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3-07  148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设备
    技术领域
    ,具体是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
    背景技术
    :在畜牧养殖设备生产领域中,经常会生产护蛋板、挡粪板、料斗等通过钣金工艺制造而成的产品,而钣金工艺是一种针对金属薄板的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折、焊接、铆接、拼接等工艺,钣金件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零件的厚度相同,通过钣金工艺加工出的产品叫做钣金件,钣金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折弯来形成所需要的产品形状。目前,钣金折弯通常是使用折弯机进行折弯的,折弯机在折弯时一般都是由人工手持板料来完成折弯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板料较薄,容易划伤操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往往需两个以上的人协作才能完成折弯,从而影响折弯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数量,而在有些钣金成产过程中,则是利用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的,通过机器人在折弯机前方滑动配合折弯生产,利用机器人提高钣金生产时的加工精度。但是,上述方案依然存在弊端:1.人工生产存在安全隐患,效率低。2.加工较短工件时,折弯机一次只能折弯一个工件,浪费折弯机的折弯区域,折弯效率没有明显提高。3.机器人在折弯机前滑动工作,占用空间大,不易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生产存在安全隐患,效率低;折弯机一次只能折弯一件工件,折弯效率没有明显提高;机器人在折弯机前滑动工作,占用空间大,不易操作的问题。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机,所述折弯机的前方固定安装有两个机器人,两个所述机器人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换手架,两个所述换手架的前方分别安装有对中台,两个所述机器人的前方放置有托盘,所述折弯机和两个所述机器人分别电连接有操控台。优选的,所述折弯机为pbc-110/31000全数控5轴53t系统折弯单元。优选的,两个所述机器人为kukakr161610,全数控6轴机器人。优选的,两个所述机器人上分别转动安装有抓手,两个所述抓手上分别安装有多个气动吸盘和多个气动夹钳。优选的,所述换手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固定安装有横梁支架,所述横梁支架上安装有多个吸盘。优选的,所述对中台为方形,并向其一个角倾斜,所述对中台上端面转动安装有滚珠,所述对中台上端面边缘处一体连接有挡板。优选的,所述托盘,包括两个原料托盘和两个成品托盘,两个所述原料托盘的上端面边缘处分别安装有磁性分张器。优选的,所述的折弯单元外围固定安装有安全护网,所述操控台放置于安全护网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折弯机和两台同步工作的机器人,不仅解放了人工,实现了钣金件的自动折弯,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对中台能够使机器人更加准确的抓取板料,提高了折弯精度;通过换手架,可以实现板料多边折弯和翻面折弯,使得机器人折弯能够满足多种工件的自动折弯。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对中台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抓手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换手架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工件a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磁性分张器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9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为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机1,折弯机1的选择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来确定,折弯机1固定在生产区域的地面上,所述折弯机1的前方固定安装有两个机器人2,其中一台机器人2位于折弯机1的左端,另一台机器人2位于折弯机1的右端,两个所述机器人2的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且两个所述机器人2与折弯机1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机器人2可同步抓取板料进行折弯,但所需折弯的板料长度不得大于折弯机1最大折弯长度的一半,两个所述机器人