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6-11  123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是由永磁体励磁产生同步旋转磁场的同步电机,永磁体作为转子产生旋转磁场,三相定子绕组在旋转磁场作用下通过电枢反应,感应三相对称电流,永磁同步电机可以将电机整体地安装在轮轴上,形成整体直驱系统。

    现有技术是在转子末端设有一个散热风轮,通过转子末端与外部空气交换的方式散热,但是这种方式空气流动慢,电机的整体散热效果不好,影响电机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通过设有流水盘,将流水盘中通入冷却水,转子铁芯带动风轮转动,风轮将内壳体内的空气吹出,经过流水盘降温,再通过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形成一个循环,有利于通过风轮风冷和流水盘水冷的组合方式,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整体散热效果,保证使用性能和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腔设有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的两端分别与内壳体两端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子铁芯的外侧壁套设有转子绕组,所述转子绕组的内壁与转子铁芯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子绕组的外侧设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的一侧与内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两端的内壁均与内壳体外壁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的一端设有外端盖,所述外端盖一端的内壁与外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端盖的内腔设有内端盖,所述内端盖的一端与内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转子铁芯的外侧套设有靠近内端盖一端的风轮,所述风轮的内壁与转子铁芯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风轮位于内壳体的内腔,所述内端盖的内侧设有流水盘,所述转子铁芯的一端贯穿内壳体、流水盘、内端盖延伸至的外侧,所述转子铁芯一端的外侧套设有位于内端盖一侧的凸轮,所述凸轮的内侧壁与转子铁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端盖的上壁镶嵌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外壁与外端盖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腔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壁与固定框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下方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与滑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底端与凸轮的外侧壁贴合,所述推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滑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与固定框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流水盘包括流水圈,所述流水圈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流水圈同心且直径依次减小,所述流水圈的内侧开设有流水槽。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流水圈两侧的外壁均贯穿有流水管,所述流水管的内侧与若干个流水槽连通,所述流水圈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板,若干个所述流水圈的底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最外侧的所述流水圈与内端盖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框的一侧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固定框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内部与第二单向阀的内部均与固定框的内腔连通,一个所述流水管的一端贯穿内端盖和外端盖延伸至外端盖的外侧与第二单向阀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流水管的端贯穿内端盖和外端盖延伸至外端盖的外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壳体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靠近内端盖一端的第一通孔,所述内端盖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靠近外端盖一侧的第三通孔,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位于外壳体内侧的第四通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的内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固定筒体,所述固定筒体的外侧壁与散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体的内部开设有环形槽。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槽的内侧填充有吸音绵,所述散热板的底部开设有位于固定筒体外侧的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流水盘,将流水盘中通入冷却水,转子铁芯带动风轮转动,风轮将内壳体内的空气吹出,经过流水盘降温,再通过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形成一个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于通过风轮风冷和流水盘水冷的组合方式,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整体散热效果,保证使用性能和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吸音绵,可以吸收永磁同步电机产生的大部分噪音,而由于散热板和通风孔的设置,有利于加快吸音绵的散热速度,与现有技术,有利于减小永磁同步电机产生的噪音,且吸音绵的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流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内壳体、11转子铁芯、12转子绕组、13定子绕组、2外壳体、3外端盖、4内端盖、5风轮、6流水盘、61流水圈、62流水槽、63流水管、64连接板、7凸轮、8固定框、81滑块、82推杆、83弹簧、84第一单向阀、85第二单向阀、9第一通孔、91第二通孔、92第三通孔、93第四通孔、100散热板、110固定筒体、111环形槽、120吸音绵、130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内壳体1,所述内壳体1的内腔设有转子铁芯11,所述转子铁芯11的两端分别与内壳体1两端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子铁芯11的外侧壁套设有转子绕组12,所述转子绕组12的内壁与转子铁芯1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子绕组12的外侧设有定子绕组13,所述定子绕组13的一侧与内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1的外侧套设有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两端的内壁均与内壳体1外壁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2的一端设有外端盖3,所述外端盖3一端的内壁与外壳体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端盖3的内腔设有内端盖4,所述内端盖4的一端与内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转子铁芯11的外侧套设有靠近内端盖4一端的风轮5,所述风轮5的内壁与转子铁芯1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风轮5位于内壳体1的内腔,所述内端盖4的内侧设有流水盘6,所述转子铁芯11的一端贯穿内壳体1、流水盘6、内端盖4延伸至4的外侧,所述转子铁芯11一端的外侧套设有位于内端盖4一侧的凸轮7,所述凸轮7的内侧壁与转子铁芯1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端盖3的上壁镶嵌有固定框8,所述固定框8的外壁与外端盖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8的内腔设有滑块81,所述滑块81的外侧壁与固定框8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81的下方设有推杆82,所述推杆82的顶端与滑块8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杆82的底端与凸轮7的外侧壁贴合,所述推杆82的外侧套设有弹簧83,所述弹簧83的上端与滑块8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3的底端与固定框8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流水盘6包括流水圈61,所述流水圈61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流水圈61同心且直径依次减小,所述流水圈61的内侧开设有流水槽62。

