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热烧嘴导流体。
背景技术:
分流器的作用是把燃烧空气均匀分流,提高燃烧效率。专利号为zl201320855880.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热烧嘴分流器,包括空气通道、燃烧室、第一一级雾化通道、第二一级雾化通道、第一二级雾化通道和第二二级雾化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第一一级雾化通道、第二一级雾化通道、第一二级雾化通道和第二二级雾化通道分别依次由分流器底端至顶端排列,所述空气通道、第一一级雾化通道和第二一级雾化通道倾斜放置,所述第一二级雾化通道和第二二级雾化通道平行放置;所述空气通道、第一一级雾化通道、第二一级雾化通道分别与燃烧室相连接。该分流器达到3级分流,部份燃烧空气直接能与心部燃气混合,在相同的空燃比参数下达到更高的燃烧效率。上述的蓄热烧嘴分流器的缺点是:第一二级雾化通道和第二二级雾化通道的主要作用是将空气送入燃烧室,以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但是由于其第一二级雾化通道和第二二级雾化通道平行放置,并且从其附图1所示,可以看出该第一二级雾化通道和第二二级雾化通道为设置于燃烧室的一侧,由第一二级雾化通道和第二二级雾化通道送入的空气偏于燃烧室的一侧,不易和燃烧室中的燃气混合,容易造成燃烧不充分。另外,燃烧产生的烟灰会落在该分流器的表面,该高温烟灰容易粘结在分流器的表面而导致第一二级雾化通道和第二二级雾化通道的堵塞,所以需要经常进行清灰处理,影响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燃烧室中的燃气燃烧充分,并且不易积灰的蓄热烧嘴导流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蓄热烧嘴导流体,包括圆柱形结构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中心设置有进燃气通道,进燃气通道的上部为预混区,还包括引燃烧嘴孔、第一助燃风道和第二助燃风道,所述引燃烧嘴孔自本体的底部延伸至预混区的侧部,所述第一助燃风道至少有两个,第一助燃风道均自本体的底部延伸至预混区的底部,并且第一助燃风道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助燃风道至少有两个,第二助燃风道均自本体的底部延伸至本体的顶部,并且第二助燃风道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烧嘴导流体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助燃风道有四个,并且沿环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烧嘴导流体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助燃风道有四个,并且沿环向均匀分布,第二助燃风道呈长条环形结构,其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大,四个第二助燃风道的侧壁为以本体的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弧状,并且在边角处存在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烧嘴导流体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混区为圆形孔状,其直径大于进燃气通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烧嘴导流体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助燃风道的中轴线与本体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50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烧嘴导流体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助燃风道的中轴线与本体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10度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的蓄热烧嘴导流体,其通过倾斜的第一助燃风道的设置,将燃气打散,形成紊乱气流在预混区进行第一次混合并点燃。通过倾斜的第二助燃风道的设置,提供燃烧所需氧气的同时,合理的夹角能为第一预混后的可燃气体加速,增大其喷射速度,并进行第二次混合,提高了燃料的燃烧,减少燃料的浪费和烟气的排放。燃烧的高温高速气流席卷炉内,产生强对流的高温气体,有助炉膛温度的均匀性,避免产生局部高温。改进结构的第二助燃风道,可减少运行时的积灰情况,延长清理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进燃气通道,3、预混区,4、引燃烧嘴孔,5、第一助燃风道,6、第二助燃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蓄热烧嘴导流体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蓄热烧嘴导流体,包括圆柱形结构的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中心设置有进燃气通道2,进燃气通道2的上部为预混区3,所述预混区3为圆形孔状,其直径大于进燃气通道2的直径。还包括引燃烧嘴孔4、第一助燃风道5和第二助燃风道6,如图2所示,所述引燃烧嘴孔4自本体1的底部延伸至预混区3的侧部,所述第一助燃风道5至少有两个,第一助燃风道5均自本体1的底部延伸至预混区3的底部,并且第一助燃风道5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助燃风道6至少有两个,第二助燃风道6均自本体1的底部延伸至本体1的顶部,并且第二助燃风道6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助燃风道5有四个,并且沿环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助燃风道5的中轴线与本体1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50度之间。所述第二助燃风道6有四个,并且沿环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助燃风道6的中轴线与本体1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10度之间。第二助燃风道6呈长条环形结构,其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大,四个第二助燃风道6的侧壁为以本体1的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弧状,并且在边角处存在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点火枪设置在引燃烧嘴孔4内,点火枪的头部位于预混区3中,从进燃气通道2进入的燃气,经第一助燃风道5进入的空气打散,形成紊乱气流在预混区3进行第一次混合并点燃。从第二助燃风道6进入的空气,提供燃烧所需氧气的同时,合理的夹角能为第一预混后的可燃气体加速,增大其喷射速度,并进行第二次混合,提高了燃料的燃烧,减少燃料的浪费和烟气的排放。燃烧的高温高速气流席卷炉内,产生强对流的高温气体,有助炉膛温度的均匀性,避免产生局部高温。改进结构的第二助燃风道6,可减少运行时的积灰情况,延长清理周期。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蓄热烧嘴导流体,包括圆柱形结构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中心设置有进燃气通道,进燃气通道的上部为预混区,还包括引燃烧嘴孔、第一助燃风道和第二助燃风道,所述引燃烧嘴孔自本体的底部延伸至预混区的侧部,所述第一助燃风道至少有两个,第一助燃风道均自本体的底部延伸至预混区的底部,并且第一助燃风道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助燃风道至少有两个,第二助燃风道均自本体的底部延伸至本体的顶部,并且第二助燃风道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烧嘴导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助燃风道有四个,并且沿环向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烧嘴导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助燃风道有四个,并且沿环向均匀分布,第二助燃风道呈长条环形结构,其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大,四个第二助燃风道的侧壁为以本体的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弧状,并且在边角处存在圆弧过渡。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烧嘴导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区为圆形孔状,其直径大于进燃气通道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烧嘴导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助燃风道的中轴线与本体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50度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烧嘴导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助燃风道的中轴线与本体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10度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