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油管收口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3-26  125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油管收口模具。



    背景技术:

    喷油管在管材切割机下料后,需要经过收口、弯制等加工工序后再与阀座、支架片及定位钉组装成发动机的喷油嘴。

    目前,喷油管的收口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通过上下模的挤压来完成的,往往需要经过二次收口(见图1所示)才能达到图纸的设计要求。但是,二次收口需要配置两套模具,对喷油管装夹也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效率低,另外,完成收口后喷油管的脱料比较麻烦,不能自动脱离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油管收口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二次收口需要配置两套模具,对喷油管装夹也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效率低,另外,完成收口后喷油管的脱料比较麻烦,不能自动脱离模具的问题。

    在不增加采购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单向阀的后续装配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喷油管收口模具,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下模板、包紧锥套、合模套、收口镶件及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包紧锥套活动嵌设于所述下模板顶端、其中部设有用于放置喷油管的定位孔,所述合模套通过至少两根定距杆活动吊装在所述上模板的正下方,所述合模套中部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下端呈喇叭型、用于与所述包紧锥套配合后迫使其向内包紧所述喷油管,所述导向孔上端与所述收口镶件滑动配合,所述收口镶件设于所述上模板底端、其中部设有对所述喷油管进行收口的收口孔。

    进一步地,所述合模套设有与所述定距杆下端螺纹连接的沉孔,所述沉孔内安装有压簧,所述压簧套置在所述定距杆外、其上端与所述上模板抵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距杆设置有3根,且以所述收口镶件为中心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中部嵌套有与所述收口镶件邻接的模柄,所述模柄中部滑动穿设有打杆,所述打杆下端活动穿设于所述收口孔内,用于所述喷油管的脱料。

    进一步地,所述包紧锥套由两个半锥套组成,两个所述的半锥套对立的侧面上分别设有半圆槽,两个所述的半圆槽组成所述的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内滑动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喷油管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部具有一锥台,用于撑开两个所述的半锥套便于所述喷油管的安放;所述支撑杆外套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与所述包紧锥套底面抵触连接、下端与所述支撑杆的端头抵触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端头贯穿所述下模板后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滑动贯穿所述底座顶端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倒扣的c型结构,其内部设有上下滑动的顶板,所述顶板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上端依次贯穿所述底座顶端、所述合模套后与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开设有与所述拉杆对应且供所述拉杆上端通过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油管收口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包紧锥套的一次装夹和收口镶件收口孔的一次挤压,就能完成喷油管的收口作业,提高了喷油管收口的加工效率;

    2、设置的打杆,可以在喷油管完成收口作业后将其从收口孔内顶出,实现了喷油管的自动脱料,方便且快捷,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3、设置的拉杆、顶板配合顶杆、支撑杆,可以在上模板上移时撑开包紧锥套,方便了喷油管的安放,同时也可以对上模板的上移起到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喷油管收口前后变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的a向局部示意图;

    图6为包紧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收口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2:下模板

    3:包紧锥套31:定位孔

    4:合模套41:导向孔

    42:沉孔5:收口镶件

    51:收口孔6:上模板

    61:通孔7:定距杆

    8:压簧9:模柄

    10:打杆11:支撑杆

    111:锥台12:弹簧

    13:顶杆14:顶板

    15:拉杆16:喷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2~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油管收口模具,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1、下模板2、包紧锥套3、合模套4、收口镶件5及上模板6,下模板2与底座1固定连接,包紧锥套3活动嵌设于下模板2顶端、其中部设有用于放置喷油管16的定位孔31,合模套4通过至少两根定距杆7活动吊装在上模板6的正下方,合模套4中部设有导向孔41,导向孔41下端呈喇叭型、用于与包紧锥套3配合后迫使其向内包紧喷油管16,导向孔41上端与收口镶件5滑动配合,收口镶件5设于上模板6底端、其中部设有对喷油管16进行收口的收口孔51。

    工作时,将喷油管16放入包紧锥套3的定位孔31后,通过外置动力设备(图中未示出)驱使上模板6下移,使得合模套4与收口镶件5跟着下移,合模套4先与包紧锥套3配合迫使其向内靠拢从而包紧喷油管16,紧接着收口镶件5的收口孔51套在喷油管16的上端对其进行挤压收口,直至上模板6完全与合模套4贴合为止。通过以上操作,仅需一次装夹和一次挤压就能完成喷油管16的收口作业,提高了喷油管16收口的加工效率。

    为了缓冲合模套4压紧包紧锥套3的过程,合模套4设有与定距杆7下端螺纹连接的沉孔42,沉孔42内安装有压簧8,压簧8套置在定距杆7外、其上端与上模板6抵触连接。当上模板6与合模套4贴合后,压簧8收纳于沉孔42内,定距杆7在上模板6内往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定距杆7设置有3根,且以收口镶件5为中心周向均匀分布,见图4所示。

