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管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蹦床作为一种集锻炼、娱乐于一身的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蹦床结构简单,主要是由四周的支撑脚管以及中间设置的通过弹性绳组成的弹性网布构成。使用者通过在弹性网布上进行弹跳,以达到玩耍、锻炼的目的。
由于蹦床体积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人们为了便于运输和存储,需要将支撑脚管收拢以实现减小存储面积的目的,因而通常在蹦床圈管与支撑脚管之间设置连接管。然而现有连接管结构通常在其下部设置有开槽,同时在垂直于开槽位置贯穿设置有销轴孔。但是该种连接管结构制造成本较高、安装困难,且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蹦床连接管结构存在的制造成本较高、安装困难,且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蹦床圈管、支撑脚管、空心连接管,所述蹦床圈管通过所述空心连接管与所述支撑脚管连接,还包括弹性件,所述空心连接管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限位凹槽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管连接,所述弹性件为所述支撑脚管提供向上的弹性回复力。
设置有蹦床圈管是为了与弹性网绳相配合,起到承载支撑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蹦床圈管对弹性网绳提供向外的支撑力,使弹性网绳始终保持固有的弹性限度,进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设置有支撑脚管是为了对蹦床圈管起到支撑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弹性网绳的最大下降距离必须小于支撑脚管的高度,避免因弹性过大而导致使用者直接与地面接触而出现不必要的损害。设置有空心连接管起到了连接固定的作用,使蹦床圈管与支撑脚管互相连接,提高蹦床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空心连接管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是为了方便通过弹性件与支撑脚管连接,提高连接强度,避免弹性件与空心连接管松脱,因而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支撑脚管实现快速折叠收拢支撑脚管的目的,从而大大减小存储面积,方便后续的运输和存储。同时,本实用新型较现有蹦床脚管连接结构制造成本低、安装简单方便,且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符合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所述限位凹槽上设置有连接开口,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连接开口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管连接。
在限位凹槽上设置有连接开口是为了便于与弹性件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强度,防止弹性件与空心连接管松脱分离而无法有效的实现折叠、收拢、存储的目的。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所述限位凹槽的横截面为v字型。
将限位凹槽的横截面设置成v字型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悬挂弹性件,有较好的限位固定效果,避免弹性件外露而影响蹦床的整体美观度,另一方面v字型限位凹槽形状简单、加工方便。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w1为6mm-12mm,所述限位凹槽的深度d为6mm-8mm。
将限位凹槽的宽度w1、限位凹槽的深度d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是为了更好的与弹性件相配合,确保弹性件与限位凹槽不会轻易发生分离,保证使用者能够安心使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开口倾斜设置,所述连接开口底面与所述连接开口顶面的高度差h1为4mm-7mm。
将连接开口倾斜设置并将连接开口底面与连接开口顶面的高度差h1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是为了使弹性件更加容易与空心连接管安装连接,降低安装难道,提高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所述空心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限位部、第二连接限位部,所述空心连接管通过第一连接限位部与所述蹦床圈管连接,所述空心连接管通过第二连接限位部与所述支撑脚管连接。
设置有第一连接限位部是为了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方便空心连接管与蹦床圈管连接,设置有第二连接限位部是为了起到限位固定作用,方便空心连接管与支撑脚管移动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限位部的长度l1为2mm-5mm,所述第二连接限位部的长度l2为25mm-40mm。
将第一连接限位部的长度l1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是为了与蹦床圈管的尺寸相适配,使两者能够更好的配合。将第二连接限位部的长度l2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是为了与支撑脚管的尺寸相适配,提高连接限位的强度,使支撑脚管发挥自身支撑作用,提高蹦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所述空心连接管上还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第一连接限位部、第二连接限位部通过所述限位凸台分隔形成。
在空心连接管上设置有限位凸台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空心连接管自身强度,另一个方面是为了分隔形成第一连接限位部、第二连接限位部,使空心连接管与蹦床圈管、支撑脚管更好的配合。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所述限位凸台的宽度w2为3mm-8mm,所述限位凸台的高度h2为1.5mm-3mm。
将限位凸台的宽度w2、限位凸台的高度h2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更好的提高空心连接管自身强度,同时也能够使空心连接管与蹦床圈管、支撑脚管更好的相配合。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所述空心连接管的内径r1为16mm-25mm,所述空心连接管的外径r2为22mm-31mm。
将空心连接管的内径r1、空心连接管的外径r2设置在上述数值范围内是为了确保空心连接管强度符合生产要求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符合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空心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空心连接管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空心连接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蹦床圈管1、支撑脚管4、空心连接管2,所述蹦床圈管1通过所述空心连接管2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还包括弹性件3,所述空心连接管2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24,所述弹性件3一端与所述限位凹槽24连接,所述弹性件3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所述弹性件3为所述支撑脚管4提供向上的弹性回复力。
使用时,首先空心连接管2安装设置在蹦床圈管1上,接着将弹性件3一端与空心连接管2上设置的限位凹槽24连接,将弹性件3另一端与支撑脚管4连接,支撑脚管4在弹性件3自身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与空心连接管2连接,起到支撑作用,使用者在弹性网绳上弹跳,弹性网绳受力而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实现锻炼、娱乐的目的。
当需要折叠支撑脚管4实现储纳目的时,使用者首先向外移动支撑脚管4使支撑脚管4与空心连接管2相分离,接着将支撑脚管4向内折叠收拢使支撑脚管4与蹦床圈管1处于同一平面即可,从而有效的减小了蹦床的存储体积,方便蹦床的日常运输和存储,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凹槽24上设置有连接开口241,所述弹性件3一端与所述连接开口241连接,所述弹性件3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凹槽24的横截面为v字型。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凹槽24的宽度w1为6mm,所述限位凹槽24的深度d为6mm。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开口241倾斜设置,所述连接开口241底面与所述连接开口241顶面的高度差h1为4mm。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连接管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限位部21、第二连接限位部23,所述空心连接管2通过第一连接限位部21与所述蹦床圈管1连接,所述空心连接管2通过第二连接限位部23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限位部21的长度l1为2mm,所述第二连接限位部23的长度l2为25mm。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连接管2上还设置有限位凸台22,所述第一连接限位部21、第二连接限位部23通过所述限位凸台22分隔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台22的宽度w2为3mm,所述限位凸台22的高度h2为1.5mm。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连接管2的内径r1为16mm,所述空心连接管2的外径r2为22mm。
