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2-22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冲凉洗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都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舒适节能和安全的需要,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可为日常生活中提供足够的热水并且不会耗费较大的能源。

    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46484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加空气源热泵中央供热系统,包括有空气源热泵机组、供热水箱、控制器、分水器、采暖末端,其特征是:在供热水箱内增设有采暖换热器和太阳能加热换热器,采暖换热器位于水箱上部,通过供热管路及返回管路以及分水器与采暖末端连接进行换热,太阳能加热换热器位于水箱下部,通过循环管路与太阳能集热器连接进行换热;并在供热水箱壳体上设有两个热泵循环接口与空气源热泵进出口连接,设有冷水进口与自来水管网连接,设有热水出口与生活用水管网连接;该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空气源热泵采暖系统,热源供应单一,运行成本高,且存在水污染,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家庭及办公室、学校、医院等地。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缺点,如白天温度较高,空气源热泵制热效果较好,所产生热水较多,热量较多,到了晚上环境温度较低,空气源热泵制热效果不足,所产生的热水温度不够,需要辅热装置进行电加热,浪费了较多的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通过设置蓄热机构,白天所产生的热水部分流入到隔热外箱中,蓄热块吸收热水的热量并进行储存,通水孔提高蓄热块的吸热效率,隔热板减少热量散失,放热后的水再流回冷水箱中循环利用,夜晚再利用蓄热块对冷水进行辅助加热,减少电能的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节能环保,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包括冷水箱,所述冷水箱一侧固定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一侧固定设有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固定设有热水箱,所述热水箱顶部固定设有蓄热机构;

    所述蓄热机构包括隔热外箱,所述隔热外箱内壁表面固定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内侧表面固定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设有蓄热块,所述蓄热块内部设有通水孔,所述蓄热块内部固定设有通水管,所述隔热外箱一侧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回流管一端与冷水箱相连通,所述回流管顶端固定设有第一冷水进水管,所述第一冷水进水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空气源热泵与热水箱之间设有第一热水管,所述隔热外箱底部固定设有第二热水管,所述第二热水管上设有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一热水管上设有支管,所述支管上设有第四开关阀。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水管的形状设置为螺旋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水管一端与第一冷水进水管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板由真空板材料制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一端与第一热水管相连通,所述支管另一端与隔热外箱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水箱一侧设有排水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管与第二热水管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水箱一侧设有第二冷水进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蓄热机构,白天所产生的热水部分流入到隔热外箱中,蓄热块吸收热水的热量并进行储存,通水孔提高蓄热块的吸热效率,隔热板减少热量散失,放热后的水再流回冷水箱中循环利用,夜晚再利用蓄热块对冷水进行辅助加热,减少电能的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节能环保;

    2、通过设置热水箱,经过空气源热泵加热后的热水大部分储存在热水箱中,并且夜晚经过蓄热块进行加热的热水也通过第二热水管排入到热水箱中,在需要使用时可通过排水管排出,提高使用便捷性,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外箱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通水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冷水箱、2水泵、3空气源热泵、4热水箱、5蓄热机构、6隔热外箱、7隔热板、8支架、9蓄热块、10通水孔、11通水管、12回流管、13第一开关阀、14第一冷水进水管、15第二开关阀、16第一热水管、17第二热水管、18第三开关阀、19支管、20第四开关阀、21排水管、22第二冷水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的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包括冷水箱1,所述冷水箱1一侧固定设有水泵2,所述水泵2一侧固定设有空气源热泵3,所述空气源热泵3固定设有热水箱4,所述热水箱4顶部固定设有蓄热机构5;

    所述蓄热机构5包括隔热外箱6,所述隔热外箱6内壁表面固定设有隔热板7,所述隔热板7内侧表面固定设有支架8,所述支架8上固定设有蓄热块9,所述蓄热块9内部设有通水孔10,所述蓄热块9内部固定设有通水管11,所述隔热外箱6一侧设有回流管12,所述回流管12上设有第一开关阀13,所述回流管12一端与冷水箱1相连通,所述回流管12顶端固定设有第一冷水进水管14,所述第一冷水进水管14上设有第二开关阀15,所述空气源热泵3与热水箱4之间设有第一热水管16,所述隔热外箱6底部固定设有第二热水管17,所述第二热水管17上设有第三开关阀18,所述第一热水管16上设有支管19,所述支管19上设有第四开关阀20;

    所述通水管11的形状设置为螺旋状;

    所述通水管11一端与第一冷水进水管14相连通;

    所述隔热板7由真空板材料制成;

    所述支管19一端与第一热水管16相连通,所述支管19另一端与隔热外箱6相连通;

