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室内健康问题的关注,空调健康成为了用户的首要关注点。现有的空调进风口一般设有过筛网,可以过滤灰尘、颗粒物等杂质,但是过滤后的空气不清新,没有达到大自然那种让人清新微湿润的感觉。为了满足用户的清新舒适的感觉,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一种超重力水洗净化装置来净化空气中的粉尘、甲醛、tovc,同时可以把空气中漂浮微生物、细菌,病毒吸收掉,净化后的空气还能对空气加湿,从而达到清新微湿润的要求。然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超重力水洗净化装置的出风量仅100m3/h,所以存在出风量不足,净化效果不佳的缺点。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旨在增加该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净化风道;旋转体,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以及后向离心风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用以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净化风道内,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可选地,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顶盘和设于所述底盘与所述顶盘之间的多个风叶,所述底盘的中部设有风轮进风口,相邻的两所述风叶之间构造出风轮出风口,所述底盘与所述顶盘之间构造出连通所风轮述进风口与所述风轮出风口的气流通道。可选地,所述风叶包括与所述顶盘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底盘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的l1,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为l2,其中0.5≤l1/l2≤0.7。可选地,所述风叶的高度为h,其中0.75≤l1/h≤0.9。可选地,所述底盘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与所述风轮进风口连通,所述导流筒自上而下呈渐缩设置。可选地,所述导流筒的筒壁呈弧形设置。可选地,所述后向离心风轮的外径为d,所述导流筒的上端缘直径为d1,其中1.1≤d/d1≤1.5;和/或,所述导流筒的下端缘直径为d2,其中1.2≤d/d2≤1.5。可选地,所述顶盘包括顶板及设置于所述顶板上的增压部,所述增压部自上而下呈渐缩设置。可选地,所述后向离心风轮的外径为d,所述增压部的上端缘直径为d3,其中1.7≤d/d3≤2.0;和/或,所述增压部的下端缘直径为d4,其中3.8≤d/d2≤4.2。可选地,所述增压部包括第一增压段及与所述第一增压段连接的第二增压段,所述第一增压段连接所述顶板,所述第一增压段与所述第二增压段的连接处的直径为d5,其中2.0≤d/d5≤3.0。可选地,所述增压部上设置有与电机输出轴适配的轴孔。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风轮风道,所述风轮风道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且与所述净化风道连通,所述后向离心风轮设置于所述风轮风道内。可选地,所述旋转体包括旋转支架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支架上的筛网,所述旋转支架适用于,当水施于所述筛网上时,通过旋转将水甩出。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工作时,所述旋转体外缘的线速度为10m/s~45m/s。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工作时,所述旋转体外缘的线速度为20m/s~30m/s。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以及空气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旋转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净化风道,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后向离心风轮,所述后向离心风轮能够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净化风道内,再从所述出风口流出,由于该后向离心风轮的风量大、噪音小,因而大大提高了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量,同时减小了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模块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模块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模块的后向离心风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后向离心风轮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2中向离心风轮的仰视图;图8为图2中向离心风轮的俯视图。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空气净化模块145顶盘110壳体146顶板110a第一子壳147增压部110b第二子壳1471增压部的上端缘111进风口1472增压部的下端缘112出风口1473连接处120旋转体148第一增压段121旋转支架149第二增压段130风轮风道150轴孔140后向离心风轮151加强筋141风轮进风口160风叶142风轮出风口161第一连接部143底盘162第二连接部144导流筒170驱动电机1441导流筒的上端缘180施水部件1442导流筒的下端缘190水箱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主要应用于空调器中,以改善空气的质量,但不限于此。该空调器是指可以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设备,包括落地式空调器、壁挂式空调器等等。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100,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包括壳体110、旋转体120以及后向离心风轮140,所述壳体110具有进风口111、出风口112,以及将所述进风口111和所述出风口112连通的净化风道。所述旋转体120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壳体110内,所述旋转体120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120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12处,用以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111流入所述净化风道内,并从所述出风口112流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为了更好地与空调器配合,壳体110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的空调器的机型来设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以筒状设置为例进行介绍。所述壳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进风口111,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出风口112,具体而言,所述进风口111可以设于所述壳体110第一端的周侧,也可以设于所述壳体110第一端的端面;所述出风口112可以设于所述壳体110第二端的周侧,当然,也可以设于所述壳体110第二端的端面。所述壳体110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为分体设置,例如,所述壳体110包括第一子壳110a及第二子壳110b,所述第一子壳110a与所述第二子壳110b可拆卸连接,如此以便于拆装。旋转体120包括旋转支架121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支架121上的筛网,所述旋转支架121适用于,当水施于所述筛网上时,通过旋转将水甩出。具体而言,所述旋转体120包括多层旋转支架121,每层所述旋转支架121上铺设有所述筛网。考虑到旋转体120的旋转线速度也会影响水粒的大小。所以,为了获得更多更为细小的水粒,使得水粒与空气充分接触,提高净化效果,可选地,所述旋转体120的旋转线速度为10m/s~45m/s。值得一提的是,若所述旋转体120的外缘线速度小于10m/s,在旋转体120转动而将水甩出时,不利于形成细小的水粒;若所述旋转体120的外缘线速度大于45m/s,则需要消耗较大的功率,增大了噪音。