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储能降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及设有该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汽车,人们对车内环境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炎热的夏季,长时间停在太阳底下的汽车,温度相对较高,车内座椅表面温度甚至可以达到发烫的程度,给乘坐者带来很大的不舒适感,通常人们利用汽车已有空调系统来实现车内温度的调节,但这种调节方式在车停止期间座椅一晒即烫,且这种调节方式速度较慢,汽车再次启动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发烫的座椅表面温度降低,难以满足人员上车时对座椅舒适性的需求。
日常生活中,汽车前挡风玻璃上一般都安装有遮阳板,晴天时,启动遮阳板,对玻璃、汽车仪表台或座椅进行防晒,以保护玻璃、汽车仪表台或座椅,通常现有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遮阳挡绝大多数只起到仪表台防晒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便是针对上述问题对现有汽车储能降温设备进行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及设有该系统的汽车,解决现有技术中经过长时间室外暴晒后车内温度过高而太阳能无端浪费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用于设置有前天窗和/或后天窗且前天窗和/或后天窗的遮阳板处于常开状态的汽车,包括主驾座椅、微处理器和储能装置,其中:
所述主驾座椅包括主驾座椅坐垫、主驾座椅坐垫支架、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主驾座椅靠背、主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主驾座椅靠背支架、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和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设置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所述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主驾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主驾座椅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的翻转半径;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设置于所述主驾座椅靠背支架上,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所述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设置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与主驾座椅靠背之间,用于调节所述主驾座椅靠背使其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主驾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主驾座椅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优选的,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沿其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主驾座椅子坐垫,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并排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的翻转半径均小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和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和/或,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沿其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主驾座椅子靠背,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并排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靠背支架上;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太阳能板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和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副驾座椅,所述副驾座椅包括副驾座椅坐垫、副驾座椅坐垫支架、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副驾座椅靠背、副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副驾座椅靠背支架、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和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其中: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设置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所述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副驾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副驾座椅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的翻转半径;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设置于所述副驾座椅靠背支架上,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所述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设置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与副驾座椅靠背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副驾座椅靠背使其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副驾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副驾座椅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优选的,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沿其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副驾座椅子坐垫,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并排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的翻转半径均小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和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和/或,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沿其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副驾座椅子靠背,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并排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靠背支架上;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太阳能板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和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座椅坐垫、后排座椅坐垫支架、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和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其中: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设置于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所述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后排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后排座椅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后排座椅坐垫的翻转半径。
优选的,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沿其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后排座椅子坐垫,若干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并排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的翻转半径均小于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包括若干个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若干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和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传感器,所述太阳传感器设置于前排仪表台上,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实时感测太阳的位置并将太阳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进而控制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和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坐垫、主驾座椅靠背、副驾座椅坐垫、副驾座椅靠背和后排座椅坐垫与太阳光照射角度垂直。
进一步的,还包括前排仪表台太阳能板、前排柔性保护板、前排保护板调节电机和前排转轴,其中:
所述前排仪表台太阳能板铺设于车厢前排仪表台上,并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车厢前排仪表台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前排转轴设置于所述前排仪表台和前挡风玻璃连接处;
所述前排保护板调节电机设置于所述前排转轴一侧,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前排保护板调节电机运转进而控制所述前排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前排柔性保护板的伸缩;
所述前排柔性保护板的长边与所述前排转轴固定连接并卷设在所述前排转轴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后排储物台太阳能板、后排柔性保护板、后排保护板调节电机和后排转轴,其中:
所述后排储物台太阳能板铺设于车厢后储物台上,并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车厢后储物台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后排转轴设置于所述后储物台和后挡风玻璃连接处;
所述后排保护板调节电机设置于所述后排转轴一侧,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后排保护板调节电机运转进而控制所述后排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后排柔性保护板的伸缩;
所述后排柔性保护板的长边与所述后排转轴固定连接并卷设在所述后排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另外公开了一种汽车,包含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有效解决了空旷露天阳光照射下停车场汽车仪表台与座椅防晒问题,并利用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将其转换成电能,并间接降低了车内温度,有效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既实现了对新能源的利用,又实现了节能环保这一大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满足乘客的不同需求,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车内空间,有效防止汽车部件老化等特点,值得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中主驾座椅坐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中主驾座椅坐垫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中主驾座椅子坐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中副驾座椅坐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中副驾座椅坐垫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中副驾座椅子坐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中后排座椅坐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中后排座椅坐垫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中后排座椅子坐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1-主驾座椅坐垫;
2-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
3-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
4-主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
5-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
6-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
7-主驾座椅子坐垫;
8-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
9-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
10-副驾座椅坐垫;
11-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
12-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
13-副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
14-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
15-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
16-副驾座椅子坐垫;
17-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
18-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
19-后排座椅坐垫;
20-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
21-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
22-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
23-后排座椅子坐垫;
24-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
25-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
26-前排仪表台太阳能板;
27-前排柔性保护板;
28-前排保护板调节电机;
29-前排转轴;
