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6-16  117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者转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化吧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以形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目前的太阳能发嗲系统中,太阳能板的角度不能调节,不能根据实际的安装情况方便非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调节,进而不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光照,降低了太阳能的使用效率,同时目前的太阳能板只能接收到一面的光照,当光照到另一面时就不能接收到光照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更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太阳能板的角度进行调节,同时能够接收到两面的光照,充分利用太阳光照的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包括预埋基座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预埋基座的两端设有对称布置的立柱,所述立柱上端活动连接有一开口朝上的半球形底罩,所述底罩开口处设有一个与其开口圆周外切的方形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一贯穿其前后两侧边中部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活动连接在立柱上,连接轴将安装架分成对称的左右两侧,安装架上设有一对支撑柱,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倾斜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安装架和支撑柱之间,所述底罩下部设有一牵拉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牵拉装置包括牵引链、旋转轴、电机、锥齿轮组和控制装置,所述预埋基座中部设有一容置腔,牵拉装置设置于容置腔中,所述旋转轴横置在容置腔中,旋转轴的两端延伸出预埋基座的侧壁,所述电机的电机转轴末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所述旋转轴中部设有锥齿轮二,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相互啮合连接,电机转轴和旋转轴之间的交角呈90度,旋转轴左右两端均设有绕线槽,所述牵引链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绕线槽中,牵引链的另一端固定在底罩上,左右两端的绕线槽中的牵引链的缠绕方向互为反向,所述电机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角度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预埋基座外部设有一控制箱,所述微处理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设在控制箱中,所述角度传感器设在底罩的底部外侧中央,角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微处理器双向连接,所述电机分别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源模块连接,微处理器控制电机的启闭及正反转,所述通信模块与手机终端无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罩内中部设有一条形槽道,所述槽道内设有齿槽,所述齿槽底部设有排水孔,槽道两侧设有一对限位滑架,滑架上设有滑孔,槽道中设有一压块,所述压块表面设有与齿槽匹配啮合的齿,压块两端设有限位杆,限位杆套设在滑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上透明玻璃板、硅电池片组、下透明玻璃板和透明背板,所述硅电池片组是由多片双面发电的硅电池片组成,所述上透明玻璃板和下透明玻璃板通过粘合剂分别粘结在硅电池片组的上下两面,下透明玻璃板的四边与透明背板的四边通过橡胶垫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底罩的内侧壁表面贴附有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对称设在安装架两侧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对两面的太阳光进行接收,有效地利用全天的太阳光照,设有的牵引装置能够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使其达到最优的光照接收角度,提高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底罩俯视图;

