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采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加热和散热为一体的电磁采暖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北方家庭取暖设备主要是暖器,暖器主要是靠燃煤、秸秆作为热源,燃煤、秸秆燃烧会对空气会产生直接的污染,采用燃煤或秸秆作为热源对大气产生严重的污染,是雾霾产生的主因之一。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398830u,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采暖装置,其主要是采用电磁感应方式进行加热,相比于现有的燃煤式采暖以及电热式采暖,具有环保高效、升温速度、热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加热式原理,电路和加热材料不接触,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322370y,公开了一种电磁炉地板采暖器,其主要是由加热器和采暖毯及软管组成,加热器和采暖毯通过软管连接在一起。加热器是由集热器、水箱及单向阀组成,集热器是由金属管绕成的饼式圆盘,集热器中心出水口接出水单向阀单,边上的进水口也接有进水单向阀,进水单向阀的上端和水箱连接,水箱固定在集热器上面。采暖毯是由采暖管和采暖毯组成,采暖管规则的分布于采暖毯中,其两端分别通过软管和加热器的进水口及出水单向阀相连。比普通采暖器具热效高、安全实用方便,能保持室内的湿度。
现有的电磁采暖系统采用单一的加热系统,一旦加热系统发生故障,整个电磁采暖系统就陷入瘫痪状态,而且单一的加热系统使得加热功率受到制约,无法做到大面积供热,而且散热器、加热器和水泵等设施体积大,浪费空间,不好布置;另一方面在管道内装有流动的加热体,需要泵体等动力装置进行驱动,整体结构复杂,成本高,能耗高、噪声大,升温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加热和散热为一体的电磁采暖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加热和散热为一体的电磁采暖设备,包括交流电源和热源管件,所述热源管件自内向外依次设有中心容纳腔、金属受热层、电磁加热层和防磁辐射层,在中心容纳腔内封装有热媒介质,在电磁加热层内绕金属受热层均匀螺旋缠绕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和交流电源电性连接,交流电源为感应线圈提供交变电流;所述热源管件沿室内原有踢脚线路位置布置用于替代原有踢脚线或者均匀迂回布置在室内地板下面以作为地暖,在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交流电源的信号控制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的,当热源管件沿室内原有踢脚线路位置布置用于替代原有踢脚线时,所述热源管件的横截面为矩形。
优选的,当热源管件均匀迂回布置在室内地板下面以作为地暖时,所述热源管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
优选的,在中心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磁致热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在室内的布置比较灵活,即可以与室内踢脚线融为一体,也可以铺设在地板下面(地暖)达到美观、节省空间同时还不影响取暖效果;
(2)热媒介质是固定封装在热源管件内的,集加热散热为一体,无需流动也不需要泵体等动力源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节能环保、无噪声;
(3)将感应线圈放置于电磁加热层内从而在进行布置安装时对感应线圈起到了保护作用不会对其造成损坏;
(4)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采用固定静止的热媒介质作为工质,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对进行加热,升温快,供暖效果好;
(5)可实时监测环境温度,进行分区供暖,更加方便舒适;
(6)本实用新型外层设有防磁辐射层可大大降低电磁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踢脚线式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热源管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集加热和散热为一体的电磁采暖设备,包括交流电源1和热源管件3,所述热源管件3自内向外依次设有中心容纳腔、金属受热层9、电磁加热层7和防磁辐射层6,在中心容纳腔内封装有热媒介质10,在电磁加热层9内绕金属受热层9均匀螺旋缠绕有感应线圈8,感应线圈8和交流电源1电性连接,交流电源1为感应线圈8提供交变电流;所述热源管件3沿室内2原有踢脚线路位置布置用于替代原有踢脚线或者均匀迂回布置在室内地板4下面以作为地暖,在室内2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交流电源1的信号控制输入端相连接。
其中,为了当热源管件3沿室内原有踢脚线路位置布置用于替代原有踢脚线时,所述热源管件的横截面为矩形。当热源管件3均匀迂回布置在室内2地板4下面以作为地暖时,所述热源管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为了达到更佳的涡流加热效应,在中心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磁致热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热源管件5均布在室内四周墙壁处也可以将热源管件5均匀迂回布置在地板4下方,交流电源1为感应线圈8提供交变电流,感应线圈8产生涡流效应对热媒介质10进行快速加热,同时温度传感器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测,当室内温度低于需求温度时,交流电源1通过对交流电的变频控制加大加热功率,直到室内温度达到需求温度,当室内温度高于需求温度时,交流电源1通过对交流电的变频控制降低加热功率,直到室内温度达到需求温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集加热和散热为一体的电磁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源和热源管件,所述热源管件自内向外依次设有中心容纳腔、金属受热层、电磁加热层和防磁辐射层,在中心容纳腔内封装有热媒介质,在电磁加热层内绕金属受热层均匀螺旋缠绕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和交流电源电性连接,交流电源为感应线圈提供交变电流;所述热源管件沿室内原有踢脚线路位置布置用于替代原有踢脚线或者均匀迂回布置在室内地板下面以作为地暖,在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交流电源的信号控制输入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加热和散热为一体的电磁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热源管件沿室内原有踢脚线路位置布置用于替代原有踢脚线时,所述热源管件的横截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加热和散热为一体的电磁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热源管件均匀迂回布置在室内地板下面以作为地暖时,所述热源管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集加热和散热为一体的电磁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中心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磁致热材料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