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及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头戴式耳机由于音质高、佩戴舒适性高而被越来越多的音乐发烧友所喜爱,为了便于头戴式耳机的携带或者便于调节耳机佩戴的舒适性,并且为了减少头戴式耳机盒的体积,一般都会设计折叠机构或者伸缩结构实现头戴式耳机的折叠或者伸缩功能,但是现有的折叠结构复杂,折叠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头戴式耳机折叠结构复杂,折叠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包括:
转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并绕转接轴线转动的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转接轴线的第一转接贴合面,所述第一转接件于所述第一转接贴合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转接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转接轴线的第二转接贴合面,所述第二转接件于所述第二转接贴合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孔到所述转接轴线的距离与所述安装孔到所述转接轴线的距离相等;
转停件,装配于所述安装孔且随所述第二转接件一并转动,所述转停件包括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的转停主体以及与所述转停主体连接并在未受到朝向所述转停主体的外力作用时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转停凸起;
其中,所述转停凸起在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安装孔处于错位状态时始终受到所述第一转接贴合面朝向所述转停主体的作用力而收纳至所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组件与所述转停件均设有两个,两所述转接组件分别与一所述转停件连接配合,其中,两所述第二转接件均位于两所述第一转接件之间,并相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的孔口形状为圆形,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形状为圆形并且与所述定位孔的孔口相匹配,所述转停凸起的形状为半球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接件在与所述第一转接贴合面水平方向相反的平面上开设有装配槽,所述定位孔贯通所述第一转接贴合面和所述装配槽。
进一步地,所述转停件沿所述转接轴线开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一转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转接轴线开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二转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位置对应设置;
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包括一并穿过两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两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连接杆,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两端的第一装配板和第二装配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接件还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装配槽中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所述定位孔避让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板与第二装配板的内表面上均开设有与两个所述连接孔固定插接的连接柱。
进一步地,折叠装置还包括连接板,两所述第一转接件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同一侧板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折叠装置简单并且具有较好的折叠手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折叠装置,包括:
转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并绕转接轴线转动的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转接轴线的第一转接贴合面,所述第一转接件于所述第一转接贴合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转接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转接轴线的第二转接贴合面,所述第二转接件于所述第二转接贴合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到所述转接轴线的距离与所述安装孔到所述转接轴线的距离相等;
转停件,装配于所述安装孔且随所述第一转接件一并转动,所述转停件包括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的转停主体以及与所述转停主体连接并在未受到朝向所述转停主体的外力作用时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转停凸起;
其中,所述转停凸起在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安装孔处于错位状态时始终受到所述第二转接贴合面朝向所述转停主体的作用力而收纳至所述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折叠装置简单并且具有较好的折叠手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上述折叠结构,通过在所述头戴式耳机中设置上述折叠装置,折叠方式简单、折叠手感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停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装置进行说明。所述折叠包括:
转接组件10,包括转动连接并绕转接轴线转动的第一转接件11和第二转接件12,第一转接件11具有垂直于转接轴线的第一转接贴合面110,第一转接件11于第一转接贴合面110开设有定位孔111,第二转接件12具有垂直于转接轴线的第二转接贴合面120,第二转接件12于第二转接贴合面120开设有安装孔121,定位孔111到转接轴线的距离与安装孔121到转接轴线的距离相等;
