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30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



    背景技术:

    车身控制器(bodycontrolmodule,简称bcm),又称为车身电脑,在汽车工程中是指用于控制车身电器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车身控制器常见的功能包括控制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空调、大灯、转向灯、防盗锁止系统、中控锁、除霜装置等。车身控制器可以通过总线与其他车载ecu相连。

    经过数十年的迅速发展,车身电子产品日益完善。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逐渐提高的安全性能要求以及对舒适性的要求,车身电子产品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多,控制单元模块也越来越复杂。因此,车身控制器系统应能够实现集成化和综合化,应具备极高的可靠性。然而,现有的车身控制器具有以下缺陷:

    1.现有产品无法实现can总线通信功能;

    2.多个功能需要多个产品,占用空加大,且装配不方便;

    3.多个产品可能来自多个厂家,管理困难,且管理成本高;

    4.多个产品需要多套独立的电源线、地线、信号线和驱动线,导致线束复杂,成本高;

    5.多个独立的产品设计成本、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高;

    6.现有产品抗脉冲干扰能力差;

    7.现有产品不能对产品状态实时监控和故障保护;

    8.多个产品需要多块逻辑芯片,采购成本高,周期长;

    9.现有多个产品总故障率高、总体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包括车身控制器本体和与本体配合使用的上盖,本体上设置有插接件cn1、cn2和cn3,本体内集成有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信号检测模块、mcu控制模块和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的can收发模块、can总线终端电阻、串口转换模块、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和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的电路板,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包括继电器负载驱动模块a和驱动模块b,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和2连接有保护模块,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串口转换模块。

    具体地,mcu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1,mcu控制模块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1引脚1分别连接有电阻r204和二极管d51,电阻r204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2并接地,二极管d51和稳压二极管zd2另一端共同连接后依次连接电阻r143、二极管d52,二极管d52另一端连接插接件cn1引脚1;芯片u1引脚2至7均连接串口转换模块,引脚9分别连接电感l1和电容c100,引脚10和电感l1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 5v电源,引脚11至14均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引脚15和16均连接至can收发模块;

    芯片u1引脚17至19、29至32均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引脚20连接电阻r144后分别连接插接件cn2引脚20和并联连接的电阻r205和电容c116,引脚21、24和27共同连接电阻r145后接地,引脚22、23、28分别连接isp编程器cn3引脚5、4、1,引脚25连接 5v电源,引脚28依次连接电阻r222、二极管d53后连接 5v电源;

    芯片u1引脚33连接电容c120后接地,引脚34、36、37均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引脚35分别连接开关k1引脚1和电阻r147,引脚38、39和48、49均连接至继电器负载驱动模块a,引脚40分别连接电感l3和电容c105,引脚41和电感l3另一端共同连接至 5v电源,引脚44连接电阻r146后接地,引脚46分别连接电容c121和晶振y1,引脚47和晶振y1另一端共同连接电容c122后接地;

    引脚52至55、58至61连接至驱动模块b,引脚57连接 5v电源,引脚64连接分别连接有电阻r203和二极管d49,电阻r203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并接地,二极管d49和稳压二极管zd1另一端共同连接后依次连接电阻r142、二极管d50,二极管d50另一端连接acc;

    开关k1引脚2连接 5v电源,引脚8、26、42、43、56和电阻r147、电容c100、c121和c105、并联连接的电阻r205和电容c116另一端均接地。

    具体地,can收发模块包括芯片u15,can收发模块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15引脚1分别连接电阻r112和r231,引脚4分别连接电阻r111和r232,引脚3和电阻r111、r112另一端分别连接 5v电源和电容c119,引脚6分别连接电阻r233、电容c127和插接件cn2引脚18、22,引脚7分别连接电阻r233、电容c127和插接件cn2引脚17、21,引脚8连接电阻r113后接地,引脚2和电容c119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31、r232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15和16。

    具体地,串口转换模块包括与芯片u1连接的芯片u4至u13,串口转换模块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4至u7引脚1、2、15均连接mcu控制模块,芯片u4至u7引脚16均连接 5v电源,芯片u4至u7引脚8均接地;