30-后排储物台太阳能板;
31-后排柔性保护板;
32-后排保护板调节电机;
33-后排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用于设置有前天窗和/或后天窗且前天窗和/或后天窗的遮阳板处于常开状态的汽车,包括主驾座椅、微处理器(未图示)和储能装置(未图示),其中:
所述主驾座椅包括主驾座椅坐垫1、主驾座椅坐垫支架(未图示)、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2、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3、主驾座椅靠背(未图示)、主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4、主驾座椅靠背支架(未图示)、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未图示)和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未图示):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1设置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5,所述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5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5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2对应贯穿所述主驾座椅坐垫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3对应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2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2驱动所述主驾座椅坐垫1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5向上;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1的翻转半径;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设置于所述主驾座椅靠背支架上,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6,所述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6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6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4设置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1与主驾座椅靠背之间,用于调节所述主驾座椅靠背使其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1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主驾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主驾座椅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6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驾座椅坐垫1沿其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主驾座椅子坐垫7,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7并排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7的翻转半径均小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本实施例中,将所述主驾座椅坐垫1分割成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7的设计缘由在于,由于整块主驾座椅坐垫1实现翻转需要较大的腾空高度,而分割后的主驾座椅子坐垫7只需较小的腾空高度,更为适合车厢较小的车型,如家用小轿车。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2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8,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8对应贯穿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7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3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9,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9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8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8驱动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7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7、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8和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9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和/或,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沿其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主驾座椅子靠背,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并排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靠背支架上;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太阳能板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和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还包括副驾座椅,所述副驾座椅包括副驾座椅坐垫10、副驾座椅坐垫支架(未图示)、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11、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12、副驾座椅靠背(未图示)、副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13、副驾座椅靠背支架(未图示)、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未图示)和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未图示),其中: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10设置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14,所述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14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14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11对应贯穿所述副驾座椅坐垫1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12对应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11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11驱动所述副驾座椅坐垫10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14向上;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10的翻转半径;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设置于所述副驾座椅靠背支架上,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15,所述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15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15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13设置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10与副驾座椅靠背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副驾座椅靠背使其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10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副驾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副驾座椅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15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副驾座椅坐垫10沿其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副驾座椅子坐垫16,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16并排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16的翻转半径均小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副驾座椅坐垫10分割成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16的设计缘由在于,由于整块副驾座椅坐垫10实现翻转需要较大的腾空高度,而分割后的副驾座椅子坐垫16只需较小的腾空高度,更为适合车厢较小的车型,如家用小轿车。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11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17,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17对应贯穿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16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12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18,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18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17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17驱动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16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16、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17和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18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和/或,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沿其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副驾座椅子靠背,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并排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靠背支架上;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太阳能板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和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还包括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座椅坐垫19、后排座椅坐垫支架(未图示)、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20和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21,其中: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19设置于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22,所述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22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22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20对应贯穿所述后排座椅坐垫19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21对应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20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20驱动所述后排座椅坐垫19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22向上;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后排座椅坐垫19的翻转半径。
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后排座椅坐垫19沿其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后排座椅子坐垫23,若干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23并排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23的翻转半径均小于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后排座椅坐垫19分割成若干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23的设计缘由在于,由于整块后排座椅坐垫19实现翻转需要较大的腾空高度,而分割后的后排座椅子坐垫23只需较小的腾空高度,更为适合车厢较小的车型,如家用小轿车。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20包括若干个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24,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24对应贯穿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23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21包括若干个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25,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25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24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24驱动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23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若干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23、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24和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2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还包括太阳传感器(未图示),所述太阳传感器设置于前排仪表台上,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实时感测太阳的位置并将太阳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进而控制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3、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12、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和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21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坐垫1、主驾座椅靠背、副驾座椅坐垫10、副驾座椅靠背和后排座椅坐垫19与太阳光照射角度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还包括前排仪表台太阳能板26、前排柔性保护板27、前排保护板调节电机28和前排转轴29,其中:
所述前排仪表台太阳能板26铺设于车厢前排仪表台上,并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车厢前排仪表台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前排转轴29设置于所述前排仪表台和前挡风玻璃连接处;
所述前排保护板调节电机28设置于所述前排转轴29一侧,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前排保护板调节电机28运转进而控制所述前排转轴29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前排柔性保护板27的伸缩;
所述前排柔性保护板27的长边与所述前排转轴29固定连接并卷设在所述前排转轴29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排柔性保护板27采用纤维板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还包括后排储物台太阳能板30、后排柔性保护板31、后排保护板调节电机32和后排转轴33,其中:
所述后排储物台太阳能板30铺设于车厢后储物台上,并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车厢后储物台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后排转轴33设置于所述后储物台和后挡风玻璃连接处;
所述后排保护板调节电机32设置于所述后排转轴33一侧,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后排保护板调节电机32运转进而控制所述后排转轴33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后排柔性保护板31的伸缩;
所述后排柔性保护板31的长边与所述后排转轴33固定连接并卷设在所述后排转轴33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排柔性保护板31采用纤维板制成。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另外公开了一种汽车,包含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用于设置有前天窗和/或后天窗且前天窗和/或后天窗的遮阳板处于常开状态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驾座椅、微处理器和储能装置,其中:
所述主驾座椅包括主驾座椅坐垫、主驾座椅坐垫支架、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主驾座椅靠背、主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主驾座椅靠背支架、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和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设置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所述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主驾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主驾座椅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的翻转半径;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设置于所述主驾座椅靠背支架上,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所述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设置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与主驾座椅靠背之间,用于调节所述主驾座椅靠背使其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主驾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主驾座椅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沿其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主驾座椅子坐垫,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并排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的翻转半径均小于所述主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轴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坐垫、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和主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和/或,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沿其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主驾座椅子靠背,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并排设置在所述主驾座椅靠背支架上;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太阳能板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若干个所述主驾座椅子靠背、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和主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驾座椅,所述副驾座椅包括副驾座椅坐垫、副驾座椅坐垫支架、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副驾座椅靠背、副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副驾座椅靠背支架、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和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其中: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设置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所述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副驾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副驾座椅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的翻转半径;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设置于所述副驾座椅靠背支架上,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所述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调节电机设置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与副驾座椅靠背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副驾座椅靠背使其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副驾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副驾座椅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靠背太阳能板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沿其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副驾座椅子坐垫,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并排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的翻转半径均小于所述副驾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轴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坐垫、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和副驾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和/或,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沿其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副驾座椅子靠背,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并排设置在所述副驾座椅靠背支架上;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轴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驱动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太阳能板向着车头前进方向;
若干个所述副驾座椅子靠背、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轴和副驾座椅子靠背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座椅坐垫、后排座椅坐垫支架、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和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其中: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设置于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其正面采用织物材料或真皮材料制成,反面铺设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所述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所述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所述后排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后排座椅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后排座椅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后排座椅坐垫的翻转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沿其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后排座椅子坐垫,若干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并排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的上端面,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的翻转半径均小于所述后排座椅坐垫支架上端面离车厢地面的高度;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轴包括若干个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对应贯穿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所述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包括若干个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的一端,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驱动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翻转180度进而使得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太阳能板向上;
若干个所述后排座椅子坐垫、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轴和后排座椅子坐垫转向电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传感器,所述太阳传感器设置于前排仪表台上,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实时感测太阳的位置并将太阳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进而控制所述主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主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副驾座椅坐垫转向电机、副驾座椅靠背转向电机和后排座椅坐垫转向电机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所述主驾座椅坐垫、主驾座椅靠背、副驾座椅坐垫、副驾座椅靠背和后排座椅坐垫与太阳光照射角度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排仪表台太阳能板、前排柔性保护板、前排保护板调节电机和前排转轴,其中:
所述前排仪表台太阳能板铺设于车厢前排仪表台上,并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车厢前排仪表台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前排转轴设置于所述前排仪表台和前挡风玻璃连接处;
所述前排保护板调节电机设置于所述前排转轴一侧,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前排保护板调节电机运转进而控制所述前排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前排柔性保护板的伸缩;
所述前排柔性保护板的长边与所述前排转轴固定连接并卷设在所述前排转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排储物台太阳能板、后排柔性保护板、后排保护板调节电机和后排转轴,其中:
所述后排储物台太阳能板铺设于车厢后储物台上,并与设置于车厢内的所述储能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吸收照射到车厢后储物台上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所述后排转轴设置于所述后储物台和后挡风玻璃连接处;
所述后排保护板调节电机设置于所述后排转轴一侧,并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后排保护板调节电机运转进而控制所述后排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后排柔性保护板的伸缩;
所述后排柔性保护板的长边与所述后排转轴固定连接并卷设在所述后排转轴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太阳能储能降温系统。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