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5-27  1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轧磨棒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棒磨机利用棒体在筒体内撞击物料从而达到粉碎的效果。棒磨机相比球磨机能够产生一定颗粒分布的产品,耐磨棒在棒磨机中对被磨物料进行冲击和碾磨,磨料对耐磨棒表面产生切削和凿削作用,使之发生磨损。因此,耐磨棒是破碎、选矿生产中消耗量很大的易损件,国内年需要量几万吨,国内棒磨机普遍使用的耐磨棒主要是35”钢、45#钢轧材。

    磨棒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搬运工具对磨棒进行输送搬运,但是,现有的搬运装置结构设计单一,不能满足不同长度磨棒的搬运需求,且磨棒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结构设计单一,不能满足不同长度磨棒的搬运需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外壁两端均焊接有插板,两个所述插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插板插入至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的底部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滚珠槽,且滚珠槽的内部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插板的底端接触,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底端外壁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

    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同一边外壁均铰接有束紧带,所述束紧带的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另一边外壁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端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马达的一端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圆周外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两侧内壁之间焊接有横杆。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槽长度小于第一底板的长度,所述卡槽的槽长度与插板的长度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顶端均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与插板的厚度相适配,所述加强板呈“x”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部两侧均插接有固定销,所述插板的顶端外壁开设有多个与固定销相适配的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的槽深度小于转轮的半径,所述转轮与束紧带位于同一竖直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由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可以满足不同长度磨棒的搬运需求,使用时,将第二底板向外拉,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间距改变后仍可通过插板连接在一起实现承载作用,当二者间距调节合适后,将固定销插入至定位孔的内部,从而可以将插板固定在卡槽的内部,同时,也可以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拆卸分离,万向轮可以使得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能独自移动,实现分拆使用,实用性高。

    2、本新型通过设置有束紧带,当磨棒放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后,将束紧带一端上的挂钩挂在对应侧上的横杆上,然后通过启动马达,使得转动杆随着马达的输出轴同步转动,转动杆带着转轮旋转,从而可以将束紧带的一端缠绕收纳在环形槽的内部,使得束紧带可以逐渐紧绷绑在磨棒上,从而可以将磨棒绑紧,无需人工手动捆绑固定,防止磨棒在搬运过程中倾倒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卡槽、4插板、5加强板、6滚珠槽、7滚珠、8万向轮、9束紧带、10安装板、11马达、12转动杆、13转轮、14环形槽、15横杆、16挂钩、17橡胶垫、18固定销、19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包括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用于承载磨棒,所述第一底板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卡槽3,所述第二底板2的一侧外壁两端均焊接有插板4,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间距改变后仍可保证连接状态,便于装载磨棒,两个所述插板4之间设置有加强板5,可以增强两个插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插板4插入至卡槽3的内部,所述卡槽3的底部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滚珠槽6,且滚珠槽6的内部设置有滚珠7,所述滚珠7与插板4的底端接触,可以方便插板4从卡槽3内部插板,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底端外壁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8,使得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可以移动,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同一边外壁均铰接有束紧带9,所述束紧带9的一端设置有挂钩16,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另一边外壁均设置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顶端安装有马达11,所述马达11的输出轴端部安装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远离马达11的一端安装有转轮13,所述转轮13的圆周外壁开设有环形槽14,方便将束紧带9缠绕收纳,所述环形槽14的两侧内壁之间焊接有横杆15。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卡槽3的槽长度小于第一底板1的长度,所述卡槽3的槽长度与插板4的长度相适配,使得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可以充分贴靠在一起,便于搬运。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顶端均设置有橡胶垫17,可以增加与磨棒间的摩擦力,防止磨棒轻易滑脱。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加强板5的厚度与插板4的厚度相适配,所述加强板5呈“x”形结构,用于增强两个插板4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底板1的顶部两侧均插接有固定销18,所述插板4的顶端外壁开设有多个与固定销18相适配的定位孔19,方便将插板4固定在卡槽3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4所示,所述环形槽14的槽深度小于转轮13的半径,所述转轮13与束紧带9位于同一竖直面,方便束紧带9的缠绕与松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第二底板2向外拉,使得其上的插板4从卡槽3的内部拔出,通过设置的滚珠7,可以方便插板4从卡槽3内部取出部分段,使得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的间距改变后仍可通过插板4连接在一起实现承载作用,当二者间距调节合适后,将固定销18插入至定位孔19的内部,从而可以将插板4固定在卡槽3的内部,同时,也可以将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拆卸分离,万向轮8可以使得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能独自移动,实现分拆使用,当磨棒放在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上后,将束紧带9一端上的挂钩16挂在对应侧上的横杆15上,然后通过启动马达11,使得转动杆12随着马达11的输出轴同步转动,转动杆12带着转轮13旋转,从而可以将束紧带9的一端缠绕收纳在环形槽14的内部,使得束紧带9可以逐渐紧绷绑在磨棒上,从而可以将磨棒绑紧,无需人工手动捆绑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包括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卡槽(3),所述第二底板(2)的一侧外壁两端均焊接有插板(4),两个所述插板(4)之间设置有加强板(5),所述插板(4)插入至卡槽(3)的内部,所述卡槽(3)的底部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滚珠槽(6),且滚珠槽(6)的内部设置有滚珠(7),所述滚珠(7)与插板(4)的底端接触,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底端外壁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8);

    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同一边外壁均铰接有束紧带(9),所述束紧带(9)的一端设置有挂钩(16),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另一边外壁均设置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顶端安装有马达(11),所述马达(11)的输出轴端部安装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远离马达(11)的一端安装有转轮(13),所述转轮(13)的圆周外壁开设有环形槽(14),所述环形槽(14)的两侧内壁之间焊接有横杆(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的槽长度小于第一底板(1)的长度,所述卡槽(3)的槽长度与插板(4)的长度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顶端均设置有橡胶垫(1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5)的厚度与插板(4)的厚度相适配,所述加强板(5)呈“x”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的顶部两侧均插接有固定销(18),所述插板(4)的顶端外壁开设有多个与固定销(18)相适配的定位孔(1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14)的槽深度小于转轮(13)的半径,所述转轮(13)与束紧带(9)位于同一竖直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轧磨棒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锻轧磨棒生产用搬运装置,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外壁两端均焊接有插板,两个所述插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插板插入至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的底部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滚珠槽,且滚珠槽的内部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插板的底端接触。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有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由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可以满足不同长度磨棒的搬运需求,也可以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拆卸分离,万向轮可以使得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能独自移动,实现分拆使用,实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博;韩仁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国市中意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73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