    所述流水圈61两侧的外壁均贯穿有流水管63,所述流水管63的内侧与若干个流水槽62连通,所述流水圈6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板64,若干个所述流水圈61的底部通过连接板64固定连接,最外侧的所述流水圈61与内端盖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框8的一侧设有第一单向阀84,所述固定框8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单向阀85,所述第一单向阀84的内部与第二单向阀85的内部均与固定框8的内腔连通,一个所述流水管63的一端贯穿内端盖4和外端盖3延伸至外端盖3的外侧与第二单向阀85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流水管63的端贯穿内端盖4和外端盖3延伸至外端盖3的外侧。

    所述内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靠近内端盖4一端的第一通孔9,所述内端盖4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91,所述外壳体2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靠近外端盖3一侧的第三通孔92,所述外壳体2的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位于外壳体2内侧的第四通孔93。

    如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启动前,先将第一单向阀84的一端接上外部水管,然后启动永磁同步电机使转子铁芯11转动,转子铁芯11带动风轮5和凸轮7转动,凸轮7通过推杆82带动滑块81上下移动,由于弹簧83弹力的作用,使推杆82的底端始终与凸轮7的外侧壁贴合,滑块81向下移动时,第二单向阀85关闭,第一单向阀84开启,冷却水从第一单向阀84进入固定框8的内部,滑块81向上移动时,第二单向阀85开启,第一单向阀84关闭,冷却水从第二单向阀85经流水管63进入流水槽62的内部,使每个流水槽62的内部都充满冷却水,然后经过另一个流水管63排出,由于风轮5的转动,将内壳体1内部的空气从第一通孔9吹出,空气经过流水盘6快速降温,然后被降温的空气经过第二通孔91、第三通孔92流入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的腔体,然后再经过第四通孔93进入内壳体1的内腔,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由于凸轮7、固定框8、滑块81、推杆82、弹簧83、第一单向阀84、第二单向阀85的设置,只需要外接水管,而不需要外接水泵,有效地节约了成本,即有利于通过风轮5风冷和流水盘6水冷的组合方式,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整体散热效果,保证使用性能和寿命,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交换的方式使得电机的整体散热效果不好,影响电机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的问题。

    所述外壳体2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散热板100,所述散热板100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2的内腔。

    所述内壳体1的外侧套设有固定筒体110,所述固定筒体110的外侧壁与散热板10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体110的内部开设有环形槽111。