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体120的旋转线速度为20m/s~30m/s。如此,既能保证旋转体120甩出的水粒大小适宜,还能有效增加水粒的分布量,又能减小产生的噪音,提高实用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施水部件180,施水部件180主要用于将水施加到旋转体120的筛网上。其中,所述施水部件180可以是将水喷淋到所述筛网上,也可以是将水甩溅至所述筛网上。关于所述施水部件18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施水部件180为喷水件,所述喷水件设置于所述旋转体120的下方,以将水喷淋到所述筛网上。具体地,所述喷水件呈环状设置,所述喷水件上设置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设有许多细密的小孔,用于喷射水。如此可增大喷水面积。为了给所述施水部件180供水,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水箱190,所述水箱190与所述施水部件180连通,以为所述施水部件180供水。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工作原理为:电机带动旋转支架121高速旋转,筛网随着旋转支架121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转动,喷水件将水喷射于筛网上,从而将水切碎成细小的水滴,同时水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往外缘甩出。在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的驱动下,空气从进风口111流入净化风道内,自下而上快速流动,依次流经多层筛网,高速运动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的颗粒物相撞,高速运动的水粒可以清洗空气中的微小尘埃,甲醛等有机物溶于水,从而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净化后的洁净空气从出风口112吹入室内。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具有风量大、噪音小的优点,因而通过在所述出风口112处设置后向离心风轮140,可增大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出风量,同时减小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噪音。具体地,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可设置于所述净化风道内,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净化风道外。请参阅图,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风轮风道130,所述风轮风道130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12处,且与所述净化风道连通,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设置于所述风轮风道130内。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模块100包括壳体110及设于所述壳体110内的旋转体120,所述壳体110具有进风口111、出风口112,以及将所述进风口111和所述出风口112连通的净化风道,所述旋转体120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120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通过在出风口112处设置后向离心风轮140,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能够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111流入所述净化风道内,再从所述出风口112流出,由于该后向离心风轮140的风量大、噪音小,因而大大提高了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出风量,同时减小了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噪音。下面将对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包括底盘143、顶盘145和设于所述底盘143与所述顶盘145之间的多个风叶160。所述底盘143的中部设有风轮进风口141,相邻的两所述风叶160之间构造出风轮出风口142,所述底盘143与所述顶盘145之间构造出连通所述风轮进风口141与所述风轮出风口142的气流通道。具体地,所述风叶160包括与所述顶盘145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61,以及与所述底盘14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62(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61的长度的l1,所述第二连接部162的长度为l2,其中0.5≤l1/l2≤0.7。如此,可使得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具有较大的出风量,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净化效果。另外,为了使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具有较大的出风量,还可以使所述风叶160的高度为h,其中0.75≤l1/h≤0.9。在此,所述风叶160的高度是指所述顶盘145与所述底盘143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地,为了增大后向离心风轮140的进风量,进而增大后向离心风轮140的出风量,所述底盘143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导流筒144,所述导流筒144与所述风轮进风口141连通,所述导流筒144自上而下呈渐缩设置。为了减小噪音,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筒144的筒壁呈弧形设置,这样可以避免气流沿所述导流筒144的筒壁流动时产生较大的噪音。可选地,所述弧形筒壁对应的半径为40mm~70mm。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7,为了保证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具有更大进风量的同时,还具有更小的噪音,可以合理地设计所述导流筒144的上端缘1441与下端缘1442的直径。具体而言,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的外径为d,所述导流筒144的上端缘1441直径为d1,其中1.1≤d/d1≤1.5;和/或,所述导流筒144的下端缘1442直径为d2,其中1.2≤d/d2≤1.5。请参阅图6,所述顶盘145包括顶板146及设置于所述顶板146上的增压部147,所述增压部147自上而下呈渐缩设置。其中,所述增压部147可以是由所述顶板146向下凹陷而形成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大致呈锥状设置。如此设计,可以增大所述气流通道内的压强,从而利于将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排出,进一步增大了出风量,同时还能实现远距离送风。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和图7,为了使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获得更大的出风量,同时实现更远距离的送风,所述增压部147的上端缘1471直径为d3,其中1.7≤d/d3≤2.0;和/或,所述增压部147的下端缘1472直径为d4,其中3.8≤d/d2≤4.2。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增大出风量的同时,减小噪音,所述增压部147可以由多段具有不同曲率的增压段组成。具体而言,所述增压部147包括第一增压段148及与所述第一增压段148连接的第二增压段149,所述第一增压段148连接所述顶板146,所述第一增压段148与所述第二增压段149的连接处1473的直径为d5,其中2.0≤d/d5≤3.0。请参阅图1和图8,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驱动电机170,所述驱动电机170用于驱动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转动。所述驱动电机170位于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的上方,所述增压部147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170的电机输出轴适配的轴孔150。可以理解地,为了增加所述轴孔150的强度,可以在所述轴孔150的周侧设置多个加强筋151。