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冲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铆接漏铆检测及自动分拣的装置。
背景技术:
冲床,比起传统的机械加工,有着更高效,更节能的优点。通过模具,落料,冲孔,成型等,能生产出各种零件,广泛应用于继电器,接触器,断路器等。现有技术中,冲床的上模具及下模具上对应设置有多个铆钉让位孔,用于检测有无漏铆的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安装在靠近料段进料方向的第一个铆钉让位孔内,冲床在作业时,设置在冲床一侧的铆钉输送机构往冲床模具的料带上持续输送铆钉,铆钉随料段运行过程中,铆钉容易掉入并堵塞下模具内的第一铆钉让位孔,使得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失效,从而导致漏铆的产品与铆接好的产品混合,还需要人工对漏铆的产品进行分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漏铆检测装置可靠性、能自动分拣漏铆产品的新型的铆接漏铆检测及自动分拣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铆接漏铆检测及自动分拣的装置,包括冲床、上模具、下模具、铆钉传送装置及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所述下模具通过下模板设置于所述冲床的机架上,所述上模具通过上模板设置于所述冲床的上模架对应下模具一侧,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相互匹配,所述铆钉传送装置设置于冲床一侧并与下模具相配合,所述上模具及下模具上设置有料带导向槽,所述料带导向槽内设有多个铆钉让位孔,所述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设置于靠近出料端一侧的铆钉让位孔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冲床的出料端一侧用于分拣漏铆产品的分拣装置,所述分拣装置包括用于分拣成品及漏铆产品的分拣机构及用于收集成品及漏铆产品的产品收集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带在下模具的导向槽内进行移动,冲床一侧的铆钉传送装置将铆钉传送至料带的对应处上铆钉被传送至料带上后,料带会在料带导向槽内向出料端方向移动,而料带在移动的过程中,上模具与下模具在一次次的合模,上模具对料带及铆钉进行铆压且对铆压后的部分进行切断,经过铆压后的产品逐个经过料带导向槽内的铆钉让位孔,当铆压后的产品到出料端一侧的铆钉让位孔(即最后一个铆钉让位孔)上方时,铆钉让位孔内的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对产品上的铆压情况进行检测,检测到产品上铆压有铆钉或无铆钉后,产品出料至分拣装置的分拣机构内进行分拣,将产品分拣至产品收集机构上。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设置在出料端一侧的铆钉让位孔内,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对经过精铆后的产品进行检测,铆钉经过精铆后不会在随料带传送的过程中掉落,避免了铆钉在随着料带传送的过程中掉落至铆钉让位孔内导致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失效的情况;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设置在出料端一侧的铆钉让位孔内,能准确将检测得到的信号传送给分拣装置的分拣机构,分拣机构做出相应分拣命令,产品检测完后出料至分拣机构,经分拣机构将产品分拣至产品收集机构内。提高了漏铆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同时能自动分拣漏铆产品,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产品收集机构包括成品收集盒及漏铆产品收集盒,所述分拣机构包括分拣料斗及用于分拣成品与漏铆产品的分拣组件,所述分拣料斗包括进料道、成品出料道及漏铆产品出料道,所述分拣料斗呈倒立的“y”字型设置,所述成品出料道设置于进料道的一侧,所述漏铆产品出料道设置于进料道的另一侧,所述进料道的进料口设置于所述下模具的出料口一侧,所述成品出料道的出料口设置于成品收集盒上方,所述漏铆产品出料道的出料口设置于漏铆产品收集盒上方,所述分拣组件设置于进料道、成品出料道及漏铆产品出料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拣组件设置在分拣料斗的进料道、成品出料道及漏铆产品出料道之间,分拣漏斗呈“y”字型设置,当产品经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检测,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将信号传输至分拣组件,产品从冲床出料端出料,分拣组件对产品进行分拣,将产品分拣至成品出料道或漏铆产品出料道,分拣后的产品自成品出料道或漏铆产品出料道落入下方的成品收集盒或漏铆产品收集盒内,从而完成对产品的自动分拣及收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分拣组件包括分拣板、连接轴及驱动电机,所述分拣板通过连接轴设置于进料道内并沿所述进料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分拣料斗一侧并与连接轴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拣板设置在进料道内并沿进料道的长度方向设置,驱动电机设置于分拣料斗上并与连接轴配合连接,驱动电机接收到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发送的检测信号,通过连接轴带动分拣板进行摆动。当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检测到产品上有铆钉时,发送电信号至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分拣板摆动,使得分拣板的上端与进料道对应漏铆产品出料道的一侧相互接触,分拣板将进料道与漏铆产品出料道进行隔断,进料道与另一侧的成品出料道导通,带有铆钉的产品从冲床上出料至分拣料斗的进料道,再从进料道落入成品出料道,最后落入成品收集盒内;当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检测到产品漏铆时,发出电信号至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分拣板摆动,使得分拣板的上端与进料道对应成品出料道的一侧相互接触,分拣板将进料道与成品出料道进行隔断,进料道与另一侧的漏铆产品出料道导通,漏铆的产品从冲床上出料至分拣料斗的进料道,再从进料道落入漏铆产品出料道,最后落入漏铆产品收集盒内,从而完成对产品的自动分拣及收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分拣料斗对应冲床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冲床通过紧固件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拣料斗对应冲床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与冲床通过紧固件配合连接,分拣料斗通过连接座与冲床连接,可方便调节分拣料斗的进料道与冲床出料端的距离、角度,同时可调节成品出料道与成品收集盒、漏铆产品出料道与漏铆产品收集盒之间的距离、角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产品收集机构还包括第一传送带及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冲床的出料端一侧,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相对冲床的另一侧,所述成品收集盒间隔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传送带及第二传送带上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多个成品收集盒间隔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当带有铆钉的产品从成品出料道出料至成品收集盒内,压力传感器可有效测量出落入成品收集盒内的成品的重量,当成品出料道下方的成品收集盒内的成品达到一定重量,冲床停止运行,第一传送带上的异步驱动电机驱动第一传动带将远离冲床并装有一定重量成品的成品收集盒传送至第二传送带上,在成品出料道下方再放置空的成品收集盒;第二传送带将传送来的装有成品的成品收集盒传送至下一加工工位。