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餐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元化,同时厨具行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授权公告号为cn20839812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中餐燃气平头炉,包括炉体,炉体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灶炉,灶炉包括炉胆,炉体的一侧顶部竖直设置有后挡板,后挡板靠近炉体的一侧外壁对称设置有两个接水机构,接水机构包括接水管,接水管的竖直端顶部连接有旋转水管,炉体的顶部位于接水机构的下方嵌设有水锅,炉体靠近后挡板的一侧顶部开设有集水槽,炉体的两侧外壁靠近集水槽的两端处设置有水箱。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厨师在使用的过程中每做完一道菜都需要清洗厨具,上述中餐燃气平头炉,没有废水收集装置,每次清洗厨具时都需要厨师去额外的清洗池内清洗,需要厨师来回跑,很浪费时间造成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其具有可以直接在炉体上清洗厨具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包括炉体,炉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灶炉,炉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下方设置有水桶,水桶固接在炉体上,水桶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上固接有排水管,通孔内固接有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厨师在做完菜后可以从接水管处接水,对厨具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可以将废水倒入通孔内,通孔内的滤网将废水中较大的杂物过滤在滤网内,其余废水下漏至水桶内,而后经过水桶上的排水孔及排水管排入下水道内,避免了厨师炒完菜后需要去远离自己的清洗池清洗厨具,节约了很多时间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内固接有圆形管,圆形管底端封闭,圆形管底部开设有穿孔,穿孔上部设置有卡位管,卡位管固接在圆形管内部的底面上,卡位管上部搭设有卡位盖,卡位盖中部开设有卡孔,滤网固接在开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滤网的可拆卸,在清理滤网内的杂物时,可以将滤网从通孔内取出来,相比于滤网直接固接在通孔内,方便对滤网进行清洗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网的内部底面上固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接有遮蔽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蔽盖可以将通孔尽可能的封闭起来,遮蔽盖可以对滤网内杂物的气味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挡,尽可能减少滤网内的气味扩散出来,同时也可避免厨具等落入滤网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蔽盖与连接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在从通孔内取出后们可以将遮蔽盖从连接杆上取下来,除去遮蔽盖对滤网开口的阻挡,使得在对滤网清洗时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蔽盖的上表面固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遮蔽盖上的受力点,使得滤网及遮蔽盖在从通孔内取出时更加的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上表面设置有水锅,炉体的侧壁上固接有水箱,所述水锅与灶炉之间的炉体上表面固接有阻隔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通孔内倾倒废水时,废水可能流到炉体的上表面,阻隔板可以阻挡废水向水锅方向扩散,尽可能的防止废水与水锅溢出的清水混合,而后流入水箱内,污染水箱内的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是设置为:所述灶炉所在阻隔板一侧的炉体上表面均设置为朝向通孔倾斜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通孔内倾倒废水时,如果废水流到通孔周围的上表面,斜面可以使得废水自己流入到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桶底部设置为锥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尽可能的避免水桶内积水,使得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通过排水孔及排水管排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炉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下方设置有水桶,水桶固接在炉体上,水桶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上固接有排水管,通孔内固接有滤网,厨师在做完菜后可以从接水管处接水,对厨具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可以将废水倒入通孔内,通孔内的滤网将废水中较大的杂物过滤在滤网内,其余废水下漏至水桶内,而后经过水桶上的排水孔及排水管排入下水道内,避免了厨师炒完菜后需要去远离自己的清洗池清洗厨具,节约了很多时间非常方便;
2.通过在通孔内固接圆形管,圆形管底端封闭,圆形管底部开设有穿孔,穿孔上部设置有卡位管,卡位管固接在圆形管内部底面上,卡位管上部搭设有卡位盖,卡位盖中部开设有卡孔,滤网固接在卡孔内,实现了滤网的可拆卸,在清理滤网内的杂物时,可以将滤网从通孔内取出来,相比于滤网直接固接在通孔内,方便对滤网进行清洗处理;
3.通过在水锅与灶炉之间的炉体上表面固接有阻隔板,在向通孔内倾倒废水时,废水可能流到炉体的上表面,阻挡版可以阻挡废水向水锅方向扩散,尽可能的防止废水与水锅溢出的清水混合,而后流入水箱内,污染水箱内的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多用途中餐组合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多用途中餐组合炉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炉体;11、灶炉;12、后挡板;121、接水管;13、水锅;14、集水槽;15、水箱;16、防流水边条;2、通孔;21、圆形管;211、穿孔;212、卡位管;3、水桶;31、排水孔;32、排水管;4、滤网;41、卡位盖;411、卡孔;42、连接杆;421、遮蔽盖;4211、把手;5、阻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中餐组合炉,包括炉体1,炉体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灶炉11,炉体1的一侧顶部竖直设置有后挡板12,后挡板12靠近炉体1的一侧外壁对称设置有两个接水管121,炉体1的顶部位于接水机构的下方嵌设有水锅13,炉体1靠近后挡板12的一侧顶部开设有集水槽14,炉体1的两侧外壁靠近集水槽14的两端处设置有水箱15,炉体1上表面的边沿固接有防流水边条16。
