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2-18  68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控制部分,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中,室内空气环境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因此就需要使用中央空调系统。现有的空调系统比较简单,而且没有空气过滤装置,难以满足现有的生产、生活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它包括:

    中效过滤器,所述中效过滤器包括按序设置且依次连通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冷凝室、送风室、换热室以及第三过滤室,所述送风室内安装有鼓风机;

    车间组,所述车间组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车间单元,每个所述车间单元通过空调管道与第三过滤室相连通且通过回风管与所述第二过滤室相连通;

    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空调管道相连且位于所述车间组的外侧;

    蒸汽管路,所述蒸汽管路包括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换热室相连接的饱和蒸汽水管以及通过第二阀门与所述换热室相连接且与所述饱和蒸汽水管相配合的蒸汽凝结水管;

    冷冻水管路,所述冷冻水管路包括通过第三阀门与所述冷凝室相连接的冷冻水供应管路以及通过第四阀门与所述冷凝室相连接的冷冻水出水管路。

    优化地,它还包括空调系统控制箱,所述空调系统控制箱分别与所述中效过滤器、所述车间组、所述臭氧发生器、所述蒸汽管路和冷冻水管路相连接,用于进行自动化控制。

    优化地,所述空调系统控制箱包括外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且与所述安装板相对设置的内门、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且与所述内门相配合的外门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器模块、设置于所述电器模块下方的plc模块、设置于所述plc模块下方的继电器模块、设置于所述继电器模块下方的接线端子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接线端子模块下方且并排设置的零线排和地线排。

    优化地,所述电器模块包括按序排布且相互配合的断路器、熔断器、插座、变压器和开关电源。

    优化地,它还包括与所述空调系统控制箱相连接的电脑以及与所述电脑相连接的打印机。

    优化地,所述车间组还包括与部分所述车间单元相连通且与所述空调系统控制箱相连的排风箱。

    进一步地,所述外门上还设置有玻璃视窗,所述内门上设置有与所述玻璃视窗相对应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触摸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通过将空调系统控制箱与臭氧发生器、蒸汽管路、冷冻水管路等进行连接,能够实现回风恒温恒湿的控制,并有效对送风进行过滤,有效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其它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效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控制箱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控制箱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控制箱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中效过滤器1、空调系统控制箱2、车间组3、臭氧发生器4、蒸汽管路7和冷冻水管路8等。

    其中,中效过滤器1包括按序设置且依次连通的第一过滤室11、第二过滤室12、冷凝室13、送风室14、换热室15以及第三过滤室16,第一过滤室11用于新风的进风,第二过滤室12用于回风的进风,送风室14内安装有鼓风机10,第三过滤室16用于向下游的车间组3出风;上述各过滤室中安装常规的过滤装置;冷凝室13中安装热交换装置以进行换热,并且设有冷凝水排放结构以排出冷凝水。

    车间组3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车间单元31,每个车间单元31通过空调管道33与第三过滤室16相连通且通过回风管34与第二过滤室12相连通。车间组3可以根据应用场景不同而进行个性化设置,例如本申请中是某医药公司生产车间,有40个独立的工艺单元或功能单元,如洁净等级为d级的颗粒剂内包车间、铝塑包装车间、器皿洗涤车间、器皿存放车间、压片车间、中间站、化浆车间、包衣车间等等。

    臭氧发生器4与空调管道33相连,它位于车间组3的外侧,可以根据控制向各车间单元31输送臭氧以用于消毒。

    蒸汽管路7包括通过第一阀门72与换热室15相连接的饱和蒸汽水管71以及通过第二阀门74与换热室15相连接且与饱和蒸汽水管71相配合的蒸汽凝结水管73(第一阀门72和第二阀门74属于蒸汽管路7的组成部分);饱和蒸汽水管71有并行的两路,用于输入0.4mpa的饱和蒸汽;蒸汽凝结水管73也有并行的两路,用于输出蒸汽凝结水。

    冷冻水管路8包括通过第三阀门与冷凝室13相连接的冷冻水供应管路81以及通过第四阀门与冷凝室13相连接的冷冻水出水管路82;冷冻水供应管路81用于输入7℃的冷冻水,这样经换热后通过冷冻水出水管路82输出12℃的冷冻水。

