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弯道输送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传输物品的效率,物流分拣用弯道输送机被广泛的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物流分拣用弯道输送机一般采用输送带的转动而实现对物品的输送。物流分拣用弯道输送机是指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物料搬运机械设备,又可称为流水线。由于安装结构匹配精度不高、运转速度的快慢、输送带的松紧程度或输送带受到的被输送物品所产生的压力不均匀等因素,极易发生输送带偏离预设的平面进行输送的问题,从而影响了输送效率。公开号为cn20547109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物流分拣用弯道输送机,采用安装在支撑件上的限位件对安装于输送带边沿的夹持件进行限位,但是该方式夹持件容易脱出输送带,并且限位件采用倾斜的滚轮也容易导致夹持件脱出限位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容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通过输送带偏移后推动变形内衬套向外侧移动,从而变形内孔被变形内衬套内部的凸起外圆撑大,使得圆锥输送辊接近小圆端的外径变大,给予输送带复位的作用力,使输送带恢复到正常位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偏离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包括圆锥输送辊,所述圆锥输送辊的小圆端开设有变形内孔,所述变形内孔内安装有变形内衬套以及限位安装杆,所述变形内衬套套装于所述限位安装杆外围,且具备在所述限位安装杆上滑动的动作,所述变形内衬套向所述圆锥输送辊小圆端滑动能够将所述变形内孔撑大。
由此,输送带在所述圆锥输送辊上输送时容易想小圆一端偏移,而输送带偏移后会推动所述变形内衬套向外侧移动,使得所述变形内孔被所述变形内衬套内部的凸起外圆撑大,使得所述圆锥输送辊接近小圆端的外径变大,给予输送带复位的作用力,使输送带恢复到正常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变形内孔包括薄壁变形区以及位于所述薄壁变形区内孔中心向所述圆锥输送辊大圆端方向开设的螺纹安装孔;所述薄壁变形区中空部分至少存在由所述圆锥输送辊小圆端向大圆端方向内径逐渐增大的部分。
由此,所述薄壁变形区的中空结构能够用于和所述变形内衬套配合,所述螺纹安装孔能够用于对所述限位安装杆的配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薄壁变形区薄壁上开设有沿所述圆锥输送辊转轴方向的变形开槽,所述变形开槽延伸至所述圆锥输送辊小圆端形成开口,所述变形开槽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至少开设有3条。
由此,所述薄壁变形区上开设所述变形开槽能够使薄壁张开,从而使外径变大,起到对输送带纠偏的作用,而所述变形开槽开设的越多则薄壁越容易被撑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变形内衬套包括内衬柱、一体连接于所述内衬柱一端的阻挡环以及贯穿所述变形内衬套中心的滑动穿孔;所述内衬柱外径在长度方向两端小中间大,且最大外径大于所述薄壁变形区最小内径;所述阻挡环外径大于所述薄壁变形区最外端的最大撑开外径。
由此,所述内衬柱最大外径大于所述薄壁变形区最小内径能够保证所述薄壁变形区的薄壁能够被撑开,所述阻挡环外径大于所述薄壁变形区最外端的最大撑开外径能够保证输送带和所述阻挡环相抵不会脱出所述阻挡环;此外,所述内衬柱外端的最小直径应小于所述薄壁变形区端口的内径,以方便所述内衬柱安装时能够顺畅卡入所述薄壁变形区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限位安装杆包括在长度方向顺序一体连接的安装段、连接限位段和螺纹安装段,所述螺纹安装段穿过所述滑动穿孔后连接于所述螺纹安装孔,所述连接限位段穿过所述滑动穿孔并且与所述滑动穿孔间隙配合,所述安装段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限位段将所述变形内衬套阻挡使所述内衬柱无法完全脱出所述变形内孔。
由此,所述限位安装杆固定后可以用于所述圆锥输送辊小圆一端的安装,并且能够起到对所述变形内衬套限位防脱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连接限位段上位于所述阻挡环和所述安装段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
由此,输送带在偏移推动所述阻挡环使所述变形内衬套向所述安装段方向移动时,所述复位弹簧给所述变形内衬套的复位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在所述内衬柱对所述薄壁变形区内壁作用使外径增大时输送带得到向所述圆锥输送辊大圆方向移动的力,输送带复位移动后所述变形内衬套在所述复位弹簧的压力作用下也能够得到复位;此外,所述复位弹簧(4)也能够直接提供对于输送带复位的压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实用新型的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通过输送带偏移后推动变形内衬套向外侧移动,从而变形内孔被变形内衬套内部的凸起外圆撑大,使得圆锥输送辊接近小圆端的外径变大,给予输送带复位的作用力,使输送带恢复到正常位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偏离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输送带未偏离状态下输送辊小圆端的剖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输送带偏离状态下输送辊小圆端的剖视放大图;