所述后向离心风轮140的甩风方向与所述驱动电机170的旋转方向相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叶160与所述驱动电机170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为48°~60°,如此可以获得更大的出风量。可选地,所述风叶160前缘与所述驱动电机170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为48°~60°,和/或所述风叶160后缘与所述驱动电机170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为48°~60°。为了验证该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出风量和噪音,对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在不同的转速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测试数据如下表1:表1.空气净化模块在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出风量和噪音转速rpm风量m3/h功率w噪音db80033115.444.7100042325.548.5120051640.354140060961.964.7160070489.864.8根据表1可知,随着转速的不断增大,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量不断增加,噪音也不断增大。但是当转速大于1200rpm,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噪音基本不变。由此,该空气净化模块100可以获得较大的出风量和较小的噪音。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空气净化模块100,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空调室内机包括空气净化模块100,故而具有空气净化模块100带来的所有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空调室内机可以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者移动空调等等。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和换热风机。机壳沿上下方向延伸,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换热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换热风道。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换热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室内空气从换热进风口进入到换热风道内,与换热器换热后,再从换热出风口吹出。在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于所述机壳内,当然,空气净化模块100也可以安装于机壳外。具体而言,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底部,呈上下方向设置。可以理解地,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也可以安装于所述机壳的顶部。机壳上还设有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净化进风口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的进风口111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出风口112连通。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故而具有空调室内机带来的所有效果,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净化风道;
旋转体,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以及
后向离心风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用以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净化风道内,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离心风轮包括底盘、顶盘和设于所述底盘与所述顶盘之间的多个风叶,所述底盘的中部设有风轮进风口,相邻的两所述风叶之间构造出风轮出风口,所述底盘与所述顶盘之间构造出连通所述风轮进风口与所述风轮出风口的气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包括与所述顶盘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底盘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的l1,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为l2,其中0.5≤l1/l2≤0.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的高度为h,其中0.75≤l1/h≤0.9。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与所述风轮进风口连通,所述导流筒自上而下呈渐缩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的筒壁呈弧形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离心风轮的外径为d,所述导流筒的上端缘直径为d1,其中1.1≤d/d1≤1.5;和/或,
所述导流筒的下端缘直径为d2,其中1.2≤d/d2≤1.5。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包括顶板及设置于所述顶板上的增压部,所述增压部自上而下呈渐缩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离心风轮的外径为d,所述增压部的上端缘直径为d3,其中1.7≤d/d3≤2.0;和/或,
所述增压部的下端缘直径为d4,其中3.8≤d/d2≤4.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包括第一增压段及与所述第一增压段连接的第二增压段,所述第一增压段连接所述顶板,所述第一增压段与所述第二增压段的连接处的直径为d5,其中2.0≤d/d5≤3.0。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上设置有与电机输出轴适配的轴孔。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风轮风道,所述风轮风道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且与所述净化风道连通,所述后向离心风轮设置于所述风轮风道内。
13.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包括旋转支架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支架上的筛网,所述旋转支架适用于,当水施于所述筛网上时,通过旋转将水甩出。
14.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工作时,所述旋转体外缘的线速度为10m/s~45m/s。
15.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工作时,所述旋转体外缘的线速度为20m/s~30m/s。
16.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
1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外机;以及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通。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旋转体以及后向离心风轮,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净化风道;所述旋转体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所述后向离心风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用以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净化风道内,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模块增加了出风风量,同时还减小了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黄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