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余热利用型双机联合多功能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粮食、药品、电子材料、化工材料等有低温储藏要求的场所,人们对储藏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于是控温存储技术应运而生。在我国采取控温存储的仓库中,尤其是南方地区的仓库,由于当地基础温度高、物料堆内“冷芯”小,要实现低温控温存储,必须通过人工制冷设备控制物料温度。在存储期间,仓库上方的空间是受外界高温影响最大的部位,外界高温通过屋顶、墙壁、窗户传入仓内空间形成高温区域。较高的仓温又会直接影响到上层的温度与物料品质。目前,常见技术大都在仓库内安装分体式空调,用来控制仓库上方的仓温,但分体式空调由于功率的限制且仓库空间较大,经常需要安装多个,由此导致成本增加以及耗电量剧增。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机组来应对上述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余热利用型双机联合多功能空调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余热利用型双机联合多功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室外机、空调机组、风管联箱、连接风道、回风风道与送风风道,所述的风冷室外机与空调机组相连,所述的空调机组通过连接风道与风管联箱相连,所述的风管联箱上设置有回风风道与送风风道;所述的风冷室外机包括室外机a与室外机b,所述的空调机组包括k-a机组与k-b机组,所述的风管联箱包括风管联箱a与风管联箱b,所述的连接风道包括连接风道a与连接风道b;所述的k-a机组与k-b机组从左至右对称设置,所述的室外机a与室外机b分别与k-a机组、k-b机组相连;所述的k-a机组与k-b机组的后方分别设置有风管联箱a与风管联箱b;所述的风管联箱a通过连接风道a与k-b机组相连,所述的风管联箱b通过连接风道与k-a机组相连;所述的风管联箱a与风管联箱b上均设置有回风风道与送风风道;所述的风管联箱上设置有连接口、回风口、送风口与固定口,所述的风管联箱a与风管联箱b的连接口相对设置,所述的回风口设置在连接口对面,所述的送风口设置在风管联箱的后面,固定口设置在风管联箱的正面;所述的风管联箱通过固定口与空调机组相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风管联箱呈长方形箱体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回风风道与送风风道对称设置在同一平面,所述的回风风道与送风风道呈齿状结构,提高回风与送风效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机组上设置有冷凝送风段,可将部分热量利用到局部需要加温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具备通风模式、制冷模式以及余热利用功能。通过在两台机组的回风口设置风管联箱和在机组上设置多个电动风阀,两台机组可以组合工作,在一段时间内室内空气是在顺时针循环,达到降温效果后可以切换为逆时针循环,这样可以快速地降低室内温度。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开启全新风通风模式,直接将室外较低温度的空气送入室内,同时将室内较高温度的空气排出室外。该模式下,不开启制冷机组压缩机,仅使用循环风机,可以大大降低能耗。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开启制冷模式,以迅速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四个压缩机制冷模块可以提供四个等级的制冷输出,完全按照室内制冷负荷的需要自动调节。当开启制冷模式,可以利用机组上座的冷凝送风段将压缩机出口的高品位热能输出到局部需要加温的空间,变废为宝,还能提高制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管联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室外机a;102.室外机b;201.k-a机组;202.k-b机组;301.风管联箱a;302.风管联箱b;401.连接风道a;402.连接风道b;5.回风风道;6.送风风道;7.连接口;8.回风口;9.送风口;10.固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一种余热利用型双机联合多功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室外机1、空调机组2、风管联箱3、连接风道4、回风风道5与送风风道6,所述的风冷室外机1与空调机组2相连,所述的空调机组2通过连接风道4与风管联箱3相连,所述的风管联箱3上设置有回风风道5与送风风道6;所述的风冷室外机1包括室外机a101与室外机b102,所述的空调机组2包括k-a机组201与k-b机组202,所述的风管联箱包括风管联箱a301与风管联箱b302,所述的连接风道4包括连接风道a401与连接风道b402;所述的k-a机组201与k-b机组202从左至右对称设置,所述的室外机a101与室外机b102分别与k-a机组201、k-b机组202相连;所述的k-a机组201与k-b机组202的后方分别设置有风管联箱a301与风管联箱b302;所述的风管联箱a301通过连接风道a401与k-b机组202相连,所述的风管联箱b302通过连接风道b402与k-a机组201相连;所述的风管联箱a301与风管联箱b302上均设置有回风风道5与送风风道6;所述的风管联箱3上设置有连接口7、回风口8、送风口9与固定口10,所述的风管联箱a301与风管联箱b302的连接口7相对设置,所述的回风口8设置在连接口7对面,所述的送风口9设置在风管联箱3的后面,固定口10设置在风管联箱3的正面;所述的风管联箱3通过固定口10与空调机组2相连。