    所述冷水箱1一侧设有第二冷水进水管22。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第二冷水进水管22向冷水箱1中加入冷水,然后开启水泵2,水泵2将冷水泵送进空气源热泵3中,然后空气源热泵3将冷水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热水管16排出,再打开第四开关阀20和第一开关阀13,其中部分热水由支管19进入到隔热外箱6中,在隔热外箱6内壁上有由真空板材料制成的隔热板7,隔热板7对内部进行保温,减少内部热量散失,热水进入到隔热外箱6内部后,蓄热块9吸收热水所带的热量,并且蓄热块9上贯通设有多个通水孔10,能够增加蓄热块9与热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蓄热块9的吸热效率,被吸收热量的水由回流管12排出到冷水箱1中,对水进行循环利用,环境温度较低时,再通过第一冷水进水管14通入冷水,冷水由第一冷水进水管14进入到蓄热块9内的通水管11中,通水管11的形状为螺旋状,能够延长冷水在通水管11中的流动时长,冷水管11中的热水吸收蓄热块9白天所储存的热量,从而对冷水进行加热,充分利用热量,通过设置蓄热机构5,白天所产生的热水部分流入到隔热外箱6中,蓄热块9吸收热水的热量并进行储存,通水孔10提高蓄热块9的吸热效率,隔热板7减少热量散失,放热后的水再流回冷水箱1中循环利用,夜晚再利用蓄热块9对冷水进行辅助加热,减少电能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能消耗较多的问题。

    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还包括排水管21,所述排水管21设置在热水箱4一侧,所述排水管21与第二热水管17相连通。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经过空气源热泵3加热后的热水大部分储存在热水箱4中,并且夜晚经过蓄热块9进行加热的热水也通过第二热水管17排入到热水箱4中,在需要使用时可通过排水管21排出,提高使用便捷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水储存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第二冷水进水管22向冷水箱1中加入冷水,然后开启水泵2,水泵2将冷水泵送进空气源热泵3中,然后空气源热泵3将冷水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热水管16排出,再打开第四开关阀20和第一开关阀13,其中部分热水由支管19进入到隔热外箱6中,在隔热外箱6内壁上有由真空板材料制成的隔热板7,隔热板7对内部进行保温,减少内部热量散失,热水进入到隔热外箱6内部后,蓄热块9吸收热水所带的热量,并且蓄热块9上贯通设有多个通水孔10,能够增加蓄热块9与热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蓄热块9的吸热效率,被吸收热量的水由回流管12排出到冷水箱1中,对水进行循环利用,环境温度较低时,再通过第一冷水进水管14通入冷水,冷水由第一冷水进水管14进入到蓄热块9内的通水管11中,通水管11的形状为螺旋状,能够延长冷水在通水管11中的流动时长,冷水管11中的热水吸收蓄热块9白天所储存的热量,从而对冷水进行加热,充分利用热量,减小电能消耗;

    参照说明书附图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经过空气源热泵3加热后的热水大部分储存在热水箱4中,并且夜晚经过蓄热块9进行加热的热水也通过第二热水管17排入到热水箱4中,在需要使用时可通过排水管21排出,提高使用便捷性。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包括冷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箱(1)一侧固定设有水泵(2),所述水泵(2)一侧固定设有空气源热泵(3),所述空气源热泵(3)固定设有热水箱(4),所述热水箱(4)顶部固定设有蓄热机构(5);

    所述蓄热机构(5)包括隔热外箱(6),所述隔热外箱(6)内壁表面固定设有隔热板(7),所述隔热板(7)内侧表面固定设有支架(8),所述支架(8)上固定设有蓄热块(9),所述蓄热块(9)内部设有通水孔(10),所述蓄热块(9)内部固定设有通水管(11),所述隔热外箱(6)一侧设有回流管(12),所述回流管(12)上设有第一开关阀(13),所述回流管(12)一端与冷水箱(1)相连通,所述回流管(12)顶端固定设有第一冷水进水管(14),所述第一冷水进水管(14)上设有第二开关阀(15),所述空气源热泵(3)与热水箱(4)之间设有第一热水管(16),所述隔热外箱(6)底部固定设有第二热水管(17),所述第二热水管(17)上设有第三开关阀(18),所述第一热水管(16)上设有支管(19),所述支管(19)上设有第四开关阀(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管(11)的形状设置为螺旋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管(11)一端与第一冷水进水管(14)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7)由真空板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9)一端与第一热水管(16)相连通,所述支管(19)另一端与隔热外箱(6)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箱(4)一侧设有排水管(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1)与第二热水管(17)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箱(1)一侧设有第二冷水进水管(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源热泵供热装置,具体涉及供热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冷水箱,所述冷水箱一侧固定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一侧固定设有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固定设有热水箱,所述热水箱顶部固定设有蓄热机构;所述蓄热机构包括隔热外箱,所述隔热外箱内壁表面固定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内侧表面固定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设有蓄热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蓄热机构,白天所产生的热水部分流入到隔热外箱中,蓄热块吸收热水的热量并进行储存,通水孔提高蓄热块的吸热效率,隔热板减少热量散失,放热后的水再流回冷水箱中循环利用,夜晚再利用蓄热块对冷水进行辅助加热,减少电能的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纳森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62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