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部分手机已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当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手机的线圈要与无线充电设备的线圈对准,否则会影响无线充电的效率。现有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夹持手机时,不能保证手机的线圈与可充电手机支架的线圈的对准度,充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包括壳体、无线充电线圈、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三夹持臂及传动机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及所述第三夹持臂用于夹持手机,所述传动机构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传动件、安装板、大齿轮及小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件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从动齿条和传动齿条,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条啮合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大齿轮及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大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三夹持臂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条,所述小齿轮夹设于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所述第一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纵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横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三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三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形成所述第二齿条,所述第三夹持本体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包括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本体包括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三夹持本体包括第三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三夹持面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1:1~2.15: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85: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第一导向柱及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三连接板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导向柱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小齿轮及所述大齿轮安装于所述连接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小齿轮形成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周面凸出形成有两个凸块,所述大齿轮形成有轴孔,所述大齿轮的孔壁对应形成有两个凹槽,所述大齿轮安装于所述固定轴上,每个所述凸块对应嵌设于一个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面连接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面,所述从动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所述传动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二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可充电手机支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安装位,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
本实用新型的可充电手机支架,由于传动机构可带动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这样可充电手机支架夹持手机时,被夹持的手机处于可充电手机支架的中间位置,位于手机中心的线圈与可充电手机支架的无线充电线圈对准度高,保证了无线充电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手机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充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手机支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传动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传动机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传动机构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手机支架线圈对中误差统计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可充电手机支架20,包括壳体24、无线充电线圈20a、第一夹持臂25、第二夹持臂22、第三夹持臂23及传动机构21,无线充电线圈20a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线圈20a收容于壳体内且位于壳体24的中心,第一夹持臂25、第二夹持臂22及第三夹持臂23用于夹持手机,传动机构21收容于壳体24内,传动机构21包括驱动电机211、主动齿轮212、传动件213、安装板214、大齿轮215及小齿轮216,主动齿轮212与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连接,传动件213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从动齿条213a和传动齿条213b,主动齿轮212与从动齿条213a啮合连接,传动件213与第一夹持臂25连接,安装板214固设于壳体24内,大齿轮215与小齿轮216同轴固定连接,大齿轮215及小齿轮216与安装板214转动连接,传动齿条213b与大齿轮215啮合连接,第二夹持臂22形成有用于与小齿轮216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条221a,第三夹持臂23形成有用于与小齿轮216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条231a,小齿轮216夹设于第一齿条221a与第二齿条231a之间,第一夹持臂25在传动机构21的带动下可相对壳体24沿纵向移动,第二夹持臂22和第三夹持臂23在传动机构21的带动下可相对壳体24沿横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可充电手机支架20,由于传动机构21可带动第一夹持臂25、第二夹持臂22及第三夹持臂23同时张开或缩回,这样可充电手机支架20夹持手机时,被夹持的手机处于可充电手机支架20的中间位置,位于手机中心的线圈与可充电手机支架20的无线充电线圈20a对准度高,保证了无线充电的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臂25包括第一夹持本体25a及与第一夹持本体25a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5b,第一夹持本体25a具有第一夹持面25c,第一连接板25b与传动件213连接,第二夹持臂22包括第二夹持本体22a及与第二夹持本体22a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2b,第二夹持本体22a具有第二夹持面22c,第二连接板22b形成有第一齿条221a以与小齿轮216啮合,第三夹持臂23包括第三夹持本体23a及与第三夹持本体23a连接的第三连接板23b,第三夹持本体23a具有第三夹持面23c,第三连接板23b形成有第二齿条231a以与小齿轮216啮合,第三夹持本体23a与第二夹持本体22a相对,第一夹持面25c位于壳体的下方,第二夹持面22c及第三夹持面23c分别位于壳体的左右两侧,可充电手机架夹持手机时,第一夹持臂25托住手机底部,第二夹持臂22与第三夹持臂23夹持手机的两侧,整体呈抱持状。