    芯片u4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9,引脚9连接芯片u5;

    芯片u5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0,引脚9连接芯片u6;

    芯片u6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1,引脚9连接芯片u7;

    芯片u7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2,引脚9连接芯片u8;

    芯片u8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2,引脚9连接mcu控制模块;

    芯片u9至u13引脚1、11均连接mcu控制模块,芯片u9至u13引脚20均连接 5v电源,芯片u9至u13引脚10均接地;

    芯片u9至12的引脚3、4、7、8、13、14、17和18均连接低电平检测单元,芯片13的引脚3、4、7、8、13、14、17和18均连接高电平检测单元。

    具体地,电源模块包括与供电电压vcc连接的电阻mov1、二极管d69、d40和电容c128,电阻mov1还连接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和2及插接件cn4,电阻mov1与二极管d69另一端均接地,二极管d4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6和并联连接的r234和r235,并联连接的r234和r23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7和三端稳压集成芯片u16引脚1,三端稳压集成芯片u16引脚3分别连接电容c129、c130和 5v电源,引脚2、电容c128、c129、c130、c56、c57另一端均接地。

    具体地,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包括与电阻mov1连接的芯片u2,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2引脚2分别连接二极管d63和电阻r33,芯片u2引脚3和4共同连接、引脚5和6共同连接、引脚7和8共同连接、9和10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引脚11分别连接电阻r158、r160;引脚8分别连接电容c43和电阻r223,引脚10分别连接电容c47和电阻r225,引脚11分别连接电阻r158和r160;

    电容c43另一端连接电容c44,电阻r22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27和电阻r148,电阻r225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阻r229和电阻r157,电容c44和电阻r148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电阻r160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5集电极,三极管q35基极连接分别连接有电阻r105和r103,电阻r158、r103和三极管q35发射极共同连接后连接电容c49;电阻r145另一端连接mcu控制模块,电容c49和电阻r157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电容c44和电阻r148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电容c43、c47、电阻r227、r229、r33、二极管d63另一端共同连接后接地;

    芯片u2引脚13至18共同连接后分别连接电容c124、保护模块和插接件cn4,引脚19至24共同连接后分别连接电容c123、保护模块和插接件cn4,引脚1、12和电容c123、c124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电阻mov1。

    具体地,驱动模块b包括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的电阻r115,驱动模块b电路连接如下:

    电阻r115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2基极和电阻r117,电阻r1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2,三极管v2集电极分别连接有电阻r165、r167和r169,电阻r165、r167和r169另一端共同连接后分别连接供电电压vcc和二极管d56,三极管v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19、电容c91、三极管v10基极,二极管d42、电阻r119、电容c91另一端共同连接后接地,三极管v10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56和三极管v10集电极共同连接后连接插接件cn1。

    具体地,保护模块包括连接供电电压vcc的二极管d54,二极管d5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1、电阻r198和mos管q37的g极,mos管q37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5、d66、d67和d68,mos管q37的d极分别连接电容c51、c52、c53、c54、c55和电阻r198,二极管d65和电容c55另一端共同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二极管d66和电容c54共同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二极管d67和电容c53共同连接后连接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二极管d68和电容c52共同连接后连接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

    具体地,低电平检测单元包括与芯片11引脚13连接的电容c58、电阻r38和三极管q1,电容c58、电阻r38另一端共同连接后接地,三极管q1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r35和电容c1,电容c1、电阻r35和三极管q1发射极共同连接至 5v电源,电阻r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后连接插接件cn2。

    具体地,高电平检测单元包括与芯片u13引脚7连接的电阻r75和开关二极管v19,开关二极管v19引脚3连接并联连接的电阻r214和电容c23后接地,引脚2连接电阻r206后连接插接件cn1。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为配合主机厂提升品质,将多个车身控制器功能集成于一个产品,降低了用户使用和管理产品的成本,便于装配,易于生产,制造成本低,从而降低了整车成本,且方便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车身控制器将全车分离的控制单元进行中央集成并增加can总线通信功能,实现了对整车雨刮系统(包括高速、低速、间歇调节、洗涤后擦、点动等控制功能)、闪光系统(包括左转向闪光、右转向闪光、危机报警控制功能)、灯光系统(包括远光、近光、小灯、前雾灯、后雾灯、日间行车灯、顶灯、门灯、驻车灯、倒车灯等)、喇叭(包括电喇叭、气喇叭和遥控喇叭)的集中控制、监测及故障保护,并对全车开关信号、报警信号、发动机信号、各负载状态信息、spn信息等进行检测收集转化成can信号后,经由can总线发送至全车,实现全车can总线通信、故障监控及智能保护。