转停件20,装配于安装孔121且随所述第二转接件12一并转动,转停件20包括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于安装孔121内的转停主体21以及与转停主体21连接并在未受到朝向所述转停主体21的外力作用时凸出于安装孔121的转停凸起22,具体地,当所述转停件20主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21内,所述转停件20主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转接贴合面120平齐设置的转停贴合面,所述转停凸起22位于所述转停贴合面的中心位置处。
其中,转停凸起22在定位孔111与安装孔121处于错位状态时始终受到第一转接贴合面110朝向转停主体21的作用力而收纳至安装孔121内,当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绕转接轴线完成一次转动折叠后,转停凸起22由于弹性恢复力伸展置入定位孔111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装置,通过在第一转接件11的第一转接贴合面110上开设定位孔111,第二转接件12的第二转接贴合面120上开设有安装孔121,安装孔121中装配有转停件20,该转停件20的转停贴合面上凸设一个转停凸起22,在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绕转接轴线转动的过程中,转停凸起22由于弹性伸缩将置入定位孔111,实现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进行折叠转动后的卡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一,现有技术中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之间的相对折叠转动,折叠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昂,通过在第一转接件11上安装具有转停凸起22的转停件20,并且转停凸起22由弹性材料制成,在第二转接贴合面120上开设定位孔111,折叠时由于转停凸起22的弹性恢复力制造折叠手感,折叠完成后转停凸起22伸展置入定位孔111中,该转停凸起22与定位孔111的配合方式结构简单、可靠并且制造成本低。
其二,该折叠装置通过分别在第一转接贴合面110或者第二转接贴合面120上改变安装孔121和定位孔111的位置实现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不同角度的转动折叠,满足用户对折叠装置不同折叠程度的需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转接组件10与所述转停件均设有两个,两个转接组件10分别与一转停件连接配合,其中,两个第二转接件12均位于两个第一转接件11之间,并相互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两个转接件和两个转接件,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单个转接组件10与单个卡定组件的配合连接方式,在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做折叠运动时,第一转接件11于第二转接件12之间的配合连接不够稳定,容易导致第一转接件11于第二转接件12相互脱离,给用户造成困扰,通过增加转接组件10与转停件提高了折叠结构的折叠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定位孔111的孔口形状为圆形,安装孔121的孔口形状为圆形并且与定位孔111的孔口相匹配,转停凸起22的形状为半球形结构,将安装孔121的孔径大小与定位孔111的孔径大小相匹配,当装配在安装孔121中的转停件20随第一转接件11转动,并且转停凸起22置入定位孔111中时,避免了转停凸起22在定位孔111中由于定位孔111的孔径太大而出现晃动的现象,或者由于定位孔111的孔径明显小于安装孔121的孔径而使转停凸起22不能置入定位孔111的情况发生,满足了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之间的转动折叠的稳定性要求,并且半球形结构的转停凸起22所起到的作用为转停凸起22在第一转接贴合面110上抵接时,由于球面结构具有较高摩擦系数的同时又不容易对第一转接贴合面110造成较大磨损,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之间的折叠转动具有较好的手感,转停凸起22置入定位孔111后,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需要恢复转接的初始位置时,转停凸起22容易与定位孔111脱离出去。
进一步地,第一转接件11在与第一转接贴合面110水平方向相反的平面上开设有装配槽112,定位孔111贯通第一转接件11的转接贴合面和装配槽112,便于后续对折叠装置进行封装。
进一步地,转停件20沿转接轴线开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一转接通孔113,第二连接件沿转接轴线开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二转接通孔122,第一连接通孔与第二连接通孔的位置对应设置,实现后续将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进行穿接。该折叠装置还包括封堵组件30,封堵组件30包括一并穿过两第一连接通孔、两第二连接通孔的连接杆31,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杆31两端的第一装配板32和第二装配板33。连接杆31的有益效果为:使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绕该连接杆31折叠转动,对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起支撑作用,避免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折叠时上下晃动。第一装配板32与第二装配板33限制连接杆31在水平反向上的移动,保证了折叠转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第一转接件11还包括连接孔114,连接孔114设于装配槽112中并与第一连接通孔、定位孔111避让设置,通过设置连接孔114分别将第一装配板32、第二装配板33固定连接至两个装配槽112中。
进一步地,第一装配板32与第二装配板33的内表面上均开设有与两个连接孔114固定插接的连接柱34,具体地,连接孔114与连接柱34采用过盈配合,配合方式简单,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连接板40,两第一转接件11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板40的同一侧板面。通过连接板40将两个第一转接件11连接,实现该折叠结构由两个转接组件10组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包括:
