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器电机壳体及含有它的吸尘器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包括盖板和外壳体,电机设置于外壳体中间。现有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存在如下问题:①通常在将电机安装于电机壳体内时,需要多道固定工序,首先将电机固定于外壳体内,再利用固定结构将电机与外壳体连接,由此,造成了吸尘器电机与壳体的组装和加工工序复杂;②为了实现更好的导风效果,会在盖板上设置导风叶片,为了降低吸尘器的总体重量和加工成本,吸尘器电机壳体通常采用强度较高的塑料材料制成,然而,在吸尘器吸风力较大时还是很容易造成外壳体的爆裂,因而需要在盖板的导风叶片上方对应的外壳体内设置若干加强筋条,因而增加了风阻,对吸尘器的吸风效率造成较大影响,且由于高强度塑料的价格较高造成吸尘器电机外壳体的成本较高;③现有的吸尘器电机的外壳体大多为一体成型结构,当需要对电机功率调整时,不得不重新对外壳体整体开模,增加了吸尘器电机的加工成本;④在对盖板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在盖板上形成加工定位口,因而在吸尘器工作时加工定位口影响了盖板处的吸风力,由此对吸尘器的吸风功效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与电机固定安装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其结构灵活,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且吸风功效高。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包括盖板和上壳体,在所述上壳体中部设置有电机容纳架,所述电机容纳架上设置有电机固定架,还包括外盖体,所述外盖体的中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外盖体与所述盖板连接,在所述盖板上围绕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若干螺旋状分布的导风叶片,沿着所述盖板的周向方向设置有向所述上壳体的下边缘延伸的盖板侧壁,所述盖板侧壁与所述上壳体的下边缘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容纳架和所述盖板上依次设置有相互贯通的安装孔。因而,可通过在贯穿通过电机固定架、电机容纳架和盖板上的安装孔内设置固定螺栓,即可实现一步固定工序完成对电机壳体与电机本体的安装和固定,减少了吸尘器的加工步骤,提高了加工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盖板设置有盖板侧壁并与上壳体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因而,便于根据需要调整上壳体的尺寸和结构,而无需将整个外壳体进行重新设计和开模,降低了吸尘器的加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向远离所述吸尘器电机壳体的外侧壁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块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电机容纳架延伸的导向柱,所述电机容纳架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连接块上。因而,盖板可通过第一连接块快速与电机容纳架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电机壳体,还包括定叶轮,所述定叶轮包括定叶轮架体和环绕所述定叶轮架体设置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与所述盖板上的加工定位口相配合设置,在所述定叶轮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电机容纳架延伸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盖板上的导风叶片相配合。因而,定叶轮能够将盖板上的加工定位口封住,有效增加了在吸尘器吸风时的功效,此外,定叶轮上的导风板与盖板上原本的导风叶片相互配合,使得在盖板处形成更强的吸力。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电机容纳架上沿着其周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连接耳设置于靠近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的一侧,所述连接耳与所述上壳体为间隙配合。因而,电机容纳架可通过导向孔与导向柱的配合,快速实现与盖板的定位,将连接耳与上壳体设置为间隙配合,使得连接耳不会阻碍上壳体与盖板侧壁的卡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互贯通的半圆柱形的第一槽孔,在所述上壳体上与所述第一槽孔相对的设置半圆柱形的第二槽孔,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二槽孔相互围合形成圆柱形的第二安装孔。由于第二安装孔是通过连接耳上的第一槽孔与上壳体的第二槽孔围合而成,因而在将电机容纳架与端盖进行固定连接时,能够给穿过第二安装孔的连接件能够提供一定的调整范围。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互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且二者的孔径一致。将第二安装孔直接开设于连接耳上,便于进行电机容纳架的加工。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电机固定架上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互贯通且同轴设置。因而,能够通过第三安装孔使电机固定架与电机容纳架固定连接,并进一步通过穿过第三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连接件插入盖板上的第一安装孔内,由此实现盖板、电机容纳架和电机固定架在同一工序实现快速的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盖体上在围绕所述盖板的导风叶片处设置有朝向所述进风口倾斜的曲面连接部,所述外盖体卡接于所述盖板侧壁上,所述外盖体在靠近所述盖板一端设置有环绕所述盖板的下边缘设置的卡接缘,所述卡接缘与所述盖板为过盈配合,在所述卡接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向所述盖板伸出的卡接耳,所述卡接耳上设置有卡接槽,在所述盖板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槽形状相匹配的卡接突出块。外盖体通过卡接缘和卡接耳实现与盖板的快速而可拆卸的连接,此外,外盖体在在围绕所述盖板的导风叶片外部设置的曲面连接部使得吸入电机壳体内部的风阻更低,提高了吸尘器的吸风效率。