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换手架3,每个机器人2对应一个换手架3,且换手架3的位置要在机器人2的最大工作范围内,在折弯过程中,因为工艺原因,机器人2有时需要从另一侧重新抓取板料,此时需要外部的换手架3辅助机器人2完成板料的翻面动作,机器人2把已经初步折弯过的板料放至换手架3上之后,机器人2抓取板料的另一面,然后再到折弯机1处进行折弯,两个所述换手架3的前方分别安装有对中台4,每个机器人2对应一个对中台4,且对中台4的位置要在机器人2的最大工作范围内,两个所述机器人2在同步抓取板料之后,首先分别放到对应的对中台4上对中,使得两个机器人2都能够更加准确的抓取板料,然后再同时送至折弯机1处折弯,从而保证折弯的精度,两个所述机器人2的前方放置有托盘5,托盘5的位置要在两个机器人2的最大工作范围内,托盘5上分别放置有原料和成品,所述折弯机1和机器人2均电连接有操控台6,操控台6的位置要在两个机器人2的最大工作范围之外,通过操控台6控制折弯机1和机器人2,两个所述机器人2的控制程序为现有程序,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折弯机1为pbc-110/31000全数控5轴(53t系统)电液伺服折弯机,主要有机架、滑块、液压系统、后定位系统、电气系统、挠度补偿机构、数控系统及模具等组成。pbc-110/3100折弯机主要技术参数:注:y1轴—左油缸上下运动电液同步全闭环数控轴。y2轴—右油缸上下运动电液同步全闭环数控轴。x轴—控制后挡料前后运动数控轴。r轴—控制后挡料上下运动数控轴。v轴—下工作台上下自动机械挠度补偿运动数控轴。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两个所述机器人2为kukakr161610,全数控6轴机器人。kukakr16r1610机器人基本数据:外形尺寸:800×1100×600mm。重量:150kg。符合标准:dinen292,en775,en418,en60204t1,en614t1,en954,en50081-2,en50082-2。保护等级:ip54。电压要求:3×400v。电源频率:49-61hz。电源容量:13.5kva。kukakr16r1610机器人性能参数:型号kr16r1610轴数6最大工作半径1610mm负载16kg重复精度(iso9283)±0.06mm重量235kg防护等级ip65安装方式地面a1轴工作范围及最大速度+/-185°,156°/sa2轴工作范围及最大速度+35°/-155°,156°/sa3轴工作范围及最大速度+154°/-130°,156°/sa4轴工作范围及最大速度+/-350°,330°/sa5轴工作范围及最大速度+/-130°,330°/sa6轴工作范围及最大速度+/-350°,615°/skukakr16r1610机器人特点:1.计划、操作和维护更简单;继续采用历经验证的基于计算机的控制技术;通过继续采用已有标准实现快速和简捷的操作;扩展的指令集便于更具用户友好性的轨迹编程。2.安全控制、机器人控制、逻辑控制、运动控制和工艺流程控制集成一套控制系统中,专用控制模块之间能进行实时通信,通过中央基础服务系统实现了最大化的数据一致性。3.无缝集成的针对全新应用领域的安全技术,集成软件防火墙,网络更加安全,创新的软件功能,能源效率得以最优化。4.适合未来发展、无专用硬件的技术平台,多核处理器支持,性能更具可升级性,利用千兆以太网的快速通信,一体化集成存储卡,储存重要系统数据,在最小的空间内实现最大化的性能。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两个所述机器人2上转动安装有抓手7,抓手7可以跟随机器人2抓取板料,并在折弯机1折弯板料时跟随板料的折弯方向移动,所述抓手7上安装有多个气动吸盘8和多个气动夹钳9,多个所述气动吸盘8能够吸附板料,多个所述气动夹钳9能够夹住板料,多个气动吸盘8和多个气动夹钳9分别连接气泵。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所述换手架3,包括立柱301,立柱301可采用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也可采用其他固定连接方式,所述立柱301上固定安装有横梁支架302,横梁支架302可采用螺栓固定在立柱301上,所述横梁支架302上安装有多个吸盘303,多个所述吸盘303连接气泵,在折弯过程中,因为工艺原因,抓手7有时需要从另一侧重新抓取板料,当折弯后的板料需要翻面时,机器人2带着板料来到换手架3处,此时多个所述吸盘303吸附住板料,机器人2抓手7上的多个所述气动吸盘8松开板料,然后机器人2上的抓手7旋转180°,再吸附住板料送去折弯机1处进行折弯。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对中台4为方形,并向其一个角倾斜,机器人2将板料放到对中台4上之后,板料能够依靠自重滑到对中台4边缘,自动完成对中,所述对中台4上端面转动安装有滚珠401,滚珠401能够使板料更加通畅的滑到对中台4边缘处,所述对中台4上端面边缘处一体连接有挡板402,挡板402能够防止滑落到对中台4边缘处的板料掉落到地面。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托盘5,包括两个原料托盘501和两个成品托盘502,通过人工把板料放到两个原料托盘501上,然后两个所述机器人2分别从与之对应的那个原料托盘501上抓取板料进行折弯,两个所述成品托盘502上放置的是完成折弯的成品,两个所述原料托盘501的上端面边缘处分别安装有磁力分张器503,磁力分张器503是利用磁铁的极性来分割铁板,能够将粘有浓稠油脂或形状不规则的多块铁板,快速分离,使得最上面一张板料能够在磁力分张器503的作用下抬起一定高度,保证机器人2每次只抓取一张板料。