    图3为槽道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滑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锥齿轮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太阳能电池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控制装置的连接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预埋基座,2:太阳能电池板,3:立柱,4:底罩,5:安装架,6:连接轴,7:支撑柱,8:槽道,9:齿槽,10:排水孔,11:滑架,12:滑孔,13:压块。14:限位杆,15:牵引链,16:旋转轴,17:电机,18:容置腔,19:电机转轴,20:锥齿轮一,21:锥齿轮二,22:绕线槽,23:控制箱;201:上透明玻璃板,202:硅电池片组,203:下透明玻璃板,204:透明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包括预埋基座1和太阳能电池板2,所述预埋基座1的两端设有对称布置的立柱3,所述立柱3上端活动连接有一开口朝上的半球形底罩4,所述底罩4开口处设有一个与其开口圆周外切的方形安装架5,所述安装架5上设有一贯穿其前后两侧边中部的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的两端活动连接在立柱3上,连接轴6将安装架5分成对称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安装架5上分别设有相背向的太阳能电池板2,安装架5中部设有一对支撑柱7,支撑柱7垂直于安装架5所处平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螺栓等固定连接件分别倾斜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安装架5和支撑柱7之间,所述底罩4内中部设有一条形槽道8,槽道8沿着底罩4底部的弧度设计,槽道8长度方向投影与旋转轴16长度方向投影平行,槽道8内设有齿槽9,所述齿槽9底部设有排水孔10,槽道8两侧设有一对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滑架11,滑架11上设有沿其长度设计的滑孔12,槽道8中设有一圆柱形压块13,压块13的高适配于槽道8的宽度,压块13表面设有与齿槽9匹配啮合的齿,压块13两端设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套设在滑孔12中,在滑架11的限位作用下,压块13可沿着槽道8来回滚动,所述底罩4的内侧壁表面贴附有反光膜。压块13的作用:例如当底罩4向左倾斜时,底罩4左侧下倾重心下降,底罩4右侧上抬重心上升,压块13在重力作用下向左侧滚动,在牵引链15将底罩4调节到合适角度停止运动时,压块13最后停在底罩4的最低点处,保证底罩4的重心始终位于其最低点处,因其是与槽道8啮合连接的,因此不会自由滚动,只有倾斜角度足够大时,才能在重力作用下左滚或右滚。齿槽9底部设有排水口,可以将落入底罩4的雨水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底罩4下部设有一牵拉装置,所述牵拉装置包括牵引链15、旋转轴16、电机17、锥齿轮组和控制装置,所述预埋底座1中部设有一容置腔18,牵拉装置的旋转轴16、电机17和锥齿轮组设置于容置腔18中,所述旋转轴16横置在容置腔18中,旋转轴16的两端延伸出预埋基座1的侧壁,所述电机17的电机转轴19末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20,所述旋转轴16中部设有锥齿轮二21,锥齿轮一20和锥齿轮二21相互啮合连接,电机转轴19和旋转轴16之间的交角呈90度,旋转轴16左右两端均设有相同的绕线槽22,所述牵引链15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绕线槽22中,牵引链15的另一端固定在底罩4上,左右两端的绕线槽22中的牵引链15的缠绕方向互为反向,所述电机17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工作时,电机17通过锥齿轮一20和锥齿轮二21的配合带动旋转轴16进行正转或者反转,因为两侧的牵引链15的缠绕方向是互为反向的,所以当旋转轴16旋转时,一侧的牵引链15为收卷状态,另一侧的牵引链15为放卷状态,从而调节两侧的太阳能电池板2的倾斜角度。例如,当电机17带动旋转轴16正转时,左侧的牵引链15为收卷状态,牵引链15被回收缠绕在左侧的绕线槽22中,牵引链15的长度变短,左侧的底罩4在牵引链15的作用下被向下拉,从而使其向左倾斜,而右侧的牵引链15为放卷状态,牵引链15脱离绕线槽2,使得牵引链15的长度变长,能够满足底罩4因向左倾斜导致右侧抬高的高度要求,因为左右牵引链15是设置在同一根旋转轴16上的且绕线槽22也相同,所述左侧牵引链15收卷的长度和右侧牵引链15脱离的长度是相同的。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角度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预埋基座1外部设有一控制箱23,所述微处理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设在控制箱23中,所述角度传感器设在底罩4的底部外侧中央,角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微处理器双向连接,所述电机17分别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源模块连接,微处理器控制电机17的启闭及正反转,所述通信模块与手机终端无线连接,所述的电源模块是蓄电池或者太阳能电池,通过太阳能电池板2发电为其供电,电源模块为电机17进行供电,具体的指令由微处理器对其发送或者手机终端进行控制。在具体控制时,角度检测模块检测底罩4底部的角度,并将检测到的角度发送到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根据对比,控制电机17进行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旋转轴16正转或者反转,调节底罩4的倾斜角度,进而调节太阳能电池板2的倾斜角度;或者将角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到手机终端,手机终端根据时间和安装的地理位置,给微处理器发出指令,控制电机17的转数来满足调节的最优角度值。本实施例中的微处理器和角度传感器都是本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常规手段和市场上的成熟产品,在这里就不对其结构和型号进行具体描述。