    空调系统控制箱2分别与中效过滤器1、车间组3、臭氧发生器4、蒸汽管路7和冷冻水管路8相连接(主要是与上述各组件的阀门相连接,以实现对应的开度调节控制),用于进行自动化控制;可以选择具有以下控制功能:预冷制冷能力控制、制热能力控制(夏季再热、冬季加热)、加湿能力控制、温度控制能力(18~26℃)、相对湿度控制(45~65%)、新风电动阀调节控制、粗效过滤器压差报警、表冷后温度监测、风机压差异常报警、中效过滤器压差显示和报警、风机风量控制、风机变频控制、风机启停(运行、故障和手自动控制)、送风温度显示、臭氧发生器启停控制、送风相对湿度显示、送风量显示灯。上述空调系统控制箱2如图5至图7所示,包括外壳体21、设置在外壳体21内的安装板22、安装在外壳体21内且与安装板22相对设置的内门23、设置在外壳体21上且与内门23相配合的外门24以及安装在安装板22上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包括电器模块25(包括按序排布且相互配合的断路器251、熔断器252、插座253、变压器254和开关电源255)、设置在电器模块25下方的plc模块26(如市售的西门子s7-200plc、s7-300plc等系列,包括plccpu和多个plc模块)、设置在plc模块26下方的继电器模块27、设置在继电器模块27下方的接线端子模块28以及设置于接线端子模块28下方且并排设置的零线排29和地线排20,具体连接电路见图8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与空调系统控制箱2相连接的电脑5以及与电脑5相连接的打印机6。车间组3还包括与部分车间单元31相连通且与空调系统控制箱2相连的排风箱32。外门24上还设置有玻璃视窗241,内门23上设置有与玻璃视窗241相对应且与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触摸屏231。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中效过滤器(1),所述中效过滤器(1)包括按序设置且依次连通的第一过滤室(11)、第二过滤室(12)、冷凝室(13)、送风室(14)、换热室(15)以及第三过滤室(16),所述送风室(14)内安装有鼓风机(10);

    车间组(3),所述车间组(3)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车间单元(31),每个所述车间单元(31)通过空调管道(33)与第三过滤室(16)相连通且通过回风管(34)与所述第二过滤室(12)相连通;

    臭氧发生器(4),所述臭氧发生器(4)与所述空调管道(33)相连且位于所述车间组(3)的外侧;

    蒸汽管路(7),所述蒸汽管路(7)包括通过第一阀门(72)与所述换热室(15)相连接的饱和蒸汽水管(71)以及通过第二阀门(74)与所述换热室(15)相连接且与所述饱和蒸汽水管(71)相配合的蒸汽凝结水管(73);

    冷冻水管路(8),所述冷冻水管路(8)包括通过第三阀门与所述冷凝室(13)相连接的冷冻水供应管路(81)以及通过第四阀门与所述冷凝室(13)相连接的冷冻水出水管路(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空调系统控制箱(2),所述空调系统控制箱(2)分别与所述中效过滤器(1)、所述车间组(3)、所述臭氧发生器(4)、所述蒸汽管路(7)和冷冻水管路(8)相连接,用于进行自动化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控制箱(2)包括外壳体(21)、设置在所述外壳体(21)内的安装板(22)、安装在所述外壳体(21)内且与所述安装板(22)相对设置的内门(23)、设置在所述外壳体(21)上且与所述内门(23)相配合的外门(24)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2)上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器模块(25)、设置于所述电器模块(25)下方的plc模块(26)、设置于所述plc模块(26)下方的继电器模块(27)、设置于所述继电器模块(27)下方的接线端子模块(28)以及设置于所述接线端子模块(28)下方且并排设置的零线排(29)和地线排(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模块(25)包括按序排布且相互配合的断路器(251)、熔断器(252)、插座(253)、变压器(254)和开关电源(25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所述空调系统控制箱(2)相连接的电脑(5)以及与所述电脑(5)相连接的打印机(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组(3)还包括与部分所述车间单元(31)相连通且与所述空调系统控制箱(2)相连的排风箱(3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24)上还设置有玻璃视窗(241),所述内门(23)上设置有与所述玻璃视窗(241)相对应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触摸屏(23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它包括:中效过滤器;车间组,所述车间组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车间单元,每个所述车间单元通过空调管道与第三过滤室相连通且通过回风管与所述第二过滤室相连通;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空调管道相连且位于所述车间组的外侧;蒸汽管路;冷冻水管路,所述冷冻水管路包括通过第三阀门与所述冷凝室相连接的冷冻水供应管路以及通过第四阀门与所述冷凝室相连接的冷冻水出水管路;空调系统控制箱,所述空调系统控制箱分别与所述中效过滤器、所述车间组、所述臭氧发生器、所述蒸汽管路和冷冻水管路相连接,用于进行自动化控制。能够实现回风恒温恒湿的控制,并有效对送风进行过滤,有效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石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东源联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61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