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尾气往往含有余热,此类尾气若直接排放,不仅会影响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而且余热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在这种情况,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换热器或余热锅炉对尾气余热加以收集,即通过隔壁接触的方式将尾气与传热工质(常温水等)充分换热,再将升温后的工质进行利用。这种处理模式在化工尾气处理中较为普遍。
然而,上述方法仅适用于无害的尾气,而对于需进一步处理的尾气(例如有机废气),若先采取上述换热过程再进行降解处理,则在换热过程中可能因密封性等问题造成污染,若先进行降解处理则余热会散失殆尽,无法再进行收集。此外,基于换热器或余热锅炉的常规余热收集方式,无法对有机废气中的化学能实现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先将有机废气进行充分燃烧,再进行余热收集,则有望提升余热收集效率,同时降低废气的后续处理难度。
此外,当余热回收系统中集成有前置的除尘模块时,该除尘模块只能串联于余热回收系统中进行工作,如果某工艺过程意图借助集成于余热回收系统中的除尘模块完成独立的过滤环节,由于除尘模块在余热回收系统中高度的集成性,使得这种借助意图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有机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换热方式对有机废气的能量收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用于余热回收装置的除尘模块只能依托于装置整体进行工作,而无法脱离余热回收装置、独立的进行除尘作业。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有机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仓体,固定架,筛网,第一输气管,混合仓,泵体,第二输气管,燃烧室,风机,第三输气管,列管式换热器,第一排气管,第一滤器,进气管,其中,进气管连接在仓体的入口端,在仓体中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架,在所述固定架上固定连接有筛网,仓体的出口端通过第一输气管连接至混合仓的入口端,在混合仓的下端连接有一旁路管,在所述旁路管上连接有泵体,混合仓的出口端通过第二输气管连接至燃烧室的入口端,在燃烧室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管路,在所述管路的末端连接有风机,燃烧室的出口端通过第三输气管连接至列管式换热器的入口端,列管式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排气管,在所述第一排气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滤器。
作为优选,还包括绞龙,电机,排料管,其中,在仓体的底端具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绞龙,所述绞龙与电机传动连接,在所述绞龙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排料管。
作为优选,在所述排料管上连接有电控阀。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排气管,第二滤器,其中,仓体具有两个出口端,第一输气管连接在仓体的其中一个出口端处,在仓体的另一个出口端处连接有第二排气管,在所述第二排气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滤器,在所述第一输气管上以及第二排气管上分别连接有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壳程中流动有水,所述水的温度不超过25℃。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进气管用于将待处理的废气输入至仓体中,仓体是进行前置过滤的场所,用于去除废气中含有的固体颗粒物;固定架用于固定筛网;筛网用于对颗粒物起到拦截作用;第一输气管用于将过滤后的气体输入混合仓;由于废气中有机物含量不一定能达到可燃的程度,因此设置混合仓,用于向废气中混入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泵体用于上述可燃性气体的泵入;第二输气管用于将混合气输入至燃烧室中;燃烧室作为燃烧场所,用于将有机物成分充分燃烧,从而去除废气中的有机物成分,并实现化学能的施放;风机用于鼓入助燃风;第三输气管用于将燃烧后的高温烟气输入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从而与壳程中的低温水充分换热,而后再对升温后的水加以利用,实现热量收集;第一排气管用于将换热后的废气排出;第一排气管上的第一滤器用于在废气排出前进行最后的过滤。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在仓体底端增设绞龙、电机、排料管等结构,其中,筛网竖直设置,被拦截的固体颗粒物自然下落或定期在人为振动下掉落至仓体底端,此时,绞龙在电机的驱动下将颗粒物推送至排料管处排出,从而实现对仓体底端积聚的颗粒物的清理。
此外,还可在仓体上增设第二排气管和第二滤器,其中,将仓体的出口端设计为并列的两个,其中一个出口端连接第一输气管、实现仓体与装置整体的串联,另一个出口端连接第二排气管,并在第二排气管及第一输气管中分别设置阀门,从而实现气路的切换,当将第一输气管通过阀门关闭、而第二排气管打开时,仓体不再与装置串联,可利用仓体单独实现过滤作用,此时,将待过滤的废气从进气管输入,被过滤后从第二排气管排出,第二滤器用于起到进一步过滤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该技术方案在物理性换热工艺之前设置了前置的燃烧过程,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热量收集效率。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首先对废气进行前置过滤,经过滤后的废气进入混合仓与空气或甲烷混合,以调整可燃性气体浓度,而后进入燃烧室燃烧,燃烧后的烟气进入列管式换热器与低温工质充分换热,从而实现了热量的充分收集。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在仓体底端增设绞龙机构,用以对积聚的颗粒物起到清理作用;此外,还可在仓体上另设第二排气管,利用阀门将气路在第一输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切换,从而使仓体可模块化的应用于其他工艺过程。本实用新型对有机气体实现了高效的热量回收,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仓体2、固定架3、筛网4、第一输气管
5、混合仓6、泵体7、第二输气管8、燃烧室
9、风机10、第三输气管11、列管式换热器12、第一排气管
13、第一滤器14、绞龙15、电机16、排料管
