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家用电器中通常使用的是交流电压,而交流电存在于一个50或60hz的频率,因此客户在使用现有技术的电磁线圈的电磁阀时会产生噪音、抖动、关不住水等现象,如果改为直流式或者将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将要在电脑板上设置变频转换装置或在电脑板上增加整流桥堆;以上两种方案都会增加电脑板的负荷,压缩电脑板有限的空间,使得生产成本增加,整机的安全系数降低。
虽然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内嵌整流桥的进水电磁阀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其生产的复杂性、装配程序繁琐,导致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偏高。并且因为装配工序过多对电磁线圈机构更容易产生破坏性损伤,导致电气性能不良,安全性差,在产品使用时更容易引起产品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装配方便,且减少电磁线圈机构的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从而提高电气性能的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骨架、漆包线、塑封外壳,骨架与漆包线均位于塑封外壳内,骨架上设置有安装架,漆包线缠绕在骨架上形成线圈,还包括有整流桥和线路板组件,整流桥安装在线路板组件上,线路板组件固定在安装架上。
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设置在安装架或线路板组件上的第一外端子、第二外端子、第一缠线端子、第二缠线端子,所述的整流桥包括有两个输入引脚和两个输出引脚,两个输入引脚分别与第一外端子、第二外端子电连接,两个输出引脚分别与第一缠线端子、第二缠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的线圈的漆包线的一极与第一缠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的线圈的漆包线的另一极与第二缠线端子电连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缠线端子上设有第一缠脚,所述的第二缠线端子上设有第二缠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线路板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整流桥的输入引脚、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一外端子、第二外端子、第一缠线端子、第二缠线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四个电连接板,所述的输入引脚、输出引脚与电连接板贴片式连接或安装孔式连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输入引脚的端部设有第一折钩部,所述的输出引脚的端部设有第二折钩部,所述的电连接板对应第一折钩部、第二折钩部的位置设有贴片,所述第一折钩部、第二折钩部通过与所述贴片触接与电连接板电连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电连接板对应输入引脚的位置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的电连接板对应输出引脚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的输入引脚、输出引脚分别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并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嵌装所述整流桥的嵌槽,所述的整流桥安装在嵌槽后的顶面的高度低于安装架的最高高度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简化了生产过程和装配程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制造成本,并且装配工序简便对电磁线圈机构产生的损伤较少甚至不会产生损伤,这样的电磁线圈机构电气性能良好,提高了其安全性,使得产品在使用时不容易引起产品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线路板组件-整流桥贴片式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线路板组件-整流桥安装孔式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端子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端子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端子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四端子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1、骨架;2、漆包线;3、塑封外壳;4、安装架;5、整流桥;6、线路板组件;7、第一外端子;8、第二外端子;9、第一缠线端子;91、第一缠脚;10、第二缠线端子;101、第二缠脚;11、输入引脚;12、输出引脚;121、第一折钩部;122、第二折钩部;13、线圈;14、电连接板;141、贴片;142、第一安装孔;143、第二安装孔;15、嵌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