该微处理器可以是单片机或者cpu。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包括上透明玻璃板201、硅电池片组202、下透明玻璃板203和透明背板204,所述硅电池片组202是由多片双面发电的硅电池片组成,所述上透明玻璃板201和下透明玻璃板202通过粘合剂分别粘结在硅电池片组202的上下两面,下透明玻璃板203的四边与透明背板204的四边通过橡胶垫密封连接。将背板设计成透明背板204可以使得入射的太阳光通过底罩4聚集,然后通过反光膜反射到下透明玻璃板203上,使其能够充分吸收聚集后的反射光,充分利用反射的光线,提高反射光的利用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包括预埋基座(1)和太阳能电池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基座(1)的两端设有对称布置的立柱(3),所述立柱(3)上端活动连接有一开口朝上的半球形底罩(4),所述底罩(4)开口处设有一个与其开口圆周外切的方形安装架(5),所述安装架(5)上设有一贯穿其前后两侧边中部的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活动连接在立柱(3)上,连接轴(6)将安装架(5)分成对称的左右两侧,安装架(5)上设有一对支撑柱(7),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分别倾斜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安装架(5)和支撑柱(7)之间,所述底罩(4)下部设有一牵拉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装置包括牵引链(15)、旋转轴(16)、电机(17)、锥齿轮组和控制装置,所述预埋基座(1)中部设有一容置腔(18),牵拉装置设置于容置腔(18)中,所述旋转轴(16)横置在容置腔(18)中,旋转轴(16)的两端延伸出预埋基座(1)的侧壁,所述电机(17)的电机转轴(19)末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20),所述旋转轴(16)中部设有锥齿轮二(21),锥齿轮一(20)和锥齿轮二(21)相互啮合连接,电机转轴(19)和旋转轴(16)之间的交角呈90度,旋转轴(16)左右两端均设有绕线槽(22),所述牵引链(15)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绕线槽(22)中,牵引链(15)的另一端固定在底罩(4)上,左右两端的绕线槽(22)中的牵引链(15)的缠绕方向互为反向,所述电机(17)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角度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预埋基座(1)外部设有一控制箱(23),所述微处理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设在控制箱(23)中,所述角度传感器设在底罩(4)的底部外侧中央,角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微处理器双向连接,所述电机(17)分别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源模块连接,微处理器控制电机(17)的启闭及正反转,所述通信模块与手机终端无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罩(4)内中部设有一条形槽道(8),所述槽道(8)内设有齿槽(9),所述齿槽(9)底部设有排水孔(10),槽道(8)两侧设有一对限位滑架(11),滑架(11)上设有滑孔(12),槽道(8)中设有一压块(13),所述压块(13)表面设有与齿槽(9)匹配啮合的齿,压块(13)两端设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套设在滑孔(1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包括上透明玻璃板(201)、硅电池片组(202)、下透明玻璃板(203)和透明背板(204),所述硅电池片组(202)是由多片双面发电的硅电池片组成,所述上透明玻璃板(201)和下透明玻璃板(203)通过粘合剂分别粘结在硅电池片组(202)的上下两面,下透明玻璃板(203)的四边与透明背板(204)的四边通过橡胶垫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罩(4)的内侧壁表面贴附有反光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系统装置,包括预埋基座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预埋基座的两端设有对称布置的立柱,所述立柱上端活动连接有一开口朝上的半球形底罩,所述底罩开口处设有一个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一贯穿其前后两侧边中部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活动连接在立柱上,连接轴将安装架分成对称的左右两侧,太阳能电池板分别倾斜设置在安装架两侧,所述底罩下部设有一牵拉装置。本实用新型对称设在安装架两侧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对两面的太阳光进行接收,有效地利用全天的太阳光照,设有的牵引装置能够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使其达到最优的光照接收角度,提高发电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佳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77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