如图1、图2所示,炉体1的顶部开设有圆形的通孔2,通孔2位于两个灶炉11之间,两个灶炉11关于通孔2对称,通孔2下方固接有圆柱形的水桶3,水桶3固接在炉体1上,水桶3与炉体1上表面垂直,水桶3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圆形的排水孔31,排水孔31处固接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管32,排水管32连接下水道,水桶3内设置有圆柱形的滤网4,滤网4与炉体1的上表面垂直,滤网4的顶部固接在通孔2内。
当工作人员炒完菜需要清洗炒锅时,可以直接从接水机构接水,清洗完毕后可以直接将废水通过通孔2倒入滤网4内,滤网4会将一些剩菜颗粒等过滤在滤网4内,废水会下流至水桶3内,然后通过水桶3下表面的排水孔31排入下水道内。
如图2、图3所示,滤网4固接在通孔2内,当滤网4内的杂物较多需要清洗时,杂物需要一点一点的从滤网4内掏出,非常不方便,为了使得滤网4内的杂物清洗更加方便,通孔2的内周面上固接有圆形管21,圆形管21顶部开口,圆形管21底部封闭,圆形管21顶部的外周面固接在通孔2的内周面上。圆形管21位于炉体1上表面的下方,并且其二者垂直,圆形管21的上表面与炉体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圆形管21的底部上开设有圆形的穿孔211,圆形管21的内部设置有圆形的卡位管212,卡位管212固接于圆形管21内部的底面上,卡位管212的大小与穿孔211的大小相同,圆形管21与卡位管212平行,圆形管21与卡位管212之间设置有卡位盖41,卡位盖41的外周面朝向圆形管21的内周面,卡位盖41的内周面朝向卡位管212的外周面,圆形管21内部的底面与卡位盖41的底面接触,卡位盖41的中部开设有圆形的卡孔411,圆柱形的滤网4固接在卡孔411的内周面上,滤网4的上表面与卡位盖41的上表面平齐,进而实现滤网4的与炉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当滤网4内的杂物堆放满以后可以将,可以将卡位盖41及滤网4从炉体1内取出,直接将杂物从滤网4内倒入垃圾桶即可。
滤网4在如果一直敞口暴露在外边,里边的废物不免会散发出较多的异味,为了尽可能减少滤网4内异味的散发,滤网4的中部固接有连接杆42,连接杆42与滤网4平行,连接杆42底部固接在滤网4底面的中心处,连接杆42顶部固接有圆形的遮蔽盖421,遮蔽盖421与连接杆42垂直,遮蔽盖421比滤网4上部的开口及炉体1上的通孔2都小,滤网4安装在炉体1上时,遮蔽盖421的上表面与炉体1的上表面平行,遮蔽盖421与炉体1之间存在缝隙,厨具清洗完毕后可以通过遮蔽盖421与炉体1上表面之间的缝隙倒入过滤网4。
滤网4在取出时缺少受力点,滤网4不易从通孔2内取出,为了使得滤网4取出时更加方便,遮蔽盖421的上表面上固接有把手4211。
将滤网4从炉体1上的通孔2内取出后,遮蔽盖421对滤网4的开口有一定的遮蔽作用,使得在对滤网4内的杂物进行清洗时有诸多的不便,为了使得遮蔽盖421不会影响滤网4内废物的清理,遮蔽盖421与连接杆42之间为螺纹连接,在清理滤网4内的杂物时可以将遮蔽盖421从连接杆42上拧下来。
如图1、图2所示,在将废水向通孔2内倾倒时,废水可能会流到炉体1的上表面,而后废水可能会与水锅13内溢出的清水混合流入水箱15内,污染水箱15内的水,为了避免废水污染水箱15内的水,两个水锅13与两个灶炉11之间的炉体1上表面固接有阻隔板5,阻隔板5的两端固接在防流水边条16上,进而可以将清水与废水隔开。
为了使得倾倒在炉体1上表面的废水可以自己流入通孔2内的滤网4内,通孔2所在阻隔板5一侧的炉体1上表面设置为斜面,炉体1上表面的通孔2周围的表面均向通孔2倾斜,通孔2相比于周围的上表面低。
滤网4外部水桶3的底面如果是平面可能会残留积水,并且排水的速率也不会太高,为了避免水桶3内积水,加快水桶3的排水效率,水桶3的底部设置为锥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厨师炒完菜需要清洗厨具时,首先从接水管121进行接水,待清洗完毕后可以直接将废水倒入通孔2,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倒的太急的话,废水可能会流到炉体1的上表面,因为炉体1的上表面是朝向通孔2倾斜的斜面,所以流到炉体1上表面的废水会回流至通孔2内。并且阻隔板5可以当防止流到炉体1上表面的废水与水锅13溢出的清水混合。
当滤网4内的杂物收集满以后,通过提拉遮蔽盖421上的把手4211将滤网4从通孔2内取出,而后将遮蔽盖421从连接杆42上取下,对滤网4内的杂物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将遮蔽盖421重新拧紧到连接杆42的顶端,提拉遮蔽盖421上的把手4211将滤网4重新安装到通孔2内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包括炉体(1),炉体(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灶炉(11),其特征在于,炉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2),通孔(2)下方设置有水桶(3),水桶(3)固接在炉体(1)上,水桶(3)上开设有排水孔(31),排水孔(31)上固接有排水管(32),通孔(2)内固接有滤网(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内固接有圆形管(21),圆形管(21)底端封闭,圆形管(21)底部开设有穿孔(211),穿孔(211)上部设置有卡位管(212),卡位管(212)固接在圆形管(21)内部的底面上,卡位管(212)上部搭设有卡位盖(41),卡位盖(41)中部开设有卡孔(411),滤网(4)固接在卡孔(4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的内部底面上固接有连接杆(42),连接杆(42)的另一端固接有遮蔽盖(4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盖(421)与连接杆(42)之间为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盖(421)的上表面固接有把手(42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表面设置有水锅(13),炉体的侧壁上固接有水箱(15),所述水锅(13)与灶炉(11)之间的炉体(1)上表面固接有阻隔板(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灶炉(11)所在阻隔板(5)一侧的炉体(1)上表面均设置为朝向通孔(2)倾斜的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途中餐组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桶(3)底部设置为锥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