图中,1-圆锥输送辊、11-变形内孔、111-薄壁变形区、1111-变形开槽、112-螺纹安装孔、2-变形内衬套、21-内衬柱、22-阻挡环、23-滑动穿孔、3-限位安装杆、31-安装段、32-连接限位段、33-螺纹安装段、4-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一种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包括圆锥输送辊1,圆锥输送辊1的小圆端开设有变形内孔11,变形内孔11内安装有变形内衬套2以及限位安装杆3,变形内衬套2套装于限位安装杆3外围,且具备在限位安装杆3上滑动的动作,变形内衬套2向圆锥输送辊1小圆端滑动能够将变形内孔11撑大。
由此,输送带在圆锥输送辊1上输送时容易想小圆一端偏移,而输送带偏移后会推动变形内衬套2向外侧移动,使得变形内孔11被变形内衬套2内部的凸起外圆撑大,使得圆锥输送辊1接近小圆端的外径变大,给予输送带复位的作用力,使输送带恢复到正常位置。
如图1、图2、图3,变形内孔11包括薄壁变形区111以及位于薄壁变形区111内孔中心向圆锥输送辊1大圆端方向开设的螺纹安装孔112;薄壁变形区111中空部分至少存在由圆锥输送辊1小圆端向大圆端方向内径逐渐增大的部分。
由此,薄壁变形区111的中空结构能够用于和变形内衬套2配合,螺纹安装孔112能够用于对限位安装杆3的配合连接。
如图1、图2、图3,薄壁变形区111薄壁上开设有沿圆锥输送辊1转轴方向的变形开槽1111,变形开槽1111延伸至圆锥输送辊1小圆端形成开口,变形开槽1111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至少开设有3条。
由此,薄壁变形区111上开设变形开槽1111能够使薄壁张开,从而使外径变大,起到对输送带纠偏的作用,而变形开槽1111开设的越多则薄壁越容易被撑开。
如图1、图2、图3,变形内衬套2包括内衬柱21、一体连接于内衬柱21一端的阻挡环22以及贯穿变形内衬套2中心的滑动穿孔23;内衬柱21外径在长度方向两端小中间大,且最大外径大于薄壁变形区111最小内径;阻挡环22外径大于薄壁变形区111最外端的最大撑开外径。
由此,内衬柱21最大外径大于薄壁变形区111最小内径能够保证薄壁变形区111的薄壁能够被撑开,阻挡环22外径大于薄壁变形区111最外端的最大撑开外径能够保证输送带和阻挡环22相抵不会脱出阻挡环22;此外,内衬柱21外端的最小直径应小于薄壁变形区111端口的内径,以方便内衬柱21安装时能够顺畅卡入薄壁变形区111内。
如图1、图2、图3,限位安装杆3包括在长度方向顺序一体连接的安装段31、连接限位段32和螺纹安装段33,螺纹安装段33穿过滑动穿孔23后连接于螺纹安装孔112,连接限位段32穿过滑动穿孔23并且与滑动穿孔23间隙配合,安装段31直径大于连接限位段32将变形内衬套2阻挡使内衬柱21无法完全脱出变形内孔11。
由此,限位安装杆3固定后可以用于圆锥输送辊1小圆一端的安装,并且能够起到对变形内衬套2限位防脱的作用。
如图1、图2、图3,连接限位段32上位于阻挡环22和安装段31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4。
由此,输送带在偏移推动阻挡环22使变形内衬套2向安装段31方向移动时,复位弹簧4给变形内衬套2的复位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在内衬柱21对薄壁变形区111内壁作用使外径增大时输送带得到向圆锥输送辊1大圆方向移动的力,输送带复位移动后变形内衬套2在复位弹簧4的压力作用下也能够得到复位;此外,复位弹簧4也能够直接提供对于输送带复位的压力。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1.一种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锥输送辊(1),所述圆锥输送辊(1)的小圆端开设有变形内孔(11),所述变形内孔(11)内安装有变形内衬套(2)以及限位安装杆(3),所述变形内衬套(2)套装于所述限位安装杆(3)外围,且具备在所述限位安装杆(3)上滑动的动作,所述变形内衬套(2)向所述圆锥输送辊(1)小圆端滑动能够将所述变形内孔(11)撑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内孔(11)包括薄壁变形区(111)以及位于所述薄壁变形区(111)内孔中心向所述圆锥输送辊(1)大圆端方向开设的螺纹安装孔(112);所述薄壁变形区(111)中空部分至少存在由所述圆锥输送辊(1)小圆端向大圆端方向内径逐渐增大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变形区(111)薄壁上开设有沿所述圆锥输送辊(1)转轴方向的变形开槽(1111),所述变形开槽(1111)延伸至所述圆锥输送辊(1)小圆端形成开口,所述变形开槽(1111)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至少开设有3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内衬套(2)包括内衬柱(21)、一体连接于所述内衬柱(21)一端的阻挡环(22)以及贯穿所述变形内衬套(2)中心的滑动穿孔(23);所述内衬柱(21)外径在长度方向两端小中间大,且最大外径大于所述薄壁变形区(111)最小内径;所述阻挡环(22)外径大于所述薄壁变形区(111)最外端的最大撑开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安装杆(3)包括在长度方向顺序一体连接的安装段(31)、连接限位段(32)和螺纹安装段(33),所述螺纹安装段(33)穿过所述滑动穿孔(23)后连接于所述螺纹安装孔(112),所述连接限位段(32)穿过所述滑动穿孔(23)并且与所述滑动穿孔(23)间隙配合,所述安装段(31)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限位段(32)将所述变形内衬套(2)阻挡使所述内衬柱(21)无法完全脱出所述变形内孔(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弯道输送机防偏离输送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限位段(32)上位于所述阻挡环(22)和所述安装段(31)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