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校正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3-21  79


    本实用新型汽车维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校正仪。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会造成汽车的车身变形,汽修厂在修复车身时,一般会先使用车身矫正仪对汽车进行校正。

    现有技术可参考专利号为cn103801592a的一种车身校正倾斜工作平台,包括工作平台、液压举升系统、牵引拉塔及底座。所述液压举升系统位于工作平台和底座之间,所述工作平台外缘设有轨道,所述牵引拉塔用固定栓固定在工作平台外缘,牵引拉塔可沿轨道滑动,所述牵引拉塔末端设有滑轮,滑轮和所述轨道相配合。

    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使用时,将牵引拉塔固定在工作平台上,牵引拉塔在拉动车身变形处时,牵引拉塔底端会对工作平台施加推力,而牵引拉塔通过滑轮滑动连接于工作平台上,所以此推力会由滑轮承受,即对滑轮形成轴向力。又牵引拉塔工作时,将会偏离重心朝背离工作平台的方向倾斜,此时由于滑轮刚好位于轨道中,所以滑轮的顶端会卡在轨道中,即对滑轮形成径向力,由此看出滑轮需要承受轴向和径向两个力,所以长时间使用后,滑轮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具有滑轮不易损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车身校正仪,其包括牵引塔、托盘、连接件和承载件,所述托盘用于停放车身变形的汽车,所述托盘周面上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底部的槽壁上竖直设有一滑轨;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台与承载台,所述连接台一端与所述牵引塔固接,另一端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台位于所述连接台上,所述承载件一端与承载台卡接,另一端插设在滑槽顶部的槽壁上且与槽壁为滑动连接;所述牵引塔包括动力件与牵引件,所述牵引塔上设有一限位件,所述牵引件为一牵引链,所述牵引链一端通过限位件与车身变形部位固接,另一端固接在限位件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滑轮不易损坏的的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承载件的设置,牵引塔在工作时,对托盘产生轴向力与径向力,全部作用在承载板上,使滑轮无需承受任何作用力,从而保护了滑轮,使其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件包括气缸与气缸柱,所述气缸插设在所述气缸柱中,所述气缸能穿出所述气缸柱,所述气缸的穿出端固接一缸盘,所述缸盘上间隔对称设置两挡板,两所述挡板之间设有一半圆台,所述牵引链搭在半圆台上,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气缸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圆台的设置,使牵引塔在工作时,牵引链滑动更加顺畅,挡板的设置使牵引链不会滑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上螺纹连接一顶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丝的设置,使抱环可沿气缸柱长度方向上下调节,从而使限位件能够适应汽车高度方向上的变形部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件包括固定板与承载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承载板固接,所述承载板上间隔设有两插孔,所述滑槽顶部的槽壁上间隔设有若干限位孔,两所述插孔与相邻的两限位孔中同时分别穿设一插销,两所述插销顶端分别设有一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销的设置,使承载板于托盘上卡接固定,从而限制了承载板的轴向滑动,使牵引塔固定在该工作位置处时,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发生滑动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台上设有一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两侧槽壁上对称设有两卡接孔,所述固定板插设在所述卡接槽中,所述两卡接孔中穿设一楔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槽、卡接孔以及楔形板的设置,使牵引塔可于托盘上拆卸下来,之后工作人员可将其抬走放置到一边,从而使牵引塔在无需使用时不会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台上对称设有两转向座,两所述转向座中分别竖直转动连接一转轴,两所述转轴上分别固接一转向块,两所述转向块上分别转动连接一滑轮,所述滑轮于所述滑轨上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向座与转向块的设置,使滑轮在转向时,不会卡在滑轨上,转向块则可小角度转动,以适应托盘倒角设置带来的滑轨存在弯曲部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台底部固接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车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车轮的设置,当牵引塔拆卸下来后,可将牵引塔推动移走,从而使拆卸下来的牵引塔移动的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抱环和导向结构,所述抱环套设在所述气缸柱上,所述顶丝与所述抱环螺纹连接,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导向臂和一导轮,两所述导向臂对称设固接在抱环上,且于抱环一端朝下倾斜设置。所述导轮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导向臂之间,所述牵引链穿过两所述导向臂之间,且位于牵引链位于导轮与抱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抱环、导向板以及导轮的设置可使牵引链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使牵引链的拉力也为水平拉力,以在工作时,牵引塔能够更好的将变形部位拉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承载件的设置,牵引塔在工作时,对托盘产生轴向力与径向力,全部作用在承载板上,使滑轮无需承受任何作用力,从而保护了滑轮,使其不易损坏;

