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大致分为铜-铁系、铜-镍-硅系、铜-铬系、铜-镍-锡系(jk-2合金)等,三元、四元等多元系铜合金能够取得比传统二元合金更优的性能,更低的成本,铜-铁系合金的牌号最多,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抗应力松弛特性和低蠕变性,是一类很好的引线框架材料。由于引线框架制作及封装应用的需要,除高强度、高导热性能外,对材料还要求有良好的钎焊性能、工艺性能、蚀刻性能、氧化膜粘接性能等。材料向高强、高导电、低成本方向发展,在铜中加人少量的多种元素,在不明显降低导电率的原则下,提高合金强度(使引线框架不易发生变形)和综合性能,抗拉强度600mpa以上,导电率大于80%iacs的材料是研发热点。并要求铜带材向高表面,精确板型,性能均匀,带材厚度不断变薄,从0.25mm向0.15mm、0.lmm逐步减薄。随着加工原料金属带的逐渐变薄,给引线框架的加工带来了较大挑战。
现有地,在加工引线框架时需要对金属带进行切片处理,而现有地,为了提高引线框架的生产效率,金属带的切片操作通过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切片,在流水线形的切片过程中,常常面临着金属卷运输不及时而导致操作工艺段的停滞,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大了企业的成本投入,并且现有地,大多借助一些吊运装置或者采用推车的方式实现金属带卷的搬运操作,借助上述工具在搬运过程中可能对金属带卷表面产生划痕或者对外圈的金属带造成弯折,同时上述工具不方便将金属带卷转移放置在切片流水线上,同时精度控制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方便对各个宽度的引线框架用金属带卷进行转移与运输,提高了金属带卷的短距离运输效率,在运输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对金属带造成划伤或者弯折,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投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两侧等间隔地设有支撑座若干对,支撑座上端均装配有转轴,转轴位于支撑座内侧的两端均固定装配有运动轮两对,运动轮上均装配有通过运动轮驱动运动的键形传动件,底板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有中支座,转轴中部位置均装配于中支座,键形传动件位于中支座的两侧,位于同侧的键形传动件之间均固定有呈等间隔阵列的固定杆,固定杆上穿有键形输送件一对,键形输送件位于中支座的两侧,键形输送件均穿于内侧的键形传动件,底板一端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于其中任意一根转轴的外侧端。
进一步地,键形输送件包括键形装配件,键形装配件设于固定杆,键形装配件内侧壁固定有传送带,传送带外表面等间隔阵列有放置槽。
进一步地,放置槽内侧端均开口,放置槽底面为平面,放置槽两侧壁为弧面。
进一步地,键形装配件与传送带均由硬质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运动轮为齿轮,键形传动件内壁上固定有与运动轮相互啮合的齿若干。
进一步地,键形传动件整体为橡胶纤维金属复合制品,齿为金属制品,齿镶嵌于键形传动件内壁上。
进一步地,固定杆外侧端上均穿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顶于键形装配件外壁。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运卷装置的支撑单元由安装固定在底板两侧的支撑座以及安装固定在底板中间位置处的中支座构成,从而确保运动卷装置在运卷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免出现转轴中部由于缺少支撑力而扭矩增大,影响金属卷的运输,同时缩短了转轴的使用寿命,运卷装置采用齿轮驱动传送带进行运动的方式,提高了传送带输送金属卷的效率;
2、设置在运卷装置转轴两端的运动轮,以及设置在运动轮上的键形传动件,两者通过齿轮啮合齿通过运动轮的齿驱动键形传动件的齿,使键形传动件运动,同时为了提高设置在键形传动件上的键形输送件在运动时的稳定性,因此成对的设置了键形传动件,同时在键形传动件之间设置了相应的固定杆,用于固定键形输送件,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宽度的金属带卷的运输,在固定杆上设置了弹簧,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键形输送件彼此地向内运动,将放置在键形输送件上金属带卷的两端推紧,防止金属带卷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相对运动,从而防止由于金属带卷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相对运动而对表面产生划伤,同时为了进一步地限制金属带卷在运输过程的相对运动,因此在键形输送件上设置了放置槽,且将放置槽的两壁设置成为弧壁;