    所述环形槽111的内侧填充有吸音绵120,所述散热板100的底部开设有位于固定筒体110外侧的通风孔130。

    如图1-2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吸音绵120的设置,可以吸收永磁同步电机产生的大部分噪音,但温度升高会影响吸音绵120的消音效果和使用寿命,由于固定筒体110的设置,不仅可以加快外壳体2内部的散热,也可以加快固定筒体110和吸音绵120的散热,而在被流水盘6降温的气体从第三通孔92流入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的内腔后,一部分气体从经过通风孔130流出,可以进一步降低固定筒体110、吸音绵120的热量,即有利于减小永磁同步电机产生的噪音,从而保证吸音绵120的消音效果和使用寿命,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永磁同步电机消音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启动前,先将第一单向阀84的一端接上外部水管,然后启动永磁同步电机使转子铁芯11转动,转子铁芯11带动风轮5和凸轮7转动,凸轮7通过推杆82带动滑块81上下移动,滑块81向下移动时,冷却水从第一单向阀84进入固定框8的内部,滑块81向上移动时,冷却水从第二单向阀85经流水管63进入流水槽62的内部,使每个流水槽62的内部都充满冷却水,然后经过另一个流水管63排出,风轮5内壳体1内部的空气从第一通孔9吹出,空气经过流水盘6快速降温,然后被降温的空气经过第二通孔91、第三通孔92和第四通孔93进入内壳体1的内腔,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2和图5,吸音绵120的设置,可以吸收永磁同步电机产生的大部分噪音,由于固定筒体110的设置,不仅可以加快外壳体2内部的散热,也可以加快固定筒体110和吸音绵120的散热,而在被流水盘6降温的气体从第三通孔92流入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的内腔后,一部分气体从经过通风孔130流出,可以进一步降低固定筒体110、吸音绵120的热量。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内壳体(1),所述内壳体(1)的内腔设有转子铁芯(11),所述转子铁芯(11)的两端分别与内壳体(1)两端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子铁芯(11)的外侧壁套设有转子绕组(12),所述转子绕组(12)的内壁与转子铁芯(1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子绕组(12)的外侧设有定子绕组(13),所述定子绕组(13)的一侧与内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的外侧套设有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两端的内壁均与内壳体(1)外壁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2)的一端设有外端盖(3),所述外端盖(3)一端的内壁与外壳体(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端盖(3)的内腔设有内端盖(4),所述内端盖(4)的一端与内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转子铁芯(11)的外侧套设有靠近内端盖(4)一端的风轮(5),所述风轮(5)的内壁与转子铁芯(1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风轮(5)位于内壳体(1)的内腔,所述内端盖(4)的内侧设有流水盘(6),所述转子铁芯(11)的一端贯穿内壳体(1)、流水盘(6)、内端盖(4)延伸至4的外侧,所述转子铁芯(11)一端的外侧套设有位于内端盖(4)一侧的凸轮(7),所述凸轮(7)的内侧壁与转子铁芯(1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端盖(3)的上壁镶嵌有固定框(8),所述固定框(8)的外壁与外端盖(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8)的内腔设有滑块(81),所述滑块(81)的外侧壁与固定框(8)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81)的下方设有推杆(82),所述推杆(82)的顶端与滑块(8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杆(82)的底端与凸轮(7)的外侧壁贴合,所述推杆(82)的外侧套设有弹簧(83),所述弹簧(83)的上端与滑块(8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3)的底端与固定框(8)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盘(6)包括流水圈(61),所述流水圈(61)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流水圈(61)同心且直径依次减小,所述流水圈(61)的内侧开设有流水槽(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圈(61)两侧的外壁均贯穿有流水管(63),所述流水管(63)的内侧与若干个流水槽(62)连通,所述流水圈(6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板(64),若干个所述流水圈(61)的底部通过连接板(64)固定连接,最外侧的所述流水圈(61)与内端盖(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8)的一侧设有第一单向阀(84),所述固定框(8)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单向阀(85),所述第一单向阀(84)的内部与第二单向阀(85)的内部均与固定框(8)的内腔连通,一个所述流水管(63)的一端贯穿内端盖(4)和外端盖(3)延伸至外端盖(3)的外侧与第二单向阀(85)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流水管(63)的端贯穿内端盖(4)和外端盖(3)延伸至外端盖(3)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靠近内端盖(4)一端的第一通孔(9),所述内端盖(4)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91),所述外壳体(2)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靠近外端盖(3)一侧的第三通孔(92),所述外壳体(2)的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位于外壳体(2)内侧的第四通孔(9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散热板(100),所述散热板(100)的一端延伸至外壳体(2)的内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的外侧套设有固定筒体(110),所述固定筒体(110)的外侧壁与散热板(10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体(110)的内部开设有环形槽(1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111)的内侧填充有吸音绵(120),所述散热板(100)的底部开设有位于固定筒体(110)外侧的通风孔(13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散热的永磁同步电机,具体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腔设有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的两端分别与内壳体两端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子铁芯的外侧壁套设有转子绕组,所述转子绕组的内壁与转子铁芯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子绕组的外侧设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的一侧与内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流水盘,将流水盘中通入冷却水,转子铁芯带动风轮转动,风轮将内壳体内的空气吹出,经过流水盘降温,再通过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形成一个循环,有利于通过风轮风冷和流水盘水冷的组合方式,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整体散热效果,保证使用性能和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吴广;吴永辉;瞿建敏;彭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泉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7
    技术公布日:2020.03.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76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