    3、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开关电源电路加瞬态抑制二极管,符合iso7637-3标准,提升了本车身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俯视和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mcu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can收发模块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模块b部分电路图a;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模块b部分电路图b;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负载驱动模块a电路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串口转换模块电路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模块电路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低电平检测单元部分电路图a;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低电平检测单元部分电路图b;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低电平检测单元部分电路图c;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低电平检测单元部分电路图d;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电平检测单元部分电路图a;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电平检测单元部分电路图b;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件引脚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如图1至3所示包括车身控制器本体2和与本体2配合使用的上盖1,本体2上设置有插接件cn15、cn24和cn36,本体2上还贴有用于说明本产品的标贴7,本体2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的安装部8,插接件cn15、cn24和cn36的引脚连接如图20所示。如图4所示,本体2内集成有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信号检测模块、mcu控制模块和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的can收发模块、can总线终端电阻、串口转换模块、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和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的电路板3,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包括继电器负载驱动模块a和驱动模块b,继电器负载驱动模块a如图11所示,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和2连接有保护模块,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串口转换模块。其中:

    如图5所示,mcu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1,mcu控制模块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1引脚1分别连接有电阻r204和二极管d51,电阻r204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2并接地,二极管d51和稳压二极管zd2另一端共同连接后依次连接电阻r143、二极管d52,二极管d52另一端连接插接件cn15引脚1;芯片u1引脚2至7均连接串口转换模块,引脚9分别连接电感l1和电容c100,引脚10和电感l1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 5v电源,引脚11至14均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引脚15和16均连接至can收发模块;

    芯片u1引脚17至19、29至32均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引脚20连接电阻r144后分别连接插接件cn24引脚20和并联连接的电阻r205和电容c116,引脚21、24和27共同连接电阻r145后接地,引脚22、23、28分别连接isp编程器cn36引脚5、4、1,引脚25连接 5v电源,引脚28依次连接电阻r222、二极管d53后连接 5v电源;

    芯片u1引脚33连接电容c120后接地,引脚34、36、37均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引脚35分别连接开关k1引脚1和电阻r147,引脚38、39和48、49均连接至继电器负载驱动模块a,引脚40分别连接电感l3和电容c105,引脚41和电感l3另一端共同连接至 5v电源,引脚44连接电阻r146后接地,引脚46分别连接电容c121和晶振y1,引脚47和晶振y1另一端共同连接电容c122后接地;

    引脚52至55、58至61连接至驱动模块b,引脚57连接 5v电源,引脚64连接分别连接有电阻r203和二极管d49,电阻r203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并接地,二极管d49和稳压二极管zd1另一端共同连接后依次连接电阻r142、二极管d50,二极管d50另一端连接acc;

    开关k1引脚2连接 5v电源,引脚8、26、42、43、56和电阻r147、电容c100、c121和c105、并联连接的电阻r205和电容c116另一端均接地。

    如图6所示,can收发模块包括芯片u15,can收发模块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15引脚1分别连接电阻r112和r231,引脚4分别连接电阻r111和r232,引脚3和电阻r111、r112另一端分别连接 5v电源和电容c119,引脚6分别连接电阻r233、电容c127和插接件cn24引脚18、22,引脚7分别连接电阻r233、电容c127和插接件cn24引脚17、21,引脚8连接电阻r113后接地,引脚2和电容c119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31、r232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15和16。

    如图12所示,串口转换模块包括与芯片u1连接的芯片u4至u13,串口转换模块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4至u7引脚1、2、15均连接mcu控制模块,芯片u4至u7引脚16均连接 5v电源,芯片u4至u7引脚8均接地;

