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led灯具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点光源装配装设备及其底壳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led点光源的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先在线材靠两端分别注塑形成线扣,再在线材两端分别焊接pcba形成由线材将pcba串接的线材组件,之后再将线材组件装配到底壳上,在进行线材组件装配到底壳的工序时,是采用人工先后将线材组件和待装配的底壳放置于组装模具内,随后按下启动按钮控制抵压装置下压将底壳与线材组件压合到位,这种生产模式工作效率低,并且一般的led点光源灯带都包含有数十个led点光源,人工将底壳和线材组件放入组装模具内,作业繁琐,底壳的供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led点光源装配设备的底壳供应装置,能有效提高底壳的供应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led点光源装配设备,能有效提高底壳的供应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led点光源装配设备的底壳供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装配的底壳的底壳存储机构以及设置于底壳存储机构上方用于将底壳存储机构上的底壳移送放置到组装模具中的抓取机构,所述底壳存储机构包括承托板以及多个矩阵式分布于所述承托板上用于对位放置底壳的承接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用于从所述承接凹槽内抓取底壳的抓取夹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抓取夹具在xyz三维移动的动力模组。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模组包括第一动力模块、固定于第一动力模块的输出端的第二动力模块以及固定于第二动力模块的输出端的第三动力模块,所述抓取夹具固定于第三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块、第三动力模块三者的输出端运动方向两两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力模块包括第一活动座、与所述第一活动座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座沿x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第一活动座作为第一动力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动力模块包括第二活动座、安装于第一活动座上与所述第二活动座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座沿y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第二活动座作为第二动力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动力模块包括第三活动座、安装于第二活动座上与所述第三活动座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活动座沿z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三直线驱动组件;所述抓取夹具安装于第三活动座上,第三活动座作为第三动力模块的输出端。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led点光源装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定位待装配的底壳和线材组件的组装模具、设置在组装模具上方用于将定位于组装模具上的底壳和线材组件压合装配成一体的抵压装置以及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底壳供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组装模具包括设置于组装模具顶面的线材组件槽以及自线材组件槽中部开设的用于定向放置底壳的定位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抵压装置包括输出直线动力的抵压动力件以及固定于抵压动力件的输出轴末端用于抵压底壳的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还包括机台,所述组装模具组装于机台一侧边上,所述底壳供应装置的底壳存储机构自所述机台的另一侧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机台上,所述机台在对应于组装模具的一侧设有控制抵压装置和底壳供应装置的抓取机构启停的操作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机台在放置所述底壳存储机构的侧边上设有限位挡块。
进一步的,所述机台四周设有多根自机台垂直伸出的立柱,所述抵压装置借助于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立柱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放置有待装配的底壳的存储机构和设置于存储机构上方的抓取机构,操作工人可以预先将多个待装配底壳放置于的矩阵式分布于承托板上的承接凹槽内,在实际装配时,抓取机构可以高效率地逐个将承接凹槽内的待装配底壳抓取至组装模具上,避免了人工将底壳放置于组装模具中,可以有效提高了底壳的供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led点光源装配设备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led点光源装配设备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led点光源装配设备的底壳供应装置1,所述装置1包括用于放置待装配的底壳的底壳存储机构10以及设置于底壳存储机构10上方用于将底壳存储机构10上的底壳移送放置到组装模具3上的抓取机构12,所述底壳存储机构10包括承托板101以及多个矩阵式分布于所述承托板101上用于对位放置底壳的承接凹槽10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放置有待装配的底壳的存储机构10和设置于存储机构10上方的抓取机构12,操作工人可以预先将多个待装配底壳放置于的矩阵式分布的承接凹槽103内,在实际装配时,抓取机构12可以高效率地逐个将承接凹槽103内的待装配底壳抓取至组装模具3上,避免了人工将底壳放置于组装模具3中,可以有效提高了底壳的供应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取机构12包括用于从所述承接凹槽103内抓取底壳的抓取夹具12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抓取夹具121在xyz三维移动的动力模组123。本实施例采用抓取夹具121将位于承接凹槽103内的待装配的底壳夹取,而动力模组123可以有效的驱动抓取夹具121在承托板101的任意位置处夹取出待装配的底壳,并将待装配的底壳移送至组装模具3上。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抓取夹具121可以采用气动夹具或气缸等控制的机械夹具等形式,在如图1-2的实施例中,抓取夹具121采用气动夹具。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模组123包括第一动力模块124、固定于第一动力模块125的输出端的第二动力模块125以及固定于第二动力模块125的输出端的第三动力模块126,所述抓取夹具121固定于第三动力模块126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动力模块124、第二动力模块125、第三动力模块126三者的输出端的运动方向两两垂直。本实施例采用动力模组123的三个动力模块三者的输出端的运动方向两两垂直,分别驱动抓取夹具121沿x、y和z向往复运动,第一动力模块124、第二动力模块125、第三动力模块126三者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将抓取夹具121驱动至任意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模块124包括第一活动座1241、与所述第一活动座1241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座1241沿x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直线驱动组件1243,第一活动座1241作为第一动力模块124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动力模块125包括第二活动座1251、安装于第一活动座1241上与所述第二活动座1251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座1251沿y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二直线驱动组件1253,第二活动座1251作为第二动力模块125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动力模块126包括第三活动座1261、安装于第二活动座1251上与所述第三活动座1261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活动座1261沿z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三直线驱动组件1263,第三活动座1261作为第三动力模块126的输出端;所述抓取夹具121安装于第三活动座1261上。
