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2-13  80


    本实用新型涉及苗木移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



    背景技术:

    用播种或营养繁殖方法培育的小苗,苗木密度大,每个苗木所占营养空间小,要培育大苗的话,必须进行移栽。根据园林绿化对各种规格苗木的要求和培育方式需要,可移栽一次或多次。移栽能够扩大苗木生长的营养空间,如光照空间,通风空间和枝干生长空间,根系生长、吸收水分和营养的空间。

    苗木在移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土球固定不稳的情况,此时则需要对苗木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一般都是通过在苗木树干部分设置支架,也有部分是针对苗木的土球进行固定,在针对土球固定这一技术上,现有技术采用的结构一般较为复杂,因此使得固定方式较为繁琐,甚至会影响苗木的后期成长。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以解决苗木移栽过程中土球固定结构较为复杂且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包括底端设有尖锥的桩体,桩体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穿绳孔,桩体的外侧壁上端固定有穿绳构件。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先对需要移栽的位置进行挖坑,然后将苗木土球置于坑内,此时取至少四个桩体,并将桩体均匀布置于土球的四周,然后将桩体通过工具凿进坑内,使得桩体凿入后其侧壁与土球接触,此时,工作人员需先取一根绳子,依次穿过桩体上的穿绳孔内,使得该绳子能绕土球一周,并适当拉紧,然后将该绳子首尾连接并打死结,从而形成维护结构。然后取多根绳子,分别穿过不相邻的两根桩体上的穿绳构件内,并进行首尾打结,穿绳完毕后,多根绳子通过桩体的固定作用得以编织成网状结构。当操作完成后,即可完成后期的填土等工序。

    通过上述方式,首先使得桩体对土球起到一个基本的支撑作用,然后再通过绳子的编织,使得绳子可利用桩体在土球的上表面形成网状结构,以及在土球的侧壁形成维护结构,从而对土球进行了进一步且全方位的加固,从而对土球起到了良好的固定以及维护作用,可以极大的保证后期苗木成长的稳定性,即保证树木得以竖直生长,且大大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穿绳孔垂直桩体设置,穿绳孔设置在桩体的外侧壁上端中部位置,穿绳构件设置在穿绳孔轴向的中垂线上,穿绳构件位于穿绳孔的斜上方。

    在本结构中,穿绳孔主要与绳子配合形成维护结构,即该绳子最后形成的形状为一个水平的环形结构,为此,穿绳孔需垂直桩体设置,且设置在其外侧壁上端中部位置,从而有效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而穿绳构件主要是与绳子配合在土球的上表面形成网状结构,因此对穿绳构件位置的限定也是为了进一步保证穿绳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桩体为铁桩或钢桩,穿绳构件为第一c型环,第一c型环的两端均焊接在桩体上。

    对于较为名贵的苗木,其一般具有生长缓慢的特点,为此对桩体的材质限定则可进一步保证桩体在土壤内的有效工作时间,且同样绳子也可选用稳定性好强度高的钢丝等物品替代,因此第一c型环可与桩体为同一材质且通过焊接一体成型,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且结构也依旧极其简单。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桩体为木桩,穿绳构件包括第二c型环、安装板以及螺丝,第二c型环与安装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螺丝穿过安装孔与桩体固定。

    对于一般的苗木,采用木制的桩体即可,为此需要对穿绳构件的结构进行进一步限定,为此,安装板与第二c型环具有一体成型结构,且通过螺丝与木桩进行固定即可,该螺丝可为自攻螺丝,从而穿绳构件与木桩的连接方式依旧极其简单,且结构稳定性较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c型环与第二c型环的所在平面均垂直穿绳孔的轴向位置。

    因第一c型环与第二c型环为穿绳机构的主要部件,因此主要承担起对绳子编织的固定作用,因绳子主要在土球上表面形成网状结构,因此第一c型环与第二c型环的所在平面均垂直穿绳孔的孔道则可最大程度上满足固定的稳定性且更方便绳子的穿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了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可对苗木土球进行有效的固定,从而确保苗木的竖直生长,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且结构简单,使用过程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桩体为铁桩或钢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桩体为木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桩体为木桩的侧视图;

    图4为a部位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使用示意图;

    图中:1-桩体、2-穿绳孔、31-第一c型环、32-第二c型环、4-安装板、5-螺丝、6-土球、7-树干、8-一号绳体、9-二号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或2-4,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包括底端设有尖锥的桩体1,桩体1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穿绳孔2,桩体1的外侧壁上端固定有穿绳构件。