    芯片u4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9,引脚9连接芯片u5;

    芯片u5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0,引脚9连接芯片u6;

    芯片u6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1,引脚9连接芯片u7;

    芯片u7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2,引脚9连接芯片u8;

    芯片u8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2,引脚9连接mcu控制模块;

    芯片u9至u13引脚1、11均连接mcu控制模块,芯片u9至u13引脚20均连接 5v电源,芯片u9至u13引脚10均接地;

    芯片u9至12的引脚3、4、7、8、13、14、17和18均连接低电平检测单元,芯片13的引脚3、4、7、8、13、14、17和18均连接高电平检测单元。

    如图7所示,电源模块包括与供电电压vcc连接的电阻mov1、二极管d69、d40和电容c128,电阻mov1还连接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和2及插接件cn4,电阻mov1与二极管d69另一端均接地,二极管d4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6和并联连接的r234和r235,并联连接的r234和r23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7和三端稳压集成芯片u16引脚1,三端稳压集成芯片u16引脚3分别连接电容c129、c130和 5v电源,引脚2、电容c128、c129、c130、c56、c57另一端均接地。

    如图8所示,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包括与电阻mov1连接的芯片u2,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2引脚2分别连接二极管d63和电阻r33,芯片u2引脚3和4共同连接、引脚5和6共同连接、引脚7和8共同连接、9和10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引脚11分别连接电阻r158、r160;引脚8分别连接电容c43和电阻r223,引脚10分别连接电容c47和电阻r225,引脚11分别连接电阻r158和r160;

    电容c43另一端连接电容c44,电阻r22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27和电阻r148,电阻r225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阻r229和电阻r157,电容c44和电阻r148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电阻r160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5集电极,三极管q35基极连接分别连接有电阻r105和r103,电阻r158、r103和三极管q35发射极共同连接后连接电容c49;电阻r145另一端连接mcu控制模块,电容c49和电阻r157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电容c44和电阻r148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电容c43、c47、电阻r227、r229、r33、二极管d63另一端共同连接后接地;

    芯片u2引脚13至18共同连接后分别连接电容c124、保护模块和插接件cn4,引脚19至24共同连接后分别连接电容c123、保护模块和插接件cn4,引脚1、12和电容c123、c124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电阻mov1。

    如图9、图10所示,驱动模块b包括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的电阻r115,驱动模块b电路连接如下:

    电阻r115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2基极和电阻r117,电阻r1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2,三极管v2集电极分别连接有电阻r165、r167和r169,电阻r165、r167和r169另一端共同连接后分别连接供电电压vcc和二极管d56,三极管v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19、电容c91、三极管v10基极,二极管d42、电阻r119、电容c91另一端共同连接后接地,三极管v10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56和三极管v10集电极共同连接后连接插接件cn15。

    如图13所示,保护模块包括连接供电电压vcc的二极管d54,二极管d5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1、电阻r198和mos管q37的g极,mos管q37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5、d66、d67和d68,mos管q37的d极分别连接电容c51、c52、c53、c54、c55和电阻r198,二极管d65和电容c55另一端共同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二极管d66和电容c54共同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二极管d67和电容c53共同连接后连接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二极管d68和电容c52共同连接后连接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

    如图14至17所示,低电平检测单元包括与芯片11引脚13连接的电容c58、电阻r38和三极管q1,电容c58、电阻r38另一端共同连接后接地,三极管q1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r35和电容c1,电容c1、电阻r35和三极管q1发射极共同连接至 5v电源,电阻r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后连接插接件cn24。

    如图18、图19所示,高电平检测单元包括与芯片u13引脚7连接的电阻r75和开关二极管v19,开关二极管v19引脚3连接并联连接的电阻r214和电容c23后接地,引脚2连接电阻r206后连接插接件cn15。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将车身控制器的安装部8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支架上,车身控制器上的插接件cn15、cn24、cn36均通过线束与采集全车开关信号、各类报警信号的元器件连接。通过电源模块为车身控制器内部各模块供电,低电平检测单元、高电平检测单元和can收发模块收集全车开关信号、各类报警信号及can信息,低电平检测单元、高电平检测单元收集到的信号通过串口转换模块发送至mcu控制模块,车身控制器按其功能要求规范通过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驱动模块b和继电器负载驱动模块a控制相关继电器或实车负载(包括马达、灯泡等)工作,并将实时监测到的各继电器、实车负载工作状态信息和开关状态信息经由can总线发送至全车。