    2.通过顶丝的设置,使抱环可沿气缸柱长度方向上下调节,从而使限位件能够适应汽车高度方向上的变形部位;

    3.通过转向座与转向块的设置,使滑轮在转向时,不会卡在滑轨上,转向块则可小角度转动,以适应托盘倒角设置带来的滑轨存在弯曲部位;

    4.抱环、导向板以及导轮的设置可使牵引链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使牵引链的拉力也为水平拉力,以在工作时,牵引塔能够更好的拉动车身的变形部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动力件;11、气缸柱;12、气缸;13、缸盘;131、挡板;132、半圆台;2、牵引链;21、挂钩;3、托盘;31、滑槽;32、滑轨;33、限位孔;4、连接台;41、转向座;411、转轴;42、转向块;421、滑轮;43、车轮;431、转动轴;5、承载台;51、卡接槽;511、卡接孔;6、楔形板;7、承载件;71、固定板;72、承载板;721、插孔;8、插销;81、拉环;91、抱环;92、导向臂;93、导轮;1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身校正仪,包括牵引塔、托盘3、连接件10和承载件7。车身变形的汽车可停放在托盘3上固定,牵引塔作为车身校正装置,用于校正车身的变形部位。连接件10可将牵引塔与托盘3连接,承载件7则位于连接件10上,用于承载校正时牵引塔对连接件10产生的多种力。

    托盘3为一矩形台体,且四个直角均为圆弧过渡,托盘3中心部位开设一矩形空腔,以减轻托盘3的重量。托盘3的周面上开设有一圈矩形凹槽,此处矩形凹槽可作为滑槽31。滑槽31底部槽壁的外端边沿竖直向上设有一圈凸边,该凸边为一细长矩形边,此处凸边可作为滑轨32。托盘3底部可通过设置液压装置作为升降结构。

    牵引塔包括动力件1和牵引件,动力件1则包括一由气压控制的气缸12和一气缸柱11,该气缸柱11一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圆柱,气缸12可于开口处插设在气缸柱11中,气缸柱11靠近底端的侧壁上设有一气压口,该气压口为一圆形通孔,于该气压口中穿设一气压管,气压管的一端与气缸12连通,另一端可连接一气压机。

    气缸12未工作时,其顶端与气缸柱11开口处刚好平齐,于气缸12顶端固接一缸盘13,该缸盘13为一方形台体,于缸盘13上表面基于缸盘13中线对称且平行设有一对挡板131,两挡板131均为一矩形板,且长度与缸盘13边长相等。于缸盘13上且位于两挡板131之间,固接一半圆台132,其直径等于挡板131长度,该半圆台132可刚好竖直设置在两挡板131之间的缸盘13上,且弧形周面朝上设置,两半圆形台面与两挡板131紧密贴合。

    如图1、图3所示,气缸柱11外壁的中心处设有一限位件,该限位件由一抱环91和导向结构组成,抱环91为一环壁较厚的圆形环,可套设在气缸柱11上,导向结构包括两导向臂92和一导轮93,两导向臂92均为一矩形板,两导向臂92平行间隔固接在抱环91上,两导向臂92远离抱环91的一端均为倒角设置,于该端两导向臂92之间铰接一导轮93,该导轮93为一辊轮。

    为了使限位件能够适应汽车车身高度方向上的变形部位,此处可将限位件设置为可调节结构,具体为:抱环91远离导向结构的环壁上径向螺纹连接一顶丝,该顶丝可穿过抱环91壁,将抱环91顶紧于气缸柱11上。通过顶丝的设置,使抱环91可沿气缸柱11长度方向上下调节,从而使限位件能够适应汽车高度方向上的变形部位。

    如图1和图3所示,牵引件为一牵引链2,牵引链2的一端固定在与背离导轮93一侧的抱环91上,另一端沿气缸柱11长度方向向上搭在半圆台132上后,竖直向下穿过两导向臂92之间垂吊在导向结构下方。工作时,将牵引链2的垂吊端安装一挂钩21,抵在导轮93下方后,将其钩住汽车的变形部位。

    如图2所示,连接件10包括连接台4与承载台5,用于连接牵引塔与托盘3。连接台4为一矩形台体,其端部固接在气缸柱11底端,且位于导轮93的正下方。承载台5也为一矩形台体且宽度与连接台4宽度相等。承载台5固接在连接台4的上表面,且远离气缸柱11的一端与连接台4呈阶梯状设置。