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可充电手机支架20的适应性强,通过第一夹持臂25、第二夹持臂22及第三夹持臂23可夹持各种型号的手机并能保证手机线圈与手机支架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对准度,保证无线充电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面25c、第二夹持面22c及第三夹持面23c与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始终为同一值,该距离比为2.0:1:1~2.15:1:1,即第一夹持臂25、第二夹持臂22及第三夹持臂23同时张开或缩回的过程中,第一夹持臂25、第二夹持臂22与第三夹持臂23的行程比为2.0:1:1~2.15:1:1。现有的大部分手机的充电线圈都位于手机的中心,图8显示有统计的市面主要品牌的无线充电手机的尺寸,根据统计可知,各类型手机的长宽比在1.99:1~2.19:1之间,这样可充电手机支架20的长宽比与各类型手机的长宽比基本保持一致,可充电手机支架20夹持手机时,位于手机中心的线圈与位于可充电手机支架20中心的无线充电线圈基本完全对准,误差较小。
优选地,第一夹持面25c、第二夹持面22c及第三夹持面23c与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85:1:1。如此,对于各种型号的充电手机,线圈的对中误差均不超过3.5mm。
其中,第一夹持面25c指的是可充电手机支架20夹持手机时第一夹持臂25与手机的接触面,第二夹持面22c指的是可充电手机支架20夹持手机时第二夹持臂22与手机的接触面,第三夹持面23c指的是可充电手机支架20夹持手机时第三夹持臂23与手机的接触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7,传动件213包括第一面20b及与第一面20b连接的第二面20c,第二面20c垂直于第一面20b,从动齿条213a设置于第一面20b,传动齿条213b设置于第二面20c,传动件213与第一夹持臂25的第一连接板25b连接,进一步地,传动件213与第一夹持臂25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板214上形成有纵向导轨20d,第一夹持臂25的第一连接板25b滑动设置于纵向导轨20d上。安装板214上固设有承载板20e,承载板20e收容于壳体24内,承载板20e上设置有安装位20f,驱动电机211安装于安装位20f上。安装板214上设置有连接轴214a,小齿轮216及大齿轮215安装于连接轴214a上,所以小齿轮216形成有固定轴216a,固定轴216a的外周面凸出形成有两个凸块216b,大齿轮215形成有轴孔215a,大齿轮215的孔壁对应形成有两个凹槽215b,大齿轮215安装于固定轴216a上,每个凸块216b对应嵌设于一个凹槽215b内。安装板2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14b及第二导向柱214c,第二夹持臂22的第二连接板22b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21b,第一导向柱214b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槽221b内,第一导向槽221b用于实现对第二夹持臂22的导向作用,第三夹持臂23的第三连接板23b开设有第二导向槽231b,第二导向柱214c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向槽231b内,第二导向槽231b用于实现对第三夹持臂23的导向作用。如此,驱动电机211提供驱动力,带动主动齿轮212转动,主动齿轮212与传动件213上的从动齿条213a啮合传动以实现第一夹持臂25在纵向的移动,同时传动件213上的传动齿条213b与大齿轮215啮合传动,大齿轮215带动小齿轮216转动,小齿轮216与第二夹持臂22及第三夹持臂23分别通过第一齿条221a与第二齿条231a啮合传动,从而同时实现第二夹持臂22与第三夹持臂23的横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可充电手机支架20,通过传动机构21带动第一夹持臂25、第二夹持臂22及第三夹持臂23相对壳体24同时张开或缩回,可充电手机支架20夹持手机时,位于手机中心的线圈与可充电手机支架20的无线充电线圈20a基本对准,线圈的对中误差较小,保证了无线充电的效率。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1.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
用于夹持手机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第三夹持臂;及
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传动件、安装板、大齿轮及小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件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从动齿条和传动齿条,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条啮合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大齿轮及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大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三夹持臂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条,所述小齿轮夹设于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所述第一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纵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横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三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三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形成所述第二齿条,所述第三夹持本体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包括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本体包括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三夹持本体包括第三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三夹持面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1:1~2.15: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85:1:1。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第一导向柱及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三连接板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导向柱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小齿轮及所述大齿轮安装于所述连接轴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形成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周面凸出形成有两个凸块,所述大齿轮形成有轴孔,所述大齿轮的孔壁对应形成有两个凹槽,所述大齿轮安装于所述固定轴上,每个所述凸块对应嵌设于一个所述凹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面连接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面,所述从动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所述传动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二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手机支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安装位,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