    上模板6中部嵌套有与收口镶件5邻接的模柄9,模柄9中部滑动穿设有打杆10,打杆10下端活动穿设于收口孔51内,用于喷油管16的脱料。当喷油管16完成收口作业后,上模板6上移,随后打杆10下移,顶出由于收口卡紧在收口孔51内的喷油管16,实现了喷油管16的自动脱料,方便且快捷,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如图6所示,包紧锥套3由两个半锥套组成,两个半锥套对立的侧面上分别设有半圆槽,两个半圆槽组成定位孔31。如图2所示,定位孔31内滑动安装有用于支撑喷油管16的支撑杆11,支撑杆11中部具有一锥台111,见图8所示,用于撑开两个半锥套便于喷油管16的安放;支撑杆11外套置有弹簧12,弹簧12上端与包紧锥套3底面抵触连接、下端与支撑杆11的端头抵触连接;支撑杆11的端头贯穿下模板2后连接有顶杆13,顶杆13滑动贯穿底座1顶端中部。向上推动顶杆13,使得支撑杆11向上移动,克服弹簧12的复位力后,锥台111进入定位孔31内,从而撑开贴合在一起的两个半锥套,使得定位孔31内径变大,然后方便安放喷油管16。

    如图5所示,底座1为倒扣的c型结构,其内部设有上下滑动的顶板14,如图2所示,顶板14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拉杆15,拉杆15上端依次贯穿底座1顶端、合模套4后与螺母螺纹连接。在喷油管16完成收口后,上模板6上移,在定距杆7的作用下带动合模套4跟着上移继而脱离包紧锥套3,喷油管16由于收口而卡紧在收口镶件5的收口孔51内,所以会跟着上模板6一起上移脱离包紧锥套3,随后打杆10下移,顶出收口孔51内的喷油管16完成其自动脱料;当合模套4上移到拉杆15上端处由于螺母的挡位而带动拉杆15上移,从而带动顶板14上移,推动顶杆13、支撑杆11向上移动,撑开贴合在一起的两个半锥套,使得定位孔31内径变大,进而方便安放下一件待收口的喷油管16。设置的顶板14和拉杆15,也可以对上模板6的上移起到限位作用。

    如图2和图3所示,上模板6开设有与拉杆15对应且供拉杆15上端通过的通孔61。在模具压合的过程中,拉杆15在通孔61的导向作用下能够自由移动。

    为了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模具的磨损,包紧锥套3、收口镶件5、打杆10及支撑杆11均采用合金工具钢制作而成,在本实施例中,合金工具钢优选为cr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喷油管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1)、下模板(2)、包紧锥套(3)、合模套(4)、收口镶件(5)及上模板(6),所述下模板(2)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包紧锥套(3)活动嵌设于所述下模板(2)顶端、其中部设有用于放置喷油管(16)的定位孔(31),所述合模套(4)通过至少两根定距杆(7)活动吊装在所述上模板(6)的正下方,所述合模套(4)中部设有导向孔(41),所述导向孔(41)下端呈喇叭型、用于与所述包紧锥套(3)配合后迫使其向内包紧所述喷油管(16),所述导向孔(41)上端与所述收口镶件(5)滑动配合,所述收口镶件(5)设于所述上模板(6)底端、其中部设有对所述喷油管(16)进行收口的收口孔(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管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套(4)设有与所述定距杆(7)下端螺纹连接的沉孔(42),所述沉孔(42)内安装有压簧(8),所述压簧(8)套置在所述定距杆(7)外、其上端与所述上模板(6)抵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油管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距杆(7)设置有3根,且以所述收口镶件(5)为中心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管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6)中部嵌套有与所述收口镶件(5)邻接的模柄(9),所述模柄(9)中部滑动穿设有打杆(10),所述打杆(10)下端活动穿设于所述收口孔(51)内,用于所述喷油管(16)的脱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管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紧锥套(3)由两个半锥套组成,两个所述的半锥套对立的侧面上分别设有半圆槽,两个所述的半圆槽组成所述的定位孔(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油管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31)内滑动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喷油管(16)的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中部具有一锥台(111),用于撑开两个所述的半锥套便于所述喷油管(16)的安放;所述支撑杆(11)外套置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上端与所述包紧锥套(3)底面抵触连接、下端与所述支撑杆(11)的端头抵触连接;所述支撑杆(11)的端头贯穿所述下模板(2)后连接有顶杆(13),所述顶杆(13)滑动贯穿所述底座(1)顶端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喷油管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倒扣的c型结构,其内部设有上下滑动的顶板(14),所述顶板(14)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拉杆(15),所述拉杆(15)上端依次贯穿所述底座(1)顶端、所述合模套(4)后与螺母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油管收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6)开设有与所述拉杆(15)对应且供所述拉杆(15)上端通过的通孔(6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油管收口模具,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下模板、包紧锥套、合模套、收口镶件及上模板,下模板与底座固定连接,包紧锥套活动嵌设于下模板顶端、其中部设有用于放置喷油管的定位孔,合模套通过至少两根定距杆活动吊装在上模板的正下方,合模套中部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下端呈喇叭型、用于与包紧锥套配合后迫使其向内包紧喷油管,导向孔上端与收口镶件滑动配合,收口镶件设于上模板底端、其中部设有对喷油管进行收口的收口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包紧锥套的一次装夹和收口镶件收口孔的一次挤压,就能完成喷油管的收口作业,提高了喷油管收口的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林大力;李勇;刘彬;王春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江恒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67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