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圈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普遍的变压器线圈在绕线过程中,线圈外径都会比设计尺寸偏大,这就导致绕好的线圈都需要二次压装,目前压装线圈的主流方法是将线圈放置在两块钢板之间,线圈放置在下方的钢板上,上方的钢板在人力或者其它驱动力的作用下垂直向下压在线圈的上表面并持续施加压力直至线圈压紧,为保持压装效果,过程中需要让线圈位置保持不变,不能让线圈因为受到上方钢板挤压,而在下方钢板上滑动,针对这个问题,一些厂家在下方钢板上加设了凸台,该凸台的直径与线圈中间孔的孔径一致,,将线圈安插在该凸台上以避免线圈滑动,但线圈的规格有大有小,而这种方法设置好凸台后仅能针对一种大小的线圈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压紧装置,旨在解决当前压装变压器线圈时,可能因变压器线圈滑动而导致压装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线圈压紧装置,包括下定位板与设置在下定位板上方的油压板,下定位板上表面的拐角处垂直焊接有若干根导柱,导柱贯穿油压板并与油压板滑动连接,油压板上方设置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前端焊接有推板,推板下侧焊接在油压板上表面,下定位板上设置有气缸组以及若干块呈弧形板状的制动片,气缸组刚接在下定位板的中心位置处,若干块制动片环绕气缸组设置,气缸组包括若干个双向气缸,若干个双向气缸之间横竖交叉设置,任意双向气缸的伸缩杆前端均焊接在一块制动片的凹侧上,制动片连接在双向气缸的伸缩杆前端并与下定位板之间存有间隙。
进一步地,气缸组包括两个双向气缸组,其中一个双向气缸组上表面垂直焊接有钢杆,钢杆上端垂直焊接在另一个双向气缸组的下表面,双向气缸组包括两个横竖交叉并垂直刚接成一体的双向气缸。
进一步地,导柱最上端焊接有上定位板,油缸倒立螺接在上定位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下定位板的下表面焊接有两行滑托,滑托下方滑动连接有滑槽。
进一步地,下定位板的上表面螺接有线圈放置板,线圈放置板上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采取油缸代替人力压装变压器线圈,以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气缸组与制动片,使气缸组与制动片均在线圈的内侧,压装线圈前,双向气缸组在外接气源的驱动下,其伸缩杆伸出,带动连接在伸缩杆前端的制动片抵接在线圈内侧,以固定线圈位置,避免因线圈滑动而导致压装效果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圈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组与制动片的俯视图。
图中:10-下定位板;20-油压板;30-导柱;40-油缸;50-推板;60-气缸组;61-双向气缸;62-钢杆;63-双向气缸组;70-制动片;80-滑托;90-滑槽;100-线圈放置板;110-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线圈压紧装置,包括下定位板10与设置在下定位板10上方的油压板20,下定位板10上表面的拐角处垂直焊接有若干根导柱30,导柱30贯穿油压板20并与油压板20滑动连接,油压板20上方设置有油缸40,油缸40的活塞杆前端焊接有推板50,推板50下侧焊接在油压板20上表面,下定位板10上设置有气缸组60以及若干块呈弧形板状的制动片70,气缸组60刚接在下定位板10的中心位置处,若干块制动片70环绕气缸组60设置,气缸组60包括若干个双向气缸61,若干个双向气缸61之间横竖交叉设置,任意双向气缸61的伸缩杆前端均焊接在一块制动片70的凹侧上,制动片70连接在双向气缸61的伸缩杆前端并与下定位板10之间存有间隙。
进一步地,气缸组60包括两个双向气缸组63,其中一个双向气缸组63上表面垂直焊接有钢杆62,钢杆62上端垂直焊接在另一个双向气缸组63的下表面,压紧线圈110时,使气缸组60与制动片70均在线圈110的内侧,双向气缸61两端的伸缩杆伸出带动制动片70抵接在线圈110内侧,与上、下两个双向气缸组63连接的制动片70分别抵接在线圈110内侧的上下端,双向气缸组63包括两个横竖交叉并垂直刚接成一体的双向气缸61。
进一步地,导柱30最上端焊接有上定位板,油缸40倒立螺接在上定位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下定位板10的下表面焊接有两行滑托80,滑托80下方滑动连接有滑槽90。
进一步地,下定位板10的上表面螺接有线圈放置板100,线圈110放置在线圈放置板100上,线圈放置板100上设置有防滑纹,以增加线圈110与线圈放置板100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施工人员将线圈110放置在线圈放置板100上,此时气缸组60与制动片70均在线圈110的内侧,双向气缸61在外接气源的驱动下,其伸缩杆伸出,带动连接在伸缩杆前端的制动片70抵接在线圈110内侧,以固定线圈110位置,油缸40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带动焊接在其前端的推板50与油压板20向下移动,油压板20沿导柱30向下运动压盖至线圈110的上表面并将线圈110压紧后,油缸40的活塞杆收缩,带动推板50与油压板20复归原位,施工人员此时将被压紧的线圈110取下。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一种线圈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定位板与设置在所述下定位板上方的油压板,所述下定位板上表面的拐角处垂直焊接有若干根导柱,所述导柱贯穿所述油压板并与所述油压板滑动连接,所述油压板上方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的活塞杆前端刚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下侧刚接接在所述油压板上表面,所述下定位板上设置有气缸组以及若干块呈弧形板状的制动片,若干块所述制动片环绕所述气缸组设置,所述气缸组包括若干个双向气缸,若干个所述双向气缸之间横竖交叉设置,任意所述双向气缸的伸缩杆前端均焊接在一块所述制动片的凹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包括两个双向气缸组,其中一个所述双向气缸组上表面焊接有钢杆,所述钢杆上端焊接在另一个所述双向气缸组的下表面,所述双向气缸组包括两个横竖交叉并垂直刚接成一体的双向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最上端焊接有上定位板,所述油缸倒立螺接在所述上定位板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板的下表面焊接有两行滑托,所述滑托下方滑动连接有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板的上表面螺接有线圈放置板,所述线圈放置板上设置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