    连接台4上表面且靠近连接台4两侧处,对称设置一对转向座41,两转向座41均为一设有开口的矩形板,该开口为一方形通口,且位于转向座41靠近托盘3的一端。于两开口中均竖直转动连接一转轴411,于两转轴411上分别固接一转向块42,该转向块42为一矩形块。两转向块42均穿出开口,且可于开口中通过转轴411小角度转动。于两转向块42靠近托盘3的面上且还靠近两转向块42的最外端,分别转动连接一滑轮421,两滑轮421的周面均为内凹设置,两滑轮421可刚好于滑轨32上滑动。由于在托盘3上滑动时,托盘3设有倒角,所以此处为了在转向时滑轨32不会卡住滑轮421,转向块42可小角度转动,以适应托盘3倒角设置带来的滑轨32存在弯曲部位。

    承载台5远离气缸柱11一端的端面上,且位于该端面的上半部沿承载台5长度方向开设一卡接槽51,该卡接槽51为一矩形槽体,于该铰接槽两侧靠近卡接槽51顶端处,分别对称开设一卡接孔511,该卡接孔511为一细长矩形通孔。于卡接槽51中插设一固定板71,该固定板71为一矩形板,其上表面刚好与两卡接孔511平齐。固定板71一端穿出卡接槽51,另一端位于卡接槽51内,且与卡接槽51的最里端存在一段距离。穿过两卡接孔511可插设一楔形板6,该楔形板6可将固定板71于卡接槽51内卡紧。于固定板71的穿出端水平垂直固接一承载板72,该承载板72为一设有开口的矩形板,与固定板71呈t型分布,固定板71与承载板72构成了承载件7。承载板72的开口为一矩形通口,且位于承载板72靠近托盘3的板面上,承载板72通过该开口与滑槽31顶部的槽壁刚好完全贴合。

    进行车身校正时,托盘3将会升起,使牵引塔处于悬空状态。牵引塔则位于托盘3边缘需要工作的位置,于该位置牵引塔拉动车身变形处时,牵引塔底端会对托盘3产生一相反的推力,该推力会作用在牵引塔与托盘3连接处的连接件10上,该推力通过连接件10对与托盘3直接连接的滑轮421会形成一径向力和一轴向力。此处由于承载板72的设置,承载板72与托盘3上滑槽31顶端的槽壁完全贴合,所以轴向力与径向力均全部作用在承载板72上,使滑轮421不会受到任何作用力,从而对滑轮421形成了保护,使滑轮421长时间使用时不易损坏。

    承载板72还起到了牵引塔与托盘3的固定作用,当牵引塔停在一工作位置时,由于承载板72与滑槽31顶端的槽壁完全贴合,且承载板72结构为矩形,当牵引塔工作时,承载板72由于承载的径向力与轴向力会紧贴托盘3,相对固定在托盘3上,从而使牵引塔不易左右滑动。

    虽然承载板72可起到牵引塔与托盘3的固定作用,但为了避免一些人为因素使牵引塔在工作时发生滑动偏移,此处可进一步设置为:滑槽31顶端的槽壁上,沿托盘3边沿间隔设置若干限位孔33,该限位孔33为圆形通孔。承载板72上表面竖直穿过开口,沿承载板72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插孔721,两插孔721均为圆形通孔,且可刚好与两相邻限位孔33一一吻合。插孔721与限位孔33吻合时,可插设一插销8,插销8顶端设有一拉环81,方便插销8的拉取。通过限位孔33、插孔721的设置,当牵引塔滑至工作位置时,可通过在限位孔33与插孔721中插设一插销8,将承载板72固定,限制了承载板72的轴向滑动,从而使牵引塔固定在该工作位置处时,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发生滑动偏移。

    承载板72此处还对牵引塔与托盘3的拆卸起到直接作用,具体为:当无需使用牵引塔时,将插销8拔出,再将楔形板6于两卡接孔511中抽出,由于固定板71与卡接槽51的最内端有一定距离,所以可将固定板71向卡接槽51内推动,此时固定板71会带动承载板72于滑槽31顶端的槽壁上抽出,再将牵引塔向上抬起,滑轮421会于滑轨32上移开,此时即可将牵引塔于托盘3上拆卸下来,工作人员将其抬走放置到一边即可,使牵引塔不会占用空间。