    优选地,穿绳孔2垂直桩体1设置,穿绳孔2设置在桩体1的外侧壁上端中部位置,穿绳构件设置在穿绳孔2轴向的中垂线上,穿绳构件位于穿绳孔2的斜上方。

    优选地,参阅图1,桩体1为铁桩或钢桩,穿绳构件为第一c型环31,第一c型环31的两端均焊接在桩体1上。

    优选地,参阅图2-4,桩体1为木桩,穿绳构件包括第二c型环32、安装板4以及螺丝5,第二c型环32与安装板4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板4上开设有安装孔,螺丝5穿过安装孔与桩体1固定。

    优选地,第一c型环31与第二c型环32的所在平面均垂直穿绳孔2的轴向位置。

    实施例1

    参阅图5,在使用过程中,先对需要移栽的位置进行挖坑,然后将苗木的土球6置于坑内,此时取四个桩体1,并将桩体1均匀布置于土球6的四周,然后将桩体1通过锤子凿进坑内,使得桩体1凿入后其侧壁与土球6接触,此时,工作人员需先取一号绳体8,并将一号绳体8依次穿过桩体1上的穿绳孔2内,使得该绳子能绕土球一周,并适当拉紧,然后将该绳子首尾连接并打死结,从而形成维护结构。

    然后取两根二号绳体9,先将其中一根二号绳体9的一端穿过其中一根桩体1的穿绳构件内,此处穿绳构件即第一c型环31,然后将该二号绳体9的穿入端绕过树干7的其中一侧并穿入位于对角位置的桩体1的穿绳构件内,并将该二号绳体9绕过树干7的另一侧,然后将该二号绳体9的首尾拉紧并打结;然后即可取另一根二号绳体9参照上述方法穿入另一对位于对角位置的桩体1上,至此则完成了二号绳体9的编织,从而在土球6的上表面形成网状结构。当操作完成后,即可完成后期的填土、压实等工序。

    实施例2

    参阅图6,在使用过程中,先对需要移栽的位置进行挖坑,然后将苗木的土球6置于坑内,此时取五个桩体1,并将桩体1均匀布置于土球6的外圈,然后将桩体1通过锤子凿进坑内,使得桩体1凿入后其侧壁与土球6接触,此时,工作人员需先取一号绳体8,并将一号绳体8依次穿过桩体1上的穿绳孔2内,使得该绳子能绕土球一周,并适当拉紧,然后将该绳子首尾连接并打死结,从而形成维护结构。

    然后取一根二号绳体9,先将二号绳体9的一端穿过其中一根桩体1的穿绳构件即第二c型环32内,然后将该二号绳体9的穿入端间隔一个桩体1并穿入对应的第二c型环32内,二号绳体9的穿入端穿出后再依次间隔一个桩体1并穿入对应的第二c型环32内,直至二号绳体9首尾相遇,然后适当拉紧并打结;至此则完成了二号绳体9的编织,从而在土球6的上表面形成网状结构,为了确保编织质量,可再取多根二号绳体9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编织。当操作完成后,即可完成后期的填土、压实等工序。通过附图可了解,通过该方式编织的二号绳体9最终呈现五角星形状,而树干7则位于二号绳体9相交线正中,且不会对树干7造成任何挤压,且五角星形状分布均匀,对土球6的束缚力也较为均衡。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方式以及编织方法多种多样,操作人员可根据土球的大小在土球周围等间距设置至少四个的桩体,不局限于实施例中四个和五个桩体,例如六个、八个甚至更多也可,操作人员也可完全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方法利用穿线孔或者穿绳构件进行不同样式的绳体编织,编织牢固且对土球形成支撑即可,因基本原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包括底端设有尖锥的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穿绳孔(2),所述桩体(1)的外侧壁上端固定有穿绳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绳孔(2)垂直所述桩体(1)设置,所述穿绳孔(2)设置在所述桩体(1)的外侧壁上端中部位置,所述穿绳构件设置在所述穿绳孔(2)轴向的中垂线上,所述穿绳构件位于所述穿绳孔(2)的斜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为铁桩或钢桩,所述穿绳构件为第一c型环(31),所述第一c型环(31)的两端均焊接在所述桩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为木桩,所述穿绳构件包括第二c型环(32)、安装板(4)以及螺丝(5),所述第二c型环(32)与所述安装板(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装板(4)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螺丝(5)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桩体(1)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型环(31)与所述第二c型环(32)的所在平面均垂直所述穿绳孔(2)的轴向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包括底端设有尖锥的桩体,桩体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穿绳孔,桩体的外侧壁上端固定有穿绳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了一种林业种植用土球固定桩,可对苗木土球进行有效的固定,从而确保苗木的竖直生长,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且结构简单,使用过程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刘刚;王家明;张春虹;王瑞兴;夏双生;朱飞翔;雷阳;童小锣;赵停;舒煜煜;王安全;吕俊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格林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60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