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折弯单元外围固定安装有安全护网10,安全护网10能够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所述操控台6放置于安全护网10外,操控台6是由工作人员来操作的,是控制折弯机1、机器人2、和各个气动原件的总控制台,所以需要在安全护网10之外的安全区域。具体操作时,以工件a为例,工件a的原板料a0的长度应小于折弯机1最大折弯长度的一半,首先,检测折弯机1、两个机器人2是否正常,然后人工把需要折弯的原板料a0分别放到两个原料托盘501上,完成准备工作后,启动折弯机1、两个机器人2,两个机器人2分别通过抓手7上的气动吸盘8抓取原板料a0,然后放到各自对应的对中台4上进行对中,两个所述机器人2分别抓取对中过的原板料a0同时送至折弯机1的折弯工作区域,折弯机1开始折弯原板料a0的前端,此时原料板a0的前端向上翘起一定角度,此角度为钝角,此时,需要折弯原板料a0的后端,两个所述机器人2需要从另一面抓取原板料a0,两个所述机器人2分别将原板料a0移动至对应的换手架3处,两个所述换手架3上的多个吸盘303同时吸附住原板料a0,两个所述机器人2上的抓手7分别旋转180°后同时抓取原板料a0另一面,然后两个机器人2再同时带着翻面后的原板料a0移动至折弯机1处再次进行折弯,此时折弯的是原板料a0的后端,折弯后,原板料a0的后端向上翘起一定角度,此角度为锐角,完成折弯后,两个所述机器人2同时将折弯后的工件a分别放到对应的成品托盘502上,然后继续检测并抓取下一张板料,继续后续折弯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折弯机和两台同步工作的机器人,不仅解放了人工,实现了钣金件的自动折弯,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对中台能够使机器人更加准确的抓取板料,提高了折弯精度;通过换手架,可以实现板料多边折弯和翻面折弯,使得机器人折弯能够满足多种工件的自动折弯。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机(1),所述折弯机(1)的前方固定安装有两个机器人(2),两个所述机器人(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换手架(3),两个所述换手架(3)的前方分别安装有对中台(4),两个所述机器人(2)的前方放置有托盘(5),所述折弯机(1)和两个所述机器人(2)分别电连接有操控台(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1)为pbc-110/31000全数控5轴(53t系统)折弯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机器人(2)为kukakr161610,全数控6轴机器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机器人(2)上分别转动安装有抓手(7),两个所述抓手(7)上分别安装有多个气动吸盘(8)和多个气动夹钳(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手架(3),包括立柱(301),所述立柱(301)上固定安装有横梁支架(302),所述横梁支架(302)上安装有多个吸盘(3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台(4)为方形,并向其一个角倾斜,所述对中台(4)上端面转动安装有滚珠(401),所述对中台(4)上端面边缘处一体连接有挡板(4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5),包括两个原料托盘(501)和两个成品托盘(502),两个所述原料托盘(501)的上端面边缘处分别安装有磁性分张器(5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单元外围固定安装有安全护网(10),所述操控台(6)放置于安全护网(10)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全数控17轴双机器人折弯单元,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台折弯机一次只能折弯一件工件,折弯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的问题。包括折弯机,所述折弯机的前方固定安装有两个机器人,两个所述机器人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换手架,两个所述换手架的前方分别安装有对中台,两个所述机器人的前方放置有托盘,所述折弯机和两个所述机器人分别电连接有操控台。本实用新型通过折弯机和两台同步工作的机器人,不仅实现了钣金件的自动折弯,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对中台能够使机器人更加准确的抓取板料,提高了折弯精度;通过换手架,可以实现板料多边折弯和翻面折弯,通过机器人折弯单元,能够满足多种工件的自动折弯。

    技术研发人员:张唯真;张志辉;刘圆;胡滨;李旭;杨海辉;杜红伟;张卫杰;孙志强;寇向阳;宋冰炎;李晨;毛晓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万华畜牧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64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