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机械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管链机转角装置。
背景技术:
管链输送机以密闭的输送管道内的管链刮板为输送构件带动物料沿管道运动,管链刮片安装在输送管链上,输送管链与输送管道相对应,整个管链输送机形成一环形通道,在环形的输送通道上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管链输送机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可以三维改变输送方向,并且其输送过程物料处于相对封闭的输送管道内,因而在很多要求密封、洁净、环保的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管链输送机在可以适应三维方向输送物料的同时也必然存在输送通道的转角,在输送通道转角处,普通管链输送机的输送管链是在弯曲的输送管道内运行,此时,输送刮板与输送管道内壁会硬性接触且存在相对滑移,输送刮板与输送管道内壁间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摩擦,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阻力,还会造成输送刮板及输送管道的磨损,影响管链输送机的使用寿命。
为此申请号cn201721405139.x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管链机转角箱,包括箱壳、管链、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箱壳内设置有与管链相对应的管链链轮,该管链链轮通过链轮轴转动支承在箱壳上,在管链链轮齿部设置有环形槽板,该环形槽板的中心线与管链链轮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该环形槽板的凹槽截面与管链上刮板的形状相吻合。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管链机转角箱,能避免输送管链与输送管道之间的接触与摩擦,且工作稳定可靠、寿命长。
通过上述方案,虽然降低了管链与输送管道之间的接触摩擦,但是链轮与箱壳之间在运行过程中,物料易从间隙进入,对链轮与轮轴或轮轴与箱壳的转动连接部造成额外摩擦,易造成设备劳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的管链机转角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链机转角装置,包括壳体和链轮,所述链轮设于壳体内,所述链轮中心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有中心轴,且通过中心轴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中心轴中部沿轴向开有通孔,所述壳体一侧开有与通孔连通的注水孔,所述中心轴中部外壁开有若干与通孔连通的喷水孔;
所述安装孔侧壁开有环形凹槽,所述链轮两侧均开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向内延伸入环形凹槽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中心轴中部轴向贯穿设置通孔,构成空心轴结构,且于壳体上开有注水孔与通孔连通,可以通过泵等动力设备在注水孔上加入水等冷却剂,冷却剂进入中心轴后将由喷水孔排出,且进入环形凹槽内,最后由排水孔排出进入链轮两侧与壳体之间,通过加注冷却剂且通过冷却剂填充链轮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且冷却剂由泵加压泵入,能够有效防止物料由管链与链轮之间的缝隙进入而造成的额外摩擦,同时也能够对中心轴与链轮或中心轴与壳体之间的转动连接部进行冷却。
进一步限定,所述链轮两侧中部均向内凹陷,且与壳体内壁构成两个储水腔,储水腔用于储存冷却剂,在出现意外情况物料进入储水腔后,储存于储水腔内的冷却剂能够有效稀释物料,降低其对各个转动连接部造成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限定,所述壳体两侧均开有与储水箱连通的泄压孔,泄压孔用于将冷却剂排出,使冷却剂能够流动进行置换,泄压孔上可以设置泄压阀,通过调节泄压阀的排放压力,调节冷却剂在壳体内的保持压力。
进一步限定,所述壳体包括两个半壳,两个所述半壳扣合构成用于容纳链轮的容腔,所述两个半壳内侧中部均向内凸出,且中心处均开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分别于中心轴两端卡接,向内凸出的结构,能够增加其局部厚度,提高其结构强度。
进一步限定,所述中心轴上套有两个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分别设于链轮两侧,限位环可以与链轮一体设置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其将链轮两侧夹持,防止其转动时发生偏移,提高其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加注冷却剂且通过冷却剂填充链轮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且冷却剂由泵加压泵入,能够有效防止物料由管链与链轮之间的缝隙进入而造成的额外摩擦,同时也能够对中心轴与链轮或中心轴与壳体之间的转动连接部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壳体1、链轮2、中心轴3、通孔4、注水孔5、喷水孔6、环形凹槽7、排水孔8、泄压孔9、限位环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管链机转角装置,包括壳体1和链轮2,所述链轮2设于壳体1内,所述链轮2中心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有中心轴3,且通过中心轴3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中心轴3中部沿轴向开有通孔4,所述壳体1一侧开有与通孔4连通的注水孔5,所述中心轴3中部外壁开有若干与通孔4连通的喷水孔6;所述安装孔侧壁开有环形凹槽7,所述链轮2两侧均开有若干排水孔8,所述排水孔8向内延伸入环形凹槽7内。
本实施例中,中心轴3中部轴向贯穿设置通孔4,构成空心轴结构,且于壳体1上开有注水孔5与通孔4连通,可以通过泵等动力设备在注水孔5上加入水等冷却剂,冷却剂进入中心轴3后将由喷水孔6排出,且进入环形凹槽7内,最后由排水孔8排出进入链轮2两侧与壳体1之间,通过加注冷却剂且通过冷却剂填充链轮2与壳体1之间的缝隙,且冷却剂由泵加压泵入,能够有效防止物料由管链与链轮2之间的缝隙进入而造成的额外摩擦,同时也能够对中心轴3与链轮2或中心轴3与壳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部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中,所述链轮2两侧中部均向内凹陷,且与壳体1内壁构成两个储水腔,储水腔用于储存冷却剂,在出现意外情况物料进入储水腔后,储存于储水腔内的冷却剂能够有效稀释物料,降低其对各个转动连接部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两侧均开有与储水箱连通的泄压孔9,泄压孔9用于将冷却剂排出,使冷却剂能够流动进行置换,泄压孔9上可以设置泄压阀,通过调节泄压阀的排放压力,调节冷却剂在壳体1内的保持压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两个半壳,两个所述半壳扣合构成用于容纳链轮2的容腔,所述两个半壳内侧中部均向内凸出,且中心处均开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分别于中心轴3两端卡接,向内凸出的结构,能够增加其局部厚度,提高其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轴3上套有两个限位环10,两个所述限位环10分别设于链轮2两侧,限位环10可以与链轮2一体设置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其将链轮2两侧夹持,防止其转动时发生偏移,提高其结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1.一种管链机转角装置,包括壳体和链轮,所述链轮设于壳体内,所述链轮中心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有中心轴,且通过中心轴与壳体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中部沿轴向开有通孔,所述壳体一侧开有与通孔连通的注水孔,所述中心轴中部外壁开有若干与通孔连通的喷水孔;
所述安装孔侧壁开有环形凹槽,所述链轮两侧均开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向内延伸入环形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链机转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两侧中部均向内凹陷,且与壳体内壁构成两个储水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链机转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侧均开有与储水箱连通的泄压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链机转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两个半壳,两个所述半壳扣合构成用于容纳链轮的容腔,所述两个半壳内侧中部均向内凸出,且中心处均开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分别于中心轴两端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链机转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上套有两个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分别设于链轮两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