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直线驱动组件1243、第二直线驱动组件1253和第三直线驱动组件1263分别驱动第一活动座1241、第二活动座1251和第三活动座1261,沿x、y和z向往复运动,并将抓取夹具121安装于第三活动座1261上,可以使抓取夹具121在xyz三维移动。在具体实施时,第一直线驱动组件1243、第二直线驱动组件1253和第三直线驱动组件1263都可以直接采用气缸或直线电机等结构形式。
在如图1和2的实施例中,第一直线驱动组件1243与第二直线驱动组件1253采用完全相同的结构形式,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1253包括:导轨1254、安装于导轨1254相对两端的主动轮1255和从动轮1256、绕设于主动轮1255和从动轮1256上的传动带1257、固定于传动带1257中段上的滑块1258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1255转动的旋转动力件1259,所述第二活动座1251固定于所述滑块1258上;
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1263包括:滑轨1264、枢设与滑轨1264上的丝杆1265、与所述丝杆1265传动配合以驱动丝杆1265转动的丝杆驱动件1266,所述第三活动座1261固定于所述丝杆1265的螺母上。
第二动力模块125共分为两组,第一直线驱动组件1243的导轨1254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两组第二动力模块125的两个第二活动座1251上。通过采用旋转动力件1259带动固定于传动带1257的滑块1258,而第二活动座1251固定于所述滑块1258上,而第三活动座1261通过丝杆驱动件1266驱动丝杆1265转动实现直线运动,可以有效使第二活动座1251和第三活动座1261在直线方向往复运动。在具体实施时,旋转动力件1259和丝杆驱动件1266可以直接采用电机或旋转气缸等,本实施例均采用电机。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led点光源装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定位待装配的底壳和线材组件的组装模具3以及设置在组装模具3上方用于将定位于组装模具3上的底壳和线材组件压合装配成一体的抵压装置5以及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底壳供应装置1。本实用新型led点光源装配设备采用底壳供应装置1,可以提高底壳的供应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装模具3包括设置于组装模具3顶面的线材组件槽30以及自线材组件槽30中部开设的用于定向放置底壳的定位凹槽32。本实施例在实际装配时,先在组装模具3的线材组件槽30中放置线材组件,其中需要对应卡入底壳内的pcb板部分正对所述定位凹槽32,可以保证线材组件与待装配的底壳的精准对位,提高装配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压装置5包括输出直线动力的抵压动力件50以及固定于抵压动力件50的输出轴末端用于抵压底壳的压板52。本实施例采用抵压动力件50驱动压板52抵压底壳,可以有效将线材组件与底壳压合到位,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包括机台7,所述组装模具3组装于机台7一侧边上,所述底壳供应装置1的底壳存储机构10自所述机台7的另一侧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机台7上,所述机台7在对应于组装模具3的一侧设有控制抵压装置5和底壳供应装置1的抓取机构12启停的操作按钮70。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机台7放置装配装置的各部件,便于移动装配装置。操作按钮70可简化装配装置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实施时,可以操作按钮70可包括设置左右两边的启动按钮和中间的急停按钮,设置两个启动按钮,需要操作人员用两只手同时按下两个启动按钮才能启动,避免误操作,提高装配装置的操作安全性,急停按钮用于紧急状态时快速关停装配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台7的放置所述底壳存储机构10的侧边上设有限位挡块72。本实施例在底壳存储机构10的侧边上设有限位挡块72,可以对底壳存储机构10进行有效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台7四周设有多根自机台7垂直伸出的立柱74,所述抵压装置5借助于安装板76固定于所述立柱74上。本实施例通过将抵压装置5放置在立柱74顶端,从而使抵压装置5位于组装模具3上方,可以使整体结构紧凑,便于抵压装置5对组装模具3施压,抵压装置5位于上方,机台7的两侧具有空位,而方便与其他设备实现对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led点光源装配设备的底壳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装配的底壳的底壳存储机构以及设置于底壳存储机构上方用于将底壳存储机构上的底壳移送放置到组装模具中的抓取机构,所述底壳存储机构包括承托板以及多个矩阵式分布于所述承托板上用于对位放置底壳的承接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点光源装配设备的底壳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包括用于从所述承接凹槽内抓取底壳的抓取夹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抓取夹具在xyz三维移动的动力模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点光源装配设备的底壳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组包括第一动力模块、固定于第一动力模块的输出端的第二动力模块以及固定于第二动力模块的输出端的第三动力模块,所述抓取夹具固定于第三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块、第三动力模块三者的输出端运动方向两两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点光源装配设备的底壳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动力模块包括第一活动座、与所述第一活动座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座沿x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第一活动座作为第一动力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动力模块包括第二活动座、安装于第一活动座上与所述第二活动座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座沿y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第二活动座作为第二动力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动力模块包括第三活动座、安装于第二活动座上与所述第三活动座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活动座沿z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三直线驱动组件;所述抓取夹具安装于第三活动座上,第三活动座作为第三动力模块的输出端。
5.一种led点光源装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定位待装配的底壳和线材组件的组装模具以及设置在组装模具上方用于将定位于组装模具上的底壳和线材组件压合装配成一体的抵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底壳供应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点光源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模具包括设置于组装模具顶面的线材组件槽以及自线材组件槽中部开设的用于定向放置底壳的定位凹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点光源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装置包括输出直线动力的抵压动力件以及固定于抵压动力件的输出轴末端用于抵压底壳的压板。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点光源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机台,所述组装模具安装于机台一侧边上,所述底壳供应装置的底壳存储机构自所述机台的另一侧放置于所述机台上,所述机台在对应于组装模具的一侧设有控制抵压装置和底壳供应装置的抓取机构启停的操作按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点光源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在放置所述底壳存储机构的侧边上设有限位挡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点光源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四周设有多根自机台垂直伸出的立柱,所述抵压装置借助于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立柱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