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室内环境的洁净度和新鲜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人们长期居住在室内,会使大量的有害气体、异味、烟尘、悬浮颗粒等聚集于室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人们常常采用安装空调、开窗通风、以及在墙上开设通风孔的方法进行处理,但是,空调虽然能杀灭病菌、净化空气,但其造价过高,并且不能实现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的交换;开窗通风虽然能将室内的有害气体、异味、烟尘、悬浮颗粒等排出,造价也低,但是开窗的同时室外的有害气体也可能进入室内而产生二次污染;在墙上开设通风孔其施工复杂,施工成本高,且影响房屋整体美观。
申请号为cn200920081898.4的专利文件公开了这样一种节能新风系统,该节能新风系统主要由设置在墙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构成,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安装有主动式进出风装置,所述主动式进出风装置与控制其运行状态的控制器3相连接。该新风系统主要是将外界的风引入室内,而如果在夏天或者冬天,外界的风比较干燥、也会有过冷或过热的问题,引入室内后,会引起人体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湿度、温度适宜的风引入室内的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设置于住宅,包括设置于住宅的墙体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以及设置于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风机组,住宅底部设有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所述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设有隔板以将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分为水雾区和水区,所述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内还设有一端设置于水雾区、另一端设置于水区的吸水棉,所述隔板设有用于固定吸水棉的安装孔;所述水雾区内设有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进风通道与水雾区通过若干导气微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风机组包括电机、设置于进风通道的第一风叶和设置于出风通道的第二风叶,所述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分别通过齿轮链条结构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外设有冷却外壳以使得电机外壳和冷却外壳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出水口与所述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进风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过滤棉。
优选地,所述过滤棉一端卷设于设置墙体的固定轴,另一端由进风通道侧面的进缝口穿入、由出缝口穿出,以使得过滤棉本体铺设于所述进风通道的进口或出口。
优选地,所述过滤棉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部和连接部,所述过滤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若干易撕孔,所述出缝口设有用于断开过滤部和连接部的连接的齿件。
优选地,卷设于固定轴的过滤棉外设有防尘罩。
优选地,所述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设有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设置,达到室内空气流通的效果。同时,进风时,通过超声波雾化器的作用,将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内的常温水或热水或冷水雾化为水雾随风一起进入室内,达到调节室内湿度、温度的效果,提高人体舒适度。
2.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除提供新风节能型系统所需水雾外还可作为地冷或地热使用,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风通道10,过滤棉11,固定轴12,防尘罩13,出风通道20,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隔板31,吸水棉32,超声波雾化器33,导气微管34,电机41,第一风叶42,第二风叶43,齿轮链条结构44,冷却外壳4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如图1所示,设置于住宅,包括设置于住宅的墙体的进风通道10和出风通道20,以及设置于进风通道10和出风通道20的风机组。当室内需要进行空气流通时,开启风机组使室外新风由进风通道10进入室内、由出风通道20排出室内即可。
其中,为了改善进入室内的新风的湿度和温度,住宅底部设有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其具有进水口。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设有隔板31以将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分为水雾区和水区,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内还设有一端设置于水雾区、另一端设置于水区的吸水棉32,隔板31设有用于固定吸水棉32的安装孔;水雾区内设有超声波雾化器33,进风通道10与水雾区通过若干导气微管34连通。
使用时,通过进水口向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的水区内输水,在吸水棉32的作用下,部分水被吸提至水雾区,在水雾区内的超声波雾化器33作用下,水被雾化为小分子气雾,并通过导气微观34进入进风通道10后与新风一起进入室内,从而能够有效改善新风的湿度,防止干燥风给人体带来的不适感。
同时,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的水可以是冷水或热水或常温水,其不仅可以作为地冷或者地热使用,还能给新风相应的温度,进一步改善室内人体舒适度。
由于室外新风可能带有一定的杂质,因此进风通道10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过滤棉11,以净化进入室内的新风。
同时,由于过滤棉11长期使用后,其对杂质的吸附逐渐达到饱和,使其净化效果逐渐弱化,因此需要经常更换过滤棉11。为了简化更换操作,可以将过滤棉11设计为连续式,即其一端卷设于设置墙体的固定轴12,另一端由进风通道10侧面的进缝口穿入、由出缝口穿出,以使得过滤棉11本体铺设于进风通道10的进口或出口。进一步地,过滤棉11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部和连接部,其中过滤部即为铺设于进口或出口的部分,过滤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若干易撕孔,出缝口设有用于断开过滤部和连接部的连接的齿件。
当铺设于进风通道10的进口或出口的过滤部达到饱和时,手持连接部并拉扯,即可带动被卷设于固定轴12、干净的过滤部覆盖于进风通道10的进口或出口,而将饱和的过滤部撕下回收即可。
此外,卷设于固定轴12的过滤棉11外设有防尘罩13。
为了提高本系统的节能效果,风机组包括电机41、设置于进风通道10的第一风叶42和设置于出风通道20的第二风叶43,第一风叶42和第二风叶43分别通过齿轮链条结构44与电机41输出轴连接。从而以一电机驱动两风叶运作,达到节能目的。
此外,电机41外设有冷却外壳45以使得电机41外壳和冷却外壳45之间形成冷却腔,冷却腔的出水口与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连通,以重复利用冷却水,达到节能目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1.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设置于住宅,包括设置于住宅的墙体的进风通道(10)和出风通道(20),以及设置于进风通道(10)和出风通道(20)的风机组,其特征在于:住宅底部设有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所述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设有隔板(31)以将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分为水雾区和水区,所述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内还设有一端设置于水雾区、另一端设置于水区的吸水棉(32),所述隔板(31)设有用于固定吸水棉(32)的安装孔;所述水雾区内设有超声波雾化器(33),所述进风通道(10)与水雾区通过若干导气微管(3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包括电机(41)、设置于进风通道(10)的第一风叶(42)和设置于出风通道(20)的第二风叶(43),所述第一风叶(42)和第二风叶(43)分别通过齿轮链条结构(44)与所述电机(41)输出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1)外设有冷却外壳(45)以使得电机(41)外壳和冷却外壳(45)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出水口与所述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10)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过滤棉(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棉(11)一端卷设于设置墙体的固定轴(12),另一端由进风通道(10)侧面的进缝口穿入、由出缝口穿出,以使得过滤棉(11)本体铺设于所述进风通道(10)的进口或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棉(11)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部和连接部,所述过滤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若干易撕孔,所述出缝口设有用于断开过滤部和连接部的连接的齿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卷设于固定轴(12)的过滤棉(11)外设有防尘罩(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新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地冷一体化通道(30)设有进水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