所述的风管联箱3呈长方形箱体结构。所述的回风风道5与送风风道6对称设置在同一平面,所述的回风风道5与送风风道6呈齿状结构,提高回风与送风效率。所述的空调机组2上设置有冷凝送风段,可将部分热量利用到局部需要加温的空间。
具体实施时:
1、通风降温模式: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开启全新风通风模式,直接将室外较低温度的空气送入室内,同时将室内较高温度的空气排出室外。该模式下,不开启制冷机组压缩机,仅使用循环风机,可以大大降低能耗。
k-a机组的风冷室外机a启动,通过回风风道吸收室内空气,然后从风管联箱到k-a机组的排风(送风)段排出,造成室内负压;室内负压后,室外冷空气通过k-a机组的新风进风(出风)段进入k-a机组,k-a机组的新风进风(出风)段通过连接风道与风管联箱b相连,冷空气不经过k-b机组,从风管联箱b相连的送风风道排出。当k-b机组一侧的达到降温效果后,再开启k-b机组通过相同的方式,给k-a机组一侧进行降温。
2、制冷降温模式: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开启制冷模式,以迅速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四个压缩机制冷模块可以提供四个等级的制冷输出,完全按照室内制冷负荷的需要自动调节。当开启制冷模式,可以利用机组上座的冷凝送风段将压缩机出口的高品位热能输出到局部需要加温的空间,变废为宝,还能提高制冷效率。
k-a机组开启制冷,k-a机组制造的冷风通过连接风道传输至风管联箱b,然后再通过风管联箱b一侧的送风风道排出。当b侧达到降温效果后,再切换到k-b机组开启制冷,k-b机组制造的冷风通过连接风道传输至风管联箱a,然后再通过风管联箱a一侧的送风风道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1.一种余热利用型双机联合多功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室外机(1)、空调机组(2)、风管联箱(3)、连接风道(4)、回风风道(5)与送风风道(6),所述的风冷室外机(1)与空调机组(2)相连,所述的空调机组(2)通过连接风道(4)与风管联箱(3)相连,所述的风管联箱(3)上设置有回风风道(5)与送风风道(6);所述的风冷室外机(1)包括室外机a(101)与室外机b(102),所述的空调机组(2)包括k-a机组(201)与k-b机组(202),所述的风管联箱包括风管联箱a(301)与风管联箱b(302),所述的连接风道(4)包括连接风道a(401)与连接风道b(402);所述的k-a机组(201)与k-b机组(202)从左至右对称设置,所述的室外机a(101)与室外机b(102)分别与k-a机组(201)、k-b机组(202)相连;所述的k-a机组(201)与k-b机组(202)的后方分别设置有风管联箱a(301)与风管联箱b(302);所述的风管联箱a(301)通过连接风道a(401)与k-b机组(202)相连,所述的风管联箱b(302)通过连接风道b(402)与k-a机组(201)相连;所述的风管联箱a(301)与风管联箱b(302)上均设置有回风风道(5)与送风风道(6);所述的风管联箱(3)上设置有连接口(7)、回风口(8)、送风口(9)与固定口(10),所述的风管联箱a(301)与风管联箱b(302)的连接口(7)相对设置,所述的回风口(8)设置在连接口(7)对面,所述的送风口(9)设置在风管联箱(3)的后面,固定口(10)设置在风管联箱(3)的正面;所述的风管联箱(3)通过固定口(10)与空调机组(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型双机联合多功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管联箱(3)呈长方形箱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型双机联合多功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风风道(5)与送风风道(6)对称设置在同一平面,所述的回风风道(5)与送风风道(6)呈齿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型双机联合多功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机组(2)上设置有冷凝送风段。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