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内部散热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内部构件的老化程度,但现有的变频器散热部件由于长期处于内部易吸附灰尘,从而散热速度慢,散热不均匀。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变频器散热部件长期处于内部易吸附灰尘导致散热速度慢,散热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一侧安装有变频器本体,壳体顶底两端均开设有通风口,壳体内部位于变频器本体外部一侧位置处安装有传热板,传热板外部一侧安装有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外部一侧位于壳体内部另一侧位置处固定有散热机构。
优选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槽、水泵、固定扣、冷却管、冷却液和滑槽,壳体内部位于传热板外部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冷却槽,冷却槽顶端贯穿壳体安装有水泵,冷却槽内部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扣,水泵下部位于固定扣之间位置处安装有冷却管,冷却管内部填充有冷却液,壳体底端对应冷却槽底端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水泵与市电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散热槽,限位扣和散热风机,冷却管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外部一侧固定有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外部一侧安装有散热槽,散热槽内部顶底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扣,限位扣之间固定有散热风机,散热风机与市电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扣数量为四个,且固定扣对称分布在冷却槽内部两侧。
优选的,所述冷却槽为呈矩形框状,且冷却槽外部一侧安装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片数量为十个,且第二散热片均匀分布在第一散热片外部一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化了现有变频器散热结构,增加了可以拉伸出壳体的部件,便于将壳体内部的冷却管道表面长期依附的灰尘清洁干净,防止灰尘阻碍内部传热和散热,从而影响变频器散热的速度,设置有多个通风口以及散热风机,便于更加均匀且快速的对内部变频器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壳体;2、变频器本体;3、通风口;4、传热板;5、冷却组件;6、散热机构;51、冷却槽;52、水泵;53、固定扣;54、冷却管;55、冷却液;56、滑槽;61、第一散热片;62、第二散热片;63、散热槽;64、限位扣;65、散热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和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一侧安装有变频器本体2,壳体1顶底两端均开设有通风口3,便于配合散热风机65进行风冷散热,壳体1内部位于变频器本体2外部一侧位置处安装有传热板4,传热板4外部一侧安装有冷却组件5,冷却组件5外部一侧位于壳体1内部另一侧位置处固定有散热机构6。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冷却组件5包括冷却槽51、水泵52、固定扣53、冷却管54、冷却液55和滑槽56,壳体1内部位于传热板4外部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冷却槽51,冷却槽51顶端贯穿壳体1安装有水泵52,便于带动冷却管54内部冷却液55循环流动,冷却槽51内部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扣53,水泵52下部位于固定扣53之间位置处安装有冷却管54,冷却管54内部填充有冷却液55,壳体1底端对应冷却槽51底端位置处开设有滑槽56,水泵52与市电电性连接。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散热机构6包括第一散热片61、第二散热片62、散热槽63,限位扣64和散热风机65,冷却管54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散热片61,用于辅助冷却管54散热,第一散热片61外部一侧固定有第二散热片62,第二散热片62外部一侧安装有散热槽63,散热槽63内部顶底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扣64,限位扣64之间固定有散热风机65,散热风机65与市电电性连接。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固定扣53数量为四个,且固定扣53对称分布在冷却槽51内部两侧,便于固定冷却管54。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冷却槽51为呈矩形框状,且冷却槽51外部一侧安装有手柄,便于将冷却槽51拉出,清洁冷却管54表面灰尘。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第二散热片62数量为十个,且第二散热片62均匀分布在第一散热片61外部一侧,便于帮助内部进一步散热。
水泵52采用jt-800ex12v型水泵,散热风机65采用dhbfg型散热风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壳体1内部的变频器本体2内部发热组件与壳体1内部的传热板4相接,传热板4可以帮助将变频器本体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到冷却组件5中,将水泵52打开,冷却管54安装在冷却槽51中的固定扣53之间,冷却管54内部的冷却液55会在水泵52的带动下循环流动,冷却槽51是矩形框状,内部两侧无挡板,所以冷却管54的一侧靠近传热板4,另一侧靠近第一散热片61,冷却液55的循环流动可帮助传热板4散热,第一散热片61帮助冷却管54散热,热量通过第二散热片62进一步散热,打开散热风机65,通过通风口3的辅助,可帮助内部空气更好的流通,更好的带走热量,当内部冷却管54表面堆积太多灰尘时,散热能力大大减弱,此时将冷却槽51沿着滑槽56拉出,可对其表面进行擦拭,便于之后更好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优化了现有变频器散热结构,增加了可以拉伸出壳体的部件,便于将壳体内部的冷却管道表面长期依附的灰尘清洁干净,防止灰尘阻碍内部传热和散热,从而影响变频器散热的速度,设置有多个通风口以及散热风机,便于更加均匀且快速的对内部变频器进行散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一侧安装有变频器本体(2),壳体(1)顶底两端均开设有通风口(3),壳体(1)内部位于变频器本体(2)外部一侧位置处安装有传热板(4),传热板(4)外部一侧安装有冷却组件(5),冷却组件(5)外部一侧位于壳体(1)内部另一侧位置处固定有散热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5)包括冷却槽(51)、水泵(52)、固定扣(53)、冷却管(54)、冷却液(55)和滑槽(56),壳体(1)内部位于传热板(4)外部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冷却槽(51),冷却槽(51)顶端贯穿壳体(1)安装有水泵(52),冷却槽(51)内部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扣(53),水泵(52)下部位于固定扣(53)之间位置处安装有冷却管(54),冷却管(54)内部填充有冷却液(55),壳体(1)底端对应冷却槽(51)底端位置处开设有滑槽(56),水泵(52)与市电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6)包括第一散热片(61)、第二散热片(62)、散热槽(63),限位扣(64)和散热风机(65),冷却管(54)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散热片(61),第一散热片(61)外部一侧固定有第二散热片(62),第二散热片(62)外部一侧安装有散热槽(63),散热槽(63)内部顶底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扣(64),限位扣(64)之间固定有散热风机(65),散热风机(65)与市电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扣(53)数量为四个,且固定扣(53)对称分布在冷却槽(51)内部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槽(51)为呈矩形框状,且冷却槽(51)外部一侧安装有手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片(62)数量为十个,且第二散热片(62)均匀分布在第一散热片(61)外部一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