    为了方便移动拆卸下来的牵引塔,此处可进一步设置为:于连接台4底端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焊接一转动轴431,转动轴431长度略大于连接台4的宽度,于转动轴431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一车轮43。通过两车轮43的设置,当牵引塔拆卸下来后,可将牵引塔推动移走,从而使拆卸下来的牵引塔移动的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先将汽车停放且固定在托盘3上,之后将托盘3升起,使牵引塔处于悬空状态,再将牵引塔滑移至需要进行车身变形校正的工作位置,把牵引链2设有挂钩21的一端穿过两导向臂92之间后与车身变形部位固接,此时观察限位件到车身变形部位的牵引链2是否水平,若不水平,则通过调节抱环91,即可使该部分的牵引链2处于水平状态。此时为气压机通电,气压机可通过气压管带动气缸12工作,当气缸12上升时,顶部的缸盘13将牵引链2向上带动,由于牵引链2的另一端与抱环91固接,所以此时位于两导向臂92之间的竖直牵引链2将会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挂钩21将汽车凹陷变形的部位拉出即可。之后工作人员将对该部位进行其他工序的操作。

    当无需使用牵引塔时,通过上述牵引塔的拆卸过程即可将牵引塔拆卸下来,移动到其它空闲位置,以不占用空间。

    采用本实施例,通过承载件7的设置,牵引塔在工作时,对托盘3产生轴向力与径向力,全部作用在承载板72上,使滑轮421无需承受任何作用力,从而保护了滑轮421,使其不易损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校正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塔、托盘(3)、连接件(10)和承载件(7),所述托盘(3)用于停放车身变形的汽车,所述托盘(3)周面上设有一滑槽(31),所述滑槽(31)底部的槽壁上竖直设有一滑轨(32);所述连接件(10)包括连接台(4)与承载台(5),所述连接台(4)一端与所述牵引塔固接,另一端与滑轨(32)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台(5)位于所述连接台(4)上,所述承载件(7)一端与承载台(5)卡接,另一端插设在滑槽(31)顶部的槽壁上且与槽壁为滑动连接;所述牵引塔包括动力件(1)与牵引件,所述牵引塔上设有一限位件,所述牵引件为一牵引链(2),所述牵引链(2)一端通过限位件与车身变形部位固接,另一端固接在限位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校正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1)包括气缸(12)与气缸柱(11),所述气缸(12)插设在所述气缸柱(11)中,所述气缸(12)能穿出所述气缸柱(11),所述气缸(12)的穿出端固接一缸盘(13),所述缸盘(13)上间隔对称设置两挡板(131),两所述挡板(131)之间设有一半圆台(132),所述牵引链(2)搭在半圆台(132)上,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气缸(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身校正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上螺纹连接一顶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校正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7)包括固定板(71)与承载板(72),所述固定板(71)与所述承载板(72)固接,所述承载板(72)上间隔设有两插孔(721),所述滑槽(31)顶部的槽壁上间隔设有若干限位孔(33),两所述插孔(721)与相邻的两限位孔(33)中同时分别穿设一插销(8),两所述插销(8)顶端分别设有一拉环(8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身校正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5)上设有一卡接槽(51),所述卡接槽(51)两侧槽壁上对称设有两卡接孔(511),所述固定板(71)插设在所述卡接槽(51)中,所述两卡接孔(511)中穿设一楔形板(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校正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台(4)上对称设有两转向座(41),两所述转向座(41)中分别竖直转动连接一转轴(411),两所述转轴(411)上分别固接一转向块(42),两所述转向块(42)上分别转动连接一滑轮(421),所述滑轮(421)于所述滑轨(32)上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校正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台(4)底部固接一转动轴(431),所述转动轴(431)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车轮(4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身校正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抱环(91)和导向结构,所述抱环(91)套设在所述气缸柱(11)上,所述顶丝与所述抱环(91)螺纹连接,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导向臂(92)和一导轮(93),两所述导向臂(92)对称设固接在抱环(91)上,且于抱环(91)一端朝下倾斜设置,所述导轮(93)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导向臂(92)之间,所述牵引链(2)穿过两所述导向臂(92)之间,且位于牵引链(2)位于导轮(93)与抱环(91)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校正仪,其包括牵引塔、托盘、连接件和承载件,所述托盘用于停放车身变形的汽车,所述托盘周面上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底部的槽壁上竖直设有一滑轨;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台与承载台,所述连接台一端与所述牵引塔固接,另一端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台位于所述连接台上,所述承载件一端与承载台卡接,另一端插设在滑槽顶部的槽壁上且与槽壁为滑动连接;所述牵引塔包括动力件与牵引件,所述牵引塔上设有一限位件,所述牵引件为一牵引链,所述牵引链一端通过限位件与车身变形部位固接,另一端固接在限位件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滑轮不易损坏的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马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恒通汇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66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