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2-17  133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



    背景技术:

    铝钛硼丝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铝制品添加剂,在铝及铝合金铸造过程中适当的加入,可有效改善铝及铝合金产品的组织性能、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细化原理是:在铝液中添加结晶质点,如tib2、til3来促使晶核形成,以获得良好的结晶组织,提高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

    现有技术中,铝钛硼丝通过送丝装置,送入有铝液通过的流槽中,通过高温铝液对其熔化和流体的带动作用,形成混合的液体,一般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与铝液除气箱进液口相连,混合液体进入到除气箱中,通过除气转子的搅拌,实现细化剂和熔体的均匀混合。在生产过程中,铝液温度控制不当、加入速度过快等,会造成一部分铝钛硼丝来不及熔化,因铝钛硼丝细化质点的比重比铝大,就会在加入点附近出现沉积,引起因细化剂加入量不够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如果提升铝钛硼丝加入速度或者人工在沉积点进行搅拌,又会造成细化剂加入量过大引起产品其他的质量问题,并且铝钛硼丝价值较高,加入量过大,对生产成本也有影响。也有一些厂家采用铝钛硼丝摇摆装置、加热装置或加入点搅拌装置以解决沉淀问题,但都需要额外增加设备,造成设备投入成本增加,由此提出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避免产品因铝钛硼丝沉淀和不均造成的质量问题,与其他避免流槽内铝钛硼丝沉淀的设备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包括供铝液流通的槽体,所述槽体呈“u”字形,所述槽体的内腔进液侧设有垂直于槽体内铝液流通方向的堵板,堵板的下部与槽体的内腔底面之间的间隙为流孔,流孔呈月牙形,所述槽体的内腔底面设有阻流块,阻流块为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阻流块的一侧斜坡与流孔的出液端相对应,阻流块的高度大于流孔的高度,所述槽体的内腔位于堵板与阻流块之间的区域为供铝钛硼丝加入的熔池。

    优选的,所述堵板与槽体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阻流块与槽体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阻流块的高度与槽体的内腔深度比值为1:2.8~1:3.2。

    优选的,所述阻流块的进液侧斜面与槽体的内腔底面呈45°夹角,阻流块的出液侧斜面与槽体的内腔底面呈30°夹角,阻流块总长度不超过300mm。

    优选的,所述阻流块靠近流孔的端部与流孔的距离为80~1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堵板下部的流孔可以使进入的铝液形成一股潜流,对熔池内加入的熔化或者未完全熔化的铝钛硼丝形成均匀的冲刷力,在流槽内增加阻流块,并对阻流块进行设计,阻流块进液侧斜面呈45°,可以为混合的液体提供下冲势能,阻流块出液侧斜面呈30°,出液侧斜面较长,可以为混合液在流动中提供充分混合的距离,避免造成沉淀,而且还可起到搅拌熔体的作用,使混合液更均匀,避免产品因铝钛硼丝沉淀和不均造成的质量问题,与其他避免流槽内铝钛硼丝沉淀的设备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图中:1槽体、2阻流块、3熔池、4堵板、5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包括供铝液流通的槽体1,槽体1呈“u”字形,槽体1的内腔进液侧设有垂直于槽体1内铝液流通方向的堵板4,堵板4与槽体1为一体结构,堵板4的下部与槽体1的内腔底面之间的间隙为流孔5,流孔5呈月牙形,可以使进入的铝液形成一股潜流,对加入的熔化或者未完全熔化的铝钛硼丝形成均匀的冲刷力,槽体1的内腔底面设有阻流块2,阻流块2与槽体1为一体结构,阻流块2为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阻流块2的一侧斜坡与流孔5的出液端相对应,阻流块2的高度大于流孔5的高度,在槽体1内增加阻流块2,并对阻流块2进行设计,槽体1的内腔位于堵板4与阻流块2之间的区域为供铝钛硼丝加入的熔池3,对铝液产生阻挡作用,使其形成一个涡流区域,进而达到混合的目的;

    阻流块2的高度与槽体1的内腔深度比值为1:2.8~1:3.2,实际使用以1:3为最佳,避免因对槽体1内的铝液形成过大的阻隔而造成铝液溢出,阻流块2的进液侧斜面与槽体1的内腔底面呈45°夹角,可以为混合的液体提供下冲势能,阻流块2的出液侧斜面与槽体1的内腔底面呈30°夹角,出液侧斜面较长,可以为混合液在流动中提供充分混合的距离,避免造成沉淀,使混合液更均匀,阻流块2总长度不超过300mm,阻流块2靠近流孔5的端部与流孔5的距离为80~120mm。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铝液通过流孔5进入到熔池3内,同时向熔池3加入被高温铝液熔化或者未被完全熔化的铝钛硼丝,铝液带着铝钛硼丝流动,在阻流块2的作用下,两者混合在一起,然后流入到与槽体1相连的外部除气箱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包括供铝液流通的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呈“u”字形,所述槽体(1)的内腔进液侧设有垂直于槽体(1)内铝液流通方向的堵板(4),堵板(4)的下部与槽体(1)的内腔底面之间的间隙为流孔(5),流孔(5)呈月牙形,所述槽体(1)的内腔底面设有阻流块(2),阻流块(2)为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阻流块(2)的一侧斜坡与流孔(5)的出液端相对应,阻流块(2)的高度大于流孔(5)的高度,所述槽体(1)的内腔位于堵板(4)与阻流块(2)之间的区域为供铝钛硼丝加入的熔池(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板(4)与槽体(1)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块(2)与槽体(1)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块(2)的高度与槽体(1)的内腔深度比值为1:2.8~1: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块(2)的进液侧斜面与槽体(1)的内腔底面呈45°夹角,阻流块(2)的出液侧斜面与槽体(1)的内腔底面呈30°夹角,阻流块(2)总长度不超过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块(2)靠近流孔(5)的端部与流孔(5)的距离为80~12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包括供铝液流通的槽体,槽体呈“U”字形,槽体的内腔进液侧设有垂直于槽体内铝液流通方向的堵板,堵板的下部与槽体的内腔底面之间的间隙为流孔,流孔呈月牙形,槽体的内腔底面设有阻流块,阻流块为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阻流块的一侧斜坡与流孔的出液端相对应,阻流块的高度大于流孔的高度。本改进型供铝钛硼丝加入的流槽,能使加入到熔池中的铝钛硼丝全部和铝液混合并被流体带走,并对混合液起一定的搅拌作用,有效避免铝钛硼丝在流槽加入点附近沉淀而造成的铸轧产品质量问题;对比其他避免流槽内铝钛硼丝的沉淀的辅助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曾虎;邓涛;裴晓斐;范雪荣;苗涛;李海强;张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万基铝加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61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