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二;
图中标号含义:冲床-1,上模具-11,下模具-12,料带导向槽-13,铆钉让位孔-14,铆钉传送装置-2,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分拣装置-4,分拣机构-41,分拣料斗-411,进料道-4111,成品出料道-4112,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分拣组件-412,分拣板-4121,连接轴-4122,驱动电机-4123,连接座-413,产品收集机构42,成品收集盒421,漏铆产品收集盒422,第一传送带423,第二传送带42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施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铆接漏铆检测及自动分拣的装置,包括冲床1、上模具11、下模具12、铆钉传送装置2及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所述下模具12通过下模板设置于所述冲床1的机架上,所述上模具11通过上模板设置于所述冲床1的上模架对应下模具12一侧,所述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相互匹配,所述铆钉传送装置2设置于冲床1一侧并与下模具12相配合,所述上模具11及下模具12上设置有料带导向槽13,所述料带导向槽13内设有多个铆钉让位孔14,所述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设置于靠近出料端一侧的铆钉让位孔14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冲床1的出料端一侧用于分拣漏铆产品的分拣装置4,所述分拣装置4包括用于分拣成品及漏铆产品的分拣机构41及用于收集成品及漏铆产品的产品收集机构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带在下模具12的导向槽内进行移动,冲床1一侧的铆钉传送装置2将铆钉传送至料带的对应处上铆钉被传送至料带上后,料带会在料带导向槽13内向出料端方向移动,而料带在移动的过程中,上模具11与下模具12在一次次的合模,上模具11对料带及铆钉进行铆压且对铆压后的部分进行切断,经过铆压后的产品逐个经过料带导向槽13内的铆钉让位孔14,当铆压后的产品到出料端一侧的铆钉让位孔14(即最后一个铆钉让位孔14)上方时,铆钉让位孔14内的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对产品上的铆压情况进行检测,检测到产品上铆压有铆钉或无铆钉后,产品出料至分拣装置4的分拣机构41内进行分拣,将产品分拣至产品收集机构42上。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设置在出料端一侧的铆钉让位孔14内,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对经过精铆后的产品进行检测,铆钉经过精铆后不会在随料带传送的过程中掉落,避免了铆钉在随着料带传送的过程中掉落至铆钉让位孔14内导致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失效的情况;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设置在出料端一侧的铆钉让位孔14内,能准确将检测得到的信号传送给分拣装置4的分拣机构41,分拣机构41做出相应分拣命令,产品检测完后出料至分拣机构41,经分拣机构41将产品分拣至产品收集机构42内。提高了漏铆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同时能自动分拣漏铆产品,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产品收集机构42包括成品收集盒421及漏铆产品收集盒422,所述分拣机构41包括分拣料斗411及用于分拣成品与漏铆产品的分拣组件412,所述分拣料斗411包括进料道4111、成品出料道4112及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所述分拣料斗411呈倒立的“y”字型设置,所述成品出料道4112设置于进料道4111的一侧,所述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设置于进料道4111的另一侧,所述进料道4111的进料口设置于所述下模具12的出料口一侧,所述成品出料道4112的出料口设置于成品收集盒421上方,所述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的出料口设置于漏铆产品收集盒422上方,所述分拣组件412设置于进料道4111、成品出料道4112及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拣组件412设置在分拣料斗411的进料道4111、成品出料道4112及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之间,分拣漏斗呈“y”字型设置,当产品经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检测,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将信号传输至分拣组件412,产品从冲床1出料端出料,分拣组件412对产品进行分拣,将产品分拣至成品出料道4112或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分拣后的产品自成品出料道4112或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落入下方的成品收集盒421或漏铆产品收集盒422内,从而完成对产品的自动分拣及收集。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分拣组件412包括分拣板4121、连接轴4122及驱动电机4123,所述分拣板4121通过连接轴4122设置于进料道4111内并沿所述进料道411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驱动电机4123设置于分拣料斗411一侧并与连接轴4122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拣板4121设置在进料道4111内并沿进料道4111的长度方向设置,驱动电机4123设置于分拣料斗411上并与连接轴4122配合连接,驱动电机4123接收到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发送的检测信号,通过连接轴4122带动分拣板4121进行摆动。