如图1-5所示,包括骨架1、漆包线2、塑封外壳3,骨架1与漆包线2均位于塑封外壳3内,骨架1上设置有安装架4,漆包线2缠绕在骨架1上形成线圈13,还包括有整流桥5和线路板组件6,整流桥5安装在线路板组件6上,线路板组件6固定在安装架4上,安装架4上设置有用于嵌装所述整流桥5的嵌槽15,所述的整流桥5安装在嵌槽15后的顶面的高度低于安装架4的最高高度位置。第一外端子7、第二外端子8、第一缠线端子9、第二缠线端子10设置在安装架4上,第一外端子7、第二外端子8部分伸出塑封外壳3用于插配电路,第一缠线端子9上设有第一缠脚91,第二缠线端子10上设有第二缠脚101,线圈13的漆包线2的一极与第一缠脚91电连接,所述的线圈13的漆包线2的另一极与第二缠脚101电连接。整流桥5包括有两个输入引脚11和两个输出引脚12,线路板组件6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整流桥5的输入引脚11、输出引脚12与所述第一外端子7、第二外端子8、第一缠线端子9、第二缠线端子10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四个电连接板14。
输入引脚11、输出引脚12与电连接板14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贴片141式连接或安装孔式连接:当输入引脚11的端部设有第一折钩部121,输出引脚12的端部设有第二折钩部122,电连接板14对应第一折钩部121、第二折钩部122的位置设有贴片141,第一折钩部121、第二折钩部122通过与所述贴片141触接与电连接板14电连接,此时,输入引脚11、输出引脚12与电连接板14的连接方式是贴片式连接;当电连接板14对应输入引脚11的位置设有第一安装孔142,电连接板14对应输出引脚12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143,输入引脚11、输出引脚12分别穿过第一安装孔142、第二安装孔143并焊接在一起,此时,输入引脚11、输出引脚12与电连接板14的连接方式是安装孔式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本电磁线圈机构的结构设计合理,简化了生产过程和装配程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制造成本,并且装配工序简便对电磁线圈机构产生的损伤较少甚至不会产生损伤,这样的电磁线圈机构电气性能良好,提高了其安全性,使得产品在使用时不容易引起产品失效。
实施例二: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外端子7、第二外端子8、第一缠线端子9、第二缠线端子10设置在线路板组件6上。
实施例三: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外端子7、第二外端子8设置在线路板组件6上,第一缠线端子9、第二缠线端子10设置在安装架4上。
实施例四: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缠线端子9、第二缠线端子10设置在线路板组件6上,第一外端子7、第二外端子8设置在安装架4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包括骨架(1)、漆包线(2)、塑封外壳(3),所述骨架(1)与漆包线(2)均位于塑封外壳(3)内,所述骨架(1)上设置有安装架(4),所述漆包线(2)缠绕在骨架(1)上形成线圈(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整流桥(5)和线路板组件(6),所述的整流桥(5)安装在线路板组件(6)上,所述的线路板组件(6)固定在安装架(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安装架(4)或线路板组件(6)上的第一外端子(7)、第二外端子(8)、第一缠线端子(9)、第二缠线端子(10),所述的整流桥(5)包括有两个输入引脚(11)和两个输出引脚(12),两个输入引脚(11)分别与第一外端子(7)、第二外端子(8)电连接,两个输出引脚(12)分别与第一缠线端子(9)、第二缠线端子(10)电连接,所述的线圈(13)的漆包线(2)的一极与第一缠线端子(9)电连接,所述的线圈(13)的漆包线(2)的另一极与第二缠线端子(1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缠线端子(9)上设有第一缠脚(91),所述的第二缠线端子(10)上设有第二缠脚(1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路板组件(6)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整流桥(5)的输入引脚(11)、输出引脚(12)与所述第一外端子(7)、第二外端子(8)、第一缠线端子(9)、第二缠线端子(10)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四个电连接板(14),所述的输入引脚(11)、输出引脚(12)与电连接板(14)贴片式连接或安装孔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引脚(11)的端部设有第一折钩部(121),所述的输出引脚(12)的端部设有第二折钩部(122),所述的电连接板(14)对应第一折钩部(121)、第二折钩部(122)的位置设有贴片(141),所述第一折钩部(121)、第二折钩部(122)通过与所述贴片(141)触接与电连接板(14)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连接板(14)对应输入引脚(11)的位置设有第一安装孔(142),所述的电连接板(14)对应输出引脚(12)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143),所述的输入引脚(11)、输出引脚(12)分别穿过第一安装孔(142)、第二安装孔(143)并焊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的带有整流桥的电磁线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架(4)上设置有用于嵌装所述整流桥(5)的嵌槽(15),所述的整流桥(5)安装在嵌槽(15)后的顶面的高度低于安装架(4)的最高高度位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