更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为金属盖板。因而,无需设置加强筋位也能确保盖板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减少了盖板处的吸风阻力,增加了吸尘器的能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电机,其包括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所述的吸尘器电机壳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吸尘器电机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机容纳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定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盖板上的加工定位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定叶轮与盖板相互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机容纳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机固定架、11-第三安装孔、2-上壳体、21-第二槽孔、3-盖板、31-盖板侧壁、32-导风叶片、33-第一卡接缘、34-连接块、341-第一安装孔、342-导向柱、35-卡接突出块、36-加工定位口、4-外盖体、41-进风口、42-曲面连接部、43-第二卡接缘、44-卡接耳、441-卡接槽、5-电机容纳架、51-连接耳、511-第一槽孔、512-导向孔、6-定叶轮、61-定叶轮架体、62-遮挡片、63-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电机固定架1、上壳体2、盖板3和外盖体4,在上壳体2内部,位于电机固定架1的下方设置有电机容纳架5。上壳体2与盖板3卡接连接,外盖体4卡接于盖体3的侧壁上。
参见图2所示,沿着盖板3的周向方向设置有向上壳体2的下边缘延伸的盖板侧壁31,上壳体2与盖板侧壁31卡接连接,盖板3在靠近进风口一端(即为本实施例中的下端)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呈螺旋状分布的导风叶片32,在各个导风叶片32中间形成螺旋状的导风通道,因而经过电机吸入的空气能够沿着导风通道被快速吸入。盖板侧壁31的上边缘设置有能够插入上壳体2的下边缘的第一卡接缘33,第一卡接缘33与上壳体2的内侧壁为过盈配合,因而能够实现上壳体2与盖板3的牢固连接。在盖板3的侧壁内侧沿其周向方向均匀的设置有三个连接块34,连接块34向远离吸尘器电机壳体的外侧壁方向伸出,因而连接块34不会影响上壳体2与盖板的卡接。在连接块34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41,在连接块34上还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的导向柱342。
参见图3所示,在电机容纳架5上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三个连接耳51,连接耳51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341相互贯通的半圆柱形的第一槽孔511,参见图4所示,在上壳体2上与第一槽孔511相对的设置有半圆柱形的第二槽孔21,第一槽孔511与第二槽孔21相互围合形成圆柱形的第二安装孔,在连接耳51上还设置有与导向柱342相匹配的导向孔512,连接耳51设置于靠近上壳体2的内侧壁的一侧,连接耳51与上壳体2为间隙配合,因而不会阻碍上壳体2与盖板3的盖板侧壁31的卡接。因而,电机容纳架5可通过导向孔512与盖板3上的导向柱342实现快速定位。
再次参见图1所示,在电机固定架1上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设置有三个第三安装孔11,第三安装孔11与第二安装孔相互贯通。本实施例中的三个第一安装孔341、三个第二安装孔和三个第三安装孔11同轴设置,由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固定架1、电机容纳架5、上壳体2和盖板3的快速固定连接,因而,利用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341、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11的连接件(如螺栓)即可一步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壳体的各个部分的连接和固定,减少了对电机壳体固定过程中的安装步骤,也减少了螺栓的使用数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吸尘器电机壳体还包括定叶轮6,参见图5所示,定叶轮6包括定叶轮架体61和环绕定叶轮架体设置的遮挡片62,遮挡片62与盖板3上的加工定位口36相配合设置(参见图6和图7所示),在定叶轮6上还设置有朝向电机容纳架5延伸的导风板63,导风板63与盖板3上的导风叶片32相配合,因而,定叶轮6的遮挡片62能够将盖板3上的加工定位口36封住,有效减少了电机在吸入空气时的气体泄漏,提高了吸风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电机壳体的外盖体4的中部设置有进风口41,外盖体4与盖板3卡接连接,外盖体4上在围绕盖板3的导风叶片32处设置有朝向进风口41倾斜的曲面连接部42,因而经过进风口41吸入的空气在导风叶片32外部的曲面连接部42被顺利的吸入,曲面连接部42使得吸入风力的损失明显减小,因而提高了吸尘器的吸力。
