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油管压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6-08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油管压弯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喷油嘴主要由阀座、喷油管、支架片及定位钉组装而成,其中,喷油管的弯制是首先将其一端固定住,然后手持套管套住另一端来扳弯。但是,期间需要多次矫正喷油管弯曲的角度,才能达到图纸的设计要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油管压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弯制的喷油管需要多次矫正其弯曲的角度,才能达到图纸的设计要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喷油管压弯装置,包括:

    底板,用于固定该装置上的部分零部件;

    垫块,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面左侧,所述垫块设有定模,所述定模具有承接面,所述承接面下侧设有与所述定模固定连接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顶面中部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喷油管的定位孔;

    压块,滑动地设于所述垫块右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动模,所述动模具有与所述承接面相对且适配的压弯面,所述压弯面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压弯槽,所述压弯槽用于在弯制过程中容纳所述喷油管;

    动力机构,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面右侧,所述动力机构左端与所述压块固定连接,用于驱使所述压块向所述垫块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为自动式动力机构或者人工式动力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为人工式的扳手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机构包括传动件及扳手,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压块固定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扳手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对称设于所述定位件的两侧;所述压块下端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的导向孔。

    进一步地,所述承接面中线两侧安装有对称的凸块及销钉,两侧的凸块之间、销钉之间构成与所述压弯槽对应的承接通道,所述承接通道与所述压弯槽贴合后共同形成所述喷油管弯制的成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销钉为自制销钉,其外露端头直径具有不同规格。

    进一步地,所述压弯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喷油管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压弯槽宽度为所述喷油管外径的1~1.5倍。

    进一步地,所述动模上开设有埋头孔,所述埋头孔对称设于所述压弯槽的两侧,所述动模通过所述埋头孔与所述压块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油管压弯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在垫块上的定模和压块上的动模,通过动力机构可以驱使压块向垫块滑动,将喷油管卡入动模的压弯槽内后向定模的承接面贴合而实现压弯,一次完成其弯制的目的,达到图纸的设计要求,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喷油管弯制的效率;

    2、设置的动力机构为人工式的扳手机构,其包含的传动件可将扳手的旋转运动变为自身的直线运动,即通过扳手的转动使传动件带动压块联动,以使压块上的动模向垫块滑动,动作简单且方便,不需要管路或者电缆连接即可实现压块滑动的目的,减少了运行成本和简化了装置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垫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动模的主视图;

    图5为动模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板2:垫块

    21:定模211:承接面

    22:定位件221:定位孔

    23:导向杆24:凸块

    25:销钉3:压块

    31:动模311:压弯面

    312:压弯槽313:埋头孔

    32:导向孔4:动力机构

    41:传动件42:扳手

    5:喷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油管压弯装置,包括底板1、垫块2、压块3及动力机构4。

    底板1,用于固定该装置上的部分零部件。底板1的结构可采用任意结构和形状,例如板状结构、支座结构或者支架架构等。底板1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举示例。

    垫块2,固定在底板1顶面左侧,垫块2设有定模21,定模21具有承接面211,承接面211下侧设有与定模21固定连接的定位件22,定位件22顶面中部开设有用于固定喷油管5的定位孔221。

    压块3,用于压弯喷油管5后与承接面211贴合,压块3滑动地设于垫块2右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动模31,动模31具有与承接面211相对且适配的压弯面311,压弯面311中部开设有与定位孔221对应的压弯槽312,压弯槽312用于在弯制过程中容纳喷油管5。

    动力机构4,固定在底板1顶面右侧,动力机构4左端与压块3固定连接,用于驱使压块3向垫块2滑动。通过动力机构4驱使压块3向垫块2滑动,将喷油管5卡入动模31的压弯槽312内后向定模21的承接面211贴合而实现压弯,一次完成其弯制的目的,达到图纸的设计要求,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喷油管5弯制的效率。