3、本实用新型便对各个宽度的引线框架用金属带卷进行转移与运输,提高了金属带卷的短距离运输效率,在运输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对金属带造成划伤或者弯折,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投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图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图二。
图3示出了键形输送件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两侧等间隔地设有支撑座2若干对,支撑座2上端均装配有转轴3,转轴3位于支撑座2内侧的两端均固定装配有运动轮4两对,运动轮4上均装配有通过运动轮4驱动运动的键形传动件5,底板1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有中支座1a,转轴3中部位置均装配于中支座1a,键形传动件5位于中支座1a的两侧,位于同侧的键形传动件5之间均固定有呈等间隔阵列的固定杆6,固定杆6上穿有键形输送件7一对,键形输送件7位于中支座1a的两侧,键形输送件7均穿于内侧的键形传动件5,底板1一端设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于其中任意一根转轴3的外侧端。运动轮4为齿轮,键形传动件5内壁上固定有与运动轮4相互啮合的齿50若干。键形传动件5整体为橡胶纤维金属复合制品,齿50为金属制品,齿50镶嵌于键形传动件5内壁上。固定杆6外侧端上均穿有弹簧9,弹簧9的另一端顶于键形装配件70外壁。
键形输送件7包括键形装配件70,键形装配件70设于固定杆6,键形装配件70内侧壁固定有传送带71,传送带71外表面等间隔阵列有放置槽72。放置槽72内侧端均开口,放置槽72底面为平面,放置槽72两侧壁为弧面。键形装配件70与传送带71均由硬质橡胶制成。
具体地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具体结构如上所述,具体地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运卷装置驱动运动的原理为:在电机8带动自身输出轴转动时,电机8的输出轴将带动其中一根转轴3,其中一根转轴3的转动将使得该根转轴3上的运动轮4发生转动,运动轮4的转动将驱动键形传动件5的传动,键形传动件5在传动过程中,其他各个运动轮4又对键形传动件5起着支撑限位导向运动的作用,使得键形传动件5向前运动,而键形传动件5的运动将使得位于其上的键形输送件7的运动,而键形输送件7的运动,将带动放置其上的金属带卷向前运动。
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需要将金属带卷放置于放置槽72内,在弹簧9的作用下,键形输送件7向内运动将金属带卷夹持稳定而后进行金属带卷的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一种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两侧等间隔地设有支撑座(2)若干对,支撑座(2)上端均装配有转轴(3),转轴(3)位于支撑座(2)内侧的两端均固定装配有运动轮(4)两对,运动轮(4)上均装配有通过运动轮(4)驱动运动的键形传动件(5),底板(1)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有中支座(1a),转轴(3)中部位置均装配于中支座(1a),键形传动件(5)位于中支座(1a)的两侧,位于同侧的键形传动件(5)之间均固定有呈等间隔阵列的固定杆(6),固定杆(6)上穿有键形输送件(7)一对,键形输送件(7)位于中支座(1a)的两侧,键形输送件(7)均穿于内侧的键形传动件(5),底板(1)一端设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于其中任意一根转轴(3)的外侧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其特征在于,键形输送件(7)包括键形装配件(70),键形装配件(70)设于固定杆(6),键形装配件(70)内侧壁固定有传送带(71),传送带(71)外表面等间隔阵列有放置槽(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置槽(72)内侧端均开口,放置槽(72)底面为平面,放置槽(72)两侧壁为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其特征在于,键形装配件(70)与传送带(71)均由硬质橡胶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其特征在于,运动轮(4)为齿轮,键形传动件(5)内壁上固定有与运动轮(4)相互啮合的齿(50)若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其特征在于,键形传动件(5)整体为橡胶纤维金属复合制品,齿(50)为金属制品,齿(50)镶嵌于键形传动件(5)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框架用运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杆(6)外侧端上均穿有弹簧(9),弹簧(9)的另一端顶于键形装配件(70)外壁。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