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体输送系统,尤其是一种输送饮料灌装用瓶的系统,属于输送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乳制品或者饮料生产企业,需要使用大量的瓶体来盛装乳制品或饮料。但受场地限制,经常需要将瓶体从上一层生产车间运送到下一层生产车间,再运送至后序的清洗、消毒生产线上。由于瓶体数量巨大,一般使用中大型运输篮来盛装或运输瓶体,当使用运输篮来转运瓶体时,需要将运输篮内的瓶子取出后,再用输送机完成输送。现有技术大多采用人工搬运或安装升降设备运送,然后采用人工网捞的方式将瓶子捞出,或者是多个工人配合将运输篮翻转,使瓶子倾倒至料斗中,再用输送机完成输送。为此有的生产企业直接使用安装在楼板上的大直径管道来完成上、下层瓶体输送,即:将瓶体倾倒在楼上的料斗中,使瓶体进入料斗后顺管道直接下坠至楼下的运输篮中,再由多个工人配合将运输篮翻转,使瓶子倾倒至另一个料斗中,再用输送机完成输送。显然人工运输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大;升降设备运送也存在费时、效率底的问题,而且不能与皮带或链板输送机相对接,仍需要借助人工完成装、卸。另外在上、下层楼的管道输送中,因落差较大,会使瓶体表面磨损,甚至造成破损而增加废品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管道输送因存在落差使瓶子下坠冲击过大,极易造成瓶体损坏,同时转运由人工完成,造成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体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瓶体输送系统,包括设于楼板上的其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的输送管道,设于输送管道出料口下方的装瓶蓝,推车,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装瓶蓝翻转机构,该装瓶蓝翻转机构包括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上的承载装瓶篮的翻转架,该翻转架是由底板、前框、后框、前侧框构成的顶部和后侧部带敞口的矩形框架,前侧框上设有水平转轴,该水平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上对应的轴承及轴承座转动连接,位于后侧部敞口下方的底板与牵引绳一端相连,牵引绳另一端与卷杨机相连;
所述输送管道内壁交错设有若干柔性缓冲块。
以便通过若干柔性缓冲块减弱落下瓶体的速度及冲击力,从而保护瓶体在下落时不被损伤;通过装瓶蓝翻转机构,使进入翻转机构的装瓶篮在卷杨机带动下,随翻转机构翻转90度,从而将装瓶篮内的瓶体倾倒出来。
所述装瓶篮包括由底框和前、后、左、右四个侧框构成的顶部带敞口的矩形框架,设置在底框下方的移动轮,底框和前、后、左、右四个侧框上均设有钢丝网,并在左、右侧框的外侧设有向外凸的凸杆或凸块,该凸杆或凸块置于翻转架前侧框上的横挡杆下方,以便翻转时通过翻转架前侧框上的横挡杆抵住装瓶篮不会向外侧移动。
所述固定架为矩形框架,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卷杨机固定在门形架的横梁上,门形架的两个立柱分别固定在固定架两侧,以便通过卷杨机、牵引绳带动翻转架翻转。
所述翻转架的底板高度与推车工作面高度相对应,以便推车工作面与翻转架的底板对接后,直接将装瓶篮顺利送入翻转架的底板中。
所述输送管道设为大直径竖直管道,其上端口穿过楼板向上层延伸后与上层的料斗相连、下端口设为喇叭口,并向下延伸至与下层的装瓶蓝相接,以便瓶体自上层的料斗、经输送管道落入下层的装瓶蓝中。
所述每一柔性缓冲块为橡胶块,其一端固定在管道内壁上,另一端悬空,且长度等于或小于管道的半径,并从管道上部依次向下部交错设置,以便减缓瓶体下落的速度和冲击力的同时,避免使瓶体下在下落时出现堵塞。
所述装料蓝置于推车上,以方便整蓝瓶体的输送。
所述上层的料斗与上输送机相接,以便自动将上工序的瓶体送入料斗中再向下输送。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通过管道内壁交错设置的若干柔性缓冲块,减弱瓶体下落时的速度和冲击力,有效解决瓶体下落过程中产生破损的问题,同时通过柔性缓冲块长度等于或小于管道半径的限制,避免瓶体在下落时出现堵塞。再通过装瓶蓝翻转机构,使进入翻转机构的装瓶篮在卷杨机带动下,随翻转机构翻转90度,从而将装瓶篮内的瓶体倾倒出来,不仅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还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翻转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投资省,输送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输送管道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装瓶蓝翻转机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倾倒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体输送系统,包括设于楼板3上的其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的输送管道4,设于输送管道4出料口下方的装瓶蓝5,推车6,装瓶蓝翻转机构7,其中:
所述装瓶蓝翻转机构7包括固定架71,设于固定架71上的承载装瓶篮5的翻转架72,该翻转架72是由底板721、前框722、后框、前侧框723构成的顶部和后侧部带敞口的矩形框架,前侧框723上设有水平转轴724,该水平转轴72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71上对应的轴承及轴承座73转动连接,位于后侧部敞口下方的底板721与牵引绳741一端相连,牵引绳741另一端与卷杨机74相连;所述固定架71为矩形框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卷杨机74固定在门形架75的横梁上,门形架75的两个立柱分别固定在固定架71两侧,以便通过卷杨机74、牵引绳741带动翻转架7翻转;所述翻转架72的底板721高度与推车6工作面高度相对应,以便推车6工作面与翻转架72的底板721对接后,直接将装瓶篮5顺利送入翻转架72的底板721中;
所述装瓶篮5包括由底框51和前、后、左、右四个侧框构成的顶部带敞口的矩形框架,设置在底框51下方的移动轮52,底框51和前、后、左、右四个侧框上均设有钢丝网53,并在左、右侧框的外侧设有向外凸的凸杆54,该凸杆54置于翻转架7前侧框723上的横挡杆7231下方,以便翻转时通过翻转架7前侧框723上的横挡杆7231抵住装瓶篮5不会向外侧移动;
所述输送管道4内壁交错设有若干柔性缓冲块41;
所述输送管道4设为大直径竖直管道,其上端口穿过楼板3向上层延伸后与上料斗2相连、下端口设为喇叭口42,并向下延伸至与下层的装瓶蓝5相接,以便瓶体自上层的上料斗2、经输送管道4落入下层的装瓶蓝5中;
所述每一柔性缓冲块41为橡胶块,其一端固定在输送管道4内壁上,另一端悬空,且长度等于或小于输送管道4的半径,并从输送管道4上部依次向下部交错设置,以便减缓瓶体下落的速度和冲击力的同时,避免使瓶体下在下落时出现堵塞;所述下层的装料蓝5置于推车6上,以方便整蓝瓶体的输送;所述上层的料斗2与上输送机1相接,以便自动将上工序的瓶体送入料斗2中再向下输送;
所述装瓶蓝5倾倒工作位与下料斗8进料口相接,下料斗8出料口与其下方的输送机9相接。
工作时,上层楼的瓶体经输送机1送至上料斗2中,再落入输送管道4中,通过输送管道4中设置的若干柔性缓冲块41减弱落下瓶体的速度及冲击力,从而保护瓶体在下落时不被损伤,让瓶体进入装瓶蓝5中,经推车6送至倾倒工位上,使推车6工作面与翻转架72的底板721对接后,直接将装瓶篮5顺利送入翻转架72的底板721中,在卷杨机74带动下,使装瓶篮5随翻转架72翻转90度,从而将装瓶篮5内的瓶体倾倒出来落入下料斗8中,再进入输送机9上送后序的清洗、消毒、灌装生产线上。
1.一种瓶体输送系统,包括设于楼板上的其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的输送管道,设于输送管道出料口下方的装瓶蓝,推车,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装瓶蓝翻转机构,该装瓶蓝翻转机构包括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上的承载装瓶篮的翻转架,该翻转架是由底板、前框、后框、前侧框构成的顶部和后侧部带敞口的矩形框架,前侧框上设有水平转轴,该水平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上对应的轴承及轴承座转动连接,位于后侧部敞口下方的底板与牵引绳一端相连,牵引绳另一端与卷杨机相连;
所述输送管道内壁交错设有若干柔性缓冲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瓶篮包括由底框和前、后、左、右四个侧框构成的顶部带敞口的矩形框架,设置在底框下方的移动轮,底框和前、后、左、右四个侧框上均设有钢丝网,并在左、右侧框的外侧设有向外凸的凸杆或凸块,该凸杆或凸块置于翻转架前侧框上的横挡杆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为矩形框架,固定在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杨机固定在门形架的横梁上,门形架的两个立柱分别固定在固定架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的底板高度与推车工作面高度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设为大直径竖直管道,其上端口穿过楼板向上层延伸后与上层的料斗相连、下端口设为喇叭口,并向下延伸至与下层的装瓶蓝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柔性缓冲块为橡胶块,其一端固定在管道内壁上,另一端悬空,且长度等于或小于管道的半径,并从管道上部依次向下部交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的装料蓝置于推车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的料斗与上输送机相接。
技术总结