    动力机构4为自动式动力机构或者人工式动力机构,自动式动力机构可以为任意结构和形状,比如气缸、液压缸及电动缸等具有伸缩臂形式的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运行成本和简化装置的结构,动力机构4为人工式动力机构,即扳手机构;扳手机构包括传动件41及扳手42,传动件41的一端与压块3固定连接,传动件41的另一端与扳手42转动连接。传动件41将扳手42的旋转运动变为自身的直线运动,即通过扳手42的转动使传动件41带动压块3联动,以使压块3上的动模31向垫块2滑动,动作简单且方便,不需要管路或者电缆连接即可实现压块3滑动的目的。

    为了使压块3平稳地向垫块2滑动,垫块2上设有导向杆23,导向杆23对称设于定位件22的两侧;压块3下端开设有与导向杆23滑动连接的导向孔32。

    承接面211中线两侧安装有对称的凸块24及销钉25,两侧的凸块24之间、销钉25之间构成与压弯槽312对应的承接通道,承接通道与压弯槽312贴合后共同形成喷油管5弯制的成型腔。销钉25为自制销钉,其外露端头直径具有不同规格;根据喷油管5的直径,可以安装不同外露端头直径的销钉25来调整承接通道的宽度,以扩大定模21的适用范围。

    压弯槽312的宽度大于等于喷油管5的外径,其宽度大致为喷油管5外径的1~1.5倍。这样设置,在喷油管5弯制时,喷油管5易于被卡入压弯槽312容纳,且利于弯制完成后的脱模。

    如图5所示,动模31上开设有埋头孔313,埋头孔313对称设于压弯槽312的两侧,动模31通过埋头孔313与压块3螺栓连接。拧出连接的螺栓,动模31可以从压块3上拆除以便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喷油管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用于固定该装置上的部分零部件;

    垫块(2),固定在所述底板(1)顶面左侧,所述垫块(2)设有定模(21),所述定模(21)具有承接面(211),所述承接面(211)下侧设有与所述定模(21)固定连接的定位件(22),所述定位件(22)顶面中部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喷油管(5)的定位孔(221);

    压块(3),滑动地设于所述垫块(2)右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动模(31),所述动模(31)具有与所述承接面(211)相对且适配的压弯面(311),所述压弯面(311)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孔(221)对应的压弯槽(312),所述压弯槽(312)用于在弯制过程中容纳所述喷油管(5);

    动力机构(4),固定在所述底板(1)顶面右侧,所述动力机构(4)左端与所述压块(3)固定连接,用于驱使所述压块(3)向所述垫块(2)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管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4)为自动式动力机构或者人工式动力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油管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4)为人工式的扳手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油管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机构包括传动件(41)及扳手(42),所述传动件(41)的一端与所述压块(3)固定连接,所述传动件(41)的另一端与所述扳手(42)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管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2)上设有导向杆(23),所述导向杆(23)对称设于所述定位件(22)的两侧;所述压块(3)下端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23)滑动连接的导向孔(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管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211)中线两侧安装有对称的凸块(24)及销钉(25),两侧的凸块(24)之间、销钉(25)之间构成与所述压弯槽(312)对应的承接通道,所述承接通道与所述压弯槽(312)贴合后共同形成所述喷油管(5)弯制的成型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油管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25)为自制销钉,其外露端头直径具有不同规格。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喷油管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弯槽(312)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喷油管(5)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油管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弯槽(312)宽度为所述喷油管(5)外径的1~1.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管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31)上开设有埋头孔(313),所述埋头孔(313)对称设于所述压弯槽(312)的两侧,所述动模(31)通过所述埋头孔(313)与所述压块(3)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油管压弯装置,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顶面左侧的垫块、滑动地设于垫块右侧的压块及固定在底板顶面右侧的动力机构,垫块设有具有承接面的定模,承接面下侧设有与定模固定连接的定位件,定位件顶面中部开设有用于固定喷油管的定位孔;压块可拆卸地连接有动模,动模具有与承接面相对且适配的压弯面,压弯面中部开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压弯槽,压弯槽用于在弯制过程中容纳喷油管;动力机构左端与压块固定连接,用于驱使压块向垫块滑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机构驱使压块向垫块滑动,将喷油管卡入动模的压弯槽内后向定模的承接面贴合而实现压弯,一次完成其弯制的目的,达到图纸的设计要求,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喷油管弯制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王春林;林大力;李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江恒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76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