17、第二排气管18、第二滤器19、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有机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仓体1,固定架2,筛网3,第一输气管4,混合仓5,泵体6,第二输气管7,燃烧室8,风机9,第三输气管10,列管式换热器11,第一排气管12,第一滤器13,进气管19,其中,进气管19连接在仓体1的入口端,在仓体1中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架2,在所述固定架2上固定连接有筛网3,仓体1的出口端通过第一输气管4连接至混合仓5的入口端,在混合仓5的下端连接有一旁路管,在所述旁路管上连接有泵体6,混合仓5的出口端通过第二输气管7连接至燃烧室8的入口端,在燃烧室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管路,在所述管路的末端连接有风机9,燃烧室8的出口端通过第三输气管10连接至列管式换热器11的入口端,列管式换热器11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排气管12,在所述第一排气管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滤器13。
其中,还包括绞龙14,电机15,排料管16,其中,在仓体1的底端具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绞龙14,所述绞龙14与电机15传动连接,在所述绞龙1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排料管16。
在所述排料管16上连接有电控阀。
还包括第二排气管17,第二滤器18,其中,仓体1具有两个出口端,第一输气管4连接在仓体1的其中一个出口端处,在仓体1的另一个出口端处连接有第二排气管17,在所述第二排气管1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滤器18,在所述第一输气管4上以及第二排气管17上分别连接有阀门。
所述列管式换热器11的壳程中流动有水,所述水的温度不超过25℃。
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进气管19用于将待处理的废气输入至仓体1中,仓体1是进行前置过滤的场所,用于去除废气中含有的固体颗粒物;固定架2用于固定筛网3;筛网3用于对颗粒物起到拦截作用;第一输气管4用于将过滤后的气体输入混合仓5;由于废气中有机物含量不一定能达到可燃的程度,因此设置混合仓5,用于向废气中混入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泵体6用于上述可燃性气体的泵入;第二输气管7用于将混合气输入至燃烧室8中;燃烧室8作为燃烧场所,用于将有机物成分充分燃烧,从而去除废气中的有机物成分,并实现化学能的施放;风机9用于鼓入助燃风;第三输气管10用于将燃烧后的高温烟气输入列管式换热器11的管程,从而与壳程中的低温水充分换热,而后再对升温后的水加以利用,实现热量收集;第一排气管12用于将换热后的废气排出;第一排气管12上的第一滤器13用于在废气排出前进行最后的过滤。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在仓体1底端增设绞龙14、电机15、排料管16等结构,其中,筛网3竖直设置,被拦截的固体颗粒物自然下落或定期在人为振动下掉落至仓体1底端,此时,绞龙14在电机15的驱动下将颗粒物推送至排料管16处排出,从而实现对仓体1底端积聚的颗粒物的清理。
此外,还在仓体1上增设第二排气管17和第二滤器18,其中,将仓体1的出口端设计为并列的两个,其中一个出口端连接第一输气管4、实现仓体1与装置整体的串联,另一个出口端连接第二排气管17,并在第二排气管17及第一输气管4中分别设置阀门,从而实现气路的切换,当将第一输气管4通过阀门关闭、而第二排气管17打开时,仓体1不再与装置串联,可利用仓体1单独实现过滤作用,此时,将待过滤的废气从进气管19输入,被过滤后从第二排气管17排出,第二滤器18用于起到进一步过滤作用。
实施例2
有机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仓体1,固定架2,筛网3,第一输气管4,混合仓5,泵体6,第二输气管7,燃烧室8,风机9,第三输气管10,列管式换热器11,第一排气管12,第一滤器13,进气管19,其中,进气管19连接在仓体1的入口端,在仓体1中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架2,在所述固定架2上固定连接有筛网3,仓体1的出口端通过第一输气管4连接至混合仓5的入口端,在混合仓5的下端连接有一旁路管,在所述旁路管上连接有泵体6,混合仓5的出口端通过第二输气管7连接至燃烧室8的入口端,在燃烧室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管路,在所述管路的末端连接有风机9,燃烧室8的出口端通过第三输气管10连接至列管式换热器11的入口端,列管式换热器11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排气管12,在所述第一排气管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滤器1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有机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1),固定架(2),筛网(3),第一输气管(4),混合仓(5),泵体(6),第二输气管(7),燃烧室(8),风机(9),第三输气管(10),列管式换热器(11),第一排气管(12),第一滤器(13),进气管(19),其中,进气管(19)连接在仓体(1)的入口端,在仓体(1)中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架(2),在所述固定架(2)上固定连接有筛网(3),仓体(1)的出口端通过第一输气管(4)连接至混合仓(5)的入口端,在混合仓(5)的下端连接有一旁路管,在所述旁路管上连接有泵体(6),混合仓(5)的出口端通过第二输气管(7)连接至燃烧室(8)的入口端,在燃烧室(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管路,在所述管路的末端连接有风机(9),燃烧室(8)的出口端通过第三输气管(10)连接至列管式换热器(11)的入口端,列管式换热器(11)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排气管(12),在所述第一排气管(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滤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绞龙(14),电机(15),排料管(16),其中,在仓体(1)的底端具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绞龙(14),所述绞龙(14)与电机(15)传动连接,在所述绞龙(1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排料管(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料管(16)上连接有电控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排气管(17),第二滤器(18),其中,仓体(1)具有两个出口端,第一输气管(4)连接在仓体(1)的其中一个出口端处,在仓体(1)的另一个出口端处连接有第二排气管(17),在所述第二排气管(1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滤器(18),在所述第一输气管(4)上以及第二排气管(17)上分别连接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管式换热器(11)的壳程中流动有水,所述水的温度不超过25℃。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