使用时,首先空心连接管2安装设置在蹦床圈管1上,接着将弹性件3一端穿过连接开口241从而与空心连接管2相接,此时蹦床圈管1与第一连接限位部21相配合,接着将弹性件3另一端与支撑脚管4连接,支撑脚管4在弹性件3自身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与空心连接管2连接,此时支撑脚管4与第二连接限位部23相配合,使用者在弹性网绳上弹跳,弹性网绳受力而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实现锻炼、娱乐的目的。当需要折叠支撑脚管4实现储纳目的时,使用者首先向外移动支撑脚管4使支撑脚管4与空心连接管2相分离,接着将支撑脚管4向内折叠收拢使支撑脚管4与蹦床圈管1处于同一平面即可,从而有效的减小了蹦床的存储体积,方便蹦床的日常运输和存储,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
实施例2
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蹦床圈管1、支撑脚管4、空心连接管2,所述蹦床圈管1通过所述空心连接管2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还包括弹性件3,所述空心连接管2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24,所述弹性件3一端与所述限位凹槽24连接,所述弹性件3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所述弹性件3为所述支撑脚管4提供向上的弹性回复力。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凹槽24上设置有连接开口241,所述弹性件3一端与所述连接开口241连接,所述弹性件3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凹槽24的横截面为v字型。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凹槽24的宽度w1为12mm,所述限位凹槽24的深度d为8mm。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开口241倾斜设置,所述连接开口241底面与所述连接开口241顶面的高度差h1为7mm。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连接管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限位部21、第二连接限位部23,所述空心连接管2通过第一连接限位部21与所述蹦床圈管1连接,所述空心连接管2通过第二连接限位部23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限位部21的长度l1为5mm,所述第二连接限位部23的长度l2为40mm。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连接管2上还设置有限位凸台22,所述第一连接限位部21、第二连接限位部23通过所述限位凸台22分隔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台22的宽度w2为8mm,所述限位凸台22的高度h2为3mm。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连接管2的内径r1为25mm,所述空心连接管2的外径r2为31mm。
实施例3
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蹦床圈管1、支撑脚管4、空心连接管2,所述蹦床圈管1通过所述空心连接管2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还包括弹性件3,所述空心连接管2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24,所述弹性件3一端与所述限位凹槽24连接,所述弹性件3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所述弹性件3为所述支撑脚管4提供向上的弹性回复力。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凹槽24上设置有连接开口241,所述弹性件3一端与所述连接开口241连接,所述弹性件3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凹槽24的横截面为v字型。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凹槽24的宽度w1为9mm,所述限位凹槽24的深度d为7mm。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开口241倾斜设置,所述连接开口241底面与所述连接开口241顶面的高度差h1为5.5mm。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连接管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限位部21、第二连接限位部23,所述空心连接管2通过第一连接限位部21与所述蹦床圈管1连接,所述空心连接管2通过第二连接限位部23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限位部21的长度l1为3.5mm,所述第二连接限位部23的长度l2为32.5mm。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连接管2上还设置有限位凸台22,所述第一连接限位部21、第二连接限位部23通过所述限位凸台22分隔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台22的宽度w2为5.5mm,所述限位凸台22的高度h2为2.25mm。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连接管2的内径r1为20.5mm,所述空心连接管2的外径r2为26.5mm。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1.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蹦床圈管(1)、支撑脚管(4)、空心连接管(2),所述蹦床圈管(1)通过所述空心连接管(2)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3),所述空心连接管(2)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24),所述弹性件(3)一端与所述限位凹槽(24)连接,所述弹性件(3)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所述弹性件(3)为所述支撑脚管(4)提供向上的弹性回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24)上设置有连接开口(241),所述弹性件(3)一端与所述连接开口(241)连接,所述弹性件(3)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24)的横截面为v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24)的宽度w1为6mm-12mm,所述限位凹槽(24)的深度d为6mm-8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开口(241)倾斜设置,所述连接开口(241)底面与所述连接开口(241)顶面的高度差h1为4mm-7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连接管(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限位部(21)、第二连接限位部(23),所述空心连接管(2)通过第一连接限位部(21)与所述蹦床圈管(1)连接,所述空心连接管(2)通过第二连接限位部(23)与所述支撑脚管(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限位部(21)的长度l1为2mm-5mm,所述第二连接限位部(23)的长度l2为25mm-4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连接管(2)上还设置有限位凸台(22),所述第一连接限位部(21)、第二连接限位部(23)通过所述限位凸台(22)分隔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22)的宽度w2为3mm-8mm,所述限位凸台(22)的高度h2为1.5mm-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蹦床用脚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连接管(2)的内径r1为16mm-25mm,所述空心连接管(2)的外径r2为22mm-31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