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啮合套锻造用的组合式上模。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啮合套类零部件锻造时,用的啮合套上模为整体式结构,如图1所示,因上模4直径大,使得模具材料费造价偏高,且在锻造过程中若出现开裂时,则导致模具直接报废,造成模具材料浪费,换模时间长,降低了锻造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啮合套组合式上模,以实现降低模具材料费用和提高换模速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啮合套组合式上模,包括上模套及上模芯,所述上模芯嵌入上模套内且与所述上模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套下端中部设有空腔、上端中部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沉孔,所述沉孔内放置一紧固螺栓;所述上模芯嵌入所述空腔后通过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上模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芯下端面设有凸台及齿坑,所述凸台位于所述上模芯下端面的中部,所述齿坑对称于所述凸台沿周向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啮合套组合式上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这种组合式上模,装配简单、使用方便且稳定性高;当上模芯出现开裂时,只需将上模芯拆下更换即可,而上模套可继续使用,大大节约了模具材料费用,同时达到了工人快速换模的目的,节约了换模时间,提高了锻造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上模套11:空腔
12:沉孔2:上模芯
21:凸台22:齿坑
3:紧固螺栓4:上模
5:啮合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啮合套组合式上模,包括上模套1及上模芯2,上模芯2嵌入上模套1内且与上模套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上模套1下端中部设有空腔11、上端中部设有与空腔11连通的沉孔12,沉孔12内放置一紧固螺栓3;上模芯2嵌入空腔11后通过紧固螺栓3与上模套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紧固螺栓3选用规格为m24*60l(mm)的内六角螺栓。
上模芯2下端面设有凸台21及齿坑22,凸台21位于上模芯2下端面的中部,用于啮合套5在锻造过程中的定位与导向,齿坑22对称于凸台21沿周向均匀分布,用于啮合套5端面齿的成型。在锻造过程中,上模芯2与啮合套5接触,并且直接承受啮合套5的反冲击。
采用这种组合式上模,装配简单、使用方便且稳定性高;当上模芯2出现开裂时,只需将上模芯2拆下更换即可,而上模套1可继续使用,大大节约了模具材料费用,同时达到了工人快速换模的目的,节约了换模时间,提高了锻造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汽车啮合套组合式上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套(1)及上模芯(2),所述上模芯(2)嵌入上模套(1)内且与所述上模套(1)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套(1)下端中部设有空腔(11)、上端中部设有与所述空腔(11)连通的沉孔(12),所述沉孔(12)内放置一紧固螺栓(3);所述上模芯(2)嵌入所述空腔(11)后通过所述紧固螺栓(3)与所述上模套(1)固定连接;所述上模芯(2)下端面设有凸台(21)及齿坑(22),所述凸台(21)位于所述上模芯(2)下端面的中部,所述齿坑(22)对称于所述凸台(21)沿周向均匀分布。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