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盖体4在靠近盖板3一端设置有环绕盖板3的下边缘设置的第二卡接缘43,第二卡接缘43与盖板3为过盈配合,在第二卡接缘43上设置有三个向盖板3一侧伸出的卡接耳44,卡接耳44上设置有卡接槽441,在盖板侧壁3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卡接槽441形状相匹配的卡接突出块35。在将外盖体4与盖板3卡接时,将第二卡接缘43插入盖板3内,此时卡接突出块35与卡接槽441相配合,由此将外盖体4卡接于盖板3上。
本实用新型的盖板3采用金属材料制备,由此,在进行吸尘时,确保盖板3能够承受较大的机械强度而不会爆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盖板3采用锌合金材料制备,由此既能确保盖板3能够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且质量更轻,此外,由于盖板3采用金属材料制备,因而无需在盖板3上设置加强筋位,因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电机壳体的吸风力更高。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2可以选用任意材料制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壳体2采用塑料等材料制备,由此能够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电机壳体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电机容纳架5的连接耳51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341相互贯通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341和第三安装孔11同轴设置且三者的孔径一致,即第二安装孔直接开设于连接耳51上,与此相对应的,在上壳体2上无需再设置第二槽孔21。连接耳51的外边缘与上壳体2之间为间隙配合。本实施例的电机容纳架5的结构更利于加工。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吸尘器电机壳体,包括盖板和上壳体,在所述上壳体中部设置有电机容纳架,所述电机容纳架上设置有电机固定架,还包括外盖体,所述外盖体的中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外盖体与所述盖板连接,在所述盖板上围绕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若干螺旋状分布的导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盖板的周向方向设置有向所述上壳体的下边缘延伸的盖板侧壁,所述盖板侧壁与所述上壳体的下边缘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容纳架和所述盖板上依次设置有相互贯通的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向远离所述吸尘器电机壳体的外侧壁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块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电机容纳架延伸的导向柱,所述电机容纳架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连接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叶轮,所述定叶轮包括定叶轮架体和环绕所述定叶轮架体设置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与所述盖板上的加工定位口相配合设置,在所述定叶轮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电机容纳架延伸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盖板上的导风叶片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容纳架上沿着其周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连接耳设置于靠近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的一侧,所述连接耳与所述上壳体为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互贯通的半圆柱形的第一槽孔,在所述上壳体上与所述第一槽孔相对的设置半圆柱形的第二槽孔,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二槽孔相互围合形成圆柱形的第二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互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且二者的孔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固定架上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互贯通且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体上在围绕所述盖板的导风叶片处设置有朝向所述进风口倾斜的曲面连接部,所述外盖体卡接于所述盖板侧壁上,所述外盖体在靠近所述盖板一端设置有环绕所述盖板的下边缘设置的卡接缘,所述卡接缘与所述盖板为过盈配合,在所述卡接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向所述盖板伸出的卡接耳,所述卡接耳上设置有卡接槽,在所述盖板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槽形状相匹配的卡接突出块。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金属盖板。
10.一种吸尘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电机壳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