    车身控制器将全车分离的控制单元进行中央集成并增加can总线通信功能,实现了对整车雨刮系统(包括高速、低速、间歇调节、洗涤后擦、点动等控制功能)、闪光系统(包括左转向闪光、右转向闪光、危机报警控制功能)、灯光系统(包括远光、近光、小灯、前雾灯、后雾灯、日间行车灯、顶灯、门灯、驻车灯、倒车灯等)、喇叭(包括电喇叭、气喇叭和遥控喇叭)的集中控制、监测及故障保护,并对全车开关信号、报警信号、发动机信号、各负载状态信息、spn信息等进行检测收集转化成can信号后,经由can总线发送至全车,实现全车can总线通信、故障监控及智能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控制器本体(2)和与本体(2)配合使用的上盖(1),本体(2)上设置有插接件cn1(5)、cn2(4)和cn3(6),本体(2)内集成有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信号检测模块、mcu控制模块和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的can收发模块、can总线终端电阻、串口转换模块、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和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的电路板(3),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包括继电器负载驱动模块a和驱动模块b,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和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连接有保护模块,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串口转换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1,mcu控制模块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1引脚1分别连接有电阻r204和二极管d51,电阻r204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2并接地,二极管d51和稳压二极管zd2另一端共同连接后依次连接电阻r143、二极管d52,二极管d52另一端连接插接件cn1(5)引脚1;芯片u1引脚2至7均连接串口转换模块,引脚9分别连接电感l1和电容c100,引脚10和电感l1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 5v电源,引脚11至14均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引脚15和16均连接至can收发模块;

    芯片u1引脚17至19、29至32均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引脚20连接电阻r144后分别连接插接件cn2(4)引脚20和并联连接的电阻r205和电容c116,引脚21、24和27共同连接电阻r145后接地,引脚22、23、28分别连接isp编程器cn3(6)引脚5、4、1,引脚25连接 5v电源,引脚28依次连接电阻r222、二极管d53后连接 5v电源;

    芯片u1引脚33连接电容c120后接地,引脚34、36、37均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引脚35分别连接开关k1引脚1和电阻r147,引脚38、39和48、49均连接至继电器负载驱动模块a,引脚40分别连接电感l3和电容c105,引脚41和电感l3另一端共同连接至 5v电源,引脚44连接电阻r146后接地,引脚46分别连接电容c121和晶振y1,引脚47和晶振y1另一端共同连接电容c122后接地;

    引脚52至55、58至61连接至驱动模块b,引脚57连接 5v电源,引脚64连接分别连接有电阻r203和二极管d49,电阻r203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并接地,二极管d49和稳压二极管zd1另一端共同连接后依次连接电阻r142、二极管d50,二极管d50另一端连接acc;

    开关k1引脚2连接 5v电源,引脚8、26、42、43、56和电阻r147、电容c100、c121和c105、并联连接的电阻r205和电容c116另一端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收发模块包括芯片u15,can收发模块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15引脚1分别连接电阻r112和r231,引脚4分别连接电阻r111和r232,引脚3和电阻r111、r112另一端分别连接 5v电源和电容c119,引脚6分别连接电阻r233、电容c127和插接件cn2(4)引脚18、22,引脚7分别连接电阻r233、电容c127和插接件cn2(4)引脚17、21,引脚8连接电阻r113后接地,引脚2和电容c119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31、r232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1引脚15和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口转换模块包括与芯片u1连接的芯片u4至u13,串口转换模块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4至u7引脚1、2、15均连接mcu控制模块,芯片u4至u7引脚16均连接 5v电源,芯片u4至u7引脚8均接地;

    芯片u4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9,引脚9连接芯片u5;

    芯片u5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0,引脚9连接芯片u6;

    芯片u6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1,引脚9连接芯片u7;