转接组件10,包括转动连接并绕转接轴线转动的第一转接件11和第二转接件12,所述第一转接件11具有垂直于所述转接轴线的第一转接贴合面110,所述第一转接件11于所述第一转接贴合面110开设有安装孔121,所述第二转接件12具有垂直于所述转接轴线的第二转接贴合面120,所述第二转接件12于所述第二转接贴合面120开设有定位孔111,所述定位孔111到所述转接轴线的距离与所述安装孔121到所述转接轴线的距离相等;
转停件20,装配于所述安装孔121且随所述第一转接件11一并转动,所述转停件20包括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于所述安装孔121内的转停主体21以及与所述转停主体21连接并在未受到朝向所述转停主体21的外力作用时凸出于所述安装孔121的转停凸起22;
其中,所述转停凸起22在所述定位孔111与所述安装孔121处于错位状态时始终受到所述第二转接贴合面120朝向所述转停主体21的作用力而收纳至所述安装孔121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其一,现有技术中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之间的相对折叠转动,折叠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昂,通过在第一转接件11的第一转接贴合面110开设定位孔111,在第二转接件12上安装具有转停凸起22的转停件20,并且转停凸起22由弹性材料制成,折叠时由于转停凸起22的弹性恢复力制造折叠手感,折叠完成后转停凸起22伸展置入定位孔111中,该转停凸起22与定位孔111的配合方式结构简单、可靠并且制造成本低。
其二,该折叠装置通过分别在第一转接贴合面110或者第二转接贴合面120上改变定位孔111和安装孔121的位置实现第一转接件11与第二转接件12不同角度的转动折叠,满足用户对折叠装置不同折叠程度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
转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并绕转接轴线转动的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转接轴线的第一转接贴合面,所述第一转接件于所述第一转接贴合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转接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转接轴线的第二转接贴合面,所述第二转接件于所述第二转接贴合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孔到所述转接轴线的距离与所述安装孔到所述转接轴线的距离相等;
转停件,装配于所述安装孔且随所述第二转接件一并转动,所述转停件包括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的转停主体以及与所述转停主体连接并在未受到朝向所述转停主体的外力作用时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转停凸起;
其中,所述转停凸起在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安装孔处于错位状态时始终受到所述第一转接贴合面朝向所述转停主体的作用力而收纳至所述安装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与所述转停件均设有两个,两所述转接组件分别与一所述转停件连接配合,其中,两所述第二转接件均位于两所述第一转接件之间,并相互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孔口形状为圆形,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形状为圆形并且与所述定位孔的孔口相匹配,所述转停凸起的形状为半球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在与所述第一转接贴合面水平方向相反的平面上开设有装配槽,所述定位孔贯通所述第一转接贴合面和所述装配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沿所述转接轴线开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一转接通孔,所述第二转接件沿所述转接轴线开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二转接通孔,所述第一转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转接通孔的位置对应设置;
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包括一并穿过两所述第一转接通孔、两所述第二转接通孔的连接杆,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两端的第一装配板和第二装配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还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装配槽中并与所述第一转接通孔、所述定位孔避让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板与第二装配板的内表面上均开设有与两个所述连接孔固定插接的连接柱。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连接板,两所述第一转接件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同一侧板面。
9.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
转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并绕转接轴线转动的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转接轴线的第一转接贴合面,所述第一转接件于所述第一转接贴合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转接件具有垂直于所述转接轴线的第二转接贴合面,所述第二转接件于所述第二转接贴合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到所述转接轴线的距离与所述安装孔到所述转接轴线的距离相等;
转停件,装配于所述安装孔且随所述第一转接件一并转动,所述转停件包括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的转停主体以及与所述转停主体连接并在未受到朝向所述转停主体的外力作用时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转停凸起;
其中,所述转停凸起在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安装孔处于错位状态时始终受到所述第二转接贴合面朝向所述转停主体的作用力而收纳至所述安装孔内。
10.一种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