向外接设备供电的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cu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mcu相连接,所述mcu检测到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发送的电压稳定信号向所述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发送供电信号;还包括用于对分线器进行供电控制的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和分线端模块,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mcu相连接,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与所述分线端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分线端模块的输出端与下级分线器相连接,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mcu的供电信号控制所述分线端模块通电,所述分线端模块响应于通电信号对下级分线器进行供电。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切换供电电路的供电切换模块,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交流电输入端和直流电输入端,所述交流电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直流电输入端与所述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网线供电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分线端模块包括第一分线端和第二分线端,所述第一分线端和第二分线端为rj45接口。

    进一步,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响应于所述mcu的供电信号闭合通电。

    进一步,所述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包括第一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和第二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所述第一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和第二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的输出端与外部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mcu相连接,所述蜂鸣器响应于mcu发送的故障信号进行蜂鸣。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开关电源控制模块以响应mcu的启动信号,将输入电压从220v转换成24v,同时设置有电压检测模块对转换后的电压稳定性进行检测,检测到电压稳定后向mcu发送电压稳定信号,mcu检测到电压稳定信号后控制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进行供电,在内置电源电压稳定后进行下级供电,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避免启动瞬间电流过大导致无法启动;同时还设置了下级分线器控制模块和分线端模块,在mcu的供电信号控制下对分线端模块进行逐级导通,大大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从而解决了手拉手连接时数量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的模块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的mcu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的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的供电切换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的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的第一分线端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的第二分线端的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的第一对外供电分级模块的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的第二对外供电分级模块的电路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的电压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3和图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cu和用于将220v的输入电压转换成24v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控制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220v输入电源相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mcu的启动信号进行电压转换;还包括用于检测电压稳定性的电压检测模块和用于向外接设备供电的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cu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mcu相连接,所述mcu检测到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发送的电压稳定信号向所述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发送供电信号;还包括用于对分线器进行供电控制的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和分线端模块,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mcu相连接,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与所述分线端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分线端模块的输出端与下级分线器相连接,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mcu的供电信号控制所述分线端模块通电,所述分线端模块响应于通电信号对下级分线器进行供电。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mcu电路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能够实现对开关电源控制模块、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和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之间的信号收发即可,具体的型号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即可。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电路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在电路中设置继电器,mcu上电后发送启动信号,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继电器响应于启动信号后闭合,转换得出的24v输出电压,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电子元器件,能够实现相似功能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的电压检测模块的电路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能够实现在检测到24v电压稳定后向mcu发送电压稳定信号即可,具体电路结构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即可。

    参考图4,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切换供电电路的供电切换模块,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交流电输入端和直流电输入端,所述交流电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直流电输入端与所述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网线供电电源相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供电切换模块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在dc24v输入电路中设置2个二极管,在ac24v输入电路中设置1个二极管,在通过网线供电电源进行供电时,通过dc24v线路实现输出电压,当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启动后,通过二极管电压比较,能够实现切换至ac24v作为输出电压,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电路结构,能够实现相似功能即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需要使用到转换后的24v输出电压,因此所述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与供电切换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

    参考图6和图7,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线端模块包括第一分线端和第二分线端,所述第一分线端和第二分线端为rj45接口。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所示的电路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能够实现在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的信号下实现对下级供电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分线端和第二分线端之间优选设置有二极管隔离,且相互间不会相通,能够更好地实现独立控制下一级供电,使得电路更加稳定。

    参考图5,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响应于所述mcu的供电信号闭合通电。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的电路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其中包括一个继电器,当检测到mcu发送的供电信号后,将继电器进行闭合,使得24v输出电压进行供电,同时释放出网线供电电源中的24v供电,从而实现对下一级分线器进行供电。采用上述供电方式能够为下一级分线器提供稳定的输入电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涉及具体的供电方法改进,而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元器件所能自然实现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8和图9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包括第一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和第二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所述第一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和第二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的输出端与外部设备相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设置2个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也可以为了实际需求进行数量上的调整。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mcu相连接,所述蜂鸣器响应于mcu发送的故障信号进行蜂鸣。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蜂鸣器为市面上常见的蜂鸣器,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外部连接设备短路,或者误接到了其他不可以网线供电的设备上时,24v会被拉低。24v拉低后想mcu发送故障信号,在进行蜂鸣的同时,mcu将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中的继电器关闭,从而对外接设备能够进行保护,避免电路反复重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cu和用于将220v的输入电压转换成24v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控制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220v输入电源相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mcu的启动信号进行电压转换;

    还包括用于检测电压稳定性的电压检测模块和用于向外接设备供电的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cu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mcu相连接,所述mcu检测到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发送的电压稳定信号向所述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发送供电信号;

    还包括用于对分线器进行供电控制的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和分线端模块,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mcu相连接,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与所述分线端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分线端模块的输出端与下级分线器相连接,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mcu的供电信号控制所述分线端模块通电,所述分线端模块响应于通电信号对下级分线器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切换供电电路的供电切换模块,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交流电输入端和直流电输入端,所述交流电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直流电输入端与所述供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网线供电电源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端模块包括第一分线端和第二分线端,所述第一分线端和第二分线端为rj45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级分线器供电控制模块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响应于所述mcu的供电信号闭合通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包括第一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和第二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所述第一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和第二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的输出端与外部设备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mcu相连接,所述蜂鸣器响应于mcu发送的故障信号进行蜂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会议系统分线器的供电系统,通过设置开关电源控制模块以响应MCU的启动信号,将输入电压从220V转换成24V,同时设置有电压检测模块对转换后的电压稳定性进行检测,检测到电压稳定后向MCU发送电压稳定信号,MCU检测到电压稳定信号后控制对外供电分级开启模块进行供电,在内置电源电压稳定后进行下级供电,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避免启动瞬间电流过大导致无法启动;同时还设置了下级分线器控制模块和分线端模块,在MCU的供电信号控制下对分线端模块进行逐级导通,大大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从而解决了手拉手连接时数量的限制。

    技术研发人员:莫汝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公信智能会议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3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77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