当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检测到产品上有铆钉时,发送电信号至驱动电机4123,驱动电机4123带动分拣板4121摆动,使得分拣板4121的上端与进料道4111对应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的一侧相互接触,分拣板4121将进料道4111与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进行隔断,进料道4111与另一侧的成品出料道4112导通,带有铆钉的产品从冲床1上出料至分拣料斗411的进料道4111,再从进料道4111落入成品出料道4112,最后落入成品收集盒421内;当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检测到产品漏铆时,发出电信号至驱动电机4123,驱动电机4123带动分拣板4121摆动,使得分拣板4121的上端与进料道4111对应成品出料道4112的一侧相互接触,分拣板4121将进料道4111与成品出料道4112进行隔断,进料道4111与另一侧的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导通,漏铆的产品从冲床1上出料至分拣料斗411的进料道4111,再从进料道4111落入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最后落入漏铆产品收集盒422内,从而完成对产品的自动分拣及收集。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分拣料斗411对应冲床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413,所述连接座413与冲床1通过紧固件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拣料斗411对应冲床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413,连接座413与冲床1通过紧固件配合连接,分拣料斗411通过连接座413与冲床1连接,可方便调节分拣料斗411的进料道4111与冲床1出料端的距离、角度,同时可调节成品出料道4112与成品收集盒421、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与漏铆产品收集盒422之间的距离、角度。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产品收集机构42还包括第一传送带423及第二传送带424,所述第一传送带423设置于所述冲床1的出料端一侧,所述第二传送带424设置于第一传送带423相对冲床1的另一侧,所述成品收集盒421间隔放置在第一传送带423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传送带423及第二传送带424上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多个成品收集盒421间隔放置在第一传送带423上,当带有铆钉的产品从成品出料道4112出料至成品收集盒421内,压力传感器可有效测量出落入成品收集盒421内的成品的重量,当成品出料道4112下方的成品收集盒421内的成品达到一定重量,冲床1停止运行,第一传送带423上的异步驱动电机4123驱动第一传动带将远离冲床1并装有一定重量成品的成品收集盒421传送至第二传送带424上,在成品出料道4112下方再放置空的成品收集盒421;第二传送带424将传送来的装有成品的成品收集盒421传送至下一加工工位。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冲床-1,上模具-11,下模具-12,料带导向槽-13,铆钉让位孔-14,铆钉传送装置-2,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3,分拣装置-4,分拣机构-41,分拣料斗-411,进料道-4111,成品出料道-4112,漏铆产品出料道4113,分拣组件-412,分拣板-4121,连接轴-4122,驱动电机-4123,连接座-413,产品收集机构42,成品收集盒421,漏铆产品收集盒422,第一传送带423,第二传送带424,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施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施例精神相违背的。
1.一种新型的铆接漏铆检测及自动分拣的装置,包括冲床、上模具、下模具、铆钉传送装置及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所述下模具通过下模板设置于所述冲床的机架上,所述上模具通过上模板设置于所述冲床的上模架对应下模具一侧,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相互匹配,所述铆钉传送装置设置于冲床一侧并与下模具相配合,所述上模具及下模具上设置有料带导向槽,所述料带导向槽内设有多个铆钉让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漏铆检测装置设置于靠近出料端一侧的铆钉让位孔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冲床的出料端一侧用于分拣漏铆产品的分拣装置,所述分拣装置包括用于分拣成品及漏铆产品的分拣机构及用于收集成品及漏铆产品的产品收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铆接漏铆检测及自动分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收集机构包括成品收集盒及漏铆产品收集盒,所述分拣机构包括分拣料斗及用于分拣成品与漏铆产品的分拣组件,所述分拣料斗包括进料道、成品出料道及漏铆产品出料道,所述分拣料斗呈倒立的“y”字型设置,所述成品出料道设置于进料道的一侧,所述漏铆产品出料道设置于进料道的另一侧,所述进料道的进料口设置于所述下模具的出料口一侧,所述成品出料道的出料口设置于成品收集盒上方,所述漏铆产品出料道的出料口设置于漏铆产品收集盒上方,所述分拣组件设置于进料道、成品出料道及漏铆产品出料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铆接漏铆检测及自动分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组件包括分拣板、连接轴及驱动电机,所述分拣板通过连接轴设置于进料道内并沿所述进料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分拣料斗一侧并与连接轴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铆接漏铆检测及自动分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料斗对应冲床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冲床通过紧固件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铆接漏铆检测及自动分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收集机构还包括第一传送带及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冲床的出料端一侧,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相对冲床的另一侧,所述成品收集盒间隔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