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3-29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pcb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加工过程中涉及了多个加工制程,在一个制程中转到另一制程中加工前需要将电路板送入周转箱,基板传送靠自身重量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进入周转箱,由于基板随着发展趋势更加趋于轻量薄型,基板与皮带间的摩擦力过小导致基板不能被感应器感应,进而无法准确进入到周转箱内或者造成基板堆积,设备报警频繁,需要员工多次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包括导轨、传送机构和压轮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一组辊轮与传送带,所述一组辊轮分别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两端,且设置于所述导轨的一侧,所述压轮机构包括旋转电机、压轮和轴承座,所述压轮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所述压轮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旋转电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压轮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旋转电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座、基座、一组铰接支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调节螺杆,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基座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一组铰接支架相对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一组铰接支架之间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

    进一步地,所述压轮为橡胶压轮或聚氨酯压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传送带传送基板时,压轮滚动给予基板一定的压力,增加基板与传送皮带的摩擦力,减少报警使得感应器能感应到基板的位置,进而准确将基板送入周转箱的相应位置,避免了因基板感应不到造成的传板异常,不易造成前工位基板堆积,减少卡板与机器报警发生率,减少员工重复性处理报警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的一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结合附图1所示,一种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包括导轨100、传送机构和压轮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一组辊轮210与传送带220,所述一组辊轮210分别设置于所述传送带220的两端,具体地,所述一组辊轮包括两个辊轮,一个辊轮设置于传送带220的一端,另一辊轮设置于传送带220的另一端,传送带与两个所述辊轮连接,即传送带卷绕设置于两个所述辊轮的外侧且与两个所述辊轮连接。

    所述一组辊轮210设置于所述导轨100的一侧,两个辊轮设置于导轨100的同一侧,所述压轮机构包括旋转电机310、压轮320和轴承座330,所述压轮320设置于所述传送带220的上方,具体地,压轮320的径向平行于竖直方向,或者说,压轮320的轴向水平设置,所述压轮320与所述轴承座330连接,所述轴承座330与所述旋转电机310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100上,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压轮320驱动连接。

    具体地,为使得基板能往周转箱方向运转,压轮320的滚动方向与所述一组辊轮210的滚动方向相反,即基板在压轮320与辊轮210的摩擦作用下的行进方向一致。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辊轮210转动使得传送带220移动,由于摩擦力使得置于传动带220上的基板随着传送带220同步移动,旋转电机310驱动压轮320转动,当基板接近周转箱时,基板被压轮320压制,导轨上的感应器感应基板的存在促使周转箱启动待接板状态,基板在传送带与压轮320的双重摩擦力带动下,准确进入周转箱,传送基板时,压轮320滚动给予基板一定的压力,增加基板与传送皮带220的摩擦力,减少报警使得感应器能感应到基板的位置,进而准确将基板送入周转箱的相应位置,避免了因基板感应不到造成的传板异常,不易造成前工位基板堆积,减少卡板与机器报警发生率,减少员工重复性处理报警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调控压轮320对基板的作用力,所述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导轨100上,所述轴承座330与所述旋转电机310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的升降改变轴承座330与旋转电机310离导轨100的距离,轴承座330与压轮320连接,即升降机构的升降改变压轮320到传送带220上基板的距离,该距离的调控使得压轮320对基板的压力、摩擦力产生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座410、基座420、一组铰接支架、第一连接杆440、第二连接杆(图未示)与调节螺杆450,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导轨上,固定方式为螺栓固定,即底座通过螺栓与导轨固定连接,底座的形状为方形状,螺栓460固定在底座的四个边角处,所述基座420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410上,一组所述铰接支架相对竖直设置于所述基座420与所述底座410之间,一组铰接支架包括第一铰接支架431与第二铰接支架432,即第一铰接支架431的一端与底座410的一端连接,第一铰接支架431的另一端与基座420的一端连接,第二铰接支架432的一端与底座4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铰接支架432的另一端与基座420的另一端连接,具体地,第一铰接支架431的一端与底座410的一端铰接,第一铰接支架431的另一端与基座420的一端铰接,第二铰接支架432的一端与底座410的另一端铰接,第二铰接支架432的另一端与基座420的另一端铰接,一组所述铰接支架之间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440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即第一连接杆440一端与第一铰接支架431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440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支架43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铰接支架43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支架432的另一端连接,为使得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两端能自由移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440一端与第一铰接支架431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接杆440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支架432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铰接支架431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支架432的另一端铰接,第一铰接支架431与第二铰接支架均为一组相同的交叉支架活动连接而成,铰接支架收缩使得基座420往底座410的方向移动,铰接支架伸展使得基座420往远离底座410的方向移动,一铰接支架存在两个铰接点,即第一连接杆44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铰接支架同侧的两个铰接点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铰接支架同侧的另外两个铰接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40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螺杆45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杆440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40、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调节螺杆450上设置有与通孔配合的螺旋,通过旋转调节螺杆450调节两个通孔之间的螺旋长度,即调节两个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两连接杆之间距离长短对铰接支架起到一定的拉长或压缩,即基座靠近或远离底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避免升降机构的升降过程中因晃动使得螺栓松懈,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缓冲晃动力度,避免螺栓松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避免感应器老化导致的感应不灵敏,应定期检测感应器,若感应器正常工作下基板仍无法被感应,结合改善成本优选在基板的底部感应器位置贴皱纹胶纸,为使得感应器感应更加精准,导轨上的感应器优选为光纤感应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电机310安装于基座420上,轴承座330通过螺栓固定于基座420上,压轮320连接一转轴,转轴一端穿过轴承座330与旋转电机310连接,另一端与压轮320连接,旋转电机310驱动压轮320滚动,为避免基板被压轮320带动滑动过快,压轮320的运动速率优选于与传送带220的运动速率相等,为避免压轮320压坏基板,基板分别与传送带、压轮的轮缘抵接,为使得感应器能感应到基板,压轮与传送带之间的直线距离稍小于基板的厚度,即压轮对基板具有一定的压力,使得基板能被感应器感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避免压轮刮伤或压坏基板,所述压轮为橡胶压轮或聚氨酯压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传送机构和压轮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一组辊轮与传送带,所述一组辊轮分别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两端,且设置于所述导轨的一侧,所述压轮机构包括旋转电机、压轮和轴承座,所述压轮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所述压轮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旋转电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压轮驱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旋转电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座、基座、一组铰接支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调节螺杆,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基座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一组铰接支架相对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一组铰接支架之间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为橡胶压轮或聚氨酯压轮。

    技术总结
    一种下板机的收料辅助装置,包括导轨、传送机构和压轮机构,传送机构包括一组辊轮与传送带,一组辊轮分别设置于传送带的两端,一组辊轮设置于导轨的一侧,压轮机构包括旋转电机、压轮和轴承座,压轮竖直设置于传送带的上方,压轮与轴承座连接,轴承座与旋转电机分别设置于导轨上,旋转电机与压轮驱动连接,传送带传送基板时,压轮滚动给予基板一定的压力,增加基板与传送皮带的摩擦力,减少报警使得感应器能感应到基板的位置,进而准确将基板送入周转箱的相应位置,避免了因基板感应不到造成的传板异常,不易造成前工位基板堆积,减少卡板与机器报警发生率,减少员工重复性处理报警动作。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轩;白如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海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2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67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