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钢轧辊树脂砂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2-19  82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辊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高速钢轧辊树脂砂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钢轧辊的应用是现代轧钢生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钢铁工业发展是继微合金化、控轧控冷技术之后又一重大变革。高速钢轧辊在日本已广泛应用于板材、型钢、棒线材等领域内的轧钢生产,不仅用于工作辊,也用于支撑辊。高速钢轧辊良好的耐磨性与它具有与传统轧辊明显不同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高速钢轧辊铸造过程中需使用树脂砂硬化形成型腔,一般来说,每生产1t合格铸件,要产生1~1.3t废砂,废弃大量废砂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化学方式硬化的树脂砂砂型及型芯,其粘结剂的硬化反应是不可逆的,这种情况下的旧砂不能简单地回用,需要把砂粒表面已失效的粘结剂膜脱除,使其基本上恢复原砂的性能,这种处理方式称为旧砂再生。

    现有的树脂砂旧砂再生机主要包括料箱和振动机,振动机安装在料箱上,料箱内设有滤板,树脂砂旧砂在振动机的作用下振动,彼此碰撞、摩擦,使树脂砂旧砂表面已失效的粘结剂膜脱除,从而体积减少,从滤网中通过后即恢复了原砂的性能,收集后即可重复利用。但是现有的树脂砂旧砂再生机结构不合理,其没有破碎处理,导致成块的树脂砂很难分散,不利于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存在的问题,提供高速钢轧辊树脂砂循环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高速钢轧辊树脂砂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设置在砂旧砂再生机顶部的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内壁上安装有对辊,所述对辊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从动辊包括轴杆和沿轴杆轴向滑动设置在轴杆外的辊体,所述辊体下料斗的内壁上安装有牵引辊体沿轴杆轴向滑动的牵引杆机构,所述牵引杆机构与轴杆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杆机构包括连杆和固定在下料斗的内壁上的斜面固定块,所述连杆的一端与辊体的端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斜面固定块通过万向球滑动连接,所述斜面固定块的截面为圆环且与轴杆同轴设置,所述斜面固定块的一端设有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上设有与万向球适配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轴杆的外部设有沿轴向设置凸起的滑轨,所述辊体上设有与滑轨适配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表面均设有辅助破碎的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为带有棱边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料斗及内壁上的对辊进行加料,使得使用过的树脂砂在进入振动料箱前被对辊碾压破碎成松散结构,并通过在下料斗的内壁上安装有牵引杆机构实现从动辊在转动碾压破碎的同时产生与主动辊的相对位移,从而形成对块状树脂砂的横向拉扯剪切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块状树脂砂的破碎效果,有利于提高树脂砂再生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循环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俯视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从动辊与牵引杆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高速钢轧辊树脂砂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设置在砂旧砂再生机顶部的下料斗10,所述下料斗10的内壁上安装有对辊20,所述对辊20包括主动辊21和从动辊22,所述主动辊21和从动辊22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图中未示出),所述从动辊22包括轴杆221和沿轴杆221轴向滑动设置在轴杆221外的辊体222,所述辊体222下料斗10的内壁上安装有牵引辊体222沿轴杆221轴向滑动的牵引杆机构30,所述牵引杆机构30与轴杆221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下料斗10及内壁上的对辊20进行加料,使得使用过的树脂砂在进入振动料箱前被对辊20碾压破碎成松散结构,并通过在下料斗10的内壁上安装有牵引杆机构30实现从动辊22在转动碾压破碎的同时产生与主动辊21的相对位移,从而形成对块状树脂砂的横向拉扯剪切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块状树脂砂的破碎效果,有利于提高树脂砂再生利用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牵引杆机构30包括连杆31和固定在下料斗10的内壁上的斜面固定块32,所述连杆31的一端与辊体222的端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杆31的另一端与斜面固定块32通过万向球滑动连接,所述斜面固定块32的截面为圆环且与轴杆221同轴设置,所述斜面固定块32的一端设有斜切面321,所述斜切面321上设有与万向球嵌合的滑槽。

    辊体222在转动的时候,会带动连杆31一起运动,由于斜面固定块32的斜面设置,一端嵌合在斜切面321上的连杆31会拉扯辊体222向斜面固定块32运动,从而实现从动辊22在转动碾压破碎的同时产生与主动辊21的相对位移。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轴杆221的外部设有沿轴向设置凸起的滑轨223,所述辊体222上设有与滑轨223适配的滑槽。通过设置滑轨223与滑槽配合,能使从动辊22满足沿轴杆221轴向滑动的要求,同时能限位辊体222,防止辊体222与轴杆221发生相对滑动,保证对辊20的破碎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主动辊21和从动辊22的表面均设有辅助破碎的凸块23。凸块23与主动辊21和从动辊22之间形成高低错落的破碎面,避免平面将树脂砂压成块状,从而提高破碎效果。

    另外,如图2所示,所述凸块23为带有棱边的凸台。由于主动辊21和从动辊22之间有横向相对运动,将凸块23设置成带有棱边的凸台能提高凸块23与树脂砂块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横向剪切效果,有利于破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高速钢轧辊树脂砂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砂旧砂再生机顶部的下料斗(10),所述下料斗(10)的内壁上安装有对辊(20),所述对辊(20)包括主动辊(21)和从动辊(22),所述主动辊(21)和从动辊(22)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从动辊(22)包括轴杆(221)和沿轴杆(221)轴向滑动设置在轴杆(221)外的辊体(222),所述辊体(222)下料斗(10)的内壁上安装有牵引辊体(222)沿轴杆(221)轴向滑动的牵引杆机构(30),所述牵引杆机构(30)与轴杆(221)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钢轧辊树脂砂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机构(30)包括连杆(31)和固定在下料斗(10)的内壁上的斜面固定块(32),所述连杆(31)的一端与辊体(222)的端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杆(31)的另一端与斜面固定块(32)通过万向球滑动连接,所述斜面固定块(32)的截面为圆环且与轴杆(221)同轴设置,所述斜面固定块(32)的一端设有斜切面(321),所述斜切面(321)上设有与万向球适配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钢轧辊树脂砂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221)的外部设有沿轴向设置凸起的滑轨(223),所述辊体(222)上设有与滑轨(223)适配的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高速钢轧辊树脂砂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辊(21)和从动辊(22)的表面均设有辅助破碎的凸块(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钢轧辊树脂砂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23)为带有棱边的凸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速钢轧辊树脂砂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设置在砂旧砂再生机顶部的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内壁上安装有对辊,所述对辊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从动辊包括轴杆和沿轴杆轴向滑动设置在轴杆外的辊体,所述辊体下料斗的内壁上安装有牵引辊体沿轴杆轴向滑动的牵引杆机构,所述牵引杆机构与轴杆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料斗及内壁上的对辊进行加料,对树脂砂碾压破碎,并通过在下料斗的内壁上安装有牵引杆机构实现从动辊在转动碾压破碎的同时产生与主动辊的相对位移,从而形成对块状树脂砂的横向拉扯剪切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块状树脂砂的破碎效果,有利于提高树脂砂再生利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政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环渤湾高速钢轧辊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61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