    芯片u7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2,引脚9连接芯片u8;

    芯片u8引脚3至6、11至14连接芯片u12,引脚9连接mcu控制模块;

    芯片u9至u13引脚1、11均连接mcu控制模块,芯片u9至u13引脚20均连接 5v电源,芯片u9至u13引脚10均接地;

    芯片u9至12的引脚3、4、7、8、13、14、17和18均连接低电平检测单元,芯片13的引脚3、4、7、8、13、14、17和18均连接高电平检测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与供电电压vcc连接的电阻mov1、二极管d69、d40和电容c128,电阻mov1还连接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和2及插接件cn4,电阻mov1与二极管d69另一端均接地,二极管d4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6和并联连接的r234和r235,并联连接的r234和r23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7和三端稳压集成芯片u16引脚1,三端稳压集成芯片u16引脚3分别连接电容c129、c130和 5v电源,引脚2、电容c128、c129、c130、c56、c57另一端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包括与电阻mov1连接的芯片u2,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电路连接如下:

    芯片u2引脚2分别连接二极管d63和电阻r33,芯片u2引脚3和4共同连接、引脚5和6共同连接、引脚7和8共同连接、9和10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引脚11分别连接电阻r158、r160;引脚8分别连接电容c43和电阻r223,引脚10分别连接电容c47和电阻r225,引脚11分别连接电阻r158和r160;

    电容c43另一端连接电容c44,电阻r22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27和电阻r148,电阻r225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阻r229和电阻r157,电容c44和电阻r148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电阻r160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5集电极,三极管q35基极连接分别连接有电阻r105和r103,电阻r158、r103和三极管q35发射极共同连接后连接电容c49;电阻r145另一端连接mcu控制模块,电容c49和电阻r157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电容c44和电阻r148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电容c43、c47、电阻r227、r229、r33、二极管d63另一端共同连接后接地;

    芯片u2引脚13至18共同连接后分别连接电容c124、保护模块和插接件cn4,引脚19至24共同连接后分别连接电容c123、保护模块和插接件cn4,引脚1、12和电容c123、c124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电阻mov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b包括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的电阻r115.驱动模块b电路连接如下:

    电阻r115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2基极和电阻r117,电阻r1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2,三极管v2集电极分别连接有电阻r165、r167和r169,电阻r165、r167和r169另一端共同连接后分别连接供电电压vcc和二极管d56,三极管v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19、电容c91、三极管v10基极,二极管d42、电阻r119、电容c91另一端共同连接后接地,三极管v10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56和三极管v10集电极共同连接后连接插接件cn1(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包括连接供电电压vcc的二极管d54,二极管d5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1、电阻r198和mos管q37的g极,mos管q37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5、d66、d67和d68,mos管q37的d极分别连接电容c51、c52、c53、c54、c55和电阻r198,二极管d65和电容c55另一端共同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二极管d66和电容c54共同连接至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二极管d67和电容c53共同连接后连接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二极管d68和电容c52共同连接后连接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平检测单元包括与芯片11引脚13连接的电容c58、电阻r38和三极管q1,电容c58、电阻r38另一端共同连接后接地,三极管q1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r35和电容c1,电容c1、电阻r35和三极管q1发射极共同连接至 5v电源,电阻r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后连接插接件cn2(4)。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电平检测单元包括与芯片u13引脚7连接的电阻r75和开关二极管v19,开关二极管v19引脚3连接并联连接的电阻r214和电容c23后接地,引脚2连接电阻r206后连接插接件cn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型卡车车身控制器,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包括车身控制器本体,车身控制器本体上设置有插接件CN1、CN2和CN3,车身控制器本体内集成有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信号检测模块、MCU控制模块和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的CAN收发模块、CAN总线终端电阻、串口转换模块、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1和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2的电路板,驱动及故障检测模块连接有保护模块,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串口转换模块。车身控制器将全车分离的控制单元进行中央集成并增加CAN总线通信功能,实现了对整车多个系统的集中控制、监测及故障保护以及全车CAN总线通信,降低了用户使用和管理产品的成本,便于装配,易于生产,制造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厚花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泛华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1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7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